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雲山
全球最大未上市獨角獸悄然更名了,近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准,螞蟻的全稱已從「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將辦理工商登記變更。
針對新名稱,螞蟻集團回應:新名稱意味著我們將全面服務社會和經濟數位化升級的需求,但螞蟻還是那個螞蟻,堅持創新,用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創造價值是我們不變的初心。
螞蟻集團的估值超過1萬億元,是全球最大的未上市獨角獸。螞蟻的IPO進程一直是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這次「螞蟻金服」變身「螞蟻集團」,是不是意味著螞蟻奔向交易所的步伐加快了?
螞蟻金服變身螞蟻集團
你熟知的那隻「螞蟻」正在悄然變身,在各個社交平臺和官方渠道上,「螞蟻金服」的名字已經改為「螞蟻集團」。 除了支付寶、餘額寶、花唄、借唄、芝麻信用、相互寶等這些日常用到的應用,去掉「金服」二字的名字,與螞蟻一直以來「科技公司」的定位不再有違和感。
接近螞蟻的消息人士稱,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准,螞蟻的全稱已從「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將辦理工商登記變更。
去年,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描述公司的三個變化之一:金融科技的創新和輸出。
今年以來,螞蟻集團圍繞科技創新和輸出這條主線,動作不斷。3月10日,支付寶進行了近年來最大的改版,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首頁突出本地生活應用。6月8日,螞蟻宣布將自研資料庫產品OceanBase獨立進行公司化運作。
根據公開信息,螞蟻集團技術收入的佔比越來越高。預測顯示,到2021年,螞蟻來自技術服務收入的佔比將提升至65%。而在員工構成上,螞蟻集團技術人員佔比逾63%。換句話說,螞蟻的收入和人員構成,越來越倚重技術服務。
技術輸出產生巨額利潤,「金螞蟻」越跑越快
作為全球最大的未上市獨角獸,螞蟻集團的賺錢能力很強。統計發現,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螞蟻集團的稅前利潤為42.54億元、29.06億元、131.90億元、虧損19億元。2019年,螞蟻集團盈利再次實現高速增長,達到122.6億元。
螞蟻集團的錢是怎麼賺來的呢?支付是螞蟻集團最大的賺錢來源。在行動支付C端戰場上,支付寶市場份額始終維持在50%上下。支付利潤的來源,主要收取佣金和服務費。目前,國內支付面向B端商戶收費率約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費,信用卡、提現費率約為1‰。
此外,目前央行已重啟支付機構備付金付息,這無疑將為螞蟻金服帶來一筆額外收益。據第三方測算,備付金每年帶來20億以上的利息收入。
你的支付寶上的花唄、借唄也是螞蟻集團的利潤來源之一。目前,螞蟻金服布局了消費金融所有的領域,信貸領域的花唄、借唄,理財領域的螞蟻財富,以及自營的網商銀行、天弘基金、國泰產險。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花唄營業收入為41.4億元,淨利潤縮水至10.23億元。目前,花唄、借唄、網商貸合作的外部銀行超過100家。根據《財新》報導,聯合貸款一般按照五五分成,且銀行承擔更大壞帳風險。毫無疑問,坐擁10億C端流量,信貸產品未來依舊會成為重要來源。
螞蟻集團的利潤主要來源於B端與G端。但目前,技術輸出收入與利潤貢獻,阿里雲更為突出。科技輸出的行業紅利期,還尚未到來。
螞蟻集團更大的想像空間在於全球化,它曾給予的預期是未來達到20億用戶。
金融股市盈率6倍,科技股超百倍,螞蟻集團IPO或提速
工商銀行市盈率5.87倍,科創板的科技股市盈率很多超過百倍,選擇科技還是金融,螞蟻集團的選擇已經很明顯——科技!
螞蟻金服變身螞蟻集團,或許是螞蟻集團上市的一小步。
作為超級獨角獸,螞蟻集團的上市傳聞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之前有消息稱,螞蟻集團有可能今年在上海主板上市,該公司的估值可能成為自2010年以來中國最高的IPO估值。
據上述知情人士稱,螞蟻集團已連續三年盈利,符合上市條件,它可能會在今年啟動上市程序。螞蟻集團希望同時在香港上市。
中國證監會規定,申請上市的公司必須連續三年處於盈利狀態,累計利潤超過了3000萬元(約合460萬美元);在近三年中累計現金流至少達到5000萬元,累計營收達到3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稱,螞蟻集團符合所有這些條件。但是,他們並未透露該公司將會以多少估值上市,準備融資多少。
對於IPO消息,螞蟻集團沒有回應。
螞蟻集團如果A股上市,毫無疑問將成為A股的超級藍籌股,也有利於A股股民共享螞蟻集團的成長紅利。對螞蟻集團而言,上市後,其發展將會上一個新臺階。目前螞蟻金服的各項業務,從支付、理財到生活服務,在行業裡都佔據領先地位,而且在國際上也具有風向標的作用。一旦上市,有了更多「彈藥」,其業務發展會更從容。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