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甲子年50講】 21 LEO星座網絡

2021-01-19 宇聊


文:晟宇(視頻講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聯繫作者




前言


上一次的分享裡我們討論了一下衛星自組織的網絡,衛星的自組織網絡有一個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具備隨時隨地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組網。這種網絡的特點是高度靈活動態,當然網絡的質量也是「動態」的。


那麼這一次我們想要聊的LEO星座網絡就非常的不一樣了。這些網絡並不是隨時隨地組建的,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嚴格設計,按照需求開展研製最後還需要持續運行維護的系統。


本次的分享我們就以銥星等LEO星座網絡作為範本來討論一下LEO星座網絡的一些主要特點和重要的技術。


穩定是服務的核心


LEO星座網絡最近炒得火熱,像Starlink和OneWeb等項目都抓足了人們的眼球。但是無論是哪一個系統,無論他們瞄準的是怎樣的市場。他們的需求都有著非常相近的地方那就是:這些LEO星座網絡需要提供的是持續穩定的服務


我們以銥星為例,無論是銥星所提供的語音或數據服務都提出了持續穩定這樣有質量的要求。


試想作為這樣一個系統的用戶,電話不能想打就打,通話過程中還經常中斷,或者話音質量很差,數據方面一直龜速還斷斷續續。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會使得用戶不斷的流失。因為服務質量就是這些LEO星座網絡的生命。




事實上以銥星為代表的星座網絡也是這麼做的,銥星的話音和數據服務覆蓋全球,為海上、空中、設備、人員提供了任何時候的穩定連接。美軍的指揮官都表達了對銥星系統的肯定和依賴。而這些業務正常運行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系統的有力支撐。


越簡單越可靠


越簡單越可靠可不是說銥星這些系統是簡單的,而是這些系統在明確了目標之後都將所有無關的因素排除,來保證一切設計都圍繞著系統的穩定來開展。


這種設計理念體現在星座設計與衛星設計的緊密結合上。將系統的難度按照技術的約束分攤在兩個不同的設計層面。


首先銥星採用了高度穩定和規律的星座設計結構,在這樣的一個結構中,衛星數量是固定的,在現實中利用備份星隨時等待替換掉失效的節點。


利用每個衛星48個波束進行全球的多重覆蓋和動態情況下的持續覆蓋。高度的周期性使得覆蓋的動態變化是可預期的,星間構成的拓撲關係是穩定的。






由此就可以將每顆衛星抽象到一個區域分管的表格中去,降低了整個星座運行維護的複雜程度。

明確的單星能力


高度的規律性與周期性設計,使得每顆衛星的能力和所需的功能變得非常明確。首先作為用戶接入來說,每顆衛星都設計成為可以儘量多地接入用戶,並儘量充分的使用頻率資源。


我們知道銥星採用的是L波段來提供用戶接入的,每個衛星採用了48個波束從而通過合理的分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對頻率的復用。並採用了時分和頻分的方式來提供多用戶的接入。




簡化了的星間鏈路


銥星作為一個天星天網的LEO星座網絡,高度規律化的星座設計使得衛星的星間鏈路設計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簡化。這個簡化的最大原因就是動態的切換是可預期的。





我們知道銥星的每顆衛星都擁有4條星間鏈路,相同軌道面內的星間鏈路是穩定連接的在地面投射的關係圖上就是南北方向的連結。而不同軌道面間的星間鏈路卻是動態切換的,有的鏈路連接時間只有2,3分鐘,有的10多分鐘,雖然相鄰軌道面的星間鏈路是動態變化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些鏈路的切換非常有規律。


作為星間鏈路來說,無論是微波還是雷射在物理層上都是一個捕獲、鎖定、跟蹤的過程。一個可預期的動態變化性就大大簡化了星上不斷重複實現這一過程的難度,降低每次切換的系統開銷,維持系統的穩定。


