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別吵架」,孩子說話方式源自父母,請注意行為舉止

2021-01-13 騰訊網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公共場合玩耍時,看到有些孩子說話非常斯文,待人彬彬有禮,腦海裡頓時就會閃過一個念頭:這孩子真有修養,肯定是家教不錯。

隨即對孩子變得很有好感,甚至越看越覺得其可愛。反之,看到那些蠻橫任性、不講道理的孩子,心裡頓時會產生反感,對其父母也表示同情和遺憾。

周末玩耍時,菲菲在小區遇見同事帶著孩子在路邊,就停下來打招呼並聊了一會兒家常。

同事羨慕地說:「你家的位置好啊,整天都能曬太陽,不像我家面向西邊,冬天特別難受」。菲菲好奇的問:「哪個方向呢?」同事用手一指,菲菲順手指了一下:「哦,是那裡嗎?光線還不錯的。」

同事3歲的兒子站在一邊,見此情景趕忙跑到面前,抓住媽媽的手奶聲奶氣地說:「有話好好說,別吵架啊。」 菲菲不明究底,同事卻笑了:「乖寶寶,我和阿姨在看太陽公公在哪裡,沒有吵架啊!」

孩子聽了臉一紅,最後笑著跑開。

原來孩子看見兩人指手畫腳,以為是在吵架呢,所以趕忙跑來勸阻。雖然鬧了一個小烏龍,但小小年紀就有是非觀念,知道吵架不對,這樣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那麼,孩子能聽懂大人說的話嗎?

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眼色。現在的孩子都是鬼靈精怪的,他們在父母的身邊時,也許是在一旁獨自玩耍,也許是在相互打跳,都以為他們的注意力都在玩耍上。

其實,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孩子經常與父母在一起,因而經常都在留意和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甚至是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只要在2歲以上基本能聽懂成人的語言,還會模仿成年人的語言和行為。

一些年齡很小的孩子即使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但他能通過成人說話時的語氣、表情和動作做出大致的判斷,而且基本不會太離譜。

很多人都以為孩子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懂,因而在孩子面前說話比較隨意,行為表現比較放縱,甚至是一點也不注意,這是極不可取的。

在不少的家庭裡,父母說話的聲音比較大,行為比較豪爽不拘小節的,其孩子也會明顯地帶有這種特質。

父母的言行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還會影響他今後的處事態度和行為,對其世界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讓他從小就受到不良的影響。

父母應該怎樣跟孩子說話呢?

1、注意語氣要溫和

在陪伴孩子時,不管是日常交流還是講道理,父母要把自己化身為一個同齡的孩子,沉浸在孩子的語境中。

要用比較溫和的語氣,語速要有意識地放緩放慢,不能說得太快甚至像吵架似的。這樣可能會讓他產生誤會,也會被過激的語言嚇壞。

2、注意語言要簡單易懂

在與孩子交流時,畢竟孩子的年齡不大,如果說得比較深奧,難免讓他不易理解,自然也就聽不懂。

簡單、通俗和形象的語言,能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很快明白,也能進一步加深印象,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3、注意動作要溫柔

在給孩子說話時,還要注意表達的方式。

既要講道理,獲取他的認可,又要耐心細緻,注意循循善誘。在加強語言表達時,不能有過強的肢體動作,更不能有暴力傾向,這可能讓孩子產生誤會。

有話好好說,這既是一種說話的態度,同時也體現了一種修養。

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性格陽光自信,為人處事比較溫和,將來走向社會後,其良好的修養和處事態度,更能受到同事和朋友的歡迎。

