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埋藏1000年的歐陽詢真跡,如今重見天日,這才是唐楷的巔峰

2021-01-15 三餘書社

關於書法入門的問題,在書法界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客觀來講須當以正書入門,也就是篆書、隸書、楷書均可以作為入門之選。

而以楷書入門則是眾多學書者喜歡入門的途經,在眾多的楷書流派當中,當代人偏好歐體楷書。

但是大家可能對於歐體楷書的源流,以及版本的選擇產生過疑問,我們今天就談一談,歐體楷書的眾多版本。

《歐陽詢楷書三種》

我們首先從時間上來看,歐陽詢出生於557年,關於他的生平,父親如何起事,全家如何被牽連,以及自己如何被江總收養,還有他的學書歷程,這些大家可以自行查閱資料。

公元557年歐陽詢出生,公元641年,歐陽詢去世,他活了84歲。

在貞觀5年,也就是公元631年的時候,也就是歐陽詢74歲的時候,他寫下了《化度寺碑》,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的時候,75歲的歐陽詢寫下了《九成宮醴泉銘》,在公元637年的時候,80歲的歐陽詢寫下了《虞恭公碑》,而在之前的3年,他寫了《李譽墓誌》。

《歐陽詢楷書三種》

我們從這個時間軸來看,歐陽詢最早寫的是《皇甫誕君碑》——74歲《化度寺碑》——75歲《九成宮碑》——77歲《李譽墓誌》——80歲《虞恭公碑》。

我們從各個碑的書法風格來分析,《皇甫誕君碑》點畫瘦硬,結體峭拔,用筆爽利,有著中年人的氣力和風貌,這種用筆的痛快和下筆的凌厲之勢,就好比執玄鐵重劍的楊過一般。

而他在寫《九成宮碑》的時候,因是為唐太宗所寫,結體相對於規整,其險絕的態勢開始變得內斂而含蓄,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但是初學者則不易觀察出來,所以我們不太建議初學者學歐陽詢的九成宮。

《歐陽詢楷書三種》

《李譽墓誌》乃是近年出土的作品,字跡規整而清晰,但是單字較小,甚至可以說是小楷的範疇,其點畫更為瘦硬,一如年輕時候的歐陽詢。

我們最值得稱道,也最值得世人初學的乃是歐陽詢的《化度寺碑》和《虞恭公碑》。

《化度寺碑》用筆極為嚴謹和縝密,有著體方而筆圓的至高境界,通篇的字跡又超塵脫俗的氣魄,也是歐陽詢楷書的絕詣。

目前市面流傳的《化度寺碑》多為宋朝翻刻本,而並非唐拓本,所以學之不宜。而隨著1900年的敦煌藏經洞開啟,有12頁珍貴的唐拓本《化度寺碑》問世,可惜的是這12頁唐朝的原拓真跡,為法國人伯希和攜往國外,分存於法國巴黎圖書館、英國倫敦博物館。

《歐陽詢楷書三種》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找尋,將這12頁珍貴的拓本重新整理編修成冊,並且附上了陳鏞藏本(三行六字)的珍貴版本《虞恭公碑》,使得這件少有人知的歐楷珍品重新問世。

翁方綱一生精研歐楷,他曾說道:「若以唐代書格而論,則《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晉法而論,則《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歐陽詢楷書三種》

我們編修的這件《歐陽詢楷書三種》,包含了大英博物館與法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的唐拓《化度寺碑》以及陳鏞本《虞恭公碑》,乃是最適合歐楷入門的佳作。

《歐陽詢楷書三種》

欲購此《歐陽詢楷書三種》,請點擊下面惠購:

