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熟蒂落的自然分娩
隱藏著很多風險
看似風平浪靜的產房
其實「暗流湧動」
難以預測的「突發」狀況時有發生
日前,縣婦保院產科執行主任、杭州市一醫院常駐專家姜文英緊急為一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的產婦實施產鉗助產手術,產婦最終誕下一名4650g(9斤3兩)的女嬰,母女平安。
今年28歲的阿珍4年前順產一3600g的女兒,今年又順利懷上「二胎寶寶」。懷孕4個多月做產檢時,發現她有妊娠期糖尿病,醫生建議她要控制飲食、加強鍛鍊,控制血糖,不然容易導致「巨大兒」等問題。
但阿珍並沒有放在心上,覺得自己沒有哪裡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控制血糖。由於沒有注重營養科學搭配,直到臨產前的產檢,醫生發現,因為阿珍體重增了太多,到臨產前體重增30多斤,導致胎兒已經偏大。
「我還是想要順產,第一胎寶寶是7斤2兩,當時也是順產,我相信這胎也能生下來。」11月26日,順產意願強烈的阿珍入院待產。
因阿珍胎兒過大,無論順產或者剖宮產,生產風險都很大。經醫生和產婦家屬雙方慎重考慮,最後決定順產。
為確保母子平安,產科執行主任姜文英親自上陣,觀察宮縮情況、監測母體生命體徵、胎兒心率;通知手術室、新生兒科組織力量待命,隨時做好應急應對準備。
11月27日上午,時鐘指向10時許,淳安縣婦保院產房分娩室氣氛緊張,產床上的阿珍經過幾輪努力已經有些力不從心,胎心有些下降。
「產婦在第二產程中出現了頻繁的晚期減速,短時間內自然分娩可能性極小,如果不抓緊處理,胎兒發生窒息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姜文英迅速評估,認為此時行產鉗助產是最快速、最安全的分娩方式,同時做好新生兒窒息復甦準備。
取膀胱截石位、放置左葉產鉗、放置右葉產鉗、合攏鉗扣、檢查產鉗、牽拉……產房裡所有人屏住呼吸。
10:12,「哇哇……」伴隨著新生兒第一聲啼哭,在場的醫生、助產士終於鬆了一口氣。產婦進入產房後,在醫務人員的精心呵護下,經歷長達4個多小時分娩,終於誕下一健康寶寶。
「恭喜,9斤3兩,是個公主呢!」當助產士抱著這將近10斤的女嬰,所有人在開心興奮的同時還是感到吃驚不小。
在醫學上把體重過大的足月新生兒稱為「巨大兒」。根據我國產科學的定義,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就可以稱為巨大兒。生出巨大兒除了與遺傳、疾病因素有關外,媽媽太「幸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很多媽媽認為一人吃兩人補,生怕虧到胎寶寶,拼命增加進食。
姜文英主任介紹,準媽媽在懷孕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的營養,以保證寶寶健康生長。但要摒棄一些錯誤的飲食觀念,那就是懷孕期間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寶寶也不是長得越胖越好,將胎兒體重增長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醫學上規定胎兒體重達到2.5公斤為正常兒體重(3000~3500克最佳),所以大可不必為胎兒小於3公斤而擔心。而絕大多數女性的骨盆是正常發育的,分娩一個體重不超過3.5公斤的胎兒應該也沒有很大的問題。
「嬰兒不是越大越好。」姜文英強調,孕婦過重會造成脂質、糖代謝紊亂,出現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生產時由於胎兒過大,容易導致難產、產傷等等。
通訊員:許巧麗 責編:王傳查
排版:餘勇翔 審核:章才幹
加強學科特色 提升服務意識 做精特色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