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宇宙命運的一秒鐘

2021-01-13 溯源時空宇宙

現在的主流宇宙模型下,宇宙誕生至今大概137億年,雖然這個時間非常久遠,但是決定我們現在所處世界模樣的,其實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初第一秒。

這一秒鐘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宇宙大爆炸的溫度是10^32k,這是宇宙所能達到的溫度上限,隨後溫度開始慢慢下降。

在這溫度下降的過程中,四大基本力先後分離出來,引力是最先被分離出來的,在10^-35秒時強力被分離出來。

由此開始了宇宙超光速膨脹,在10^-32秒之內的擴大了10^26倍,溫度下降到了10^27k,到10^-12秒時溫度又降到了10^15k,此時弱力跟電磁力再分開。

這四種基本作用力都出現之後,所有的基本粒子,包括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粲誇客,頂夸克,底夸克,電子,μ子,τ子,中微子,μ中微子,τ中微子都誕生了。

因為所有的基本粒子背後對應的其實就是這些基本作用力,宇宙大爆炸時間過去百萬分之一秒後夸克之間開始綁定,夸克綁定成了中子跟質子,由此產生的現象叫做夸克禁閉。

此時宇宙中反物質基本都被中和湮滅成了光子,這個時候宇宙中充滿光。在宇宙大爆炸後一秒鐘的時候,此時宇宙溫度是十億度,質子跟中子開始結合成原子。

再之後就是在引力作用下,各種天體星系開始形成,也就是說確定宇宙宏觀尺度發展軌跡其實在宇宙誕生第一秒。

相關焦點

  • 報名開啟 ∣聽Sheldon講宇宙誕生第一秒鐘的未解之謎
    活動詳情:活動主題:宇宙誕生第一秒鐘的未解之謎活動時間:4月23日(周四) 19:30 – 20:30活動平臺:入群後獲得交流書目:At the Edge of Time:Exploring the Mysteries
  • 張譯守護的「一秒鐘」是什麼?
    作者| 韋奧編輯| 顧鴿在將近兩年的等待之後,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終於在影院公映。在他的設計中,張九聲原本應頂著烈日走在沙漠之中,但在拍了兩條之後,張藝謀始終覺得「開局的殘酷感不夠」,直到沙塵暴來臨,遮蔽了烈日,他決定隨機應變就著沙塵暴開拍。張譯也因風太大身體微微失控,收不住步伐,於是有了電影裡張九聲在風沙中疾走的開篇。
  • 宇宙奧秘之人生命運潛藏的規律
    人生命運,看似隨然卻在道中。注釋:宇宙誕生並遵循自然規律演化,自然萬物順應「生老病死」的規律繁衍生息。道,隱藏而不顯露,在冥冥之中支配自然運行。沒有人見過它,也沒有人認識它,但宇宙中任何事物都離不開它。人,是最有靈性的生命體,由自然創造,人生存在命運,命運主宰人的一生。人的命運看上去是「自我主宰」(每個人主宰自己的命運),實際上仍在「道」的掌控中。
  • 宇宙中的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星星決定我們的命運?
    元素周期表元素是從哪兒來的1957年以前,科學界主張所有的元素或原子核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時形成的,元素誕生之時就和現在的一樣多,元素種類和數量從那之後就從沒變過。B2FH論文B2FH理論說了什麼宇宙大爆炸只產生了氫和氘,並沒有生成其他元素;人們直到在1939才知道恆星燃燒產生的能量是通過核聚變產生的,恆星是一個元素加工廠,可以讓氫元素聚變生成各種各樣的元素。
  • 《一秒鐘》,不能說的秘密
    只因為其中有女兒生前的一秒鐘影像。 那一秒鐘的畫面,是他僅有的精神寄託。因為在現實中見不到女兒,所以那盒膠片裡的一秒鐘就是他僅有的精神慰藉,也是他活下去的念想。 他的命運,本身就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悲劇。 2.他的女兒因為爭著扛面袋發生意外,被車撞死了。 張九聲為何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來看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這是影片裡最重要的戲劇高潮。
  • 星座能決定性格與命運嗎?
    「水瓶座愛好自由和個人主義,處女座擁有小心、謹慎、沉靜和羞怯的性格,金牛座外表溫馴,但內心充滿欲望……」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星座性格,每天都充斥在我們周圍,甚至有人認為「星座算命」可以反映出我們現在和將來的命運走向。 「佔星術」真的可以決定我們的性格與命運嗎?
  • 《一秒鐘》——千言萬語在心頭,可是只有一秒鐘的時間
    電影:《一秒鐘》類型:劇情導演:張藝謀主演:張譯、劉浩存、範偉上映時間:2020年11月27日獎項:暫無電影《一秒鐘》講述了一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內涵可待挖掘的故事。因為那時在電影放映前要播放一期新聞影像帶宣傳最新的國家政.策方.針,有人寫信告訴張九聲,編號為「22」的新聞膠片裡有他幾年沒見的女兒「一秒鐘」的影像。不巧的是,張九聲遇上了想要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二人為了搶奪22號新聞膠片糾纏不休。更不巧的是,電影膠片在運送中不慎損壞,損壞最嚴重的是22號新聞膠片。
  • 宇宙的終命運是什麼?
    之前,有兩種假說:宇宙中最基本粒子,即「大撕裂」,以光速相距很遠;宇宙燈最大時「熱寂」;宇宙水滴達到最大值時「熱寂」,宇宙的起點起源於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與已成為常識的大爆炸理論相比,在該理論提出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界世界的態度是世界對他的態度是嘴包括我們偉大的上帝愛因斯坦
  • 宇宙命運的主宰者——暗能量
