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 一年見一次

2020-11-25 網易財經

實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 一年見一次

2016-12-15 07:11

相關焦點

  • 用鏡頭記錄留守兒童的打工夢,讓公益電影守護留守兒童的家
    他們用鏡頭記錄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日常和夢想,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他們慢慢了解這些兒童的內心。我自己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在大學的時候,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書中用「留守兒童」這個名詞,來定義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的孩子們。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跟湖南老家的這些孩子們,都是「留守兒童」。拍攝「留守兒童」的動機真正促使我走進紀錄片這個行業的原因,是當時有一個政策叫撤點並校,就是把村裡面的學校拆掉,集中到鎮上辦學。而大家看到的這張圖片,我的母校光明小學,也面臨被拆的命運。
  • 關於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情況的調研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這些問題更為突出。2015年七八月份,我在鄂州市鄂城區澤林鎮掛職鍛鍊期間,以掛職地區為例,對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情況進行了調研,旨在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情況,引起人們的重視,啟發思考,提出建議,希望能為改善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狀況、解決問題提供參考。
  • 農村留守女人的痛苦:農活已經很累了,還要遭受村裡人的閒言碎語
    文章摘要:近幾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尤其是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到東南沿海地區務工,導致農村出現很多留守家庭。媒體對於留守家庭關於的焦點,往往集中在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身上,而對於另外一個群體——留守婦女,並未給予太多的關注。
  • 農村留守女人空虛寂寞,會不會給老公戴綠帽子?聽三位大姐怎麼講
    距離產生美,但也會產生隔閡,首當其衝的便是農村留守女人。相對於城裡的女人,農村留守女人更空虛寂寞。她們不僅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同時也要忍受農村貧瘠的物質生活,何處去安撫一顆躁動的心?大好年華卻散落在偏遠農村,枕邊人丈夫遠離,何處訴哀愁?關於農村女人空虛寂寞,會不會給老公戴綠帽子?聽聽三位大姐怎麼講。
  • 農民不想外出打工,可以考慮這三件事,快遞,電商和創業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城鄉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城市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對比之下,農村就顯得愈發落後了。所以,在過去的農村,不少人為了脫離農村這個貧困地區以及出於對自身發展的考慮,紛紛的加入到城市建設的大軍,留在村子裡的大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
  • 309萬中國留守兒童緊閉的心門,讓《米花之味》帶你打開
    萬鵬導演的留守兒童電影《米花之味》4月20日上映以來為國產電影帶來一股清流,這部電影將目光投向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視角聚焦在一對母女之間,外出打工的母親與留守在家的女兒,從隔閡到對話冰封,探討留守兒童的獨特世界,在脈脈溫情之下為華語電影注入一股暖流。
  • 「缺席」的父母,不缺席的愛!雲陽泥溪小學留守兒童集體生日會
    和父母在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很平常的事,但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讓他們感受到父母一樣的關愛和溫暖。在雲陽縣民政局、泥溪鎮黨委及泥溪小學的大力支持下,企航社工圍繞「父母,我,老師」,精心策劃了本次「童心相伴,溫暖續航」集體生日會活動。
  • 農村人不想外出打工,在家搞養殖,選擇養什麼比較好?
    今年的形勢比較特殊,有很多外出打工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有一些農村人就直接不想外出打工了。那麼,對於不想外出打工者,在家搞養殖掙錢,現在選擇養什麼比較好?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我這裡推薦幾種供參考。養驢目前在農村養驢屬於熱門行業,驢肉在我國暢銷不衰,外貿出口也—直被看好,其中驢皮用途廣泛,是中藥業和輕工業生產的原料,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驢又是山區、丘陵地區短途運輸、耕田、馱貨、推磨的好幫手,驢很結實,耐粗放,不容易生病,同時有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聽從使役等優勢。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農村養40頭驢一年可以掙10萬元左右。
  • 留守一代進入大學後:「寒門精英」亟需關愛和幫助
    然而,受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多數農民工從鄉村到城市舉家遷移的夢想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在家庭生計和子女成長的兩難選擇中,不少外出務工農民選擇把子女留在農村生活,農村留守兒童由此開始大量湧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生於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已經陸續長大成年,他們有的繼續外出務工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有的選擇了創業造福家鄉和社會,還有一部分憑藉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成功考取了大學,甚至是國內的211、985「重點大學」,成功實現了農村寒門子弟的逆襲。
