美洲獅、藪貓、獰貓、豹貓、長臂猿……這些或許你只在電視、網絡、書本上看到過、來自異域的野生動物,卻被人通過網際網路等隱蔽方式,非法銷售、飼養、運輸到全國十多個省(直轄市),最終被豢養在富豪的別墅、豪宅、會所或者廠房裡,被迫成為了「寵物」。
2020年,大連警方成功偵破一起特大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查扣近40隻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多數為兇猛食肉動物,包括美洲獅、藪貓、獰貓等我市森林動物園尚未引進展示的珍稀種類。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是一個號稱「獅子老虎都能搞到」的大連籍「85後」「大寶姐」柳某,涉及全國十餘省(直轄市),涉案金額700多萬元,涉案人員多為高收入、高智商群體。
由於該案涉案野生動物的特殊性、違法行為的典型性、偵辦過程的複雜性、涉案金額巨大等特點,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較大的反響,有力震懾了相關違法犯罪行為。該案專案組已受到公安部食品藥品偵查局賀電錶揚和省森林公安局全省通報表揚。
絕不放棄
嘴硬的「大寶姐」敗給了「熱心網友」和鐵面警察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連市森林公安局刑偵處民警接到一外地網友舉報電話:有一個網名為「大寶姐」的人在網際網路平臺「展示」藪貓、獰貓等保護級別動物,懷疑有非法出售野生動物的可能。市森林公安局堅持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違法犯罪線索的原則,立即將線索轉到市森林公安局金普新區森林警察大隊(金普新區森林公安局),並明確要求:深挖線索,立即展開布控調查。
森林公安通過排查第一時間初步掌握了「大寶姐」柳某的基本情況並將其傳喚至金普新區森林警察大隊。1985年出生的犯罪嫌疑人柳某是大連本地人,畢業於國內名牌大學,具有較高的反偵查意識。
柳某在網絡平臺展示的藪貓、獰貓、豹貓等野生動物,吸引感興趣的網友從而達到非法收售獲得暴利的目的。藪貓、獰貓均為外來物種,據大連市森林動物園有限公司動物管理部技術員張亮介紹,藪貓體型像一頭小型的豹子,分布於非洲西部、中部和東部,獅子和豹捕食的成功率為10%到30%,藪貓的成功率與非洲獵豹差不多,高達50%。
據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教授、原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主任黃群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很多國人已不滿足飼養貓狗當做寵物,開始投入更多的金錢購買「獨特」寵物,甚至不惜觸犯法律購買爬行類、龜鱉類甚至是獸類野生動物當做寵物。柳某正是受到這一不良現象的影響並從中找到了「商機」。黃群教授介紹,獰貓和藪貓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或附錄Ⅱ的動物,在我國等同於國家一級或者二級的重點保護動物,無證飼養屬於違法行為。
柳某出示了林業部門2019年為其頒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經辦案民警查驗,柳某的馴養繁殖許可證是真實有效的。且她一口咬定「只是展示、沒有銷售」,加之其非法收售野生動物的犯罪行為主要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柳某事先已經刪除相關記錄,因此,第一次「傳喚」警方未能順利攻破柳某「防線」。
柳某甚至一度叫囂:
我發廣告,你們公安機關還能管著我嗎!
但擁有豐富涉野生動物案件偵辦經驗的大連森林公安民警們清楚:這事絕不那麼簡單。由於一時未能獲得實際交易的證據,無法證明柳某確實存在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所以民警只能對柳某進行了勸誡。
辦案民警介紹: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獲得馴養繁殖許可證的柳某隻可以飼養、繁殖藪貓、獰貓,如果買賣,每買賣一次都必須報省林業主管部門審批,且購買者也必須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否則同樣是違法的。必須是雙方都依法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的情況下,才允許買賣。
「7·22」大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該案一度因疫情暫緩偵辦。但森林公安始終沒放棄對嫌疑人的布控偵查。
「皇天不負有心人」,8月大連森林公安又接到了省森林公安局下發的關於上海一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協查通知,在落實協查工作過程中,大連森林公安通過偵查發現,案件線索竟然再次指向了柳某。因為已經有過一次「正面交鋒」,因此,第二次「交鋒」前警方沒有輕舉妄動,事先做了大量偵查取證工作。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2020年9月1日,早已進入警方視線的柳某第二次被傳喚至金普新區森林警察大隊。第二次傳喚,柳某仍然態度比較頑固,「查到什麼,承認什麼,多一點不說」。
9月1日,大連市森林公安局將該案立為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代號「9·01」)進行偵查。9月2日,犯罪嫌疑人柳某被大連市森林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並延長羈押期限。隨後,在依法調取柳某銀行卡交易記錄時,辦案民警發現其存在大量可疑交易記錄,進一步印證了民警們的判斷。
市森林公安局主要領導表示:
如此持續跟進、長線作戰,既說明了該案的複雜性,又體現了森林公安民警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以及永不放棄的戰鬥精神,表明了公安機關打擊破壞生態文明違法犯罪行為的堅決態度。
千裡追蹤
涉案野生動物還有美洲獅、長臂猿等
為進一步深挖違法犯罪線索,加快推進案件偵查偵辦進程,徹底搗毀涉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鏈條,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分子囂張氣焰,大連市森林公安局和大連市公安局金州分局共同研究,決定立即成立「9·01」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專案組,集中力量快偵快辦。
由於近年來非法買賣野生動物大多是通過網絡進行,犯罪行為隱蔽性較強,因此,「9·01」專案組從情報、網絡等技術層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同時又抽調了大量精幹警力奔赴全國各地,對案件進行進一步偵破。
經過專案組民警們頑強追蹤調查,最終通過「冰山一角」步步深入,成功揭開了「9·01」大案的更大面目。就連森林公安民警們也沒想到,「9·01」專案不僅涉及藪貓、獰貓、豹貓等小型食肉目貓科野生動物,還挖出非法收售美洲獅、長臂猿等大型、珍稀野生動物。
專案組民警介紹:
該案前期我們到南方進行調查的時候,就有嫌疑人跟我們講,『東北大寶姐在這個圈內特別有名,什麼獅子、老虎都能弄到。』我們一開始覺得可能是個玩笑話。但是後來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我們還真發現了美洲獅、長臂猿的一些線索。長臂猿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附錄Ⅰ中物種,參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管理。跟大熊貓是一個保護級別。
由於近三年來從該案主要嫌疑人柳某處購買野生動物的買家遍布全國各地,為了全面追查下遊犯罪,做到全鏈條打擊,解救更多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專案組民警分兵多路,不辭辛苦輾轉河北、天津、上海、北京、陝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安徽等十餘省和直轄市開展追查工作。
在這起案件中,野生動物被層層轉賣,也給專案組民警追蹤野生動物的下落、固定證據鏈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例如,嫌疑人柳某將一隻藪貓賣給了深圳一個開貓舍的女老闆,深圳貓舍女老闆又將這隻藪貓賣給了北京一貓舍,北京貓舍又將該貓賣給了鞍山一男嫌疑人,最後這隻貓又從鞍山被賣給了深圳一買家,層層加價。另外,在案件偵辦過程中,還出現不少野生動物在買主飼養過程中死亡的現象。有的嫌疑人告訴民警藪貓「跳樓」了,有的的確是事實,有的只是為了躲避打擊,不想把涉案動物交出來。即便是告訴民警「動物死亡」,專案組民警也要詳細追查死亡動物的下落,根據嫌疑人供述想方設法挖掘遺骸固定證據鏈。
例如在偵查另一犯罪嫌疑人天津的張某過程中,面對偵查人員的訊問,一開始張某拒不交代以65000元從柳某處購買一隻藪貓的違法犯罪事實,一度使審訊陷入僵局。為了突破張某的心理防線,專案組決定另闢蹊徑,將尋找涉案物證「藪貓」作為突破張某口供的切入點。專案組從張某身邊人入手,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和釋法說理工作,了解到張某購買的藪貓已死亡,且藪貓死體就埋藏在一居民樓下。獲取這一重要線索後,偵查員加大對張某的審訊力度,通過政策攻心、說服教育,最終張某供認了犯罪事實。在張某的指認下,偵查人員手持鐵鏟經過連續大面積挖掘,最終將已腐爛的藪貓屍骨挖掘提取,形成完整證據鏈條。
森林公安民警介紹:
我們民警扣押涉案藪貓、獰貓等野生動物的時候,很多時候人根本抓不著這些動物,必須邀請動物園專業人士用麻醉槍給動物麻醉之後,才敢去抓。野性特別大,確實不適合家裡邊去養。
後悔莫及
本是「青年才俊」,何必走向歧路
專案組介紹,本案牽扯出的犯罪嫌疑人多為受過正規教育、智商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有一定反偵查意識。主犯柳某從小成績優異,考上國內知名大學,仗著自己智商高、膽子大,在好奇心和高利潤的驅使下,開始接觸販賣獰貓、藪貓等野生動物,幫助下遊買家以「借展」的名義逃避法律打擊。
柳某供述:
我從小喜歡貓,後來發現別人找不到的渠道我能找得到,能賺點錢。後來大家都養上了,還互相可以交流。
為了方便溝通和交易,柳某自當群主,建立了多個用於野生動物交易的微信群。
出生於1984年的嫌疑人張某亞(大連人),畢業於我市一所211大學,二十幾歲便開始經商,有了經濟基礎後便「年少輕狂」,從非法購買鸚鵡開始到獰貓等野生動物,並認識了有「共同興趣」的女孩,再發展為非法收售獰貓等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他們還使用國外社交軟體來規避警方打擊。
由於涉案野生動物售價少則五六萬元,多則十幾萬元,且飼養需要空間、肉食等較高成本,天性兇猛需要專人飼養,因此,買家大多身家過億,不是當地知名房地產商,就是「股票高手」「成功商人」或「富二代」。
上海一涉案買家2019年2月和8月先後兩次從柳某處花10萬元購買藪貓後,由於「兇猛不好養」,後悔之下,又將藪貓無償還給柳某。
安徽合肥一房地產商人,一個人與柳某的交易額就達到50萬元,先後非法收購了1隻長臂猿、1對母子猴子,7隻藪貓、獰貓,警方在其家中還發現了整根的象牙和犀牛角。
天津和平區一買家是開會所的,為了吸引客人,看到柳某在抖音上展示的藪貓後便聯繫購買。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張某會所的客人競相在藪貓前拍照。
警方介紹,這些人為了尋找越來越大的刺激、滿足膨脹的虛榮心,在明知觸犯法律的情況下仍然以身試法,高價非法收購珍貴、瀕危動物。
