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兒子加重父母負擔,母親帶病照顧孫子去世後,終幡然醒悟

2021-01-09 阿黃談情感

導語

一個炎熱的午後,三歲的童童一個人在家竟然沒有大人的照料,孩子肚子餓了,想抓床頭柜上的餅乾吃,不料抓翻了同樣放在床頭柜上的熱水瓶,熱水瓶傾斜而下,蓋子脫落,滿滿的一壺開水就在孩子的頭頂傾瀉而出。

孩子的哭聲撕心裂肺,鄰居聽到後報警,警察破門而入,把童童送到了醫院。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童童總算是保住了生命。但是全身百分之二十的皮膚深二度燙傷,尤其是手部和肩部的燙傷最為嚴重。可憐的孩子承受了那麼大的苦痛,事發的時候孩子的家長在哪裡?他們為什麼把一個只有三歲的孩子獨自放在家裡呢?

童童的父親叫孫曉陽,今年只有24歲,卻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父親,結了婚又離了婚。離婚之後他帶著三歲的兒子,事發的時候他竟然和朋友在現場看足球比賽,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才發生了這場傷害。

當童童的爺爺得知這一情況,不由得老淚縱橫,心中連恨帶悔。悔的是自己當年教子無方,恨的是如今竟然連累到自己的親孫子。

1

在孫曉陽父母眼中,孫曉陽是一個從來沒有長大的孩子。孫曉陽是孫大爺和楊大媽的獨生兒子,從小就被他們看作心肝寶貝,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他代勞,所有的路都替他鋪好。

高中畢業後孫曉陽沒有考上任何大學,就在家無所事事的晃悠,看兒子總在家呆著也不是辦法,孫大爺就出錢讓兒子去考個駕照,然後託關係進了一個企業給老闆當司機。本以為這下兒子有了工作還能和老闆學點東西,可是沒想到兒子剛乾沒多久就甩手辭職了。

孫曉陽給私企老闆當了一段時間的司機後,發現上班比讀書還要累,要聽別人的指揮,要看別人的眼色,所以沒過多久就辭職了。

孫大爺和楊大媽都已經是退休了,孫大爺退休返聘還在原單位發揮餘熱,每月的退休工資再加上返聘的工資收入還算不錯。楊大媽退休後在家裡照料老伴和兒子,老兩口看著兒子沒有工作心想,反正家裡也不缺他那份工資,在家呆著就呆著吧。有父母養著,孫曉陽倒是優哉遊哉的,跟私人老闆辭職後,他象徵性的幫父母做家務,更多的時間是捧著個手機上網聊天、打遊戲。

通過網聊認識了一個叫姚蘭蘭的打工的女孩子,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聊著聊著索性就談起了戀愛,卿卿我我好不熱乎。時間一久孫曉陽的網上情緣被孫大爺和楊大媽看出了端倪,追問之下孫曉陽倒也是不藏著掖著,一五一十的交代出來了。

孫大爺對兒子談戀愛這事兒沒太多想法,倒是楊大媽總覺得網戀這事不靠譜,想著找機會和兒子好好談談,可這楊大媽還沒來得及和兒子說呢,兒子孫曉陽就找他們了,說女朋友姚蘭蘭懷孕了。

孫曉陽20歲不到,工作沒一個,也不到法定結婚年齡,這又搞出來一個孩子,事情到了這一步孫大爺和楊大媽會怎麼看?又該怎麼辦呢?

孫大爺和楊大媽兩口子又驚又喜,原來兒子雖然在家不上班卻也沒有閒著,不聲不響落實了一樁人生大事,不是一點成績都沒有啊。事情都已經發展到這份上了,老兩口就得必須馬上見一見這個已經生米煮成熟飯的兒媳。

當時姚蘭蘭給他們的第一印象還算是不錯的,文靜大方也挺懂事兒,這個時候他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挑剔的餘地了。由於當時孫曉陽還沒有到法定婚齡,父母決定先替他們把婚事辦了,讓姚蘭蘭把孩子先生下來,等到了年齡再去補辦結婚證。

