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事業甲子年 普通航天人講述:航天精神如何傳承

2021-01-1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實習記者常亞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到今年,中國的航天事業創建走過了一甲子。今天,我國迎來首個航天日。從連一張圖紙都沒有,到今天,我們不僅實現了載人航空,甚至開始向火星進發,去年閱兵慶典上,當一架架飛機劃破長空、當一個個衛星從我們面前駛過……這些令國人挺胸抬頭的成就背後,凝結著六十年來每一個航天人所付出的百折不撓的努力以及持之以恆的付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為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人,感受一下航天人的敬業精神。

  「不飽滿我覺得是這樣,就是錫(焊得)特別少,這就叫不飽滿;你要做到飽滿,就要讓這個錫形成一個小山坡那樣的角度,把這個管腿兒整個給包住。」在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7所的電裝車間內,今年39歲、身材瘦小、皮膚白皙的陳潔正在認真地點焊電路板上的焊點。她的身邊,是一排和她一樣身穿白色工服,頭戴白帽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工作著。陳潔被譽為「焊接大王」,像她這樣的技術骨幹幾乎每天都要焊接上萬個如針鼻兒一樣大小的焊點,這在旁人看來異常乏味和無趣的工作,她自己卻樂在其中,一幹就是20年。「不覺得枯燥,挺好的。不管工種是什麼,作為一個航天人,我能為航天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就覺得挺好的。」

  在陳潔的工位上,記者看到一張A4紙上有這樣幾個字,「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是最努力的。」陳潔告訴記者,「這是我偶像劉德華的座佑銘,因為他在娛樂圈就是那種特別拼的。他一直很努力,現在和他同期的藝人很多都隱退了,但他還在努力著。」

  您覺得這句話您做到了嗎?陳潔說:「我覺得我做到了。就是努力吧,要努力做好這件事情,我喜歡它,我熱愛這份工作,我就要把它放在心上努力幹好。」

  作為組長,不善表達,入職時間又相對其他組員較短的陳潔是用的什麼招數來管理團隊呢?組裡一位幹了30多年的劉師傅說到陳潔時,輕輕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透過厚厚的鏡片,看著記者,認真的點了下頭。「陳潔,一個是技術好,一個是(有)奉獻精神。你看有時候是節假日,大夥都歇了,突然來了外茬兒,就是正在做試驗的產品有問題了,反饋到所裡來維修,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叫手藝好的、技術高的人來幹活兒。只要是這種情況,不管她在哪兒,一個電話馬上就過來了。」

