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之於書畫,不僅是作品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後的點睛之筆,它還代表了作者的一種情趣與品味,可以展示人生態度與自我秉性。就如刻刀在印章上留下的痕跡,蒼勁、嚴肅、莊重。殷商時代,龜甲刻字以來,3700多年的沿襲與傳承。如今,印章在我們生活中的使用機會少之又少,篆刻藝人也越來越稀有,篆刻藝術更是彌足珍貴。胡健篆刻藝人藝名:胡一刀
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喜愛書法,先習二王,後臨秦漢;後拜李印群、孫家譚為師,系統學習書法和篆刻;
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篆刻書法展,並在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獲優秀獎。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天津印社社員。
﹀
﹀
﹀
Q:篆刻與書法聯繫緊密,所謂先篆後刻,您從何時開始學習書法?H:小時候我爺爺、我父親都習書法,他們教我寫毛筆字。那時候放學回家不是先寫作業,而是練毛筆字,每天都有」任務「的,後來寫字就成了我的習慣。高考時我本來報考了魯迅美術學院,但是沒考上,陰差陽錯的就上了體育學院,畢業後留在齊齊哈爾做了中學體育老師。Q:當老師雖然很受尊重,但是與你的初心並不相同,是什麼契機讓你轉回到「藝術圈」的?H:那個年代,人比較純粹,業餘生活也沒有今天這麼豐富,課後沒事的時候我愛練習書法,偶然一次讓校長看到了,正好當時有一個語文老師休產假,我就被叫去代課,做了一年語文老師。也是這個契機吧,讓我內心的藝術種子又生長了。當了6年體育老師,在一個暑假後我沒返校,辦理了停薪留職,從那以後再也沒回去。Q:那離開學校後,都做了什麼,如何喜歡上篆刻的?H:當年我離開家來了北京,也沒想好做什麼,當時郵市比較好,我也是個集郵迷,就倒騰郵票。說來也巧了,有個跟我相熟的集郵迷,是當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副教授楊安樂老師,他發現我毛筆字寫的不錯,我也有心學,就拜他為師,學了兩年半書畫,慢慢的又接觸到篆刻,自己沒事就琢磨。後來我發現同學有一枚印章刻的很不錯,他就把自己的老師介紹給我認識,這麼著輾轉認識了我的篆刻老師李印群先生。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篆刻家協會會員,他的老師是篆刻藝術家、天津印社社長孫家譚先生,就這麼著我入了篆刻的門,從此就開始學習篆刻技藝,越學越喜歡,越學越痴迷,從此就徹底轉行,開始了我的篆刻生涯。Q:你個人的最推崇或者最擅長篆刻技法是?H:我個人擅長的題材、風格很多,各種刻法都很嫻熟。我的老師專攻鐵線和漢印滿白,這也是我剛開始學習時最擅長的刻法。現在看來,這兩種風格的藝術價值比較高,相對來說商業價值比較低。只有寫篆書、隸書以及小楷這類書法,或者畫工筆畫的人,才用的上鐵線和滿白的篆刻印章。鐵線小篆
古璽印Q:現在想想,書法就像一把鑰匙,也是一座橋梁,讓你有機會重新選擇。
H:是啊!藝術本身都是相通的,熱愛一門藝術,對人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Q:篆刻或者從事藝術工作會給人帶來什麼變化?H:無論是書畫、還是篆刻,當你投入進去,會讓人心更安穩,就好比雙耳不聞窗外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特別難得。
Q:現在印章的使用機會太少了,篆刻這門藝術技藝就更令人陌生了。一開始你是如何學習的?H:一開始學習主要是刻佛造像,它能練刀工,一是刀感,二是線條感。然後逐步到文字,先是小篆也就是秦篆,最後是大篆,就是那種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比如石鼓文、甲骨文,還有金文等等。你要先把文字反著寫在印章上,然後再刻。除此之外,還要涉及到布局、線條,就好比書法藝術中講的濃淡乾濕,對審美有更高的要求。小篆
