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於凡諾
一
在談孫猴子反向天庭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最初的人生。
一般談到孫悟空,基本上很容易就被他勇武的光環所吸引。
不過,假如我們願意靜下來分析一下,
就會發現,其實自打出生以後,他的童年並不好或者還很糟糕,甚至可以這樣說,他有一個非常漫長而備受煎熬的童年!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他是一個孤兒。
他無父無母,更沒有兄弟姐妹,甚至他是誰?他來自哪裡?他屬於什麼群體?姓什麼名什麼?這些在最初的時候,對他都是巨大的問題,巨大的考驗,且也都是繞不過去的一道道心坎。
或許一旦我們立足於這一點,就會有一種微妙感覺,也許再多的傳奇也難以掩蓋這一事實的悽冷。
就好像有父母開玩笑告訴自己孩子,是撿來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會嚎啕大哭。
然而這隻猴子卻真的是花果山頂上一塊孤零零的石頭裡崩出來的,是一隻石猴。
其次,我們來看看這個孤兒,降臨後所面臨的處境。
他有一堆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生存下去。
首先他必須要解決吃的問題。
因為無父無母,無人照料引導,從剛一出生,他自己學會了爬學會了走,然後渴了餓了,都要靠自己去想辦法,大概歷經無數次嘗試之後,他或許才發現花果可以吃,泉水可以解渴。
其次是休息和安全的問題。書中說他夜宿石崖之下,至於安全則不見提及,但是所受欺凌肯定不少,關於這一點後邊還會提及。
第二個問題就是身份歸屬。
這是吃什麼的問題之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很明顯,對於他這樣一個孤兒,他在很長時間是沒有任何族群可以歸屬的。尤其在他最初的歲月,他是一直生活很孤寂的。因為沒有族群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一個陌生人,這不僅僅是一個族群對外的排斥,而更多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
因此,對於一個沒有歸屬的孤兒,很顯然,在這一漫長過程中,他是缺乏關愛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深的創傷,於是大概缺愛、進而渴望關愛這種東西,或者說是這種基因在猴子最初的歲月會深深埋進他的內心。
他究竟經歷了些什麼?
首先,他至少經歷了進入多種族群的嘗試,身邊也走過了很多友伴。
比如說,他曾與狼蟲為過伴,他曾與虎豹為過群,他曾與獐鹿為過友……可見,他一直都在尋找什麼。
其次,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因而這個尋找註定了,是一個異常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還好,最後,他找到了獼猿,這大概就是除了他的石頭材質之外,形態上與他最近的群體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在獼猿中合群。
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身份歸屬問題的繼續和深化。解決這個問題,他是通過尋找鑽進瀑布飛泉,為眾猴尋找到花果山水簾洞,實現的。隨後,眾猴拜了他為王,自此,這石猴從混在猴群叢雜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了這一群猴子的頭。
至此,他的孤獨的童年才算是真正地結束了。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這個孤兒的人生最初,尋找、歸屬和合群一直是他的主題。
這個階段,這位孤兒的狀態究竟如何?
在他拜師時,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尤其最後這四個字,一生無性,大概就是這個孤兒真實童年最好的寫照!對比看此後齊天大聖,更能體會此處一生無性。
二
在眾猴簇擁之下,孤寂的石猴不僅找到了歸屬,還成了美猴王,從此過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然而物極必反,樂極生悲。
那是突然有一天,這石猴想到自己終有一天年老血衰,必然身亡,從而憂慮不已。
於是,相對於此前的尋找和歸屬,另一個主題出現了。
即,長生?如何尋得長生?
或者說如何擺脫閻羅王的管轄?
正是對於這個主題的追求,這隻石猴又當機立斷迅速辭別眾猴下山,立志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尋訪到名師異人,學一個長生不老。
自此,他又主動開啟了長達十多年的流浪飄零。
先是漂洋過海,到了南贍部洲地界,尋訪八九年一無所獲。
於是又繼續飄過西海,到了西牛賀洲地界。
在他尋訪多時之後,找到了靈臺方寸山,找到了斜月三星洞。
至此訪道學仙的漫長裡程,終於告一段落。
三
這石猴終於拜入了須菩提祖師之門,自此才正式得了姓名孫悟空。
然而拜師之後六七年間,不過是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而已,再就是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了,實際上就是做砍柴挑水掃地做飯等等雜活。
直到一個機緣巧合,祖師突然發現他會識妙音,就在他識得自己暗謎後,當天夜裡子時三更傳與了這石猴長生道。
三年後,祖師又傳了他躲避三災之法的七十二般變化,以及騰雲之法筋鬥雲。