相關焦點

  • 別總在寶寶面前吵架,父母以為寶寶不會說話,但孩子卻有反應
    父母以為寶寶還小對大人們的說話還不理解,但是寶寶會感覺得到大人們說話時候的感情色彩情緒,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也會比較情緒激動,誰說寶寶聽不懂大人說話,其實寶寶可以通過大人的情緒來判斷大人們現在所處的狀態。
  •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有多可怕?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出口全是貶低
    在中國有這麼一種父母,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永遠都得不到他們的誇獎。前一秒還在別人面前為自家孩子驕傲,到了孩子身邊卻總是板著一張臉,總是不斷的貶低孩子,孩子似乎怎麼做都不對。這樣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01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說出口全是貶低,「毒舌」父母對孩子影響很大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有多可怕?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這一類型的父母。
  •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性格,這四句話常說,教育孩子更有效
    ——伍威爾遜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對他的人生是特別重要的,將來的每一天都會受到性格的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性格從小就已經決定了,沒有辦法再改變就放棄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其實一個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後天語言環境很大的影響。甚至連家長對孩子說話用的語氣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 寶寶什麼時候能聽明白父母說話?當娃進入這3階段,父母要管住嘴
    但其實很多時候可能孩子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但是卻能聽懂你們說的話,所以這個時候要是你們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很有可能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完整的話就是你們的口頭禪。父母從不在孩子面前避諱吵架,結果1歲寶寶開口第一句讓父母呆住小強和妻子都是情哥哥比較急躁的,因為妻子脾氣不太好,所以小強很多時候被妻子一點就著,兩人結婚5年了一直爭吵不斷。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罵完之後,接著看手機,沒有半點要陪著孩子,照顧孩子吃飯的意思。坐在一旁的我,看得心驚肉跳,心想:要是孩子不小心燙著了,摔傷了,怎麼辦?可是那孩子父母看起來一點也不擔心,依然是眼睛不停的看手機,一邊偶爾往火鍋裡夾點菜放進自己嘴裡,一邊繼續訓斥孩子要好好聽話,好好吃飯。自己都不能做到好好吃飯的父母,卻罵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還說什麼教養孩子好難?
  • 請注意!這3個星座有「多重人格」,別「見怪不怪」
    請注意!這3個星座有「多重人格」,別「見怪不怪」!   1.雙子座   都說雙子座有「雙重人格」,很明顯這是錯誤的,
  • 「你無需像蔡康永一樣高情商,好好說話就贏了很多人」
    為了學到這種高情商精髓,要麼看他的「說話之道」,或者蹲守在他的每一場節目前,只為學個一招半式。一頓操作結果發現,道理都懂,就是用不上。 實際上,哪裡需要人人都有高情商,真正能做到好好說話就已經足夠迷人了。
  • 有多少父母學不會好好說話
    2016年,深圳一個16歲花季少女因為不堪父母的責罵,服毒自殺。此前,她就有過多次自殺意圖,在網上搜索過安樂死,還買過一把刀。2016年,一名17歲的少年在qq空間留下遺書後,自殺。遺書裡痛批父母:考到年級73名,媽媽會說:「才73名」。滿分100分,考到98分都會遭到父親的打罵。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答案五花八門,有考試沒考好的,有想要的禮物沒得到的…… 其中有一個學生回答:「當爸爸媽媽說,都是因為我,他們才吵架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想跳樓!」 他瞪大眼睛、握緊拳頭、咬緊牙齒狠狠地說,這位同學憤怒的情緒溢於言表。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兩個大人看似不經意的爭吵,卻讓孩子變得膽小、脆弱和敏感,有一段時間,女兒不太願與人交流,跟我和老公的交流也很少,像要把自己縮進一個殼裡,極其缺乏安全感。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關係的根基。
  • 一個家庭要活出美好幸福的見證,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衝向家人。
  • 哪幾個星座,有話不會好好說,說話最難聽呢?
    當他嘗試去跟自己女朋友溝通:「能不能說話別那麼急躁,別總是找我的缺點,特別是在我全神貫注的時候,這樣我會很煩躁。」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問題並沒有結束,趁著這個故事,筆者也順帶講講,十二星座中,有話不會好好說
  • 孩子咬指甲、眨眼睛,父母也別當是小事,背後「隱藏」著負面影響
    文文非常生氣的對自家孩子說了這話,因為文文發現孩子每次一說話就眨眼。即使爸爸媽媽在說正事教育她,她還是會通過這種較為輕視的狀態去應對。一看到孩子眨眼,文文也是氣不打一處來,甚至有些時候控制不住還會給自家孩子一巴掌。除了眨眼睛之外,她還發現孩子有一個壞毛病:咬指甲。明明每次指甲長長之後,就會給她剪掉,可是孩子還是像有強迫症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 佛教:好好說話,就是最簡單的積累福報的方法,這幾種話千萬別說
    說話是件最簡單的事,我們每天不知道要說多少話。可是最簡單的事情當中,往往隱藏著容易讓人忽視的道理。老話說:「禍從口出」。在佛教中,有屬於十善業道中的四種「口業」,能不犯這些口業,就是最好的善行。一個人能管好自己的嘴巴,好好的說話,就是最簡單易行的積累福報的方法,也是真正的修行。
  • 叛逆的孩子,從小牴觸父母這3種行為,長大容易學壞,現在糾正來得及
    但...只要你有一件事不小心傷害了他/她,就容易記仇。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再怎麼修復心裡還是會有一道坎。在教育問題上,父母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明明對孩子用心良苦,孩子偏偏就不領情,不聽話、愛跟父母唱反調。為什麼會這樣?跟父母這3種無知的行為有關,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叛逆的孩子是學壞的根源,父母要重視,早糾正早好!
  • 若要孩子「情商高」,儘量避開這3個「懂事行為」,父母別瞎開心
    導語: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以及有一個高智商和情商,這樣不僅會讓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出息,就連談婚論嫁的事情也不會讓父母跟著操心,尤其是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每個做父母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懂事有禮貌,但是你知道嗎?
  • 孩子不自信?很多都源於父母的10種行為
    「不聽家長話」「考試成績差」「淘氣」…這些父母常在孩子耳邊嘮叨的言語,漸漸地讓孩子失去信心。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不自信。但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教育不當所致。 以下10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
  • 「父母吵架不需要避開孩子,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是不是瞎說?
    父母以前吵架的時候經常避開孩子,避免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這到底是科學研究還是胡說八道? 對孩子來說到底有什麼好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可以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更親密父母吵架時,孩子會因為其中一方站在自己身邊理解自己、袒護自己,從而產生親近感。在現實中好像真的是這樣,曾經有個朋友也抱怨過,每次她教育孩子,孩子爸爸都會過來說:「別總是批評他,孩子在學校學習很累,讓他放鬆一下」,結果是孩子和爸爸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和媽媽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疏遠。
  • 男人:跟我好好說話。女人:就你這樣,我能有好脾氣嗎?
    有這種女人,平時溫柔的像綿羊一般溫順,但是發起火了不管你作為男人的面子,還是在家人面前,一律雷霆大發。你要是和她吵架吧,她的理由多的不行,你不吵架吧覺得自己很憋屈,一肚子火想發怎麼也發不出來,生怕吵到高峰時,女友摔門而去,留下家中年幼待哺的孩子。
  •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從孩子吃飯的狀態就可看出,別不信
    所有父母都有同樣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可以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因此,許多父母在孩子沒出生時便開始研究育兒的方式方法,想通過對孩子的教育,來改變孩子的人生。不過,育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有時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所以,父母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確,並不是父母決定的,而是通過外界他人看出來的,從一些簡單的地方就可以看出父母教育方式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