石鼓文Q:篆刻的基本功在於書法功底,你最擅長的書法字體是?H:我小時候學的是米字體,是從行書開始的。後來系統學習書法和篆刻時,也開始學習別的字體。研習篆刻什麼都要懂,涉獵面比較廣。假如你給我一件文物,我無法從器型、材質這些條件上辨別真偽或者年代,但只要它有落款或者「身上」有字,我憑藉字體就可以斷代。Q:現代人幾乎不會接觸到印章了,這裡有什麼講究?H:打個比方,繪畫主要分為大寫意、小寫意和工筆畫。小寫意當中又分古畫、宋畫和現代畫。假如在宋畫上用章,就要使用宋朝時期的文字格式,你要用一個漢印,就和你的題材不匹配了。大寫意
漢印大寫意,是大開大合的風格,用的印章可以很破很殘,比如石鼓文印章效果就比較好。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吳昌碩,他老人家在畫大寫意風格畫上使用的多是石鼓文印章。
吳昌碩 《紅衣達摩》用印
Q:所以說,書畫內容加上篆刻印章才是完整的作品。H:當然!印章很重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根據題材的不同,印章使用的數量、印章之間的距離都是有講究的。一副作品上印章數量必須是單數,一方、三方、至多五方都可以,現在也有人用兩方印章的,嚴格說來印章數量應為單數。
齊白石《和平延年》用印
Q:那尺寸不同的印章怎麼使用?H:尺寸以及印章彼此之間的距離都有規定。比如在一個小扇面上用印,因為畫幅就不大,印章一般不超過一釐米,大了就喧賓奪主了。4尺的作品,印章尺寸大約應該是2.5~3釐米之間,太小就看不見了,彼此都是相輔相成的。引首章要隨形或長方形的,不能用方的,名章可以用方的或者圓的。落款下邊有兩個印章的時候,白文(陰刻)印章刻在上邊,朱文(陽刻)的印章要蓋在下邊,兩枚印章之間大概是一枚印章的距離,太近或太遠都不合規矩。
李叔同作品 用印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印尼的顏色。比如說青綠色的山水畫,顏色特別鮮豔,那用的印尼顏色就要稍微淡一些,不能用大紅的印章,太鮮豔就與主題撞色了。紅色紙書法作品,印尼就要用黑色或者白色。還有就是過去文人在丁憂期間所做作品上,都會使用藍色印尼。
Q:印章所使用的材質包括哪些?
H:主要是就是四大篆刻石料,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它們各有特點,每種石頭下邊還分很多品種。因為很多石頭品種資源有限,所以不光有藝術價值,也有收藏價值。比如雞血石因為當年開採後不懂得合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導致其後來價值昂貴。在這些石料中,壽山的田黃石、荔枝洞石、巴林雞血石、粉洞、福黃石、昌化的雞血石、青田的山炮綠、燈光凍石等石料已經難得一見了!都已經成為收藏家們的獵物了……
上:高山硃砂石:
左(由上至下):西安綠石;巴林福黃石;青田封門清
右(由上至下):昌華雞血石;巴林雞血石
Q:你覺得通過學習、傳播篆刻藝術和文化能給人帶來哪些啟示?
H:啟示談不到,人與人的文化程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對事物看法也不同,如果傳播篆刻技藝及文化,能影響心浮氣躁的、內心不安定的朋友,讓他們能換一種思考生活的方式就很好了。文化有這樣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去改變人。
Q:那篆刻帶給你個人什麼啟示呢?
H:方寸之間雕琢人生,篆刻的人被稱作做方寸之間的事。其實人生也一樣,感覺世界很大,人生很長,其實都是生活在方寸之間,如同篆刻,看你如何發揮。
*本文內容來自編輯張晨及受訪者,版權歸提供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