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看到一組照片,
拍攝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和現在朋友圈裡千篇一律,
流水線般的美顏照片相比,
這些幾十年前的老照片,沒有ps,沒有濾鏡,
卻讓我們有幸見證了風華絕代的容顏
似乎更讓人震撼和心動不已。
也喚醒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眉似遠山不描而黛,
唇若硃砂不點而朱。
民國女子,
容貌和姿態倒是其次,
氣質與優雅最令人深愛,
眉目間的一縷溫婉和精緻,
是我們這個時代再也找不回的大氣。
拍下這些照片的是一名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
Sam Sanzetti (沈石蒂)
1902年—1987年
1902年,沈石蒂出生在俄國克裡米亞半島,原名希約馬·裡夫希茲(Sioma Lifshitz)。1915年,13歲的沈石蒂隨家人前往中國哈爾濱。1921年,17歲的沈石蒂,孑然一身,跳上了一艘開往上海的英國船。抵滬後,Sioma Lifshitz為自己換了個更易發音的名字Sam Sanzetti。懂中文後,他又擁有了一個中文名字「沈石蒂」。
和許多初到上海的猶太人一樣,
沈石蒂兩手空空,一無所長。
在1970年以色列報紙《七天》的一篇報導中,
沈石蒂這樣回憶道:
「我赤手空拳,身無分文,一貧如洗,就這樣來到中國。」
他因逃難來到中國,
與上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愛上了這裡
慢慢走上了攝影之路。
並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禮物。
沈石蒂在上海
沈石蒂在上海
為了謀生,
他在照相館外做起了擦皮鞋的營生,
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照相技術。
最初購買了廉價相機自己進行創作。
一位名叫溫德伯格的美國攝影師注意到了他的作品,
立刻介紹他到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工作。
這樣沈石蒂走上了職業攝影師的道路。
照相館內部
位於南京路73號 沈石蒂的美術照相館
1927年,沈石蒂自立門戶,
在當時上海照相館雲集的南京路上開設了「上海美術照相館」。
在上海35年的時間裡,
沈石蒂拍下了兩萬多張照片。
他是當時上海照相界的金字招牌。
當年照相館開張時只有外國顧客拍照,
後來名聲漸響後,中國富豪、社會名流、電影明星也紛紛找上門。
他的生意日漸興隆,
一連在上海開設了4家照相館。
最火爆時,
在上海市中心的工作室有11間房子,
僱用了31名職員經營店鋪。
這是當時全中國大型的攝影工作室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
1955年由於公私合營,
之後兩年沈石蒂轉而在上海的一家英國學校裡教攝影課。
1957年,沈石蒂帶上他的照相機和膠捲,
離開了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
去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生活。
沈石蒂在工作室
沈石蒂曾接受以色列知名報紙《新消息報》的採訪,
他喃喃自語:
「我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光便是在上海,
上海是獨一無二的,
五光十色的,
我仿佛能看到她繽紛的色彩,
聞到她的豐富的氣味……」
沈石蒂其實不願離開上海,
他的大部分青年時光和記憶都與這座城市同在,
更重要的是,
他戀愛了。
這個中國女孩子有個美麗的英文名字——南希,
雙方年齡差距有20多歲。
可惜這段讓沈石蒂認為是「轟轟烈烈」的愛情沒有持續多久。
生活在特拉維夫的沈石蒂經常懷念上海,
懷念那裡的老顧客、黃包車、油條,
還有甜甜的上海菜,
能夠再次回到上海是他餘生的夢想。
沈石蒂的繼子回憶說:
個頭矮小、精力旺盛的繼父
他的房間裡放滿了關於中國的記憶,
關於上海的記憶。
他把那些珍貴的東西都保存了下來,
這些都是因為他內心的自豪之情。
在他生前保存的柯達公司廣告中,
他被描述為「成為中國攝影大師的猶太人」。
1987年6月29日,沈石蒂在特拉維夫逝世。
他沒能再聯繫上那位叫「南希」的女孩,
也沒能實現重回上海的夢想,
但他當年開照相館的地方仍然存在。
如今,這裡叫南京東路美倫大樓東樓。
這幢建於1921年的六層樓房,
雖然經過多次粉刷和翻新,
但仍保持著幾乎和照片中一模一樣的紋飾,
以及絲毫未變的玻璃窗格局。
時間進入21世紀,
他的繼子德克斯勒發現了這些塵封了半個世紀的老照片。
通過微博,
它們又重現上海灘。
10月24日,以色列駐滬總領事館在微博上
將「芭蕾女孩」、「母與子」等200餘幅照片一一展出。
微博說明:
「所有照片都是上世紀20年代
上海南京路37號的一位猶太攝影師Sam Sanzetti所拍攝的,
因為年代久遠,
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沒有被記錄下來。
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認識的人,
或許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請讓我們知道。」
找到了5位照片中的當事人(其中4位到場)
曹莉貞和先生的訂婚照便是由沈石蒂拍攝
1954年,遊美瑛帶著兒子孫遜來到沈石蒂的照相館拍下了這張照片,
如今那個1歲的孩子也已年過半百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
17歲的洪落霞穿著嶄新的舞蹈服,
在沈石蒂的鼓勵下自由地跳舞。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
青澀的容顏不在,
歲月沉澱下的氣質卻愈加明顯。
芭蕾女孩洪落霞
沈石蒂用相機記錄下了動亂年代裡衣香鬢影的老上海,
也為後來的人們搭起了一座橋,
讓我們得以穿越迷霧,
真切的觸摸那個年代,
窺見所謂的民國範是怎樣的雅致與精彩。
沈石蒂的拍攝沒有複雜的布景,
但用光頗為講究,
有點像古典主義學院派的用光方法,
人物身後都有一片暈染感覺的光亮,
這也使得他的照片總是給人唯美、夢幻的感覺。
那時還沒有彩照技術,
因此部分照片採用了當時流行的上色技術,
使照片中的人物更加鮮活。
而他的色彩運用也極為驚豔,
通過在相紙上手工著色,
將照相技術和繪畫技術完美結合,
故而照片紋理細膩,
色彩自然,
有著「油畫」般的質感。
「這些照片,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光彩照人。沈石蒂也因此記錄下了上海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那個時代的魅力和風格,是無法再現的。」
沉靜而魅惑,
古典隱含性感,
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豔如一闋花間詞。
眉宇之間的大氣端莊是多少PS和整容都學不來的。
在沈石蒂的照片裡,
那些文人無論是著長褂還是穿西裝,
思想無論是激進還是守舊,
都能感受到獨立於時代的那份風骨。
沈石蒂的照片中,
還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結婚照。
沒有酷炫的特效,
沒有沙灘陽光,
卻依然讓人覺得甜蜜。
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
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那群在照相館留下照片的孩子們,
後來去了哪裡?
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呢?
沈石蒂每次拍照
他都會和拍攝對象進行溝通交流,
試圖從人物的神情中挖掘他最真實的一面。
故而沈石蒂照片看上去並不複雜,
卻總能觸動人。
那照片裡的人,
眼睛裡有光,有水,有生氣。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他記錄下的都是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溫暖。
後來提起民國,
人們多將其與戰爭、貧窮、混亂相聯繫,
然而沈石蒂卻為我們將那個時代的精緻優雅一一記錄下。
即使不太平的年代,
即使不富裕的生活,
也有絕不妥協的美與態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微信公眾號要改版了…
把我設為 星標
連雲港百視通
商務合作:18168159810
0518—85456686
微信號 : baishia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