孫曉陽和姚蘭蘭就這樣奉子成婚了,不久後孫子童童呱呱墜地,孫大爺和楊大媽抱著孫子甭提多高興了。當然,他們的負擔也更加重了。孫曉陽沒有工作,兒媳姚蘭蘭為了生孩子也沒有了工作,現在又多了一個吃奶的孩子,全要靠孫大爺和楊大媽來養活。但他們辛苦並快樂著,兒子小小年紀找到了媳婦,還添了一個大胖孫子,覺得還是挺光榮的。但是接下來的日子,可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2

婚後孫曉陽也表示要多多的賺錢養家餬口,可是他一時也沒有找上工作,正兒八經的工作他又瞧不上,整天想著一夜暴富的生意機會。那段日子他電話打進打出,說是在和朋友合夥做生意,可最後也沒見他賺什麼錢拿回家來補貼家用。

老兩口的退休收入畢竟有限,隨著童童長大,要學各種幼兒技能,眼看著家庭開支越來越大,孫大爺老兩口就和孫曉陽小兩口商量起來了:童童由老兩口來帶,希望孫曉陽夫婦能夠出去找份工作來分擔養家的責任。

也許是因為有了下一代的責任感,也許是覺得自己這麼啃老也不是辦法,這一回孫曉陽很快就付諸行動了。先是找了一份固定工作,然後一到法定結婚年齡就去民政局和姚蘭蘭正式領了證。可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的時候,新的問題和矛盾很快就接踵而至。

孫曉陽是那種所謂的宅男,平時沉默寡言,內心裡卻非常的敏感,沒有太多朋友。而妻子姚蘭蘭正好相反,性格開朗大大咧咧,很容易和別人自來熟。剛結婚的時候兩人的感情還相當好,可隨著姚蘭蘭重返職場,矛盾就凸顯出來了。

一天晚上姚蘭蘭難得準點下班回家,可在吃晚飯前接了個電話,又換上套裝,婀娜多姿的走出房門,說是要去見重要的客戶。

孫曉陽突然想起了前兩天自己在路口目睹的那一幕,那天姚蘭蘭從一輛豪車上下來,滿面春風的跟開車的人道別。回來後孫曉陽曾問姚蘭蘭開車的人是誰,姚蘭蘭只是回答了一句:客戶,就把話給岔開了。聯想起這事兒,孫曉陽越想越不對勁,索性跟了出去。

果然不出他所料,那部豪車又停在了小區對面的馬路上,姚蘭蘭熟練地拉開了副駕駛的車門,鑽了進去,豪車迅即啟動,絕塵而去。

因為懷疑妻子背著自己在外面搞什麼花頭,孫曉陽曾不止一次的跟蹤過姚蘭蘭,他甚至還查到了那輛豪車的車主,也曾到豪車車主的公司去大鬧過。

豪車車主是姚蘭蘭公司的客戶的助理,這個助理曾解釋說,自己就住在姚蘭蘭和孫曉陽家附近,是順路替老闆接姚蘭蘭到他們公司去談公事的。孫曉陽根本不信,讓那人離姚蘭蘭遠一點,甚至還動手打了人家,警察出面平息了此事。這事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姚蘭蘭的工作,讓姚蘭蘭非常的難堪,夫妻兩人曾多次為此事大吵大鬧。激動時,孫曉陽也曾動手打過姚蘭蘭。

後來姚蘭蘭的老闆出面向孫曉陽澄清了事實,搞清了真相,確實是談公事去了,姚蘭蘭並沒有外遇。搞清了真相的孫曉陽主動向妻子道歉,但沒有想到他的衝動之舉已經深深傷害了妻子,妻子的反應非常強烈,她說自己不能原諒孫曉陽所做的一切,向孫曉陽提出離婚:既然兩人已經沒有了基本的信任,不如離婚吧。

儘管孫曉陽百般道歉,孫大爺和楊大媽百般勸解,但是姚蘭蘭堅決要求離婚。死要面子的孫曉陽也火了,離就離,迅速和姚蘭蘭辦理了協議離婚,並且在籤訂離婚協議時擺出了高姿態。在離婚協議上書面承諾:離婚之後兒子童童歸男方孫曉陽撫養,撫養費全部由男方孫曉陽來承擔,不要女方姚蘭蘭承擔一分錢。

從這份離婚協議的內容看,孫曉陽姿態是很高的,很有男人氣度。可實際上呢,因為鬧離婚無心工作,孫曉陽因為無故曠工已經被現在的這個單位給辭退了,連自己的生活都要依靠父母,童童的撫養費也自然還是落到了孫大爺和楊大媽老兩口的頭上。

