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首次反導試驗成功:54年前偉人一句話奠定今日輝煌!

2021-01-18 哏都太尉

2月6日,據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稱,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而在2月2日美國公布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主張研發新型核武器,遭到各國反對。

根據公開的消息,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總共進行過5次反導試驗,除了最近這次以外,前四次分別在2010年1月、2012年9月、2013年1月和2014年7月。此外,外媒還猜測除了公開的試驗外,中國還至少進行過3-4次未公開的反導試驗。中國研製反導武器,其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巧合的是,今年的反導試驗日期是2月5日。而在54年前的2月6日,則是新中國正式開始部署反導研製的時期。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主席在接見五院副院長錢學森的時候,針對反導問題提出了明確指示:有矛必有盾,搞少數人有飯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要搞出來的。毛主席的這段話,後來被稱為「640」指示,成為中國探索研究反導武器的依據。因此,反導研究的計劃被稱為「640」工程,並在一段時間內列為國家重點任務。

1967年「640」工程會議正式確立了5個系統的工程代號,其中640-1為飛彈反飛彈、640-2位超級大炮反飛彈、640-3位雷射反飛彈、640-4為預警系統、640-5位目標識別系統。雖然「640」工程在1982年全部下馬,但中國在該工程長達10多年的研製歷史中,積累了反導技術的相關技術和直觀認識,為今天中國反導武器的全面開花奠定了基礎。

時間過去了半個世紀,中國當時很多難以實現的反導目標,如今都逐步成為現實。例如640-1的飛彈反飛彈,原先設想是核彈頭,分為反擊二號低空攔截彈和反擊三號高空攔截彈。現在中國的紅旗-19比當初反擊三號還要厲害,而且是動能攔截彈。超級大炮反飛彈,今天已經成為電磁炮的未來方向。電磁炮在中國艦艇上測試的照片已經出現,這意味著未來艦載電磁大炮反導,已經成為可能。

而在預警識別系統,中國更是全面開花。在2017年中國已經曝光了國產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此外無論是中國網友拍攝的照片還是外媒的衛星照片,都表明中國已經在全國各方向建立了兼容多個不同波段的遠程相控陣預警雷達網。這些雷達的性能,都是當初640工程研製的「110」和「7010」兩部大型預警雷達所無法相比的。

甚至當時「640」工程還僅是設想的紅外地球預警衛星,現在中國也已經實現。《科技日報》早在2016年就承認中國擁有前哨系列紅外預警衛星。媒體稱從2009年到2014年,我國相繼成功發射了多顆「前哨」系列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初步建成了能夠覆蓋全球主要地區的太空飛彈預警網絡。

當初毛主席稱反導系統「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要搞出來的」。但由於當時中國綜合國力弱、科學技術不發達,15年之後是640工程的下馬。但毛主席還有一句話說得好:「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中國人15年沒能完成反導武器研製,那就花上50年,而再過50年中國的反導武器必然能夠領先世界。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相關焦點

  • 美軍成功試驗艦載雷射炮反導,八字終有一撇
    試驗美國海軍對雷射武器有相當大的興趣,在2018年起,搞了一個海軍光學眩目攔截器,又稱:ODIN項目,2019年11月時,人們發現ODIN系統已安裝到杜威號(DDG-105)驅逐艦上,可惜有關其信息非常的有限,在2020
  • 日本驅逐艦在夏威夷成功測試「宙斯盾」反導系統
    2015年,美軍測試「宙斯盾」反導系統場景。(路透社)海外網9月13日電 據路透社、美國防務新聞網報導,美國軍方官員12日發表聲明稱,美日兩國於11日在夏威夷海岸成功測試了日本的「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
  • 試驗成功卻造成40年汙染?2007年1月11日中國進行首次反衛星試驗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一期】(軍事系列第446講)試驗成功卻造成40年汙染?2007年1月11日中國進行首次反衛星試驗這個事件在中國很少提起。對於衛星的重要性,中國早就知道。衛星是現代戰爭的眼睛,沒有這雙眼睛,任何一方都很難獲得戰場的主動權。
  • 凌晨一點時分,美軍洲際飛彈飛越夏威夷,遭反導攔截後四分五裂
    2020-11-18 17:32:50 來源: 軍營今日事 舉報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衛星 5月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步之遙。北鬥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3 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據了解,今年5月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3月9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地表最可怕的反導系統,俄羅斯A-135反彈道飛彈系統
    在前蘇聯解體近三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仍舊沿用著蘇聯時代的部分武器裝備及設計思路,用「簡單粗暴」這四個字來形容當年的蘇聯和如今的俄羅斯,都是非常契合的。簡單粗暴的設計風格以及強硬的作戰態度經常會體現在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上,比如它與中美兩國完全不同的戰略反導系統發展方向——以核制核,其戰略反導系統的攔截彈53T6型飛彈及其改進型,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2018年底,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一則視頻,俄羅斯空天部隊在哈薩克斯坦的靶場試射了一枚53T6短程核反彈道飛彈的改進版,成功攔截了模擬來襲飛彈目標。
  •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 「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
    「歷史性第一」背後的大國航天角力39次,這個數字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記錄著中國航天2018年的輝煌。這一年,中國航天就是憑藉「39次」這個數字,第一次獨居世界第一——無數航天人為之一振!2018年12月24日,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埃隆馬斯克發表推特感嘆點讚: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超過美國,中國的航天進步令人吃驚。
  • 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的靶場羅布泊和馬蘭基地是什麼關係
    今天是1月7日,是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紀念日。四十九年前的1972年1月7日,我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駕駛強--5甲飛機,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在試驗成功的前幾天,由於掛彈推脫機構出現故障,試了三次均未能投下,飛機不得不帶著氫彈返場著陸,想想還是很驚險的。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經評選,「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躍佔世界第一」等10件新聞入選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美國重型獵鷹火箭首飛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18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18年是我國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一年。
  • 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作者:謝良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航天二院院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研製的飛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飛機,捍衛了中國神聖領土,毛澤東主席拍手稱讚……
  • 我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 一箭五星刷新紀錄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脈衝星試驗衛星京華時報訊(記者潘珊菊)昨天上午7點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脈衝星試驗衛星。該星屬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開展在軌技術試驗。
  •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和4顆微納衛星
    來源:解放軍報記者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鄒維榮、李瀟帆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搭載發射4顆微納衛星軍報記者酒泉11月20日電(李瀟帆、記者鄒維榮)2018年11月20日7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衛星及天平一號
  • 【今日歷史】11月10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2016年11月10日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脈衝星試驗衛星      2年前,2016年11月10日7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脈衝星試驗衛星。該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在軌試驗數據,為脈衝星探測體制驗證奠定技術基礎。脈衝星被稱作宇宙中的燈塔,它們特徵明顯、易於辨識,在宇宙中的定位位置比較精準。   ?
  • 試驗成功!又一顆「京」字民營火箭即將升空
    記者剛剛從經開區獲悉,亦莊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穀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明年火箭升空奠定基礎。「三合一」試驗全稱是二級發動機與伺服系統聯合熱試車及一二級級間熱分離試驗。
  • 2013年5月13日,我國再次成功進行高空科學探測試驗
    2013年5月13日,我國再次成功進行高空科學探測試驗2017-05-13 10:12 來源: 科普中國-科技名家·裡程碑 2013年5月13日2015年5月13日21時左右,中國科學家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次成功進行高空科學探測試驗。在此次試驗中,「鯤鵬七號」探空火箭穿越地球高層大氣和電離層,最後進入了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