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眼鏡、雜亂的鬍鬚、頭髮隨意捲曲著……冷軍有點「糙」的外表下,留有一雙細緻到能畫出皮膚裡面毛細血管的手。
日前,他的畫作《肖像之相——小姜》(以下簡稱《小姜》)在中國嘉德以7015萬元的天價成交,引起了熱議。一時間,網友瘋狂熱搜「小姜」,畫家冷軍炙手可熱。「小姜」,是誰?她成為冷軍畫筆下的人物,有著怎樣的幕後故事?冷軍如何看待自己的畫作拍出天價?他又能從中分得一杯羹嗎?買家,又是誰?買家為何如此看好冷軍的畫作《小姜》?
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輾轉採訪到畫家冷軍,試圖一一揭開《小姜》天價成交背後真相。
《小姜》拍得天價
回應傳說:
馬雲用9000萬買《小姜》被拒,假的!
在多次採訪中,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冷軍正如其名,說話很少,甚至顯得有些冷。
小姜畫到一半因為受不了,跑了?馬雲用9000萬買《小姜》,被拒?冷軍和小姜有一段不可言說的故事……關於小姜及其這副畫作的幕後傳說,冷軍都用「假的,你別信」簡言回答。可謂惜字如金。
至於拍賣7000多萬背後他能拿多少錢,買家和藏家是誰,他曾給小姜多少模特費用……此類和錢有關的問題,冷軍才笑了,每次都是用「打『死』你,我也不說」來回應。
冷軍、小姜、七千萬、買家……冷軍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小姜》拍賣現場
首談小姜:
她內向,不愛說話,像機器人
今年56歲的畫家冷軍,仍保持著單身。在他畫《肖像之相——小羅》、《肖像之相——小唐》、《肖像之相——小姜》時,均傳出了與感情有關的言論。甚至傳言小姜可能是受不了模特這份工作,才在冷軍畫了半年後不辭而別。
「都是謠言。」冷軍說。
當紅星新聞記者問道,是否因為內心渴望女性,才花大量時間畫女人?
冷軍沒有正面回答。只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女性的膚色更神奇的色彩了,而油畫對色彩的表現,是目前其他畫種和照相機都望塵莫及的。為什麼不試試將二者合謀,製造一個前無古人的神話來呢?」
冷軍認為,如果哲學是迷思,那藝術一定是迷情。藝術家只有被什麼東西迷住,才有創造藝術的基礎。冷軍接著說,「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不斷地由表及裡,從迷於膚色到迷於技巧,從迷於油畫材質到筆法語言的提煉與運用,在這樣不斷深入感知與表達的互動過程中,才能有上佳的表現。」
對於小姜受不了模特工作不辭而別,冷軍解釋道,小姜只做了三四個月模特,「當時把小姜的臉和手畫完就可以不用她在這裡了,我請人做了一個小姜的雕塑『坐』在那裡,讓雕塑穿著毛衣又畫了幾個月。小姜沒有像傳聞那樣中途走了,如果沒有畫完中途就離開不畫了,那這件作品就前功盡棄了,這樣的作品越是最後越重要。」
冷軍說,他認識小姜,是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
那時冷軍想要找有時間充足、膚色合適的模特。當年20多歲的小姜剛從法國留學回來,還沒找到工作,有大量的時間。冷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那時,他們大概平均一周要畫3、4天,畫室也會有人來看他創作。
很多人從《小姜》看到了一個女性安靜的美、純淨的心、初戀的情緒。而這一切,冷軍並沒有覺得,「我就只是畫人物,哪有那麼多文藝性的感覺。」在他眼中的小姜,內向,不愛說話,有時候冷軍想交流幾句,她就笑一下,「像機器人似的,一動不動。」
畫《小姜》,稍麻煩的部分是頭髮,三個月的時間,小姜的頭髮長長了好多,不得不結合照片完成。冷軍認為有點遺憾的地方是牛仔服部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畫完了,小姜就不見了,不知道去哪裡了,聽說她去雲南了。」冷軍說小姜的走,只是一段工作關係的結束,並非其他。他解釋道,「和小羅之間有很多事情也是不實的,小羅曾經準備起訴那個微信平臺的帳號。諮詢過律師,而律師要一幅畫而不要律師費,這樣小羅就放棄了。」
《小姜》
直面質疑:
如果找到類同的畫,我把所有作品都燒掉