  由於工種的特殊,陳潔一周只能休息一天,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在節假日的時候能經常陪伴在親人身邊,只要單位一個電話就要馬上回到生產一線。這樣的日子家裡自然少不了埋怨。「抱怨是抱怨,行動還是行動,行動還是在這裡努力工作,這就是航天人。」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想過離開自己的崗位;沒有驚天偉業,只想做好手頭的工作;當看到自己參與做出的航天產品真正能夠飛得起來、跑得起來,所有的付出化成兩個字「值得」,或許這就是中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這樣輝煌成就的原因。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行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四個航天日。當天上午,「逐夢航天、合作共贏」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暨「逐夢航天」海南省青少年徵文大獎賽頒獎儀式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辦。  高樹建在致辭中指出,海南是航天科技領域的年輕省份,也是航天科技領域的重要省份,2016年文昌衛星發射場首次發射並獲得成功,使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成就,更加深刻感悟中國航天精神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是什麼?
    2020中國航天日  時間:4月24日  主題: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   ),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計劃設立的一個紀念日。首個航天日,習主席要求科學家幫助實現中國成為全球天空巨頭的夢想。
  • 海南搶抓航天發展機遇 紮實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李辰駿 攝  展望未來  航天產業將釋放更多發展紅利  提起航天產業,不少人會覺得它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距十萬八千裡。其實,航天科技並非遙不可及。如今,隨著航天科技領域在我省各個領域的運用逐步增多,航天產業對海南發展的紅利已初步顯現。
  • 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大事記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中國從此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中國航天已經從一張白紙變成一幅壯美的圖畫;而新中國也已經從百廢待興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航天甲子年50講】 21 LEO星座網絡
    討論過了通信的星座網絡,下一次我們來聊聊一種非常特殊的衛星網絡就是導航衛星,我們先從導航衛星的發展歷史來看看,這項技術是如何完全重塑人類的世界觀和時空概念的。參考文獻:Lt. Gen.TEMPLE .AN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OVERVIEW OF THE IRIDIUM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SYSTEM[航天甲子年五十講]    往期回顧【航天甲子年50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新時代北鬥精神激勵航天人砥礪奮進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  新時代北鬥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航天領域的生動詮釋,是「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科技戰線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賡續傳承,是中國精神極其鮮活、極其真切、極具特色的具體體現,是全體北鬥人執著堅守的核心價值,對於引導工程全線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 康師傅航天夢想體驗營:嫦娥探月,近在咫尺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康師傅特別組織了航天夢想體驗營營員及家長親臨文昌觀看發射,同時搭建了線上直播平臺,讓全國各地的小朋友都能一起見證中國航天史上裡程碑時刻!「中國航天人真是太厲害了!」「我長大也要研究火箭!」「嫦五加油,你最棒!我在地球等你成功返航!」
  • 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附2020中國航天日在線直播觀看入口
    中國航天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4月24日  據悉,4月24日上午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將通過線上形式在國家航天局官方網站(www.cnsa.gov.cn)、人民網(www.people.com.cn)等平臺舉辦。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中新網1月2日電 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餘夢倫、楊寶奎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導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石豪:送別2020,迎接中國航天的新一個50年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正式收官。 202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裡程碑式的一年,更是承前啟後的一年。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2018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天啟」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創造中國航天史上眾多第一
    創新者說「我們主要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今後要做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工作。歷史造就了『兩彈一星』精神,面對當前和接下來的任務,更要傳承和弘揚好『兩彈一星』精神。相信年輕一代一定能比我們做得更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航天事業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
  • 星辰大海: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上,中國便是一個領先者,但這份領先卻來之不易,是用汗水、淚水和鮮血澆灌而成的。中國從古代開始,無論是嫦娥奔月還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無不代表了中國人對於太空的嚮往。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的孱弱,航天項目遲遲沒有起步,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正式將航天項目列入了國家發展的日程。
  • 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作者:謝良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航天二院院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研製的飛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飛機,捍衛了中國神聖領土,毛澤東主席拍手稱讚……
  •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 「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中國首居世界第一「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持續走熱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再次點燃人們對於航天的激情與夢想:一萬座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數千米的行星發動機拔地而起,集結全球航天力量打造的成千上萬枚火箭齊刺蒼穹,以及數百艘載人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如搭積木般自由穿梭狂奔等景象讓人擊節稱賞
  • 中國航天高光時刻
    2020-11-23 18:46:32 來源: 航空知識 舉報   中國航天
  • 以航天精神為激勵 中國飛鶴髮布三項母乳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月13日,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夥伴揭秘暨中國飛鶴科研成果發布會上,飛鶴髮布中國母乳研究三項成果。這也是目前公開的學術文獻中,對中國母乳成分樣本量最大的總結之一。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通過重大工程的世界級影響力為民族企業賦能,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我們期待這枚代表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名片』,能夠激勵飛鶴同航天科研一起,不斷深入科技為民,提升創新能力,用綜合實力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驕傲。」飛鶴被授予證書「星飛帆成為首個登月搭載返回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將給予全體飛鶴人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 文昌:航天之城,魅力僑鄉
    海南閩南文化從這裡發源,椰樹精神在這裡孕育,南洋文化在這裡落地生根。如今,這座古城正因舉世矚目的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而蜚聲海內外。近日,人民網「看見中國」融媒體採訪團隊走進海南文昌,遍訪文昌城市與鄉村,用鏡頭髮掘文昌美食美景,展現這座航天新城、魅力僑鄉的歷史與未來。從海角到星辰俯瞰海南島,寶島最東端和最北端都落於文昌。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創造中國航天史上眾多第一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創造中國航天史上眾多第一50年放飛300「星」(科技視點)創新者說「我們主要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今後要做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工作。歷史造就了『兩彈一星』精神,面對當前和接下來的任務,更要傳承和弘揚好『兩彈一星』精神。相信年輕一代一定能比我們做得更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航天事業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仰望星空,那裡有中國航天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