不過,很快這猴子因為賣弄變化,被祖師逐出師門,他又回到了花果山。
回到花果山之後,
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逆來順受一生無性的猴子了,
他首先殺了欺上門的混世魔王,
然後偷取傲來國武庫大量器械武裝猴群,
再入東海為自己討了如意金箍棒,還硬索取了南北西三海龍王一身披掛。
接著又闖入了閻羅殿銷了自己以及猴族一群的生死簿。
如果說,殺了混世魔王,以及偷取了人王的武器,這些都沒什麼。
然而欺負了四海龍王,闖入閻羅殿強銷了生死簿,就惹了禍。畢竟龍王、冥王等等都是仙籙在冊的,都是神仙體制內的一方領導。
事實上,這些人的暫時忍讓和遷就,無非是希望啟表奏上上天,由上天誅滅他。
所以說,對於猴子,四海龍王戰戰巍巍笑臉相迎送的背後,實際上都是滿滿的殺機。
四
這猴子走後,
龍王很快就到玉帝前告了猴子一狀,
接著陰司幽冥界秦廣王,也呈上了表文,
兩方目的是同一個,懇請收服石猴妖孽。
代表上天的玉帝,對於這隻猴子不以為然。早在三百多年前,他就認為,石猴不足為異。
對他而言,只不過是隨時手到擒來的獵物而已。
於是為了顯示所謂的上蒼恩澤,
玉帝完全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無比莊嚴地玩了一個招安的遊戲,
即授予了這猴子一個弼馬溫即避馬瘟的職位,實際上就是一個餵馬的差使。
而且明確了,倘若猴子敢不從,再行捉拿。
意思就是我們先禮後兵,仁至義盡,其實這與猴子幾乎完全無關,主要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可憐猴子還喜滋滋地對群猴說:「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卻好帶你們上去同居住也。」這只能說,他還完全不了解面前的天庭體制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就算是弼馬溫,他也歡歡喜喜到任,還日夜殷勤餵馬。
甚至當他剛聽到弼馬溫一職沒有品從時,他還以為「沒品,想是大之極也。」
如果說,這是猴子第一次被忽悠與欺騙,
那麼很快猴子又有了第二次被忽悠與欺騙。
在猴子棄職而去毅然反下天宮之後,
尤其是在猴子打敗先鋒巨靈神、三壇海會大神哪吒三太子之後,
玉帝一干人又開始玩了另一個招安的遊戲,
即同意這猴子自己提出的做齊天大聖一職,但是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然他有名無實,有官無祿,只是個空銜而已。
但是猴子不知道,
他依舊歡天喜地上任而去。
不過埋下了一個隱患。
即猴子的齊天大聖府就在蟠桃園右首,這預示著什麼?不好說。
五
果不其然,很快,玉帝就讓孫悟空掌管了蟠桃園。
這是什麼神安排?
讓一隻猴子去管理蟠桃園?!
現在看,這一人事安排充滿了滑稽,簡直比之前讓他去御馬監餵馬更充滿喜劇色彩。
還有一點很奇怪的是,
從大聖開始偷吃蟠桃,
到後來七仙女來摘桃時,後邊那本應碩果纍纍的老樹卻啥果子也沒有一個,這樣大的事情,竟然沒人發現?這很蹊蹺。
畢竟蟠桃園一樹的桃子都沒有了,瞞得過別人,瞞得過齊天府仙吏,卻決計瞞不過蟠桃園土地、力士。
實際上,我推測蟠桃園哪怕只要少了一個桃子,這些人也會立刻得知,但是他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吭聲,任憑孫悟空吃個精光,這是為什麼?
於是接下去,
孫悟空在先偷光蟠桃樹之後,又混入蟠桃宴偷吃仙餚仙酒,還趁醉偷吃了太上老君為玉帝預備丹元大會的五葫蘆金丹。
至此,
不僅這隻猴子此番仕途已經走到盡頭,想想沙和尚打碎了一盞琉璃燈就被流放人間,可見他實在是已經犯下了這個天庭裡萬劫不復的罪行。
他自己很快也意識到了,這場禍比天還大。
於是逃回下界為王去了!
而且很快又再次返回蟠桃宴上索性再偷了幾大瓶仙酒下去。
如果說這一切單純是巧合,而不是某種預謀,很難令人信服,畢竟,你看
此時,
玉帝惱火到什麼程度,我們僅從他此次派出的兵將即可略知一二,
這一次,玉帝竟然一次性差遣了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還點了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
這氣勢,擺明了就是要碾壓這隻猴子!
當這隻猴子,
最終在二郎神、太上老君等一大群神合力之下,被拿住了時。
玉帝說,將這廝碎剁其屍!
碎剁,這不就是碎屍萬段!看,玉帝此時的話,活像一個潑婦。
而正是這句話,
非常鮮明地表明了玉帝對待孫悟空這隻石猴,
從無視到敷衍,再到忽悠,已經到要將其碎屍萬段了。
不料,
因為行刑時,一切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等等,傷不了這猴子。
不得已,只好讓太上老君把猴子推進八卦爐中煉丹,希望丹成猴子身滅。
然而等到老君開爐取丹之時,猴子再次跳了出來。
他這次還大鬧天宮,直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了。
而且這一次,他的理由是,
在因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玉帝他雖年久修長,也不應久佔在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變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永不清平!
用一句熟悉的話來說,就是此時的猴子已經正式舉起了反叛大旗,在進行革命起義,明確想要推翻皇帝,取而代之。
至此,猴子從想當個官,想成齊天大聖,一步步完全走向了反天庭的對立面!
當然,他失敗了,
被如來壓在了五行山下。
不過這段轟轟烈烈的歷史,成為了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