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上流UpFlow」授權轉載
|ID:heyupflow
武漢人,未開口就有三分殺氣,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人好脾氣犟,天熱火氣大,辦事腦子靈,說話喉嚨喳。」說的就是武漢人。
武漢話PK普通話:
信鳥你的邪!= 居然信了你!信不信我產死你!= 信不信我扇你!你莫跟老子翻!= 你別跟我抬槓!老子就翻!= 我就抬槓了!
用武漢話再搭配輕蔑、不屑一顧的表情,總能讓你高人一截。用普通話吵架對武漢人來說簡直是靈魂的折磨。
普通話的氣場跟武漢話一比簡直不要太弱,既囉嗦又太溫柔,對於武漢人來說,用普通話罵人,沒有靈魂。
武漢人追公交車:「個斑馬!車子都跑鳥,你還慫到!塊攆上克撒!」要是只能說普通話,就變成了:「天啦,公交車走了,快追呀!」
當你怕朋友揭穿你,用武漢話說:「個斑馬,勒過事我冒跟別個講!你莫把老子乓鳥啊!」你朋友要是個外地人,你就只能說:「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要出賣我哦!」
想要速成武漢話你可以用「咦呃」開頭,中間插入「個斑馬」,實在不行就重複「你再給我翻!」
「個斑馬」(也可以寫作「個板馬」)是武漢話中的萬能嘆詞,高興、生氣、不耐煩、反問、強調的時候都能用,非常地道。「咦呃」開頭的語氣詞,相當於OMG,或者4個聲調的「臥槽」衍生的千頭萬緒...
「斑馬」的含義,據說其實是罵對方母親是老鴇,說對方是「鴇母」生的孩子。也有說法是漢口有人娶了7個小老婆, 加上大老婆一共8個老婆。第7個小老婆養育的孩子是「八媽」養的。所以才有了「斑馬」的諧音。
其實現在的「個斑馬」已經成為了一句很親切的感嘆詞,武漢人並不覺得這是在罵人。而在武漢小學生中使用最為廣泛的鬥狠話術還是:「你再翻!」(翻,抬槓)
上面說的這些都不是武漢最高頻的漢罵。據說,一個武漢人平均一天能聽到99句「個婊子養的」。這句漢罵確實是罵人髒話,但如今,在武漢年輕人的語境裡,也用來抒發情緒。
對「個婊子養的」,武漢人的理解
在武漢人看來,「婊子養的」既是罵人的話,也是打招呼的客套話。年輕人就經常用「你個婊子養的」互相寒暄。感情不夠到位基本也不會使用。
在武漢人的魔幻公交車上就常聽到。武漢公交車司機的飆車技能實現過:重力失常、前輪騰空、趕超火車等等。公交車上「個斑馬、個婊子養的」等等感嘆詞,不絕於耳。
不過,據說現在堵車情況已經影響了武漢司機的發揮(要想嘗試,可以去坐夜裡的公交車)。
從等公交開始,有車不停或者開太遠了,就會有3個左右乘客說:「個斑馬,停這麼遠。」到了車上,司機遇到紅綠燈:「個斑馬,又是紅燈。」開了一站竟然有車搶道:「個婊子養的!」一腳油又下去了。
長於武漢的「喝酒只能喝一盅」的易中天老師說:「武漢人罵人,全國第一!」明清時期對湖北人樸野的個性記載比比皆是。「楚地遼闊,民情獷悍,易動難安。」、「楚俗剽悍自古然,鄂為甚」。
不過,大部分武漢本地人也不太喜歡「個婊子養的」這句話,畢竟怎麼解釋都還是髒話。就跟北京鐵哥們見面也有人喜歡互稱「傻x」一樣,一般人聽了一樣會炸,所以使用時,還是得看朋友的接受程度了。
擁有82所高等院校,高校數量中國排名第二,武漢按說文明程度很高,為什麼這麼喜歡罵娘?
