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2020-11-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作者:謝良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航天二院院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研製的飛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飛機,捍衛了中國神聖領土,毛澤東主席拍手稱讚……

  建國50周年大閱兵,這裡生產的裝備躋身於威武雄壯的武器方陣,大振中國威軍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國人第一次飛向太空,這裡提供的雷達指引神舟飛船穿過茫茫黑障區,踏上回家的路……

  2007年11月16日,中國航天二院,這支中國航天事業的勁旅,中國飛彈事業的排頭兵,迎來了她50歲的華誕。

  五十年一路走來,她歷經風雨坎坷,日益發展壯大,匯集了一大批獻身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精英,為了國家繁榮穩定,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用滿腔的赤誠和過硬的技術打造著中國空天防禦的鋼鐵長城。

  光輝歷程映史冊

  航天二院自成立起就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仍然處在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和戰爭威脅之中的新中國,以堅定的決心和超人的膽識要發展自己的飛彈事業,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飛彈(火箭)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7年11月16日,專門研究飛彈控制系統(飛彈的心臟)的研究院——國防五院二分院正式建立,中國航天二院的前身宣告誕生,周恩來總理任命王諍中將為二分院院長。

  航天二院得到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親切關懷,三年困難時期,聶榮臻副總理特批物資供給科研人員,為二院留下了「科技肉」、「科技豆」的美談。創業者和一代代航天二院人沒有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他們以「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寶山」的革命豪情和無私的獻身精神,在當時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邊學邊幹邊建,不斷攻克難關,用智慧與汗水鋪就了飛彈事業的成功之路,完成多種型號飛彈設計定型,書寫了二院輝煌的歷史,創下了多個第一:首次成功仿製地地飛彈控制系統,「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飛彈」;首次自行研製地地飛彈控制系統;首次成功仿製防空飛彈武器系統;首次自行研製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填補了中國飛彈事業發展的多項空白。尤其令二院人驕傲的是,「紅旗二號」地空飛彈以其較大的作戰距離、作戰高度以及良好的抗幹擾作戰性能,一次次擊落敵U2飛機,在飛彈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由航天二院負責潛地飛彈及其上岸型號以及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技術抓總工作。二院開始進行多類飛彈系統的研究,逐步承擔了防禦和進攻兩大體系、多個型號的研製和生產任務,形成了在軍品任務各方面預研、研製、生產合理銜接、系列化發展的格局,迎來又一個碩果纍纍的時期:80年代初期,潛射飛彈試驗成功震驚了世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能力的國家; 80年代中期,中國自行研製的潛射飛彈上岸型號發射成功,中國飛彈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後期,二院分別完成多項型號研製任務,填補了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成為世界上掌握研製海基和陸基固體戰略飛彈技術、一彈兩用的少數國家之一。

  跨越發展樹豐碑

  耀眼的光環沒有阻擋前進的腳步,在實踐的磨礪中,二院的研製水平不斷跨上新臺階。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在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二院黨委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了二院的跨越式發展,使二院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經濟指標快速提升,職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二院發展史上樹立了新的裡程碑。

  二院率先在國內突破了第三代防空飛彈技術,使中國防空飛彈的研製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一項項更高技術領域的突破,帶來一次次振奮人心的成功,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二院全面開展預研工作,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技術優勢和領先地位更加鞏固的同時,生產能力上了新臺階,形成了「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批產一代」的協調發展格局。

  在夯實軍品基業的同時,二院積極貫徹「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方針,逐步形成了以長峰集團公司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產品經營為主業,商貿、物業為輔,資本運營並重的多元化民用產業發展體系;擁有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長峰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信息技術及應用、數控系統、醫療器械和製藥機械、衛星通信及應用、雷達廣播通訊、系統工程、特種器件等為代表的主導產品。航天長峰股票成功增發,承擔第29屆奧運會安保系統項目以及與國內最大的專業電源公司之一——遼寧省朝陽市電源有限公司合作等,進一步昭示了民用產業的廣闊前景。