3

眼看著兒子丟了工作,也沒了媳婦兒,本來想責備幾句,可看到兒子失魂落魄傷心不已的樣子,孫大爺和楊大媽又開始心疼兒子了,儘可能的為兒子尋找各種理由來開釋兒子的錯誤,在他們眼中,自己的兒子總是沒錯的,即使有錯主要也是由別人引起的。

孫大爺白天要去上班,照顧童童的大小事兒幾乎全落到了楊大媽一個人的身上。本來年歲漸長,體力虛弱,再加上童童這樣的幼兒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照看起來特別的費勁,楊大媽的身體漸漸的支撐不住了。

童童被開水燙傷的那一天,楊大媽一大早就覺得渾身乏力,起不了床,孫大爺擔心楊大媽的身體,要陪楊大媽去醫院。當時孫曉陽是在家的,但他說下午和朋友約好了要出去一起談事,一塊看球賽。

於是孫大爺和兒子就商量定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童童先由孫曉陽看著,孫大爺陪楊大媽先去醫院看病,大概下午3點左右能回來,到時候跟兒子孫曉陽交班,然後孫曉陽再出去跟朋友看球。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醫院裡每個掛號窗口前都是人山人海,等他們把所有的檢查都做了,走出醫院大門的時候已經快三點了。等他們趕緊的回到家,童童因為沒人看管,這個時候已經碰翻了熱水瓶被嚴重燙傷,經鄰居報警,警察叫來了救護車,童童剛剛被送到了醫院。

楊大媽知道這一切幾乎再次暈倒,孫曉陽不是在照看童童嗎?他怎麼可以讓童童一個人在家呢?

原來,3點快到了,孫曉陽見父母還沒回來,可自己和朋友約的時間也快到點了,看著童童睡得正香,估計著父母也馬上快回來了,就匆匆忙忙穿上衣服出了門。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離開家沒有多久,童童竟然迷迷糊糊的醒了,小孩子碰翻了熱水瓶,熱水瓶在他的頭頂傾斜而下,造成了嚴重的燙傷。

老兩口一邊往醫院趕一邊給兒子孫曉陽打電話,可兒子的電話怎麼都沒人接,可不是嘛,在看足球比賽呢,那麼嘈雜的地方根本聽不到電話鈴聲。所以孫曉陽得知自己的兒子被嚴重燙傷時,已經是孩子被燙傷的四小時以後了。

童童的母親姚蘭蘭比孫曉陽先接到了孫大爺的電話,得知了孩子被燙傷的消息,姚蘭蘭氣急敗壞的趕來了,並向孫家興師問罪。

面對姚蘭蘭的責罵,孫家認為孫曉陽拋下童童一個人在家,固然是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可是姚蘭蘭自打離婚之後就沒有給過孩子一分錢的撫養費,雖然這是雙方協議都同意的,但是怎麼說也是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吧?以此而論,你姚蘭蘭有什麼資格來指責我們孫曉陽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呢?

至此,孫家和姚蘭蘭的關係徹底破裂。

4

孫曉陽本來就沒有工作,一直靠著爹媽生活,離婚時又硬撐面子,不要姚蘭蘭的一分錢,而姚蘭蘭也真的沒再給過一分錢。現在隨著童童各項治療費用不斷增加,孫大爺夫婦實在無力承擔,於是和姚蘭蘭攤牌,讓她這個做親媽的也支付一部分治療費。

姚蘭蘭認為:為了救治童童她作為母親當然是願意掏錢的,但問題是,童童是在你們孫家照看下被燙傷的,孫家理應負全部的責任。姚蘭蘭還說,童童讓你們撫養,撫養的結果卻是燙成這個樣子,我怎麼放心把錢交給你們,讓你們繼續替我撫養童童呢?

姚蘭蘭提出,童童可以由她來撫養,而孫家要支付給她童童全部的撫養費,包括各種醫療費。理由很簡單,童童的燙傷是孫家的責任,撫養費本來就約定好由孫家來承擔。

姚蘭蘭的理由似乎很充分,也把孫家一時給說的語塞。

但是他們既不願意把孩子交給姚蘭蘭,可是他們又無法單獨來承擔巨額的醫療費用。那麼姚蘭蘭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呢?當初孫曉陽和姚蘭蘭的離婚協議約定:童童的撫養費全部由男方孫曉陽承擔的約定,現在還能改變嗎?