「漢罵」也可能來自於碼頭城市百姓率直、率真的性情。氣要申,理要訴,但又無處申訴,或者不能及時訴說的情形出現時,「漢罵」最能帶來快感。
武漢作家彭建新「紅塵三部曲娩世」中的漢罵:
一肚子的氣,沒有地方出,憋得難受,兀自咕噥,渣子就帶了出來。當然,吳用也沒有被罵的感覺。他知道,武漢人口裡「帶渣子」,往往不是罵人,多半是抒發某種情感、發洩某種情緒的形式。就是兩個朋友久別重逢,相互親熱的招呼,也多半是「嘿,個婊子養的,這些時,你死到哪裡去了? 個婊子老子蠻想你咧」之類,沒有人認為這是兩個人在對罵。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劉守華教授,曾用「寬」、「精」、「通」分別概況上海、北京、武漢三地人的性格。「通」在武漢人身的表現,就是寬容、豪爽、熱心腸、直脾氣,最突出的是「漢罵」。
幾年前,一條微博,短短24小時內被轉發數千次。博主張恩源稱:當天,在天河機場轉機時,聽到一個孩子竟然對父母飆出一句刺耳的「漢罵」,而孩子的父母不僅未對其批評教育,還在那傻樂。為此,張恩源說武漢是「最大的農村土鱉城市」。武漢人一下就炸鍋了,這次「漢罵門」也引起了多家中央、地方媒體的關注。
據調查,經常使用漢罵的人具有「藍領、25-45 歲、高中(中專)以下學歷、工齡較長」的特徵。
在武漢,認為漢罵難聽的人佔41%,另有13%的覺得是開玩笑,有近7%覺得是表示親熱。認為漢罵是多元文化的近39%,還有超過16%的人認為是風俗習慣,4%的人表示無所謂。8成本地人最反感的漢罵是「個婊子養的」,但外地人最先學會和使用的也是它。
被惹毛了的武漢人是這種畫風:「老子把他當朋友,他倒跟老子扳起俏來了。」文明起來是這種畫風:「慢點忙啊,您家慢點吃。」、「走好啊您家!」、「您家再來玩啊!」
其實,武漢人真要講起禮貌來真不輸北京人,他們的寬容和熱心體現在和「漢罵」相對的「漢敬」上。
當問道: 「吃了冇?」時,如果已經吃過,武漢人的回答通常是: 「吃了您家,有偏您家! 」表示「不好意思,偏待您了,沒能邀請您和我一起進餐」。一般用在別人問候「吃了冇?」的回敬語。——胡全志「漢話釋義: 有偏」
武漢人問:「 您家屋裡的豬養得好肥呀,什麼時候殺您家?」
答:「 明兒殺您家。」
老一輩武漢人的「您(讀nia)家」等於北京人的「您吶」。不管是用於稱呼,還是用於後綴。除了您家,老武漢人還有他您家(他家)、您家們(你們家)、他您家們(他們家)…背后里提到「他」都要加一個「您」以表尊重,武漢人對表裡如一的推崇可見一斑。
關於漢敬,武漢作家何祚歡、彭建新、池莉等的作品中都提到過:
黃氏忍不住她的憤慨,向老太爺抗聲說道:「爹,五叔再好也出了五服;昌農是您的親兒子,您駕還曉得五叔有意害人…」(何祚歡「養命的兒子」)
貓子說: 「許伯伯您家莫和她慪氣。」(池莉「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
「姆媽,王叔叔,您家們跟我到裡頭屋裡去,我有點蠻緊要的話要跟您家們說…」( 彭建新「紅塵三部曲招魂」)
「仗義」、「大方」、「到位」、「算數」,一根燈草點燈——「冒得二心」是和武漢人做朋友的基本條件。你要「搭白算數」(說話算數),夠「清爽」(利落)才行。
背信棄義一定會被武漢人劃出朋友圈,比如以下操作:抽跳板 (過河拆橋)、碼倒搞 (做假)、差火(不夠意思)、反水(背叛)、夾生(不爽朗)、嘀哆(囉嗦)…
用方言表達情緒,武漢人手到擒來。一旦武漢人說起普通話,氣勢一下子就被滅掉一半。
武漢人真性情,雖然不是很細膩、也不算太溫柔,但他們豁達大度,爽朗耿直,絕對是居家旅行必備好基友。賞武大櫻花、逛東湖都很愜意,但時間久了才會知道,最愜意的,還是有一個武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