《歐陽詢楷書三種》

相關焦點

  • 歐陽詢81歲的遺作問世,據說曾陪葬了唐太宗,已失傳1000多年了!
    歐陽詢的楷書是書法史上唯一被譽為「翰墨之冠」的稱號的,這是因為在規範字的領域,歐陽詢的楷書是兼顧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最完美的字體。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除此之外,又有一件歐陽詢的楷書出土了,此作據傳乃是歐陽詢81歲的臨終遺作,唐太宗因為特別喜歡歐陽詢書法,所以將此作帶進了墓中。不料,此作竟在近年意外出土了。
  • 歐陽詢楷書碑刻《翟天德墓誌》欣賞
    導讀歐陽詢作為唐代最為出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具有劃時代意義,影響了書壇千年,至今熠熠生輝。歐陽詢處於隋末唐初之際,是隋唐之間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書法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少有與其比肩者。他的楷書最為經典,歷代學習書法者,無人不知其楷書,歷代學楷書者,都繞不過歐陽詢的書體,他的楷書骨力瘦勁,法度極為嚴謹,被後世學習書法者奉為圭臬。歐陽詢的書法除了結構萬金油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險勁。孫過庭對歐陽詢的楷書有這樣一句評價:「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這才是歐陽詢書法難能可貴之處。
  • 歐陽詢楷書筆畫結構解析,點畫運筆用墨技巧放送,學楷書的真教程
    根據所創作的內容和字的大小多少用意念在紙上畫好格子、進行排版布局,然後再揮毫書之,這就是書家們常談的意在筆先之理。楷書入手學習書法的話,我們對於漢字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完全是建立在美術字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我想起了,為什麼很多人還在用楷法寫隸書,用唐楷的辦法寫魏碑一樣(這個現在可不是少數啊!)
  • 國寶級書畫亮相川博 宋徽宗唐伯虎真跡免費看
    四川博物院拿出「壓箱底」的書畫精品辦展覽,其中,出自敦煌藏經洞的《宋人柳枝觀音圖軸》、宋徽宗趙佶的《臘梅雙禽圖》等畫作都是國寶級展品,「吳門四家」之一唐伯虎的真跡也難得一見,近現代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張大千等大家之作也讓人一飽眼福。展覽將持續至11月29日,未來兩個月,不妨去川博看翰墨至寶。
  • 2020年庚子歐陽詢楷書集字春聯,美極了!
    2020年庚子歐陽詢楷書集字春聯,美極了! 歐陽詢楷書集字春聯 【五言】
  • 歐陽詢是怎麼把楷書寫到極致的?光這幾個字,足以令世人望塵莫及
    下面的三個點,很多人不知道應該怎麼點,其實這三點跟「四點水(火字底)」的一種寫法類似,就是指示性,這種指向性,一般是指向這個部分的重心位置,這就是書法結構中常見的一種結構原則,幾乎在所有的唐楷當中都比較試用。右邊的兩個豎筆要注意貫穿,這種貫穿之勢要注意並沒有在一條直線上,而是有所偏側,一面形成一種視覺山的違和感。
  • 精解「三點水」——歐陽詢有哪幾種寫法?
    我們再來解釋一下這個三點水,這個三點水歐陽詢寫的時候經常是這樣的,注意看,一小短撇,一個豎筆,再一挑,他是這樣,這是歐體字寫三點水的一個基本的風格面貌。歐陽詢的這種寫法,也主要是學魏碑而來,魏碑當中過去就有很多是這樣寫的,只不過歐陽詢用的更技巧、更高妙,所以在這點上應該說歐陽詢是把北碑的一些個技法,更加高度的囊括和進步化了。
  • 怎樣寫好歐陽詢的楷書?何紹基:豎起脊梁,立定腳跟
    歐陽詢的楷書,自古至今一直都是學習楷書的重要取法對象之一。特別是他的楷書經典《九成宮》,直到現在仍然是很多愛好者的臨帖首選。歐陽詢的楷書看著平正規矩,可一旦臨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想要寫好真的非常不容易,有一種摸不著門道的感覺。那麼,怎樣才能寫好歐陽詢的楷書呢?
  • 對比一下歐陽詢,你就全明白了!
    很多不明就裡吃瓜群眾前來拍磚,拍磚是好事,有了話題性,才足以引起思考,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不厭其煩解答,希望能對書道正統的回歸有所幫助。田英章老師的書法功在於普及,過也在於普及。功在於傳播性,令很多人開始學習書法,過在於沒有將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傳播給受眾,使眾多「田粉」在書法認知上產生了極大的誤區。
  • 歐陽詢的字為什麼看起來較瘦?主要有三個原因!