百般無奈之下,孫曉陽作為童童的法定監護人,以童童的名義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被告母親姚蘭蘭支付包括已經發生的醫療費用和後續醫療費用的一半,並從訴訟之日起開始承擔醫療費之外的日常撫養費,每月1000元。

法庭上姚蘭蘭出示了離婚協議的文本,證明當時孫曉陽的承諾確實是童童的撫養費全部由男方承擔,不需要女方蘭蘭來負責。

對此,孫曉陽認為當初的離婚協議是基於當時的情況籤訂的,現在情況發生了諸多的變化,一方面孫曉陽沒有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另一方面童童被燙傷,各種費用急劇增加,這些情況都是當時籤訂離婚協議時所沒有預料到的。

姚蘭蘭又反駁到,孫曉陽是因為無故曠工被辭退的,本身是自己的過錯造成的,失業後又不願意積極主動找工作,而是依賴父母做啃老族,沒有工作和經濟來源是其主觀的過錯造成的,不是客觀原因使然,不能成為要變更離婚協議的理由。

另外姚蘭蘭又提供了童童被燙傷的警方出警記錄,證明童童是因為孫曉陽的過錯造成的燙傷,所以現在孫曉陽的訴訟要求於法無據。

雙方據理力爭,那麼法院會支持誰呢?

法院在聽取了雙方的陳述和辯論之後,經過權衡裁量認為:童童日常的撫養費用應按照孫曉陽和姚蘭蘭當初的離婚協議的約定,由孫曉陽來承擔。

後來經過法院的反覆工作,姚蘭蘭畢竟是童童的母親,不能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得不到好的治療而影響孩子的健康。終於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籤訂了調解協議:僅就童童的醫療費部分,孫曉陽承擔百分之六十,姚蘭蘭承擔百分之四十。日常撫養費,姚蘭蘭無需承擔。

童童經過精心的治療,基本上已經康復了。

5

但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法院判決生效後沒多久,孫曉陽的母親楊大媽出事了。

童童燙傷後,楊大媽內心一直很自責,後悔自己那天去醫院檢查身體,才使得童童一個人待在家裡,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歉疚,她盡心盡力照料著童童,繼續透支了大量的體力,徹底病倒了。

不久,為兒孫操勞了一輩子的楊大媽,因勞累過度又因延誤治療終於拋下了他放心不下的兒孫過世了,享年60歲。

楊大媽去世後,楊大媽以前的工作單位給了一筆撫恤金,孫曉陽對孫大爺提出,他想把這筆撫恤金投入股市。他說:「最近股市很火爆,我幾個炒股的朋友沒一年時間資金就翻了幾翻。」

孫大爺連忙搖頭:「股市風險太大了,別光想著賺錢啊,萬一虧了怎麼辦呢?」父子之間為楊大媽的撫恤金爭執不下。

孫大爺老淚縱橫,他懇求自己不懂事的兒子:「兒子啊,你也已經是為人父了,你不能再這樣不懂事了,我和你媽幾乎把所有的心血和積蓄都花在了你和童童的身上,這是你媽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點錢了,你可千萬不能再去糟蹋了呀。」

孫曉陽說:「撫恤金也該有我的一半啊,那你乾脆把我的那一半給我,我去炒股。」

孫大爺痛定思痛,不願意再遷就這個不懂事的兒子了,決定要保住老伴留下的後一筆錢,也就是這筆撫恤金。就這樣,他們倆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居委會也看不下去了,主動出面調解。

撫恤金不是遺產。遺產是死者生前就擁有的,死後遺留下來的財產;而撫恤金是在死者死亡之後,國家或者單位給予死者家屬或其生前被撫養的人的精神撫慰和經濟補償。獲得撫恤金的人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他必須是死者的生前的直系親屬;二是死者生前撫養的人,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對照獲得撫恤金的兩個條件:一,孫曉陽是楊大媽的直系親屬,這一條是符合的沒錯;但是第二條,孫曉陽儘管已經成年,也屬於身體健康,確實也是靠死者生前撫養的,因為他是啃老族嘛。但是啃老族肯定不屬於第二條規定的範圍,只有未成年人或者是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才屬於獲得撫恤金的範圍。所以孫曉陽不屬於可以獲得撫恤金的人員,楊大媽單位的撫恤金是給楊大媽配偶孫大爺的。

