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1-01-09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小屯(富書專欄作者)

「砰!」老公狠狠摔門而出,留下我獨自抓狂。

這已是我們結婚以來第N次吵架了,無不是因為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我一邊餘氣未消,一邊收拾房間。

在玩具堆旁,我看到一張畫紙,是女兒的一張塗鴉,畫紙上,一個梳羊角辮的小女孩,圓圓的臉上有兩隻大大的眼睛。

不同的是,每隻眼睛下方縱排畫了三顆小水滴,仔細一看,是淚珠。

紙面上除了這個掛著淚珠的大頭女孩,啥都沒有。

盯著這幅畫,我的眼淚卻出來了。

想起這個周六,老公回家,因為一件小事我們又吵了起來,爭吵中,我無意回頭,看到女兒一人坐在角落裡,瞪著驚恐的眼睛,默默地看著我倆……

正在氣頭上的兩個人,根本就壓不住怒火,更沒在意孩子已在身邊「觀戰」很久了。

這架吵完,我倆倒是洩了憤,過了癮,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六歲的女兒,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無法表達出來,就用稚嫩的小手,畫了一個掛著淚珠的大臉娃娃,以此表達心中的恐懼和難過。

兩個大人看似不經意的爭吵,卻讓孩子變得膽小、脆弱和敏感,有一段時間,女兒不太願與人交流,跟我和老公的交流也很少,像要把自己縮進一個殼裡,極其缺乏安全感。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關係的根基。

在家裡經常吵架,不會好好說話的夫妻,很難讓孩子建立安全感,而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就無幸福感可言,並且,這種感覺也會伴隨並影響孩子一生。

黃磊的女兒多多,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爸爸去哪兒了》跟《快樂大本營》中,黃多多憑藉聰明乖巧懂事以及高情商,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多多用撿來的花瓣為姥姥製作禮物,母親節給媽媽畫畫,送爸爸筆記本,是一個多才多藝,幸福感很強的孩子。

當主持人問她,最愛爸爸還是最愛媽媽,她溫和地回答:「媽媽生我時很難,爸爸養家也很不容易,爸爸媽媽我都愛。」

體貼的話語讓黃磊跟孫莉當場落淚。

只有父母相愛的家庭,才能帶給孩子幸福的感受,並且,孩子也能隨時地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而用心經營夫妻關係,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愛跟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家庭氛圍,是黃磊夫婦一直都在努力做的。

在一次採訪中,對於女兒的培養,黃磊說:

「家庭氛圍很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整天都有爭吵聲,那麼孩子可能是不想呆在家裡的,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心理。」

作為娛樂圈裡公認的模範夫妻,兩人很少吵架,有了孩子更是如此。

黃磊說:

夫妻倆從相識到現在已有20多年,現在家庭很和睦,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又怎會不優秀呢,父母用愛對待彼此,對待家庭,對待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愛對待別人,用愛對待世界。

從父母身上學會愛與被愛,並在愛的環境中被滋養的孩子,誰能說她是不幸福的呢。

安迪教父在《馨媛私塾》中說:孩子就是爸媽脾氣的產物。

的確,孩子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是好還是壞都可能影響孩子,有時候這種影響真的可能會延續孩子的一生。

記得看到知乎上一網友說過從小看父母吵架的一段話:

從記事起,爸媽就時常吵架,嚴重時,感覺家裡的盤子都在飛,直到現在長大,我都不戀家,想到回家,心裡就莫名緊張跟恐懼,以至於工作後,在單位的人際交往也比較孤僻自閉,不敢過多與人交往。

幼小的年齡,孩子的心得經受多少傷痛才能打消對父母、對家的依戀。

調查數據現實: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社會和個人關係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父母為日常生活瑣事爭吵的家庭中的孩子,即使面對對的情緒的處理也會受到影響,他們會對對的情緒處理過於警惕,焦慮,還會更容易受到扭曲的人際交往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佛蒙特大學心理科學系助理教授AliceSchermerhorn說:「即使是類似父母爭吵的『低級』逆境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他們做了一系列心理評估:將99名9歲至11歲的孩子分成兩組,得分情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爭吵,以及他們認為衝突對父母婚姻的威脅程度。

