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獲頒「復旦-中植科學獎」
作為第二屆「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者,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得主共同出席頒獎典禮,發表聯合報告《LIGO與引力波的發現》。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三名科學家獲得,獎勵他們在引力波方面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繼昨天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獎首個獎項後,另一自然科學類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於今天「官宣」得主。歷史上曾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德裔美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和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其中,瑪麗·居裡兩度獲得諾獎。今年的安德裡亞·格茲成為了第四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得者。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諾貝爾評委炮轟物理學獎有失公允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一名委員9日說,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不公平,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也應該獲得這項殊榮。比利時科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本月8日因描述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並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獲的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到底是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剛剛,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重要科學家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你了解...
、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這兩組測量結果都發現:有一種看不見、卻非常重的物體,使得這些恆星在其周圍以驚人的速度旋轉。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因戰爭等原因,有6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
這些有趣的數字,讓你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知道多一點2020-10-06 19:50:46 發布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
1958年炮兵學院成立,炮兵司令員擔任院長,其他領導都是什麼軍銜
1958年7月,以軍事學院炮兵係為基礎,在河北宣化成立炮兵學院。學院的任務是培養全軍炮兵營以上的中、高級指揮員及參謀人員。炮兵學院院長由炮兵司令員、開國上將陳錫聯擔任,其他領導都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炮兵學院的成立,標誌著人民軍隊向著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邁進。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在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英國物理學會會士程亞教授看來,如果2018年去世的霍金,等到了2019年公布的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那麼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很可能與彭羅斯分享這一殊榮。程亞告訴記者,從2017年宇宙中的引力波獲獎開始,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屬於天文,科學界預測今年諾獎不會再給天文學家。因為,連年為同一領域發獎,在其他學科的諾獎中是非常少見的。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書寫愛、死亡與毀滅
本刊記者/仇廣宇 2020年10月8日晚7:00,瑞典文學院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獎項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從某個角度去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算是爆冷。但在美國國內,露易絲·格麗克確實是在世的最重量級的詩人之一。 這是諾貝爾獎第29次頒給英語作家,也是第16次頒給女性作家。近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風格顯得更加大膽跳躍,紀實文學、甚至歌詞一度受到青睞。2016年,搖滾歌手鮑勃·迪倫以詩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所以,格麗克是本世紀第二位獲得諾獎的美國詩人。
-
他12歲進清華大學,教出9個兩彈一星功臣,2個諾貝爾獎得主
葉企孫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家庭,曾祖父、祖父都做過官;父親是舉人出身,當過清華學校國文教員(後擔任清華學校國文教員)。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葉企孫從小就聰敏好學。他的導師,是194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實驗物理大師布裡奇曼。2年後,葉企孫從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得了學士學位。 葉企孫沒有止步於此,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於192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雙子座最多(組圖)
足智多謀、反應靈敏的特性讓雙子座脫穎而出,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多的星座。 巨蟹座 6 獅子座 6 處女座 9 一直被「黑」吹毛求疵的處女座,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可以「揚眉吐氣」。追求完美、一絲不苟的處女座,對單一事物有著最執著的刨根問底的能力。有9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處女座。
-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被生物學家搶走,最尷尬一幕發生在1998年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但如今的諾貝爾化學獎被不少科學家調侃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因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甚至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獲得過這一獎項。 繼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物理學家之後,今年這個獎又被三位生物學家搶走了。
-
倫敦佔星學院院長手把手帶你「星盤整合」
誕生於這片神聖土的倫敦佔星學院,無疑是佔星界的終極殿堂。 這座殿堂的執掌人,正是由倫敦佔星學院的校長由查爾斯·哈維佔星傑出貢獻獎、史上最年輕的得主弗蘭克·克裡福德先生(Frank Clifford)擔綱。
-
為保護蔡英文竟說「糖也是毒」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引爭議
據臺媒報導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臺灣,引發民眾食安疑慮,諾貝爾獎得主、臺灣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表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像是糖、硝酸鈉也是毒,「大家還是吃」,引起爭議。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昨(6)日在臉書炮轟,大家應該請李遠哲統領「萊豬黨文武百官」與「萊豬立委」們,每天在他決定的無害劑量下,身先士卒,擔任萊豬核食的試驗隊。李遠哲日前在出席時代力量黨團舉辦的座談時指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比方說,有人認為糖也是毒,不能吃太多,硝酸鈉也是毒,但為了保鮮,所以放一點點,大家也還是吃。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已經走過整整兩個甲子。在過去的120年中,化學諾獎得主群星熠熠,皆為一時之選。但也有很多化學家,他們為化學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化學課本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卻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許多人都期待這位在推動電池發展上有著重要貢獻且年事已高的科學家能夠得到諾獎的青睞,如若Goodenough成為獲獎者,他也將打破現有的歷史記錄,成為最高齡的一屆得主。該記錄由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瑟·阿什金保持,約翰·B·古迪納夫在去年獲獎時已經96歲。現在,他終於得到了諾獎的認可!John B.
-
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遺珠之憾:這些大佬們為何無緣諾獎?
在過去的120年中,化學諾獎得主群星熠熠,皆為一時之選。但也有很多化學家,他們為化學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化學課本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卻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不得不說,這些是諾貝爾化學獎的遺珠之憾。
-
孫虎先生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我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孫虎先生受邀出席「可持續發展下的關聯世界」學術論壇作為主講嘉賓進行《流動的現代性:山水總體劇場》主題演講,並受聘為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四屆名譽主任委員 何鏡堂院士講話「通過相關學科專業的跨界協作,進一步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環境藝術風格,營造出有嶺南特色的、高質量的、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居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一二三屆專委會主任委員、第四屆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何鏡堂表示,希望新一屆專委會成員繼續團結各界專家、學者,積極融入廣東省城鄉發展大局,為廣東省城鄉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
博文學院首任院長郝天魁:校名是陳玲算命算來的
8月26日,曾被蘭州交大派往博文學院擔任院長的郭同章、擔任重要管理職務的李凡(化名)和多名博文學院現任或離職員工相繼接受澎湃新聞專訪,對陳玲的多個觀點提出了質疑。 現在,博文學院首任院長也站了出來。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比約克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披露的數據,整理了178名諾貝爾物理、化學、經濟、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和發表他們獲獎成果時的年齡。從圖片可以直觀地看到,平均而言,物理學家是最早出成果的,42歲就能進行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然而他們的等待時間也是最長的,平均要再等近24年,方能接過屬於自己的諾貝爾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