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獨守空房大半輩子的髮妻,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2021-01-16 谷城淺說歷史

英國作家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有一段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段話如果用來形容民國時期,大約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舊的腐朽的時代正在走向消亡,而新的光明的時代正在走向昌盛。然而,那些不幸被時代所捆綁的人,也往往隨著時代的悲劇而悲劇,正如那些革新派隨著時代的喜劇而喜劇一般。朱安和魯迅,恰恰是這個時代這樣完全相反的兩個人。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獨守空房大半輩子的髮妻,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魯迅在當時那個時代無疑是幸運的。他口無遮攔,他筆為戈矛,他自由戀愛,他才華橫溢。即便是是從經濟上算,那時候的魯迅也算是從窮人翻身做了大款的「暴發戶」,出生於1881年的魯迅其實家道早已中落,但是隨著他的才名滿天下,他居然在北平買起了房子,這生活水平在當時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朱安的不幸恰恰是因為她嫁給了魯迅這樣一個幸運的革新派。實事求是的來說,魯迅和朱安並沒有啥「深仇大恨」,但是朱安代表的是封建婚姻和封建禮教,而魯迅則代表著封建禮教的反對者。因此兩人在命運上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仇敵,命運卻讓他們倆走到了一起,時也?命也。

但,這怪不得朱安。她只是像當時所有的女子一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了周家(魯迅原名周樹人)。1906年,在日本的魯迅接到了母親的一封信,匆匆忙忙地趕了回來。信中大概意思就是魯迅的母親病重了,這是當時父母騙兒女回來完婚的常用招數,也是沒辦法應付的招數。

魯迅回來後就知道自己被騙了,家裡的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看就是要辦喜事了,母親哪裡有點兒病重的意思呢?不過,魯迅雖然反對封建,對母親卻是很尊重的。他像是一隻木偶一般,任由別人將他打扮,然後完成了婚禮。這倒是讓他的母親感到奇怪:平日裡性格激烈的魯迅咋一句怨言也沒有呢?

不過,平靜之下,蘊藏著是魯迅對封建禮教的憤怒。新婚之後,他沒有跟新娘在一個房間,自己在書房過夜。結婚後第三天,魯迅便去了日本。朱安開始了她一生漫長的「守活寡」經歷。魯迅一去就是三年,對自己的新婚妻子沒有一封書信來往;而朱安自從走進周家門檻看到魯迅的態度之後,淚水就沒有停止過流淌。

這是一場互相傷害,但是朱安似乎承受了傷害當中的主要火力。好在朱安與魯迅的母親關係不錯,這大約是她生命當中唯一的亮色,也是唯一的慰藉,魯迅的母親一直把朱安當作自己的正牌兒媳婦。但於魯迅而言,朱安的這種優點反而是她最大的缺點,因為正是他的母親看上了她,而不是他自己。所以魯迅說:

「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從此朱安成了周家名義上正式的兒媳婦,實質上相當於周家的保姆。魯迅要麼去日本,要麼去與朋友高談闊論,而他的母親都是交給了朱安服侍,他們看起來不像是一家人,倒像是朱安在給魯迅做保姆。但是朱安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人,她認為只要自己做得足夠好,一定會得到魯迅的回心轉意的,她一直稱魯迅為「大先生」。

她不知道的是,魯迅其實在意的不是她個人好與不好的問題,而是她本人對於魯迅來說代表著封建禮教,所以魯迅是不會回心轉意的,直到魯迅死去,他也沒有給朱安什麼好臉色。魯迅死去之後,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她想要出賣魯迅的稿件換取生活費用,卻被魯迅的學生和朋友勸阻,讓她善待魯迅的「遺物」。獨守空房大半輩子的朱安突然激動地說出自己對魯迅的唯一一次怨言:

「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我呀」。

不過這個善良而又堅強的女人最終還是沒有出賣魯迅的稿件,甚至於別人給她錢她也沒有要——許廣平給的例外。其實朱安的悲劇並不能全算是魯迅的錯,但是魯迅固然不喜歡她,也沒必要把關係搞得這麼淡薄的。即便是長工,也還有噓寒問暖的時刻,何況她確確實實是他的妻子呢?

