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9日 08: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新偉
字號內容摘要:中美洲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淵源久已成為學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熱度至今持續不衰。張光直因此提出:「中國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實際上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產物。中華文明因為與周邊文明的廣泛交流,如海納百川般不斷發展壯大。對這兩個有著共同祖先,卻展示出不同發展軌跡的兩大原生文明的比較研究,對認識早期中華文明的特徵,體悟人類文明發展道路的多樣性,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幹支記日與卓爾金歷的區別中國文明特有的幹支計日和瑪雅文明(繁榮期為公元4—9世紀)特有的卓爾金歷是這兩個文明的重要相似點之一。瑪雅人設定他們所在的時間紀元的起始日為公元前3114年的8月 11日,卓爾金歷為4阿豪日,他們在石碑上記錄重大事件前,均用長曆法記錄距離此創世紀日的天數。
關鍵詞:文明;卓爾金;阿豪日
作者簡介:
中美洲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淵源久已成為學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熱度至今持續不衰。美洲早期居民的主體是距今15000年前後由東北亞地區遷徙而來,這已是有大量考古資料支持的定論。張光直因此提出:「中國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實際上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產物。我們把這一整個文化背景叫作『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
中華文明因為與周邊文明的廣泛交流,如海納百川般不斷發展壯大;中美洲文明則孤懸海外,堅守著純粹悠久的文化基因,綻放出獨特的文明之花。對這兩個有著共同祖先,卻展示出不同發展軌跡的兩大原生文明的比較研究,對認識早期中華文明的特徵,體悟人類文明發展道路的多樣性,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幹支記日與卓爾金歷的區別
中國文明特有的幹支計日和瑪雅文明(繁榮期為公元4—9世紀)特有的卓爾金歷是這兩個文明的重要相似點之一。
十天幹配十二地支形成60天循環的計日法在商代已經完備,主要用於安排儀式活動。商王均以天幹為廟號,漢儒們曾認為是其生日的天幹名,即所謂「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王國維發現了廟號與祭祀天幹日的對應,即某王的廟號為某天幹,則在該天幹日祭祀該王。如商王朝的建立者成湯廟號為大乙,對他的祭祀便都安排在乙日舉行。王國維因此提出,廟號是根據各種情況確定的「祭名」,用於安排祭祀活動。陳夢家對此說進行了完善。張光直則提出,商王族分為以天幹命名的十個「支派」,廟號標誌的是商王所屬支派。無論如何,天幹地支計日法在商代的祭祀活動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商人有大規模的遍祭諸先王的周祭,也有對某先王的特別祭祀,都要依照天幹地支計日系統安排。
卓爾金歷(Tzolk』in)得名於尤卡坦半島瑪雅語,意為「計日法」,是由1—13與20個日名循環相配,以260天為一循環的計日系統。這20個日名分別為依米什(Imix,鱷魚)、依克(Ik,風)、阿克巴爾(Akbal,夜晚、黑暗)、坎(Kan, 蜥蜴、成熟的玉米)、奇克產(Chicchan,蛇)、奇米(Cimi,死亡)、馬尼克(Manik,手)、拉瑪特(Lamat,星辰、金星)、穆魯克(Muluc,水)、歐克(Oc,狗)、楚恩(Chuen,猴)、艾布(Eb,惡雨)、本(Ben,生長的玉米)、依什(Ix,美洲豹)、梅恩(Men,月亮、鷹)、西布(Cib,蠟)、卡班(Caban,大地)、艾茲納布(Etz』nab,刀)、卡瓦可(Cauac,風暴)、阿豪(Ahau,主人,國王)。
卓爾金歷在瑪雅文明時期盛行,但起源可能更早,一直延續至今。現代的瑪雅人認為,260天對應著人類的孕期,嬰兒出生之時,正好在母體內完成了一個卓爾金周期。有學者認為,260天對應的是太陽直射周期。瑪雅地區每年在8月和4月各有一個太陽直射日,8月直射日至次年4月直射日的時間正好為260天。
13和20在瑪雅文明中都是神聖數字,瑪雅宇宙觀中,天有13重,瑪雅計算系統採用的是20進位。以這兩個特殊數字合成的計日系統具有神聖意義。現在生活在瓜地馬拉南部高地的瑪雅人相信,出生日的卓爾金日名決定了嬰兒的性格和未來命運。在墨西哥的很多地區,現在仍然以嬰兒出生日期的卓爾金日名為孩子的名字,並請法師預測吉兇,施趨避之法。瑪雅時期是否有同樣的習俗現在還有爭論,但卓爾金歷在當時的主要功能也是與儀式活動相關的。
瑪雅王最鍾愛的阿豪日
阿豪是20個卓爾金日名中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顯赫的一個,與瑪雅最重要的儀式活動長曆法周期祭祀密切相關。
瑪雅人認為,時間是一個接一個紀元的循環往復。他們發明了長曆法來記錄時間紀元,常用五位數表示,從右至左的單位分別為欽(K』IN,1天)、韋納爾(WINAL,20欽、20天)、吞(TUN,18 韋納爾,360天、約1年)、卡吞(K』ATUN,20吞,7200天、約20年)和巴吞(BAK』TUN,20卡吞,144000天、約400年)。每個基本時間紀元為13巴吞,相當於5100多年。
姓名:李新偉 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