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澄清一個常識性誤解,聖誕節的由來和聖誕老人可沒什麼關係。
聖誕節是基督徒為紀念耶穌誕辰而設立的節日,類似佛教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浴佛節。
但聖誕節並非與基督教同歲,事實上,在基督教存在的前三個世紀裡,基督徒並不慶祝耶穌誕辰。
當時教徒最重要的節日是1月6日的主顯節和位於春分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的復活節。而主顯節是紀念耶穌誕生後東方三博士的到來,並非確切的耶穌誕辰日。
那麼,12月25日最早是於何時設為紀念耶穌生日的節日的呢?
這個記錄可以一直上溯至公元336年早期的羅馬日曆上,這也是教會首次將12月25日作為節慶慶祝的記錄。
但是,耶穌真的是12月25日出生的嗎?
可能未必,因為《聖經》沒有提到他確切的生日,而耶穌誕生的故事也有諸多相互矛盾的記載。例如,牧羊人和羊群的出現,可能只是代表12月25日是春天的伊始,萬物復甦的伊始。
而教會在公元3世紀末決定設立12月25日為聖誕節,很可能是希望這個日子能與當時已有的異教徒節慶重合,譬如波斯太陽神的誕辰和紀念羅馬農業之神的節日。這樣一來,更有利於向羅馬的異教徒傳播基督的福音,從而將基督教變成帝國的國教。
由此,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聖誕節傳遍了西方社會。而全球化進程加快後,這個具有濃重宗教色彩的節日,開始遍及全球,增添了童話和商業韻味,令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堅持認為主顯節和復活節更為重要。
還有一些人,例如早期清教徒,甚至禁止過聖誕節。因為他們認為聖誕節上互贈禮物和裝飾聖誕樹的風俗,與異教有關。
美國建國早期,慶祝聖誕節一度被認為是英國的習俗,並在獨立戰爭後越發受到冷落。直到1870年,聖誕節才成為美國的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