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高三女生拾柒的春季開學第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上7點被媽媽從床上拉起來,在臥室早讀近一小時,8點吃完早餐,在微信群接收各科老師分配的任務。8點半,正式開始「上課」,要在兩小時內完成一套卷子。中午12點下課,步行5秒鐘到餐廳吃午飯,中午刷一會朋友圈和小紅書。下午2:00開始上網課,並複習地理、政治。6點吃過晚飯,看一段央視主持人大賽,提升知識儲備,接著複習到夜裡9點。洗漱之後,窩在床上,背半小時單詞,看看學習博主的vlog,在評論裡說下自己學習的心情,一天結束了。
大年初七前後,全國有超過1000萬高三學生和拾柒一樣,開始了疫情下獨特的「網絡開學」。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1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延長春節假期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門紛紛出臺響應政策,各大專院校、中小學都將延遲開學。
延遲開學直接打亂了高三黨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高三下學期的課程早已安排好了,成堆的試卷也已堆滿老師的文件櫃。但突然之間,他們的臥室變成了教室,課程被取消或變成線上授課,複習計劃也被打亂。
但延遲的開學帶來的不是只有混亂。高三黨們在這段特殊假期裡也有收穫和成長,他們開始關注新聞並獨立思考,在網絡社區學習打卡相互鼓勵,和父母更多地相處和交流。因為物理上的隔離,使得小紅書這樣的網絡社區成為學生們互動的重要平臺,高三黨們在此分享著他們的學習筆記和心情感悟,並相互留言鼓勵。
他們寫下的最多的話是:加油呀。
一)居家的線上開學:有人歡喜有人愁
1月29日,正月初五的晚上,湖南省懷化市高三女生鶴鶴正為第二天的開學收拾書包,突然收到了老師通知延遲返校的簡訊,她一時不知該把書拿出來還是放進去。
離高考還有四個多月,許多省市的高三假期都很短暫,開學時間多正月初七前。很多高三同學收到延遲返校通知時都已經做好了開學準備。
在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同學們早在大年初一或初二就得到了通知。湖北黃岡的拾柒大年初一被老師拉進群裡通知延遲返校,居家學習。得知可以在家多呆一段時間,她忍不住笑出聲。
但拾柒的開心沒有持續多久,雖然延遲返校,但2月1日起,高三畢業班就開始「網上開學」。各科老師在授課群裡分時段布置試卷或是習題。因為學生們的學習資料都被關在了學校,老師在群裡發布試卷的電子文檔,同學們把答案寫在紙上回傳到給老師,老師對大家錯的多的習題發小視頻講解。
這種網絡授課模式被許多學校採用,區別在於是拉一個群還是各科老師分別拉群。鶴鶴的班上拉了6個群,老師分別說話時,她感覺信息提示音就像下雨一樣。
令拾柒比較頭疼的是,她自制力有限,雖然爸媽不時督促,但爸媽一轉身,她又忍不住玩手機。一天下來,不少卷子都沒答完。「學習效率實在太低了。」
江蘇省淮安市的Mecdry 的學校採取了本校老師直播授課的方式,十幾個班一千多學生一起看直播。老師照常提問,但卻沒有同學按下回答鍵,「大家都怕在一千多同學面前答錯」 。Mecdry覺得網課授課效果一般,十餘個班複習進度不一,老師講的很多東西他已經複習過,有點浪費時間。
北京市海澱區的小開所在的學校沒有開網課,假期同學們自主複習,原本她一半時間上海澱黃莊的輔導班,一半時間泡在國家圖書館上自習。在高挑明亮的圖書館中,聽著身邊書頁翻動和沙沙寫字聲,令小開格外安心。但春節結束後,輔導班轉為線上,圖書館閉館,小開覺得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
上海市黃埔區的小桃是所有被問到的高三生中最淡定的一個,她所在的學校沒有布置寒假作業,也沒有網絡授課,她自己找題刷題,自行複習,十分有條理。她報的4個輔導班全部轉到線上授課,她覺得在家線上學習,效率比線下上課一點不差,還節約了路上的時間。
全國各地的高三黨們開始了不同往常的學習新節奏,他們很可能要在家裡再繼續學習二十天。拾柒家門外的花壇已經露出了植物嫩芽,「如果等到3月開學,可能會有花苞了。」
二)有了互動和鼓勵,就不再是孤島
這個寒假,武漢市江夏區的高三生穎穎有些難熬。除了1月21日放假第一天去看望了外婆,她就再也沒出過門。
隨著封閉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她覺得自己「就要發黴了」。悶的時候,她就站在窗口看樓下的小區和街道,大部分時候都是空蕩蕩,偶爾會有個人影快速走過。這個時候,她就格外想見到老師和同學們。她的同學們也都各自封閉在家,大家在微信群裡討論著疫情,相互鼓勵要堅持。
她同班的一位同學一放假就去了深圳旅遊,隨著防控措施升級,這位同學被隔離回不了武漢。情緒一度十分低落。網絡開課後,這位同學和同學們一樣複習答題。深圳的工作人員特意把試卷列印出來讓這位同學做題。同學們都紛紛哄他開心,說羨慕他享受特殊待遇。