據此居委會的法律工作者告訴孫曉陽:撫恤金孫曉陽沒份,撫恤金是屬於孫大爺的,孫曉陽無權幹涉孫大爺如何來處置這筆錢。

同時他們也要求孫曉陽想一想過去:自己身為人父,竟然丟下年幼的孩子出去看球,以至於孩子被燙傷;身為人子,已經成年卻不能為父母分憂,日常生活還要向父母伸手,這樣的兒子作為父母能放心把錢交給他嗎?讓他去做風險投資嗎?

想到母親是為了自己積勞成疾延誤治療而去世,想到年邁的父親現在還要繼續擔當起替自己照料童童的心力交瘁的樣子,作為兒子難道真的就沒有愧疚嗎?

孫曉陽在居委會人員的勸誡下暫時收斂了很多,又加上正巧這個時候股市並沒有他想像的那樣一路飆升暴漲,而是接連暴跌。幸虧撫恤金沒有去買股票,否則真的可能血本無歸。

孫曉陽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幼稚和不成熟,他向父親承認了錯誤,並向居委會的幹部表示自己一定要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的掙錢養家,承擔起一個兒子和一個父親的責任。

結語

啃老族對家庭的危害,我們從孫曉陽身上可以引以為戒。

對子女過於溺愛,只能削弱他們的獨立意識和生存能力,而培養啃老族只能加重父母的負擔,削弱孩子的能力。楊大媽和孫大爺的育子經歷,給所有正在培養啃老族的父母們一個深深的警示,否則到老了可真的是要自討苦吃啊