經過專案組兩個多月的不懈偵查,「9·01」特別重大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基本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柳某因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於2020年9月28日被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張某等8人因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犯罪事實,均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專案組還查實並移交其他省區屬地警方偵辦犯罪嫌疑人9人。目前安徽警方通過線索已查獲藪貓2隻、獰貓3隻、長臂猿1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以寵愛的名義非法收售、飼養野生動物,等待這些違法者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記者
感言
保護野生動物,相關法律需繼續完善
該案成功告破,有力打擊了以「大寶姐」柳某為代表的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圈」,但留給我們的思考仍然很多。
目前,網際網路平臺成為涉野生動物交易的主要載體。事實上,不僅「9·01」特大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中嫌疑人通過抖音、小紅書、百度貼吧、微信朋友圈等各類網際網路平臺以展示為誘餌,吸引上下遊非法收售;且即便是當下,仍然有不少不適宜的「野生動物展示」出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例如隨意發布國外家庭飼養野生動物的影像,展示私人飼養獼猴、鸚鵡、陸龜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影像,廣大網友經常可見。天長日久一些不明就裡的網友、青少年就產生了購買野生動物飼養當做寵物的錯誤心理。
網際網路平臺應加強涉野生動物內容的審核,如果一定要發布,應當在顯著位置標註「該物種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嚴禁違法飼養收售」這樣的說明。
「9·01」特大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涉及十多個省(直轄市),犯罪嫌疑人柳某並非親自「送貨上門」,而是通過多種普通物流方式將野生動物「郵寄」到各地。黃群教授介紹,國家層面已經與物流行業籤署過嚴禁非法運輸野生動物相關協議,對物流行業進行過整頓,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漏洞。一些違法者將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當做「家貓」等普通動物進行運輸,而一線物流行業、機場貨運等工作人員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法律知識和責任心,加之獲利心驅使,會出現合法渠道運輸「非法收售的野生動物」的問題,給不法分子留下了鑽空子的機會。機場、物流運輸行業應當加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運輸的監管,經常對有關工作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全社會共同努力,繃緊野生動物保護這根弦。
新聞
多一點
是什麼心理,導致人們犯罪?
是什麼原因讓一些「富豪」將兇猛野生動物當成寵物飼養?非法收售、飼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背後暴露了怎樣的扭曲心理?
犯罪嫌疑人柳某講述,她第一次看到了藪貓,就被這個特別的貓吸引了。「體型大,看著像狗一樣就覺得很好。能養這個貓的人,首先經濟條件得好,能買得起貓。這就像玩車的人一樣,都夢想玩到最頂級的車。」柳某供述。「這種貓沒見過又非常兇猛,客人們來了都會拍個視頻,在朋友圈發一下,能吸引眼球。」天津一家會所的經營者到案後供述。
遼寧警察學院警察職業訓練處心理學副教授、省公安廳高級教官趙曾渝認為,這種「獵奇」心理根源是人的不同層次需要滿足方式的問題。此案中犯罪嫌疑人絕大多數都是經濟條件非常好的人。但他們在物質基礎極大滿足後,受到錯誤的引導產生了畸形的心理,希望通過「獵奇」的錯誤方式追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對於本案這些嫌疑人來講,他們對寵物的需求是畸形的,與一些明星吸毒是一個道理。畸形的「獵奇」心理是導致這一錯誤行為的重要原因,他們會錯誤地認為:我必須和別人不一樣,一般的寵物我不養,我就養點不一樣的,這就是「獵奇」,也是本案犯罪心理的心路歷程。
另外,趙曾渝表示,一般犯罪嫌疑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自我評價過高」或者「自我意識發展欠缺」。「如果想幹一件壞事,幹完之後想著肯定會被逮到,那大多數犯罪嫌疑人肯定是不會幹的。但有一些犯罪嫌疑人會認為『我手段比較高明、運氣好,警察逮不著,或者即使被發現我也可以憑藉社會地位、金錢、人際關係等擺平』,那麼就容易產生『僥倖』心理觸碰法律紅線。」趙曾渝說。很多非法購買、飼養野生動物的人往往都抱著「僥倖」的心理,事實證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智曼卿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小雨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