    歐陽詢的字,看起來比較瘦長。明鄭真《滎陽外史集》卷三六《題化度寺碑》稱:「歐陽率更書《化度寺碑》,俗謂《青鸞白鶴帖》,蓋取其碑中所有字以為名爾。公書得王羲之筆意,而險勁瘦硬自成一家。對於書法審美也是如此,歐陽詢的字與隸書或楷書痕跡較濃的隸書相比,豎畫要長不少,這就像長了大長腿一般。腿長會看著比較好看,更符合人的審美效果。這個原因,歐陽詢的字看著就顯得更瘦更美,不同於鐘王那種受隸書影響較深的字形略扁的腿短的字。第三,瘦長的字符合時代審美的需要。
  • 透過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金農書法,弄懂楷書筆畫粗細與比例
    下面透過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等人的楷書來舉例來說明:1、《唐 · 柳公權 · 玄秘塔碑》例字看下面柳公權這個「張」字,六根橫畫,筆筆不同,每一個粗細都不一樣,寫得特別有精神。一般說豎畫要比橫畫粗,從柳公權的字看並不是這樣的,如頂上兩橫,明顯要比豎畫粗。
  • 歐陽詢的字中蘊含哪些神秘筆法?看懂這些技巧,讓你豁然開朗!
    這個專欄叫做《歐陽詢九成宮單字精講》,一共30節課左右,主要是為了配合我們的視頻專欄《歐陽詢九成宮百字精講》而開設的,視頻專欄拍攝成本比較高,但是視頻演示的細節會更加完善,許多用筆的動作靠圖文是不太容易展示出來的,但是靠圖文講解能夠說的更加明白和詳細些。
  • 原福建書協副主席陳朱:無太多「花俏」的書法作品,才是好作品!
    1986年他的書法作品獲「福建省青年書法邀請賽佳作獎」,1989年作品《蘭亭序》獲「全國硬筆書法特等獎」,1990年出版了《陳朱鋼筆字》,苦練幾十年,精誠專至,強調傳承與創新並練出真本領。他就是福建著名書法家陳朱先生。
  • 為什麼說田英章是書法的門外漢,看懂歐陽詢的字,你就明白了!
    這節課我們聊三個字:隨,壽,跨。這個專欄全是乾貨,都是我多年對歐體楷書的思考,將這些思考整理出來,其實並不太容易。專欄定價不高,所以請大家不要催促。這個專欄絕對是物超所值,目前設置的是20集,目的是配合視頻專欄講這歐陽詢《九成宮》的100個經典例字寫完,每一期寫3-5個字,20集應該是不夠的,到時候會持續增加。我們來看這個「隨」字:我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寫書法不能太整齊。因為太整齊了就不能叫做書法。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王羲之說的。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東越青丘」的「青」字寫錯了嗎?
    (大意)實際上我們想,一位爐火純青的一流書法家中,在近八十歲左右,而還是奉敕,皇帝的命令創作的這件《九成宮醴泉銘》作品,會犯如此大的錯誤嗎?而且是楷書。歐陽詢的楷書本身就以法度森嚴著稱。顯然是不可想像的。單從這個字的結構特點分析,這樣處理也是正確的,上部兩短橫左放右縮,中豎偏右,顯得左疏右密,重心偏右,下部如果不按照上部分的結字方法處理,勢必造成秩序與節奏的不統一不和諧 。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賞析含釋文 墨客書院
    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宮四城之陰散步時,發現有一塊地皮比較溼潤,用杖疏導便有水流出。於是掘地成井,命名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樣香甜。大家極為高興,認為是祥瑞之兆。於是由魏徵撰寫銘文,歐陽詢執筆寫字,匠工刻於石上。魏徵銘文記述了九成宮建築的宏偉,唐太宗功業的偉大,醴泉發現的經過,以及它象徵祥瑞的意義。特別的是, 銘文後半部,它是魏徵發揮的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至今猶有借鑑價值。
  • 歐陽詢楷書筆法學習字帖,偏旁結構技法演示,歐體楷書的帖學範本
    歐體楷書學習的優質筆法字帖偏旁結構書寫技法演示:歐楷的學習:歐陽詢楷書的氣息之美,不單是有些人認為的嚴謹、森嚴,儘管有些人以錯誤的方法學成了類似印刷體的呆板風格,缺乏生動氣息,但那不是歐體的錯。歐體是以緊湊、挺秀、險絕著稱的,這些結構打法,讓歐體楷書氣息或舒朗或流暢或雅逸或冷俊,這使得歐體楷書形成了嚴謹的風格,被學習楷書的人重視。
  • 歐陽詢的楷書集字春聯,含有橫批,一共16幅
    學習選擇的是歐陽詢的楷書集字春聯,含有橫批,一共16幅,基本也夠用了,內容寫的也很好,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另外,這些集字春聯來自網絡,並不知道集字的作者,向付出努力的書法工作者致敬。
  • 這就是楷書精神!
    《張玄墓誌》距今近1500年,可它的遺脈就在您的囊中夾內。大家熟悉的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公式」,就屬於「張黑女體」。這6字為馬文蔚先生於1950年題寫,為漢隸和魏碑的變體。比對一下墓誌中的「行」字,是不是形神逼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