高度規律化的星座設計降低了路由的難度


高度規律化的設計首先降低的是整個網絡拓撲圖的複雜性,同時提升了周期性的拓撲變化可以讓拓撲的映射關係變得更加簡單。


作為需要提供穩定服務的衛星星座網絡,周期性規律性的星座設計使得路由可以在提供QoS服務上面更易實現。無論時處理路徑的選擇,並發業務的處理,還是解決時延抖動,一個穩定的底層物理結構都會大大降低星上的處理難度。


星上處理能力


像銥星這樣的系統是在星上完成交換和路由的,這樣就降低了對地面站的需求,但是對星上的處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於要進行星上的路由,所以銥星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完全的處理,要將基帶信號解出再進行路由等操作。這種不斷發展的星上處理能力,也為未來在LEO星座系統中採用網絡編碼等基礎提供了越來越強的能力支撐。


討論過了通信的星座網絡,下一次我們來聊聊一種非常特殊的衛星網絡就是導航衛星,我們先從導航衛星的發展歷史來看看,這項技術是如何完全重塑人類的世界觀和時空概念的。

參考文獻:


Lt. Gen. John Campbell, USAF (Ret.) Iridium Satellite Update USAF CNS/ATM Conference 2009

Paul Anderson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s Trends and Network Aspects

STEPHEN R. PRATT, RICHARD A. RAINES, CARL E. FOSSA JR., AND MICHAEL A. TEMPLE .AN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OVERVIEW OF THE IRIDIUM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SYSTEM



