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院士提醒:癌細胞「甦醒」,身體2個月前就有預兆,別大意

2021-01-19 張凱醫生聊健康

癌症作為全球性的醫療難題,至今仍然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尤其是肝癌,作為全球四大癌症之一,死亡率達10.2%。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僅新增肝癌患者就達85.4萬左右,我國佔了其中的一半以上,並且近年來逐漸有了「年輕化」的趨勢。

肝臟是我們人體中的「苦工」,它負責代謝脂肪、化學元素和有毒物質,這就導致肝臟極易受傷。

並且肝臟沒有感覺神經,它不會「喊疼」,在病情比較嚴重時,可以通過周圍器官來傳遞病情,這也是肝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我國著名的腫瘤科專家湯釗猷院士,曾在講座中,針對我國肝癌多發做出了分析,湯院士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肝病前期症狀不明顯,國人對肝病的危害性意識不夠。

90歲院士提醒:癌細胞「甦醒」,身體早有跡象,及時檢查,別大意

1、肝區疼痛

肝臟位於我們腹部右上方,右側肋骨下方,這個位置若是發生疼痛,多半是肝臟在向你「求救」,別大意。

由於肝臟本身沒有感覺神經,所以其症狀不易被察覺,但是,它可以通過擠壓周圍器官或隔膜肌來傳遞痛感,這種情況一般是肝臟發炎腫大,或者肝內出現腫瘤引起腫大所致。

2、消化不良、腹脹

一般在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時,多會認為是腸胃出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肝臟也參與我們的消化系統,並且它還是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

肝臟主要通過分泌膽汁來促進消化,若是經常腹脹、不消化,別大意,可能是肝臟病變,膽汁分泌不足,腸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及時消化所致。

所以,在出現消化不良這種問題時,不應局限於腸胃,應及時檢查肝功能,或能對肝病起到預防的作用。

3、口臭

口臭是一種比較「尷尬」的情況,一般早上剛起床出現口臭是比較正常的,這多是經歷一晚上的代謝的原因,可以通過刷牙來緩解。

若是在刷完牙後會仍有口臭的現象,那麼可能是肝功能下降所致,應及時就醫檢查。

肝臟病變時,肝功能會下降,體內的尿素氮和氨氣不能被及時分解、代謝,會存積在口腔,在說話呼吸時,出現口臭的現象。

4、大便發黑

大便的顏色通常應該是黃褐色的,若是經常會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那麼可能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

肝臟具有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在肝臟發生病變時,凝血因子不能夠及時的合成,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變少,導致身體易出血,並且不能及時凝血、止血,會出現大便發黑的症狀。

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對肝臟健康大有好處

1、堅持鍛鍊

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而處於亞健康的人卻越來越多,這種局面的發生,與人們「惰性」被激發、不堅持鍛鍊有很大關係。

堅持鍛鍊有利於強身健體,而且運動時,能夠加速脂肪的燃燒和毒素排出,可以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減少肝內有害物質沉積,有助於保護肝臟健康。

肝病患者堅持半小時左右的鍛鍊即可,應儘量避免長時間運動和劇烈運動,可以堅持伸展運動、瑜伽、太極等。

2、多喝水

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及時補充水分,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的飲水量應不低於1500ml,有助於肝臟排毒。

將有益肝臟的食材加入水中,可能會更好。

雲臺冰菊含有類黃酮、菊甙、胺基酸等,這些微量元素對肝臟有益。

類黃酮能夠提升肝臟抵抗有害物質的能力,還能夠幫助肝臟自我修復損傷,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菊甙具有促進分解的能力,可以幫助肝臟分解脂肪,避免脂肪堆積過多危害肝臟健康;

胺基酸能夠抑制毒素在肝內沉澱,有助於肝臟分解毒素,降低有害物質損害肝臟的風險。

將雲臺冰菊加入熱水中悶泡,有利於上述元素補充。

3、不熬夜

隨著科技的發展,晚上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多,有很多人玩手機、唱歌、追劇,逐漸習慣了晚睡,但這種作息習慣對肝臟健康的危害極大。