「他現在開心多了,天天和我們說過得好。他開心了班上同學們也就開心了。」穎穎說。
除了同學間的相互鼓勵,穎穎還收穫了網絡社區陌生網友的鼓勵。因為自律較差,穎穎在家學習效率很低,她能躺著絕不坐著,連寫卷子都是趴在床上寫。有時隔壁班先傳出了試卷答案,雖然知道不應該,但她還是忍不住去瞄一眼。
為此她把自己日常學習的內容發在小紅書上,打卡激勵自己。她的小紅書帳號叫「穎穎加油」,原本只是想自我激勵,沒想到不少小紅書用戶為她評論、點讚打氣。
「還有武漢的高三生和我說加油,這種感覺就像和同學們坐在教室裡一起學習,不再是一個人悶在屋裡寫個不停。」穎穎說。
拾柒則喜歡在社區看學習類筆記,尤其是學習Vlog,看到視頻中的同齡人認真學習的神情,她也會「燃起熊熊鬥志」,一連刷上三四個小時的習題。「就像跑步時跑得快的人領跑,看到優秀的同學努力學習,我會不由自主被帶著一起學。」
鶴鶴平時就會在小紅書分享生活和學習,她的小紅書帳號叫「鶴鶴在努力」,一篇字體娟秀的複習筆記,被近千人收藏。在家學習期間,她有時會會把自己「煩躁」的心情寫在紙上,拍照上傳。「求求你,快點開學吧,拜託你,疫情趕快過去吧!」「高三黨表示,在家裡真的熬不住了。」 她覺得這就像開窗大喊幾句的感覺,心情爽快多了。她的筆記引發了不少學生的共鳴,大家紛紛評論,「我也想開學!」
鶴鶴每條評論都回復,「獨自在家久了,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戰鬥,但這些留言讓我發現我們不是孤島。」
三)漫長假期的「意外」收穫
在疫情之前,穎穎只關注學習和娛樂內容,對社會新聞關注度不高。但此次武漢市在疫情暴風眼,穎穎和同學們經常討論關於武漢切斷交通,以及武漢人到外地被特別對待的熱點話題。
「那些往外跑和隱瞞的人,很不對,給更多的人帶來風險。外地的隔離措施挺照顧武漢人的,我的同學在深圳就過得不錯。」她的看法帶著少年人的直率與樂觀。身邊朋友親屬沒有人染病,讓穎穎覺得危險很遠,但少年的責任感又讓她對小區不戴口罩亂逛的大叔怒目相向。穎穎注意到自己開始積極思考複雜的社會事件了。
拾柒在這次疫情中收穫新偶像鍾南山,2002年出生的拾柒此前並沒有聽說過終南山的名字。2003年Sars流行時她只有1歲。這次疫情中,她把鍾南山的事跡搜索看了好幾遍,「太偉大了,他是我的偶像。」
疫情帶來的漫長假期,也讓忙碌的高三黨們和爸媽有了難得的共處時光。
Mecdry一個人會怕黑,在學校裡與同學為伴還好,在家一個人上網課到傍晚,心裡就會慌。這時媽媽會走進房間,坐在她旁邊一聲不響地陪著。她不時拉一下媽媽的手,「超級有安全感」。平時學習每隔兩小時,媽媽就會推門送來水果。水果消耗快,爸爸每隔兩天就會買一堆回來。
拾柒平時在學校住讀,爸媽忙於工作,她印象裡幾乎沒有一家三口認真討論過什麼話題。但疫情讓一家三口長時間聚在一起,看電視,聊天。一次看電視時,爸爸提起拾柒小時候成績很好,他在外面提起女兒時朋友、同事都會恭維他,讓他特別驕傲。然而上了高中後,老師看得不那麼嚴,貪玩的拾柒成績一路滑坡,爸爸逐漸就不再外人面前提及女兒的事了。
拾柒的臉立刻紅了,但爸爸似乎只是隨口提起,並沒有批評她的意思。直到看完電視,準備休息時,爸爸才接上剛才的話題,他告訴拾柒:爸媽讀書不多,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她學習,但他希望拾柒能考上好一點的大學,過比爸媽好的生活。
「你要自己加油。」爸爸說。
那個晚上,拾柒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大哭了一場。她心裡又愧疚又感動,不知道該告訴誰。於是她用「我才沒臉紅」的名字在小紅書發了一篇筆記,把爸媽對她說的話記了下來,以隨時提醒自己。「有了這些話,這個特殊的寒假我也會踏踏實實、認真複習備考。」
疫情並沒有減弱武漢高校對高三黨的吸引力,Mecury在筆記中表白了自己的理想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她希望能考上這所高校,去武漢看櫻花。櫻花其實不在中南政法,而在武漢大學,拾柒渴望能考上這所百年名校,帶父母一起去看櫻花。還有許多高三黨表白了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這個特殊的假期也讓一些高三黨更確定了自己的理想。小紅書用戶「MG」 更確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的目標,她媽媽因為疾病而動了大手術,因為媽媽的病,她從小就想成為醫生。此次疫情中醫護人員最美逆行的身影讓她感動得直落淚。她在小紅書上寫下自己的心裡話。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一線的醫生護士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2020高考加油。」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