  [1]  [2]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五十年磨礪,失傳千年的冶煉鑄劍絕技再現人間
    節目裡,棠溪寶劍傳人高慶民,用五十年磨礪一把好劍,歷盡艱辛和父親矢志不移尋覓棠溪劍魂,家風嚴謹千錘百鍊不言敗,最終成為一代中國民間工藝大師,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繼承祖輩心願 尋覓失傳千年棠溪劍魂高慶民的家鄉所在的古棠溪流域是戰國至晉代的重要冶鐵基地,也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保護最完整的冶鐵遺址區。
  • 男子製造出傳古龍泉寶劍 手工鑄劍重現秦漢輝煌
    百鍊成鋼—  手工鑄劍重現秦漢輝煌  「劍身鍛造、劍鞘製作和裝具配置是製成一把龍泉寶劍必不可缺的三道工藝,涉及到磨工、木工、漆工和金工等多種工藝,每道工藝又可細分出十幾道程序,加起來有上百道工序。」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揮航天智雲平臺優勢開發各類大數據產品:信息...
    航天科工二院蘇州航天公司值守人員正在運營維護吳中區太湖新城運行管理中心。李 偉攝  減少出行、在線辦公、遠程服務……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航天智雲平臺優勢,開發了面向疫情防控、社會治理、公共安全、企業發展等領域的各類大數據產品,助力疫情防控、雲上辦公、智慧政務、城市管理的正常運行。
  • 中國航天事業甲子年 普通航天人講述:航天精神如何傳承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實習記者常亞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到今年,中國的航天事業創建走過了一甲子。今天,我國迎來首個航天日。從連一張圖紙都沒有,到今天,我們不僅實現了載人航空,甚至開始向火星進發,去年閱兵慶典上,當一架架飛機劃破長空、當一個個衛星從我們面前駛過……這些令國人挺胸抬頭的成就背後,凝結著六十年來每一個航天人所付出的百折不撓的努力以及持之以恆的付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為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人,感受一下航天人的敬業精神。
  • 石豪:送別2020,迎接中國航天的新一個50年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正式收官。 202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式的一年,更是承前啟後的一年。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行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四個航天日。當天上午,「逐夢航天、合作共贏」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暨「逐夢航天」海南省青少年徵文大獎賽頒獎儀式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辦。  高樹建在致辭中指出,海南是航天科技領域的年輕省份,也是航天科技領域的重要省份,2016年文昌衛星發射場首次發射並獲得成功,使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成就,更加深刻感悟中國航天精神
  • 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大事記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中國從此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中國航天已經從一張白紙變成一幅壯美的圖畫;而新中國也已經從百廢待興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2018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天啟」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中新網1月2日電 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餘夢倫、楊寶奎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導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中國青少年航天強國夢」主題展覽在文昌龍樓鎮隆重開幕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艙模型3月20日上午,「中國(海南)青少年航天強國夢」主題展覽活動在海南航天之鄉文昌市龍樓鎮航天科普中心隆重開幕。開幕式上,文昌市市長王曉橋、中國航天科研中心副主任楊連啟等嘉賓,以及龍樓中學學生代表作出了熱情洋溢的發言,描繪了航天強國夢的宏偉藍圖,表達了他們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驕傲和自豪。參觀者體驗航天員虛擬換裝遊戲開幕式後是豐富多彩的展館參觀環節。
  • 滬科技進步特等獎|把鑄劍的磨刀石做好做精!高可信技術應用於國家...
    特別是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電力控制等安全攸關領域,其重大裝備的核心控制軟體的研製技術,急需解決技術與工具產品的自主可控問題,以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由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創院院長、中國科學學院院士何積豐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今天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 「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中國首居世界第一「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持續走熱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再次點燃人們對於航天的激情與夢想:一萬座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數千米的行星發動機拔地而起,集結全球航天力量打造的成千上萬枚火箭齊刺蒼穹,以及數百艘載人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如搭積木般自由穿梭狂奔等景象讓人擊節稱賞
  • 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2020-11-23 18:46:32 來源: 航空知識 舉報   中國航天
  • 中國刀劍5000年發展歷史年表
    此製法將成為中國刀劍後2000年的獨特風格。4) 反覆鍛打鋼鐵技術(用來除掉雜物,使在鋼內的炭分散得更平衡)慢慢成熟。到了漢朝中期,就成為著名的百鍊鋼技術。此製法也將成為中國刀劍後2000年的獨特風格。5) 環首刀劍的出現。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是什麼?
    中國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   ),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計劃設立的一個紀念日。首個航天日,習主席要求科學家幫助實現中國成為全球天空巨頭的夢想。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2016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首個中國航天日將以「中國夢,航天夢」為主題,國防科工局已會同有關部門籌劃部署「開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傳和科普活動。
  •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時間:2020-12-17 22: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燃!2020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1.四器聯合,無人探月技術極致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大部分組成。
  • 兩會綜述:中國航天逢甲子年 代表委員析看點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2016年時逢中國航天事業一甲子,記者採訪參加全國兩會的眾代表委員,剖析2016年航天「盛宴」的「看點」。  一看技術:載荷,火箭,發射場  2016年,中國計劃實施2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其中15次為重大專項或「首飛」任務。  發射什麼?
  • 中國航天有多「摳門」?十幾公裡地鐵上飛出了探月工程|2020航天盤點
    「2020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年。」 作為一個中國航天人,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李洪波對自己的2020年作出了總結。
  • 海南文昌舉辦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
    海南文昌舉辦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 2019-04-24 12:4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