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你再給我眨眼,看我不收拾你!」
文文非常生氣的對自家孩子說了這話,因為文文發現孩子每次一說話就眨眼。即使爸爸媽媽在說正事教育她,她還是會通過這種較為輕視的狀態去應對。一看到孩子眨眼,文文也是氣不打一處來,甚至有些時候控制不住還會給自家孩子一巴掌。
除了眨眼睛之外,她還發現孩子有一個壞毛病:咬指甲。明明每次指甲長長之後,就會給她剪掉,可是孩子還是像有強迫症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之前上學的時候,老師還說全班都在學習,就是問問家孩子在咬指甲。聽到這話,文文恨不得找個地方鑽進去,怪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相信上面所說的咬指甲,眨眼睛也是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極其厭煩的行為,一看到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會異常的憤怒控制不住情緒去訓斥孩子、打罵孩子。
可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嗎?
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暗示著背後的動機。我們想要讓自家孩子減少眨眼睛、咬指甲的動作,必須要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
僅僅是通過打罵的方式,甚至會形成應激反應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01孩子咬指甲、眨眼睛是因為什麼?這些心理原因父母別忽視
孩子出現咬指甲、眨眼睛必然不是一個因為外界環境因素而表現出來的行為,通過心理學家研究分析,他們表現出來這種異常的行為主要和心理狀態有關。
1)內心缺乏安全感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在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不自主的會有哪些行為?或許有一部分人啃咬手指,有一部分人眨眼睛,這其實就是大家通過細小的行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態。
對於孩子來說,因為嬰幼兒階段一直處於被父母的教育之下。
如果父母表現出來過分暴躁、暴力、冷漠的狀態,自然而然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擔心自己自己是不是不受父母喜歡,或者是自己的行為會讓爸爸媽媽不開心,長時間的擔憂也會讓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
2)孩子被負面情緒籠罩
在孩子三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不像在三歲之前表現出來天真、純潔的狀態,而是開始思考自己周圍的環境,並且通過相應的分析表達內心想法。
一旦孩子有不滿情緒,自然而然就會開始通過細小行為表達,一部分心理學家也曾研究認為:當孩子啃咬手指時,一定是他們內心有負面情緒無法消解,無法發洩。
3)孩子內心壓力大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現在爸爸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身上。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我們家可怎麼辦?
「這次給你報個培訓班,媽媽希望你下次能考全班第一。」「說了一天讓你好好學習,你怎麼就這麼笨。」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像過自家孩子的能力限度,甚至會設立超過他們本身能力的一些目標。
長時間如此,孩子其實是較為壓抑、敏感、痛苦的,他們甚至擔心自己行為不當會帶來影響。
加之父母的期待較為明顯,孩子處於這樣的狀況之下就越來越緊繃,當情緒無法消解時,自然就會形成一些壞習慣,比如啃咬手指、眨眼睛。
02孩子咬指甲、眨眼睛父母也別當是小事,這些負面影響很嚴重
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見到一個喜歡眨眼睛咬手指甲的孩子會非常的鄙視,甚至表現出來不滿的情緒。
如果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自然也會選擇較為暴躁的方式去應對。除此之外,一些父母因為過分溺愛孩子,也會認為這僅僅只是孩子現階段的行為,等他們慢慢長大後就有可能會減少。
實際上,這種壞習慣確實需要父母糾正,畢竟他們會對孩子產生這些負面影響。
①孩子畏懼父母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在和父母交流的過程之中,其實應該以一種平等的狀態,只是因為父母的壓制教育,使得孩子不得不去接受父母的安排。
長時間如此他們其實是較為不滿的,甚至會利用咬指甲、眨眼睛的方式來應對。
當孩子有這種負面情緒表現之時,就已經表達出來自己對於父母的畏懼。
在親子關係之中,當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變成壓制,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甚至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②孩子有性格缺陷
對於現在很多父母來說,總是希望把自家孩子培養成一個完美的人,不管德智體各個方面都較為優秀。
只是我們也要承認自家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缺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長時間的要求,孩子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壓抑。
處於這種咬手指,眨眼睛的情況之下,孩子的心理問題已經比較明顯,如果父母還是保持之前的狀態,自然而然也會讓孩子性格缺陷更加明顯。
他們平時不太願意和其他人進行交往,長期以一種孤僻獨立的姿態生活,這對於群居生活,以及團體合作較為不利,會對孩子的生活、工作、學習產生影響。
③孩子也變得較為暴躁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
咬指甲眨眼睛其實都是對於自己身體的一種傷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解到,當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身體的疼痛感,甚至以此為樂趣。
有一部分媽媽表示自家孩子把手指咬的血淋淋的,這都是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孩子以傷害自己為方式,來緩解自己內心的壓抑,便會出現較為悲劇的情況,有一部分孩子現在出現抑鬱症,其實就是因為日常生活中較為壓抑。
所以,我們也要考慮這對於孩子本身性格的影響,避免他們沉迷於傷害自己的身體來緩解傷痛。
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出現的各個習慣,都和他們背後的心理因素,以及周圍環境相關,父母也不應該將孩子表現出來的這些小習慣小行為,當做是一個可能會隨時間流逝的行為。
03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關鍵,聰明家長面對孩子壞習慣都這樣做
上面分析了孩子咬手指甲,眨眼睛的危害,相信很多父母也會想要去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這個問題。可是大家一定要記住暴力手段不可取,溫和教育才最正確。
當我們以一種嚴厲的姿態去批評孩子,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
1.告訴孩子咬手指的危害
對於大部分的父母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會忽視自家孩子惹出來麻煩所產生的後果。就算是寶寶傷害到自己,寶媽認為只要給孩子清理好傷口就可以。
實際上讓孩子認識到咬手指甲的危害才最正確,在他們了解到這種後果,利用後果體驗法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相應的震懾,他們也會嘗試去改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一直以一種未知冒險的狀態去應對。
2.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較為重要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之時,他們表現出來的親密狀態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父母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彌補孩子內心的空白,讓孩子懂得依靠依賴父母。
在孩子嬰幼兒階段他們會對父母形成依戀關係,長時間的相處,孩子確實也會更加相信父母。
而上面表現出來的咬手指眨眼睛,也是他們在生活之中遇到困難無法發洩的行為。
所以,只有我們和孩子親密的相處,才能以一種朋友般的狀態去和他們交談,及早的了解孩子心裡的問題,及早進行解決。
3.讓孩子變得更為樂觀積極
生活之中的苦難確實越來越多,可是為什麼有一部分人,每天好像都是生活在快樂之中,這是因為他們懂得去調節自己的心理。
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才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樂觀、愉悅,這其實就是一種人生觀的灌輸。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發揮的作用巨大,大家也不要忽視自己。當孩子出現咬手指甲眨眼睛的行為,父母也要從這種小細節看到本質問題。
當孩子心理問題越來越明顯之時,父母的教育引導極為關鍵,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提前發現孩子身上的小毛病,進行相應的糾正,促使他們之後變得更加優秀。#寶寶成長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