《小姜》賣出天價後,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冷軍說一般看過原作的多半不會有什麼質疑,特別是有一定繪畫實踐經歷的。如果是通過手機或印刷品看到的普通人,甚至有些批評家也容易因為「想當然」而產生誤讀。冷軍說,「這些都很正常,因為畫一旦通過拍照就多少會有些照片化了。」
在採訪過程中,冷軍多次否認自己的作品是超寫實主義或照相寫實主義,他說自己的繪畫是碰運氣碰出來的,並不是自己追求或探索的結果。他說:「你們在全世界,從文藝復興到荷蘭小畫派,再到六十年代的超級寫實主義、新寫實和精確主義繪畫等,如果能夠找到同樣視覺性質的繪畫,我就把我所有的作品都燒掉!」
1988年底,冷軍被聘請為某美術展的評委,需要一件寫實作品參展,但他一直都在從事抽象和表現性繪畫實踐,手邊沒有這類作品,便決定臨時畫一幅。一天下午,冷軍擺了一組靜物,半天時間就畫完了並覺得不錯。接著畫了第二幅,用了兩天,第三幅用了近一周,到第六、七幅需要一個月才完成時,他便發現繪畫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畫家與被畫對象之間的互動關係,和由此帶來的藝術感染力。這樣的力量能使畫家不斷地能深入對象內在和本質,從而達到深入表現對象的目的。他說,「藝術是感覺上的加工,沒有感覺,技巧就是盲目的。假如繪畫重要的是技術問題,那越畫越慢就沒有道理。」
冷軍認為自己的繪畫是一種傳統的油畫在當代的延伸。所以當聽到一位日本學者稱他的繪畫為「超限繪畫」時,便覺一語中的。
還原拍賣:
拍賣《小姜》時,冷軍並不在現場
拍賣時,冷軍不在現場,甚至他連拍賣的事情都忘記了。直到一位畫家朋友發來「恭喜你」的信息,冷軍才想起來。
「我當時誤認為可能拍得很高很高,因為他在恭喜我嘛。我一看,六千多萬,『哦,這樣啊』,我當時就是這個情緒。」冷軍並沒有詳細說這是怎樣一種情緒,只是在採訪中嘆了幾次氣。
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後來一位北京大拍賣公司的老總給他發微信表示,「你這件作品又創了自己的紀錄,雖不太理想,但仍然值得恭賀!」
冷軍隨後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無所謂,多少關係不大。拍太高了反而又會引來眾多的質疑,認定為炒作幾乎是一種社群定勢。」
唐炬朋友圈
背後買家:
被泰康美術館收購,慶幸非個人收藏
據北京日報報導,拍賣《小姜》當天,價格從3000萬元起拍後,很快飆升至5000萬元,之後爭奪出現在兩個電話委託之間,經過一番互不相讓的激烈角逐,最終以6100萬元落槌,加佣金7015萬元成交。
這兩個電話背後是誰在爭奪,最終幕後神秘買家是誰,為什麼對《小姜》如此痴愛?
帶著這樣的疑問,紅星新聞記者向冷軍尋求答案。他表示,「《小姜》是泰康美術館收購的,我對此還比較滿意。其實我很擔心被某個私人藏家買去了,那樣就只能放他們自己家裡當投資了,沒有機會面向公眾那就太可惜了。
冷軍說他的作品一定要看原作,從圖片上看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誤導,會很自然的類同於照片和其他極端性的寫實繪畫。他還說他的繪畫,某種意義上質疑甚至否定了因信息化而製造出來的殘缺不全的圖像時代價值。
而另外一個競拍人,則是知名收藏家唐炬。據雅昌藝術網報導,在《小姜》落槌後,唐炬第一時間在朋友圈中透露了自己出價至前一口的事實,「雖然沒有最終擁有,但付出了自己的真情,為華人藝術算是盡力了!恭喜對方,這件作品絕對值得擁有!」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一家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究與收藏的非營利藝術機構——泰康空間,據泰康空間的媒體負責人張雯琇表示:「我這裡沒有收到泰康收藏《小姜》那幅畫的消息。」
還有懸念:
小姜怎麼看待這次天價拍賣?
小姜到底何許人也?早已成為「網紅」的她,至今沒有在網絡上留下任何精準足跡。冷軍對小姜的現狀只以「不知道,沒聯繫」應答。
小姜這10年生活得怎樣?低調生活的背後是否真的隱藏了什麼故事?她會怎麼看待畫作《小姜》這次天價拍賣?
紅星新聞將持續追蹤此事。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陳謀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