晚上11點以後,身體大多數器官進入休眠狀態,而肝臟此時可以獲得充足的血液供給,可以將毒素和脂肪更有效的代謝。

若是經常晚睡,有害物質不能被及時的代謝,這些有害物質堆積在體內,會嚴重危害到肝臟健康。

相關焦點

  • 脖子上出現這3種異常,別大意,可能是癌細胞「甦醒」的前兆!
    就是現在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有了提高,而且對自身的身體健康也開始重視起來。但是生活中,癌症的發病率,也在逐漸的升高,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一般人患上癌症之後,就意味著相扶邁進了一步,雖然現代的醫療技術比較發達,但是卻沒有辦法完全治癒癌症,其實癌症也與我們的平時一些習慣有關係,所以平時我們一定要多留意癌症的一些變化,提前了解癌症的早期症狀,做到預防。無論男女,如果脖子上出現這三種異常,可能是癌細胞「甦醒」的前兆。
  • 醫生提醒:痣也分好壞,身上有2種痣,或跟肝病有關,請提高警惕
    身體上長「痣」是很多人都有的,而在醫學上「痣」也是皮膚病的總稱,而部分的痣是不需要治療的,完全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比如色素痣,幾乎每個人都有,並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而事實上,痣並不全是都是好的現象,也有很多痣其實是一種疾病的徵兆,比如肝癌。
  • 90歲高齡院士,抗癌60年,總結:肝癌的預防是關鍵,傷肝惡習要改
    湯釗猷院士如今90歲,還依舊奮鬥在抗癌一線上,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一位腫瘤科學家。湯釗猷院士從畢業開始對肝病進行研究,如今已經研究了60年,對抗癌防癌頗有心得。他認為,抗癌最關鍵的就是預防,等到患癌再去抗癌就已經遲了。
  • 黑痣長在2個部位,可能是癌細胞增多的信號,醫生提醒您排除隱患
    我們的皮膚上面長有黑痣很正常,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的「美人痣」、「淚痣」等,其實也就是普通的黑痣,但是長在合適的部位確實能讓我們的外表更好看。有些人的黑痣長在臉上,有些則是身體的其他一些部位。生成原因也許是後天,也是是天生的。
  • 醫生:癌細胞轉移前,身體會有3個特殊表現,若發現,及時複查
    很多人懼怕癌症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生命受到威脅,二是發病和治療過程中很痛苦,三是經濟上也會捉襟見肘。我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身體健康,預防癌症的出現和防止癌細胞發生轉移。當癌細胞轉移時,身體會有不對勁,若發現有一定要及時複查。先來講一下癌細胞的轉移方式:1.
  • 《易經》提醒:人在倒黴前有「2個預兆」,發現一個要小心留神了
    《易經》提醒:人在倒黴前有」2個預兆「,發現一個要小心留神了俗話說得好:讀書改變人生,這句話一點兒不假。古時候和當代,載入經卷考到名利,是衣錦還鄉的不二之選。就算是平常人,多讀書讀好書,讀取了聰慧,也可以改變現狀的運勢。如果探討起來,讀哪一本好書最能讓人生道路發聰慧,改變人生的話,相信非《易經》莫屬。
  • 體內有癌,脖子先知?癌症「敲門」前,脖子這2個特徵會提醒你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方法能徹底根治癌症,只能通過手術、放化療或靶向治療等手段來抑制癌細胞擴散或轉移。但大部分癌症早期缺乏特異性,往往去醫院做檢查時已經達到中晚期,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但這並不代表著癌症時無跡可循,一般癌症來臨時脖子上會有兩個症狀。
  • 40歲後別大意!這4個信號一直在提示你心臟不行了
    原標題:40歲後別大意!這4個信號一直在提示你心臟不行了!心臟雖然只有拳頭大小,也不重,但是它的力量卻非常驚人。據了解,心臟每分鐘跳動70次,一天跳動十萬次左右,其搏出的血量足以裝滿一節油罐。
  • 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0大壽:9層生日蛋糕上植水稻
    只要上午9時30分左右,接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辦公室上班後打來的第一通電話,他便會「心頭一緊」:自己照看的那塊水稻試驗田,應該又「壞事」了。 這不,近日連續兩天,在相隔整整24小時的上午「9時30多分」,他都收到了袁隆平的「問責」電話。 「8月9日,袁隆平院士就滿90歲了。但加盟『90後』的他,沒覺得自己應該休息。雜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裡,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 醫生提醒:身上長出這2種「小紅點」,可能是肝在求救,別大意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原本乾乾淨淨的身上,有時候會莫名奇妙長出一些小東西。有的沒有顏色,有的是黑色,有的又是紅色,不痛也不癢。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多是日常刺激或者色素沉積等原因引起,但是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小紅點」,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尤其是這2種,大家別大意。
