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作者:謝良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航天二院院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研製的飛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飛機,捍衛了中國神聖領土,毛澤東主席拍手稱讚……
建國50周年大閱兵,這裡生產的裝備躋身於威武雄壯的武器方陣,大振中國威軍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國人第一次飛向太空,這裡提供的雷達指引神舟飛船穿過茫茫黑障區,踏上回家的路……
2007年11月16日,中國航天二院,這支中國航天事業的勁旅,中國飛彈事業的排頭兵,迎來了她50歲的華誕。
五十年一路走來,她歷經風雨坎坷,日益發展壯大,匯集了一大批獻身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精英,為了國家繁榮穩定,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用滿腔的赤誠和過硬的技術打造著中國空天防禦的鋼鐵長城。
光輝歷程映史冊
航天二院自成立起就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仍然處在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和戰爭威脅之中的新中國,以堅定的決心和超人的膽識要發展自己的飛彈事業,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火箭)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7年11月16日,專門研究飛彈控制系統(飛彈的心臟)的研究院——國防五院二分院正式建立,中國航天二院的前身宣告誕生,周恩來總理任命王諍中將為二分院院長。
航天二院得到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親切關懷,三年困難時期,聶榮臻副總理特批物資供給科研人員,為二院留下了「科技肉」、「科技豆」的美談。創業者和一代代航天二院人沒有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他們以「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寶山」的革命豪情和無私的獻身精神,在當時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邊學邊幹邊建,不斷攻克難關,用智慧與汗水鋪就了飛彈事業的成功之路,完成多種型號飛彈設計定型,書寫了二院輝煌的歷史,創下了多個第一:首次成功仿製地地飛彈控制系統,「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飛彈」;首次自行研製地地飛彈控制系統;首次成功仿製防空飛彈武器系統;首次自行研製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填補了中國飛彈事業發展的多項空白。尤其令二院人驕傲的是,「紅旗二號」地空飛彈以其較大的作戰距離、作戰高度以及良好的抗幹擾作戰性能,一次次擊落敵U2飛機,在飛彈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由航天二院負責潛地飛彈及其上岸型號以及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技術抓總工作。二院開始進行多類飛彈系統的研究,逐步承擔了防禦和進攻兩大體系、多個型號的研製和生產任務,形成了在軍品任務各方面預研、研製、生產合理銜接、系列化發展的格局,迎來又一個碩果纍纍的時期:80年代初期,潛射飛彈試驗成功震驚了世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能力的國家; 80年代中期,中國自行研製的潛射飛彈上岸型號發射成功,中國飛彈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後期,二院分別完成多項型號研製任務,填補了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成為世界上掌握研製海基和陸基固體戰略飛彈技術、一彈兩用的少數國家之一。
跨越發展樹豐碑
耀眼的光環沒有阻擋前進的腳步,在實踐的磨礪中,二院的研製水平不斷跨上新臺階。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在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二院黨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了二院的跨越式發展,使二院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經濟指標快速提升,職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二院發展史上樹立了新的裡程碑。
二院率先在國內突破了第三代防空飛彈技術,使中國防空飛彈的研製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一項項更高技術領域的突破,帶來一次次振奮人心的成功,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二院全面開展預研工作,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技術優勢和領先地位更加鞏固的同時,生產能力上了新臺階,形成了「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批產一代」的協調發展格局。
在夯實軍品基業的同時,二院積極貫徹「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方針,逐步形成了以長峰集團公司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產品經營為主業,商貿、物業為輔,資本運營並重的多元化民用產業發展體系;擁有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長峰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信息技術及應用、數控系統、醫療器械和製藥機械、衛星通信及應用、雷達廣播通訊、系統工程、特種器件等為代表的主導產品。航天長峰股票成功增發,承擔第29屆奧運會安保系統項目以及與國內最大的專業電源公司之一——遼寧省朝陽市電源有限公司合作等,進一步昭示了民用產業的廣闊前景。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