    該研究工作利用斯隆星系巡天望遠鏡,探索了距離我們7億到18億光年的宇宙時空範圍,繪製了上百萬個星系的宇宙分布圖像,計算出了宇宙加速膨脹的過程。這樣的調查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限定暗能量的性質。現代宇宙學推測暗能量才是宇宙的主體成分,它遍布宇宙各個角落,甚至有可能就在我們周圍。但我們並無法用通常的手段察覺它的存在,科學家目前對它的了解也只有冰山一角,那麼這種神秘的暗能量到底是什麼呢?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是……
    性格決定命運,這條定律似乎是現在才提出的創新思維,也似乎在告知社會上平庸的人,他們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性格中缺乏了把自己折騰成想要的樣子的決心和恆心,要麼就是甘於平庸,不願發奮。如果要成功,除非轉變自己的性格。其實老早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或者說自古就有人在遵循著這個所謂的定律。
  • 《一秒鐘》:是須臾也是永恆
    《一秒鐘》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於2020年11月27日上映。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從農場悄悄溜出的勞改犯張九聲為了看到《新聞簡報》中女兒「一秒鐘」的影像,開始了瘋狂的追尋,他偶遇了想要用電影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以及電影放映員範電影,他們因這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命運是八字決定還是名字決定
    名字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命運是八字決定還是名字決定,人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名字嗎,名字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名字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嗎?人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名字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個問題比較重視,到底命運是八字決定還是名字決定?這裡命理學家謝詠老師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性格是否真能決定命運?周國平如是說……
    命運命運的一個最不可思議的特點就是,一方面,它好像是純粹的偶然性,另一方面,這純粹的偶然性卻成了個人不可違抗的必然性。一個極偶然極微小的差異或變化,很可能會導致天壤之別的不同命運。命運意味著一個人在塵世的全部禍福,對於個人至關重要,卻被上帝極其漫不經心、不負責任地決定了。由個人的眼光看,這不能不說是荒謬的。
  • 脾氣決定命運 語氣決定運氣
    有人說:什麼脾氣就什麼命,什麼言行就什麼人,言行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脾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深以為然。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這些從一個方面講,沒有錯誤。但我倒認為就一個人而言,脾氣和說話的語氣,更具有實際意義。
  • 在平行宇宙的深處,命運就是輪迴
    在宇宙誕生之初,鑄星龍王奧瑞利安並沒有創造繁星,因為這裡不是主世界。在茫茫的黑暗中有一道光芒,這就是最初的星星,她獨自對抗著黑暗。有一天最初的星星將自身的光芒灑向整個宇宙,照亮了世界上的生靈萬物,眾星得以閃耀和興盛。
  • 《易經》提醒,決定人一生的,並非命運,這關鍵兩點要特別注意
    從前的我也這樣覺得,但是在讀了《易經》之後才知道,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從來不是命運。你過去的經歷和當下的努力。過去和現在,才真正決定你的未來。過去的經歷,塑造一個人的觀念。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過去你所經歷的一切、走的每一步,都算數,或形成某種觀念,或造就某種行為。
  • 命運究竟由什麼決定的?
    許多人認為當下不如意,都有改變命運的想法,一些大師也經常以算命改命為噱頭吸引粉絲。那麼命運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真的能夠依靠看相算命風水這些手段改變命運嗎?其實,命運是表層,倒退著有一層一層的價值鏈。本質只是一個內在焦點的呈現。這個內在焦點是由橫豎兩軸形成的坐標系構成。橫軸是信息知識、思想能力、行為習慣、性格人格。這些是變量因素。縱軸是身體、智力、情緒、信念價值觀。這些是常量因素。
  • 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是認知的差距,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們可謂耳熟能詳,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比如韋小寶的性格是圓滑的,所以他能夠在江湖和官場上如魚得水。而茅十八的性格是直率的,所以他差點就被砍頭。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如果按照性格決定命運的邏輯,那人的一生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 強者性格決定命運,弱者命運決定性格
    弗洛依德的名言「性格決定命運! 」在當今社會運用得實在是有點泛濫了,在平時我也總是思考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實在是一句接近於真理的話了,而凡是被人們譽為真理的話大多都是中性的,所謂中性,就是不明確地指出什麼就是對,什麼就是錯。但是對於這句話來說,無論事態的發展如何,都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