[航天甲子年五十講]    往期回顧


【航天甲子年50講】 01 飛天

【航天甲子年50講】 02 軌道力學

【航天甲子年50講】 03 軌道攝動

【航天甲子年50講】 04 奔月:從地球到月球

【航天甲子年50講】 05 空間任務幾何

【航天甲子年50講】 06 空間環境

【航天甲子年50講】 07 衛星設計流程

【航天甲子年50講】 08 載人航天

【航天甲子年50講】 09 空間機器人

【航天甲子年50講】 10 空間望遠鏡

【航天甲子年50講】 11 微小衛星

【航天甲子年50講】 12 空間分布式系統

【航天甲子年50講】 13 深空探測史

【航天甲子年50講】 14 深空探測器

【航天甲子年50講】 15 星際」WiFi「深空網

【航天甲子年50講】 16 通信衛星

【航天甲子年50講】 17 同步軌道通信衛星

【航天甲子年50講】 18 NGSO 通信衛星

【航天甲子年50講】 19 空間組網技術

【航天甲子年50講】 20 衛星自組織網絡


如果想和晟宇在商業航天領域深入交流,請點擊閱讀原文,從【在行】裡相約吧~



相關焦點

  • 石豪:送別2020,迎接中國航天的新一個50年
    在21世紀20年代大幕升起之時,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航天都完成了那些壯舉。 2020·回望 2020年初,突如其來新冠肺炎對航天活動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在這場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災難中,中國航天依然排除萬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中國航天事業甲子年 普通航天人講述:航天精神如何傳承
    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實習記者常亞飛)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到今年,中國的航天事業創建走過了一甲子。今天,我國迎來首個航天日。從連一張圖紙都沒有,到今天,我們不僅實現了載人航空,甚至開始向火星進發,去年閱兵慶典上,當一架架飛機劃破長空、當一個個衛星從我們面前駛過……這些令國人挺胸抬頭的成就背後,凝結著六十年來每一個航天人所付出的百折不撓的努力以及持之以恆的付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為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人,感受一下航天人的敬業精神。
  • 【LEO】亞太衛星運營商對LEO大型星座的疑問
    馬來西亞運營商Measat、日本運營商Sky Perfect JSAT和印度尼西亞運營商Pacific Satellite Nusantara的高管表示,鑑於在低軌寬帶網絡的部署、運營和盈利方面仍存在大量問題,他們仍然堅信,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仍是滿足該地區需求的最佳方式。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經評選,「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首次躍佔世界第一」等10件新聞入選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美國重型獵鷹火箭首飛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18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18年是我國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一年。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9月21日,隼鳥二號從龍宮上空投放了兩個小型機器人,並於10月3日在小行星表面成功著陸。隨後,隼鳥二號將採集龍宮小行星樣品並裝入返回艙,預計於2020年底返回地球,濺落在海上進行回收。22次的中國航天發射紀錄,2018年發射次數創下中國航天史發射次數新高,躍居世界首位。
  • 海南搶抓航天發展機遇 紮實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本版文字/李辰駿)  我省多地開展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  舉辦航天知識有獎問答 上線網絡航天科普大講堂  今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今年「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 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大事記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中國從此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如今,一個甲子過去,中國航天已經從一張白紙變成一幅壯美的圖畫;而新中國也已經從百廢待興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2018年39次航天發射 「超級航天」的辛酸與夢想
    即便將時間拉回到人類航天元年1957年,從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波尼克1號」算起,到2018年年底,過去60多年,全球實施過的航天發射也不過5801次,累計發射的太空飛行器8960個,目前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總數2192個。要建造比人類歷史上最大火箭的推力還要高出數百萬倍的行星發動機,而且是1萬座,這種劇情能否在現實世界上演,短期內不得而知。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次破百據長期追蹤各國航天領域發展情況的「航小宇」微信公眾號統計,2019年全球共進行了103次航天發射(其中包括失敗的發射),連續第二年實現發射次數破百。在這103次發射中,中國佔大約1/3,達到34次,俄羅斯以25次位居第二,美國則以21次航天發射排名第三。
  • 六十甲子納音表 六十甲子生肖幹支年對照表
    六十甲子納音表百度 六十甲子生肖幹支年對照表 120年生肖幹支查詢表 古今時辰對照表 1000年閏月查詢表 五行屬性查詢表
  • 美軍商業化LEO衛星星座項目概況及展望
    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空間環境中,這些昂貴且相對落後的系統越來越成為易受攻擊的目標,一旦遭受降級或破壞需要數年才能更新。為此,美軍計劃藉助商業力量構建低地球軌道(LEO)高速網絡骨幹網,即「二十一點」項目(Blackjack)。一、項目概況目前DARPA正在開發人工智慧、高超聲速、新興生物、先進電子等顛覆性創新技術以應對未來戰爭中面臨的挑戰。
  • 陳曉卿編著《甲子》回眸60年民生記錄
    晨報訊(記者 劉婷)日前,記者從中信出版社獲悉,《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陳曉卿編著的文字作品《甲子》即將上市。陳曉卿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項目二組製片人朱樂賢編著的該套新書共3輯,圖文並茂,以央視紀錄片《甲子》為基礎,收集大量報紙、紀錄片、個人日記等原始素材。
  • 「絲路天圖」首發星2021年發射,中國人保助力航天產業發展
    9月19日,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在福州市圓滿舉辦。論壇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SN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陝西省分公司(下稱「中國人保」)舉行了籤約儀式。201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未來宇航共同發起「絲路天圖」衛星星座計劃,星座由高光譜衛星、SAR衛星等30顆衛星組成。
  • 1979年屬羊人後50年,老人講的話真不是騙你的!
    1979年為農曆己未年,也就是納音為「天上火」,我們俗稱這為「土羊」命。1979年出生於農曆己未年,天幹為己,地支為未,己五行屬土,未為生肖羊,五行納音天上火,故為土羊之命。什麼是「天上火」?五行算命中年命的一種,在六十甲子納音五行中,對應戊午年、己未年。
  • 開啟星座時代!銀河航天衛星智能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開啟星座時代!銀河航天衛星智能超級工廠落地開工 2020-09-29 10:27:59 來源 : 北京商報 9月28日,銀河航天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 2020|十月航天大事記
    , 2020 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順利完成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
  • 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中國航天二院輝煌五十年:鐵血鑄劍衛河山  作者:謝良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航天二院院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裡研製的飛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飛機,捍衛了中國神聖領土,毛澤東主席拍手稱讚……
  • 中國航天科工:2023 年前後建成由 80 顆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星座
    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行雲二號」01/02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該集團「五雲一車」系列商業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進展,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六十甲子、四柱八字必修課!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創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目的。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六十甲子是中國人民最早、最大的發明創造,又稱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