  • 「胎停」是有「預兆」的,孕媽身上如果有這3症狀,可不要大意了
    其實在出現胎停之前是有預兆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胎停」是有「預兆」的,孕媽身上如果有這3症狀,可不要大意了。 2.突如其來的腹痛 懷孕以後,
  • 癌細胞攻入體內,胸背先察覺?胸背有什麼跡象,需提高警惕?
    不少癌症患者表示,癌症來得悄無聲息,身體好像毫無預兆,就被查出癌症,還是中晚期,治療難度也大,人也受到更多的折磨。我國確實是一個癌症大國,每年被查出癌症的患者近400萬,而其中有2/3在診斷時就已經是癌症中晚期,以至於我國癌症的治癒率也不高。
  • 身體有哪些表現,暗示體內有癌細胞?若全不佔,說明身體還算健康
    體內有癌細胞,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身體乏力,有強烈的疲憊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是最為常見的症狀,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會引起這些症狀。癌細胞想要存活,需要吸收體內的能量。能量和營養一旦被癌細胞吸收,其它組織和器官就無法獲得營養,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引發疲憊等症狀。
  • 身體2處"發癢",別誤以為是過敏,或是肝癌的前兆,別大意
    然而肝臟作為出了名的"無痛感"器官,即便是受了傷,人體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感覺,所以很多肝病患者一被發現即是晚期,所以為了及時管住自身的身體變化,或能快速發現肝臟的異常。 提醒大家:身體2處"發癢",別誤以為是過敏,或是肝癌的前兆
  • 體內癌細胞,是通過哪些渠道轉移的?4個秘密告訴你
    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發現,腫瘤轉移是90%癌症病人的死亡原因,也是癌症治癒率無法明顯提升的最大絆腳石。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癌症到底有多可怕?我們先看下面的一組數據:2018年9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全球癌症報告》。
  • 90歲院士:做腫瘤大夫58年,我有五張防癌處方。
    2  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在過去的50年裡,我國居民的腫瘤發病率增長了一倍,而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長。為什麼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癌症發病率的升高其實與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相關。雖然確實有些癌症不擇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症還是發生於45歲以後。
  • 腦梗都是拖出來的,提醒:身體3處發麻,可能是腦梗前的預兆
    據權威醫療雜誌《柳葉刀》發布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因病死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心腦血管病,這其中以腦梗最為高發和常見,數據統計表明,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腦梗患病率就達到了1242萬人,近些年腦梗還出現了逐漸上升了年輕化的趨勢。
  • 你手指上出現四個症狀,你身體裡藏著癌細胞了!快去醫院檢查!
    你手指上出現四個症狀,你身體裡藏著癌細胞了!快去醫院檢查! 1、指甲呈扁圓形 要是我們的指甲泛起出扁圓形的變化,那麼就聲名腸胃會萃了過多的毒素,從而興許還陪伴有慢性腸炎可能是消化不良等腸胃疾病。
  • 5年前他身患癌症,黑色素瘤合併腦轉移,歷時4個月腦中癌細胞消失!
    不同類型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中,患者的生存期和無病期都有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為78%以上,完全,部分緩解率為39%,長期無惡化率為39%。與常規治療方法聯合更會增加20%-30%的療效。免疫細胞療法已表現出了強大的潛力,是一種治療癌症的針對性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細胞。
  • 【健康】院士繪製「人體癌症地圖」,12個器官最易患癌
    癌細胞到底最愛在人體哪些部位「搗亂」?我們能否有重點地進行預防?記者專訪國內權威腫瘤專家,請他們繪出一幅「人體癌症地圖」,並送上詳細的防癌指導。   人體12個器官最易患癌  郝希山表示:「癌細胞是人體內非常活躍的搗蛋分子,幾乎可以說是無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