  • 潮汕女孩打工十年返鄉開圖書室:要減少未成年人外出打工
    三年級輟學外出打工覽表村地處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岐石鎮。村裡只有一條公路,算是主街,街道兩旁是林立的小鋪,小鋪之間有窄窄的小道。從小道往裡走就像進了迷宮。許多房子由於太老,已經空了,村裡人都搬去了更高處的新房子。覽表圖書室離主街道不遠。一棟二層小樓,就坐落在一條小道口,再往裡走一段就是媽祖廟。
  • 縣民政局圍繞「三條線」關愛留守困境兒童
    2020年,縣民政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合力推進了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一是防範風險,築起關愛保護防線。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強化部門間協作配合,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合法權益;疫情期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陽光公益服務中心走訪慰問51名留守兒童,對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慰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在春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開展關愛行動,對龍橋、石頭、廬城等鎮3名困境兒童進行慰問,發起「六一」抗疫攜童前行和「疫樣六一,童樣精彩」活動,以實際行動做好關心關愛工作
  • 離城不回鄉 流動又留守 再遷兒童路在何方?
    受限於戶籍制度和緊缺的公辦教育資源,一些隨遷子女遷徙到父母打工地周邊的中小城市就近入學——離城不回鄉 流動又留守 再遷兒童路在何方?閱讀提示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受限於戶籍制度和緊缺的公辦教育資源,一些隨遷子女無法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他們中相當一部分離城不回鄉,轉而遷徙到超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就近入學。
  • 留守兒童課本劇支教記:課本劇讓這裡的孩子性格更活潑 笑聲更爽朗
    校長崔德建介紹,學校現有學生114人,其中留守兒童佔比達到40%,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崔校長說,他在學校同時兼職美術老師,孩子們對藝術有著非常高的熱情。「我在學校也擔任四個年級的美術課,每次當我上課走進教室的時候,我看到孩子們看我的眼神還有呼喊的聲音,我就知道他們對藝術的喜愛和渴望。包括我們這次課本劇支教活動,大家都非常喜愛,其實很多小朋友都想參加。
  • ...留守兒童」小學校長陳萬霞的愛與憂:「只圖這些孩子有個好歸宿」
    陳萬霞是合肥市肥東縣陽光小學校長,因為較早創辦了一所寄宿制的「留守兒童」小學,歷經多次困難和挫折的陳萬霞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留守兒童」的媽媽。她用愛給「留守兒童」帶來了成才的希望,但她更擔心「留守兒童」的未來,她的愛與憂,帶給社會很多的啟示。
  • 留守伢兒有了「安全守護寶」,淳安留守兒童智慧管理平臺上線
    當天,千島湖鎮舉行了淳安縣留守兒童智慧管理平臺上線啟用暨千島湖鎮留守兒童智慧管理手錶發放儀式,該鎮44名低保低邊留守孩子成為第一批幸運兒。淳安縣在外務工人員超15萬,擁有4000多名留守兒童。「父母管不了,老人家管不好,一直以來這些留守孩子在教育、安全和生活方面存在問題。」縣民政局局長王武祥說,這次啟用留守兒童智慧管理平臺、發放兒童智慧管理手錶,是破解相關問題的一次嘗試。
  • 安慶1歲留守女童摔倒,隔著監控喊爸爸,爸爸:恨不得馬上回家
    留守兒童,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群體,因為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愛、母愛,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關愛,家庭教育和三觀引導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安全也是一大問題,近些年,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
  • 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的孤獨誰能體會?
    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的孤獨誰能體會?一直以來,在中國人的意識中認為過晚年生活這種方式是最幸福「富貴長壽幸福晚年,滿堂兒孫膝下承歡」,而如今我們來看現實的中國社會,這幅畫面早已離我們而去。我們走在鄉間,看到更多是老人孤獨倚在門外,遙望遠方等待兒女回歸;但大多數兒女出門在外打工賺生活。
  • 「一點也不疼」四川內江10歲農村學生手長滿凍瘡!安慰老師說不疼
    而在這樣極度寒冷的天氣裡,一些農村地區讀書的孩子,顯得尤為可憐。近日,有一名四川內江農村的小學老師拍到一段視頻,讓人看了非常心酸。這名老師班上大都是農村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平時在家因為要幫年邁的爺爺奶奶做家務,加上農村也沒有取暖設備,所以大都是手上長了凍瘡。
  • 那些說以前農村窮,卻很快樂的觀念,有道理嗎
    穿當時的農村除了吃不富足,在穿著上面也是,相信很多那年代的農村人,也很渴望在每年過年時,收到大人買的一件新衣服。畢竟在平常的時候,穿的衣服要不是父母剩下的就是哥哥姐姐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了。穿方面現在農村,可以說就沒見有人會再穿補丁的衣服,不但如此,就是一些新衣服,農民們也是穿著一兩季,沒壞就淘汰掉,購買新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