相關焦點

  • 1936年,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在魯迅心中,這場婚姻困住的不僅僅是他和朱安的人生,也讓他們二人一生都處於尷尬、無奈、矛盾……的境遇當中。時代文學巨匠的誕生和隕落魯迅對封建舊思想的反抗,不只是在反抗封建包辦婚姻上,而可以說是體現於方方面面的。少年時的魯迅熱愛學習,對抗封建舊思想的決心也在此時早已萌芽。當時,家中的長輩經常勸誡他以參加科考為重,但最終還是被他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 「女子屬羊,獨守空房」
    我聽過很多相親故事,很多家長一聽女方屬羊,立刻就不幹了,說命不好,不能娶,不是有句俗話麼:「女子屬羊,獨守空房」。我再繼續追問,為什么女子屬羊,才獨守空房?為啥不是屬蛇或者屬鼠?他們就啞口無言,沒一個能答得上來了。
  • 民國女子 張瓊華:空有一世名分,獨守68年婚姻
    張瓊華,這個嫁給郭沫若68年的女子,卻獨守了68男的空房,一生只見過郭沫若4次面。一生都在孝敬公婆、恪守婦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無盡的等待中消耗著那僅僅的希望,用一生的等待成就了一個舊時女人婦道。張瓊華,1890年生於四川,雖然沒有出生書香世家、官宦人家,但是他們家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張瓊華纏裹腳、上過私塾。
  • 1936年魯迅深夜暴亡,留下7條遺言,告誡子女不得從事這兩個行業
    魯迅作為中國著名的大文豪,一生受很多人的敬仰,他著書針砭時弊,展現了他的風骨和態度。魯迅不僅是在文壇上做出了貢獻,在思想領域他也佔有一席之地。魯迅出生於1881年,十一歲去往三味書屋讀書,幾年後家境中落,父親患病,年幼的他去藥店買藥,卻被人冷嘲熱諷。
  • 魯迅為何破口大罵郭沫若:遠看是條狗?原來是因為郭沫若的這些事
    沒有錯,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親口說出來的,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二人一直不和,魯迅非常的厭惡郭沫若。除了魯迅還有很多大文豪也是如此。反覆無常。郭沫若的才華橫溢,那是沒有人否認的,但是他做人行事,幾乎沒有道德準則,這點頗受人詬病。
  • 《妃傾天下》:大婚之夜,紅燭殘燒,她獨守空房
    希望這幾本書可以讓大家在無聊的時間能夠打發時間,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妃傾天下》:大婚之夜,紅燭殘燒,她獨守空房。如果大家有什麼喜歡的書籍類型可以評論在下方。《憨夫寵妻》簡介:本是狀元妻,卻成代嫁娘,沈竹茹表示只要寵她,是誰都是嫁,沒差。「傻子,若世間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精彩內容:難道會是慕風華?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專家:魯迅說得非常對!
    提起我國現當代的偉大作家,很多人恐怕都會想到魯迅,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和民主戰士之一,魯迅無論是在文學造詣還是從影響上,其作用都可以是非常之大的。不得不說,選擇棄醫從文的魯迅,其言語點醒了當時很多還-在迷途中徘徊的人。
  • 魯迅三兄弟,個個都是名人,三弟是生物學家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原名叫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因為他的筆名影響之大,好多人對他的真名反而生疏了。他們周氏兄弟本有四個,魯迅先生為長,四弟早夭,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都是著名人物,有學術上都有不凡的成就。周樹人(魯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真的是魯迅所言?學者:魯迅罵了他50年
    郭沫若一看到這話,當然氣得「冒煙」,於是也在自己的書裡「罵」魯迅,兩人這一「罵」,就是50多年,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兩位大文人如此「針鋒相對、不留情面」?一切故事的開頭,還要從郭沫若的「情史」說起……1912年,郭沫若受父母之命,娶了原配夫人張瓊華,此時的郭沫若不過20歲,接受了新思想薰陶的他正在積極參與各種愛國運動,並準備前往日本留學。
  • 《清平樂》江疏影上演悲慘皇后,大婚之夜獨守空房,一片痴心錯付
    《清平樂》江疏影上演悲慘皇后,大婚之夜獨守空房,一片痴心錯付。這部劇的女主角是江疏影,她在劇中飾演曹皇后。江疏影的演技很棒,她的英語水平很高,當年在英國留過學。江疏影通過《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溫柔體貼,柔軟堅強的校園女神阮宛成為無數宅男心中的女神,江疏影也通過這部電影走入大眾視線。
  • 魯迅玩伴「閏土」晚景悽慘,與魯迅同年去世,孫子靠魯迅發家致富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個落後腐朽的時代,魯迅希望自己能以紙為盾、以筆為矛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用自己的文字鑄成了新中國最堅硬不屈的脊梁。在他的筆下曾塑造過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少年時期的玩伴「閏土」。