相關焦點

  • 兒子去世後爺爺帶著兩個孫子生活,命運不公爺爺卻查出得了癌症
    導語:自從父親去世之後,小九和小美這對年幼的小兄妹就和爺爺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爺爺被檢查出有癌症,若非不是沒有辦法,爺爺也不會送給我兩個孫子,爺爺不忍心看到這種生離死別。1、父親去世後兩個兄妹跟爺爺一起生活自從父親去世之後,小九和小美這對年幼的小兄妹就和爺爺生活在了一起,為了補貼家用,爺爺每天都要去燒烤店裡洗盤子,但好在店裡的老闆娘心地善良,總會讓爺爺帶些小菜和糖果回去,妹妹小美其沉默寡言,很是乖巧,而哥哥小九卻生性頑劣,愛瘋愛鬧。
  • 「我要抱孫子,她生不了兒子就離婚「母親逼兒子離婚,毀了一生
    借著春節放假期間,小郭帶著曉琪去見了自己的父母。兒子帶女朋友回家,做父母的當然高興了,郭媽媽也準備了各種好吃的,親手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聊天時郭媽媽跟曉琪聊得那是一個親切。小郭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心想沒想到母親這麼喜歡曉琪,那結婚後可幸福多了,這個婆媳關係可是個大問題。看著眼前的情景,小郭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中。曉琪回家後,想像著今天的一切,也感覺自己要邁入幸福的大門了。
  • 每個吸血鬼孩子背後都有個無私奉獻的父母
    母親丁阿婆一把年紀,老伴去世,自己罹患尿毒症,不僅得不到兒子的照料,反而還要從3500塊退休金裡擠出兒子的生活費。 在得到母親否定的答覆後,這個落地還不到一小時的兒子,直接從行李箱裡掏出了一把刀,對著母親就連刺了九下。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父母貶低式教育,終讓孩子一事無成
    01父母貶低式教育,終讓孩子一事無成央視有一檔節目,採訪了一個33歲女大學生在家理直氣壯啃老了10年,父母恨鐵不成鋼,不斷地指責孩子一事無成,33歲本應該自食其力,這個女大學生卻選擇在家啃老,聽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還是卻說都是父母害的但是了解到背後的原因之後,只能說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才養出了啃老的女兒據這位女大學生的自述,從小到大,母親最常說的幾句話就是「你將來成事了,我給你跪下」、「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 兒子去世,婆婆逼著兒媳婦帶著孫子改嫁,還準備了500000嫁妝
    一位被婆婆逼著改嫁女士的求助:老公3年前意外去世,留下公公、婆婆、我和2歲的兒子。公婆只有老公一個兒子,我不準備再嫁,只想給公婆養老送終。現在公婆卻背著我選好了婆家,還準備了500000嫁妝,逼我帶著兒子改嫁。我和老公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兩年,我們結婚了,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家在城市,公公和婆婆都有退休金。
  • 冰心去世後,孫子為何用紅漆在她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
    冰心去世後,孫子為何用紅漆在她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 對於父母來說,子女的教育問題永遠都是最為重要的,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不盡人意。即便是在某一個領域擁有傑出成就的偉大人物,也有可能在子女教育上出現問題,這不僅會對子女後代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自己的名聲也是一種抹黑。
  • 「同居後分手,是你吃虧了!」媽媽的一番話,讓兒子幡然醒悟過來
    「同居後分手,是你吃虧了!」媽媽的一番話,讓兒子幡然醒悟過來許多年輕人在步入婚姻之前往往都會進入同居的狀態,他們認為唯有同居試婚才可以互相磨合,決定兩人是否能夠最終結婚。往往他們認為,在同居中吃虧的是女生,其實有時也不然。
  • 70後首批「啃老族」的可悲:無可啃老後,以撿垃圾為生,現狀堪憂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溺愛造成了希望,孩子能夠在上學上做出一番成就,所以對於孩子的衣食住行,父母通通都包辦了,覺得這樣為孩子減輕了負擔,希望能夠孩子在學習上有一番作為。父母是出發點是好的,只要能夠幫到孩子的地方,都幫孩子解決掉了。這樣就能夠節省孩子更多的時間,孩子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功課,這樣就能夠考上一所不錯的學校,為未來打下基礎。
  • 孫子外孫都一樣疼!母親給倆孩子發紅包後,女兒默默留下了眼淚
    老人之所以會帶外孫,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兒可能結婚的比較早,兒子又一年到頭不回家,家中只剩下老倆口,實在是過於冷清,於是就想著把外孫接過來熱鬧一下。等到有了自己的孫子後,就會把所有的愛都給自己的孫子,從而對外孫產生厭煩的態度,漸漸地就會疏遠外孫,感情明顯就會變淡很多。雖然常常聽見老人在說:「孫子外孫一樣疼」,可真正對待起來,哪能真的一碗水端平呢?
  • 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
