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平將帶著他的青田石雕《稻香萬裡》,遠赴義大利參加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展出。
日前,篆刻藝術大家林旭平就要帶著他入選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青田石雕《稻香萬裡》等一批作品,飛赴萬裡之遙的義大利米蘭,去參加本屆世博會中國館湖南周的有關活動。這幾天,在長沙城中他的工作室,他一直忙個不停。
今年米蘭世博會的主題是「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中國館的主題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而林旭平的石雕作品《稻香萬裡》,以金色稻浪中雲鶴飛翔的場景,生動貼切地詮釋了這樣的主題,而被中國館選中。這件石雕,誕生於10年前,當時林旭平的浙江老家農村正是秋色遍野的時候。他被田間在風中層層翻滾的稻浪所感染,決定要將眼前的場景用自己的作品來加以表現。「我將浙江青田石的鏤空雕和福建壽山石的薄翼雕等技法同時運用在《稻香萬裡》這件作品上,石材上白色的皮殼,被我雕成了白雲和仙鶴,石材內層的黃色,正好被用來表現隨風搖擺的金色稻浪。」林旭平說,這樣來處理作品,與他出生於浙江青田縣的雕刻世家,後又在福建長大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
對石材外層和內層的不同顏色巧加利用,林旭平的石雕《稻香萬裡》生動展現了本屆米蘭世博會的主題。
這次到世博會,除了《稻香萬裡》,林旭平還將帶去自己篆刻有世博會各國館名的145枚印章,全文篆刻屈原《離騷》的150枚印章,以及關於本屆世博會主題、中國館主題上各市州主題的幾十枚印章。
林旭平說,他從今年初起就開始創作這些印章,用的是來自他家鄉青田縣特有的糲凍石。這種石頭呈現半透明的淺黃色,質感與煮熟的糯米飯十分相似,非常貼合本屆世博會的主題。「這一下,可以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家鄉特有的糲凍石了。」林旭平很開心。
林旭平從小在青田雕刻之鄉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並得到家中長輩的雕刻真傳,後來到湖南讀大學,學的是電子專業,卻機緣巧合得到了在著名金石大師李立先生身邊學習篆刻的機遇。當年家鄉的稻浪讓他有感而發的創作,沒想到10年後竟會與世博會結緣,這讓他十分感嘆,他非常贊同「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
相關資料:
林旭平,1973年出生在浙江青田「雕刻之鄉」,自幼受雕刻文化薰陶,不斷在方寸間雕刻堅實的人生。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篆刻室主任,中國田黃印社社長,中國國家畫院特約篆刻家。對明清帝王寶玉璽深有研究頗多,為其端莊典雅,工整精緻,古樸典雅,字形生動,章法別致。林旭平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港澳地區展出,深受歡迎,大多為海外知名人士收藏。國內報紙雜誌曾多次報導,2002年,參與中央電視臺《印石文化》專訪節目主講。同年,參與了《田黃印石賞玩》一書的編輯。
林旭平的石雕《稻香萬裡》(局部)生動展現了本屆米蘭世博會的主題。
林旭平先生篆法、章法、刀法熔於一爐,平時以萬當筆,臨池不輟,見商周鐘鼎金文和秦磚漢瓦之銘刻,均細心收集,勤於揣摩,將篆法、章法、刀法熔於一爐,致使方寸之內,產生不同的審美變化,古拙的金石味,高遠的意境,頗有興味無窮的玩味。林旭平先生為石雕刻藝術開創出一種全新的表現手法、題材和領域。師傳統而不泥故,吸取現在雕塑,夕陽病態術之精髓,潛移默化的融入傳統表現手法之中,具有極強的現代感和藝術魅力,如作品「龍騰盛世」、「松下雅集」、「麥香萬裡」、「明清帝王的印璽」等,均得到國際、國家級、省級以上多次大獎。著有《林旭平篆刻集》、 《林旭平印譜》、《林旭平和他的印章》、《田黃石的欣賞》、《田黃印石賞玩》、《田黃石的故事》、《中國壽山石精品賞玩》等。
林旭平為「百年世博」篆刻印章,紀念湖南參與世博100周年。
2015年1月開展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歐洲六國巡展。展出的作品以實現「中國夢」為主旋律,用書法和篆刻藝術形式謳歌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的人文風貌,展示了篆刻藝術家林旭平的人格魅力和獨具特色的中華藝術風採。展品受到了歐洲藝術界和民眾的高度評價,很多精品之作頗受收藏界賞識。並被業內人士譽為讓歐洲認識中國篆刻藝術的雕刻大師。2015年,義大利前國家眾議院議長、義大利對華友好協會主席艾琳·皮維蒂(Irene Pivetti)女士對林旭平個人作品歐洲巡展獲得成功表示祝賀,對中國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倍加稱讚。
林旭平為米蘭世博會-湖南周主題「洞庭魚米鄉」 篆刻印章
2015年,由米蘭浙江華僑華人聯誼會和義大利青田總商會聯合舉辦的中國當代篆刻藝術大師林旭平作品展在米蘭正式啟幕。中國駐米蘭總領館李晰領事、義大利青田總商會會長姜文耀、米蘭浙江華僑華人聯誼會會長朱金亮出席展覽開幕式,並為活動剪彩。由歐聯通訊社發表,包括國家新聞辦公室百餘家海內外媒體轉載。2015年,義大利青田同鄉總會會長洪森淼、年逾八旬的義大利華人書畫協會會長、著名歐洲華人書法家潘仲騫等書畫愛好者、義大利藝術界人士出席「迎羊年」中華藝術作品展,並觀摩了中國當代篆刻藝術大師林旭平精悍的中國雕刻技藝表演。
林旭平以「離騷」為主題篆刻的系列印章,傳播湖湘文化。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