  • 蕭紅在魯迅先生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做了什麼?
    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文云:「我曾經假想自己跟這個人要好極了,所以我常會嫉妒那些真的和魯迅先生認識的人,同時又討厭他們,因為他們的回憶文字很少描述關於魯迅的細節,或者描述得一點都不好,除了極稀罕的幾篇,譬如蕭紅女士的回憶。」有一次蕭紅她去魯迅家裡,一進門,什麼話也不說,就咯咯笑了。魯迅問:「為什麼笑呢?」她說:「天晴了,太陽出來了。」
  • 她聽父母之命嫁給郭沫若,只過了5天夫妻生活,卻獨守了68年空房
    她聽父母之命嫁給郭沫若,只過了5天夫妻生活,卻獨守了68年空房說到郭沫若,我們經常在初中課本裡看到這個名字,在文學領域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人,寫下了很多經典的篇章。此後68年,這個妻子就一直獨守空房,在他晚年回到家鄉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對不起這位原配,向她鄭重的道歉。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日本籍女性,是在國外留學的時候認識的。兩人相識之後很快就在一起了,他還為第二任妻子娶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安娜,並且冠上了自己的姓氏。而安娜為了他甚至和家裡斷絕了關係,可以說為他付出了一切,兩人一開始過得也還算幸福,一共生下了五個孩子。
  • 「兒孫滿堂,獨守空房」:簡單8個字,寫盡多少農村老人的心酸
    兒孫滿堂,獨守空房。這8個字,是多少農村老人的真實寫照。 老人在我家歇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說自己種了一大片冬瓜,最近都熟了,然後問我家要不要吃?自己種的,我媽認為不錯,剛好沒事,就想讓我爸跟著去提兩個回來,老人家裡距離我們縣城,坐大巴差不多一個小時出頭。 我爸嫌棄遠,不願意去,說也不是買不到,浪費車費,原本這事就作罷。
  • 民國奇女子,自稱是魯迅「遺物」,活了69年守活寡41年!
    民國奇女子,自稱是魯迅「遺物」,活了69年守活寡41年!她叫朱安,是魯迅先生的原配夫人,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家裡也算是書香門第,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朱安,雖然識字不多,但是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
  • 結婚5天,守68年活寡,90歲去世,她是郭沫若髮妻,民國最慘原配
    文學大佬郭沫若的髮妻張瓊華,就是被大佬們拋棄的原配之一。 她和郭沫若的婚姻,始於1912年,她22歲,郭沫若20歲。
  • 一共180多個筆名,唯獨「魯迅」二字不朽至今,它有何特殊含義
    「魯迅姓周,文筆順暢,原名周筆暢」,關於先生的梗可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他的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他的筆名一共有180多個,其中宴之敖、隋洛文和魯迅三個最為著名。「魯迅」二字是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從此也讓更多國人記住了他。時代的發展也讓把魯迅推向了文學史上最高峰,甚至有人說「把魯迅存到銀行裡吃利息,後半輩子的生活是不愁了」。
  • 魯迅葬禮老照片:國母主持葬禮,16位大佬來抬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魯迅】1936年10月19日凌晨6時,魯迅先生在上海寓所與世長辭,享年55歲。臨終前,魯迅拉著許廣平的手囑咐她:「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一組關於魯迅葬禮的老照片,包括魯迅遺容、葬禮現場、出殯、墓地。)
  • 他是民國大才子,讓髮妻守空房45年,髮妻卻嘆道:我嫁了個搖錢樹
    導讀:說到張恨水這個人可能很多人表示沒有聽說過,但我要說到他的文學作品<<金粉世家>>,很多人肯定是記憶猶新的,直到今天他的金粉世家仍舊擁有不少讀者。張恨水雖然擅長寫言情小說,但現實中他的感情和很多文人一樣,是一個多情的才子。
  •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高調訪華,為何魯迅卻拂袖而去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的文學家,出生於1861年5月的一個商人兼地主階級的家庭。由於是家裡最小的兒子,所以在家裡是最受寵的那一個。就是在這麼優越的家庭條件下,泰戈爾在家庭的影響下一步步投入文學的懷抱,他十三歲就開始寫詩。1878年,17歲的泰戈爾按照父母的安排,遠赴英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