    導語: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天還沒有完全亮,胖二嫂就著急的挨家挨戶的敲門說:「快來呀,黃家嬸子去世了,大家快去幫忙搭把手!」過了一會兒,張小花的院子裡面集齊了很多人,有人打電話報喪事,有人趕緊幫忙做壽衣。
  • 兒子換了新房子接母親來生活,母親住了一晚後,卻鬧到要離婚
    兒子換了新房子接母親來生活,母親住了一晚後,卻鬧到要離婚文/竹林治癒室原創首發 抄襲洗稿必追究婆媳關係一直以來都是最難處理的關係畢竟養孩子對我們來說負擔太重,和妻子共同的目標就是想要好好賺錢。等到賺了錢能養得起孩子,我們再生孩子。後來,我們的積蓄能在縣城交首付之後,兩個人就回來打算在家做點小生意。房子裝修好之後,我們倆就把在農村的父母接了過來,可是母親來的第一天,卻讓我們這個家差點散了。
  • 兒子兒媳意外去世,長輩卻讓孫女來照顧奶奶,背後各有各的算盤
    在曉曉的中學時期,父母因一場意外的車禍,雙雙去世。 家族裡的長輩就提出說,讓奶奶照顧曉曉,一起住吧。 說是讓奶奶照顧曉曉,其實家族裡的長輩各有各的想法。
  • 97歲母親照顧癱瘓兒子37年 醫生曾說活不過5年
    只見林愛花進入房間後,坐在床邊,使盡全身力氣用雙手將兒子身子扶起,動作熟練。  林愛花育有2兒1女,吳妚忠是最小的兒子。吳妚忠記得,母親曾愧疚地提過,可能自己是40歲左右懷他時年齡也大了,加上家裡窮沒吃的導致他營養不良,後來他才生病的。  小時候的吳妚忠聰明伶俐,聽話懂事,可是快10歲時,他感到身體不適,關節肌肉總會時不時地痙攣疼痛,走路一瘸一拐。
  • 「憑什麼要讓我們照顧?」母親生病,哥哥冷漠回應,妹妹:太過分
    文/劉佳慧說情感(歡迎分享轉載)「照顧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責任,是大家義不容辭的義務。」每個人都會變老,別老以後的身體機能也不如年輕時那樣,經常會生病,身體也會不適。男朋友阿傑的父母退休前在學校上班, 所以兩人的父母退休後都沒有多大的負擔,養活孩子是很好養的,都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珍惜的寶貝。兩人天真的以為會走到最後,可是你以為我在跟他們開玩笑。阿紫的父親在那次即將畢業那年因病去世,目前以為父親走了,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也住了醫院,阿紫只好為了照顧母親繼續回到老家去照顧自己的媽媽。
  • 子女成家後組團「啃老」,七旬父母委屈大哭:我真沒錢了,求放過
    文|文兒作為父母都想孩子長大之後能夠有出息,走到社會上的時候可以獨當一面。因為這樣的話不僅孩子可以過得好,自己不說跟著享點福,最起碼老了之後,不至於被子女啃老。可卻有不少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成家之後什麼都不會,只能啃老是件多可怕的事情。
  • 生出來就要對我負責到死,兒子「啃老」44年,76歲父親選擇這樣做
    正是他們斷定了父母對自己的不忍心,所以才會像一個吸血鬼一樣,不斷地去吸吮父母的營養,所以他們才會如此放肆。既然生了我,就應該讓我到死為止「44年,卻養出了一個廢物」。2019年日本有個非常著名的啃老案件,一名前企業高管父親熊澤英昭,實在是無法忍受自己44歲兒子的嚴重啃老行為,所以,將其用刀殺害的案件。
  • 不幫兒媳照顧孫子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85歲老人直言:後悔了
    85歲吳阿姨的自述:我是一位中年喪偶的女人,我只有一個兒子,為了把兒子撫養長大,老伴去世後,我吃了不少苦,好在兒子爭氣,考了大學後找了個好工作,工資待遇非常可觀,但我唯一不滿意的就是兒子眼光不好,找了個女朋友是個普通的幼師,一個月才三千塊錢,而且家裡還是農村的,我一直看不上這個兒媳,甚至曾經跟兒媳直言:「你這樣的條件,街上一抓一大把,我兒子喜歡你可真是你的福氣。」
  • 過年我給父母1萬紅包,孩子收到壓歲錢後大哭,我們轉頭走了
    妻子和媽媽的關係相處得並不是很融洽,因為母親喜歡孫子,一直催生,而妻子則認為現在生活各方麵條件都不是太好,想等以後有能力了再要孩子,因為這一點,母親和妻子之間一直都不是很親近,而大嫂就不一樣了,大嫂結婚沒兩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再加上嘴巴比較甜,很得母親的喜歡。妻子雖然和母親不太合得來,但是也並沒有因此對母親不孝順,有委屈了也只是藏在心裡。
  • 母親焦慮不安,只因兒子一通深夜來電:如果我死了,幫我照顧孩子
    在學校被老師同學欺負後,他除了父母便無人傾訴,可話才說一半,他就會被母親訓斥,也不問事情的經過或緣由,張口就說肯定是他的不對,這讓他很不好受。王女士解釋道,他們一貫都是那樣,老師一說孩子不好,那麼他們就認定是孩子不聽話了。小張告訴我們,那個老師可比現在新聞上的那些狠多了。有一個學生,就是因為他扇耳光,導致耳朵聾了。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2 75歲的趙大媽有一對兒女,女兒比兒子大三歲,兩人大學畢業後都回到父母所在的市區工作。趙大媽與老伴給兒子買了婚房,幾年後,女兒和兒子都結婚了,趙大媽覺得自己此生的任務也完成了。 沒過幾年,老伴生病去世,趙大媽就獨自生活。每天去公園裡跳跳廣場舞,結識了一群同年齡段的姐妹們,大家一起很熱鬧,生活的快樂自由。 趙大媽每月退休金有4000元,這些錢足夠她一人用了,但她心裡總牽掛著兒子,覺得兒子和兒媳工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