研究提供了一組照片,其中包括處於幸福、矛盾或是中立關係的夫妻,孩子們被要求正確識別並對他們進行歸類。

那些經歷多次家庭爭吵的孩子能準確識別出幸福和憤怒的夫妻,但對處於中立狀態的夫妻卻毫無辦法,要麼是錯誤地把他們歸類為憤怒或者快樂,要麼就是完全沒頭緒。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他們內心的高度警覺。

AliceSchermerhorn說:

他們對衝突和威脅的認知,導致了自己對矛盾變得越來越警惕,這可能會使得他們將一些中性的表達理解為憤怒,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表達問題。而對於生活在沒有爭吵的幸福家庭中的孩子,這一點就不存在,他們的認知行為讓他們感覺父母一直與自己同在,完全沒有焦慮跟憤怒。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父母間小小的矛盾,對孩子們也影響重大。無論如何,爭吵的家庭都可能給孩子的未來造成消極的影響。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

所以,經常在家庭中爭吵,對於孩子除了上述的影響,還有自卑、敏感、暴躁、缺乏安全感,甚至產生人格分裂、暴力傾向等問題。

父母的每一次爭吵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痕,或大或小、或深或淺。

心理研究表明:6—12個月的嬰兒,即使在睡著時,也會對父母的爭吵語調有所反應。

1歲開始,嬰兒就具備了分辨父母情緒和感知衝突的能力。

到了兒童或是成年期,我們對父母的爭吵仍然會敏感。

但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塵世中的普通人,在家庭中,夫妻爭吵有時是難免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輩子不吵不鬧。

但作為父母,我們可以不斷學習成長,生活中,儘可能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創傷,不要把我們當年在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複製在孩子身上。

所以,平時在家庭中,遇到矛盾,我們應該儘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氛圍就是爸爸媽媽一家人相親相愛而不是整天吵鬧。

如果沒有克制住發生爭吵,也要想辦法儘量彌補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比如:

1、 對孩子坦誠相告,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矛盾處理方法不對,這是父母的事情,不影響對他(她)的愛。

2、 爭吵發生了,父母雙方要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相互道個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遇到問題的責任和擔當,以後遇到問題也要學會擔當。

3、 誠懇地跟孩子道歉,並保證以後儘量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4、 避免讓孩子指認雙方的對錯,大人的事情自己解決,孩子的身上流淌著父母的血液,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指責任何一方在孩子心裡都是痛苦的,都是對孩子自身的否定。

家是什麼?

家是最安全最溫暖的地方,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面前爭吵,任何時候,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而父母和睦相愛,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及將來的幸福提供最好的養料。

在一個有愛、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孩子學會的就是愛,將來回報社會的也是愛,並會伴隨著愛,幸福一生。

作者簡介:小屯,富書專欄作者,山東煙臺人,心在文字裡行走,用文字溫暖人生。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孩子偏執型人格,多半是父母經常吵架,冷戰造成,需及時自我調整
    但是他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經常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有時候別的同學開個玩笑,他就會立刻變臉,認為別人是在針對他,與他人爭吵起來。久而久之,同學們都不敢搭理他。曉明時常一個人發呆,悶悶不樂。他的班主任發現了他的異常,找他了解情況,開始他沉默不語,後來在老師的耐心安撫下,才默默的說出了實情。原來她父母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吵架,到後來吵累了又陷入漫長的冷戰。家裡一直籠罩著陰冷的氣氛。昨天,他父母決定離婚了。
  • 「父母吵架不需要避開孩子,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是不是瞎說?
    父母以前吵架的時候經常避開孩子,避免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這到底是科學研究還是胡說八道? 對孩子來說到底有什麼好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可以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更親密父母吵架時,孩子會因為其中一方站在自己身邊理解自己、袒護自己,從而產生親近感。在現實中好像真的是這樣,曾經有個朋友也抱怨過,每次她教育孩子,孩子爸爸都會過來說:「別總是批評他,孩子在學校學習很累,讓他放鬆一下」,結果是孩子和爸爸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和媽媽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疏遠。
  • 三角原生家庭: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家庭是個系統,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如果每個零部件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常,那麼系統運轉就是良性的。如果互動關係不正常,比如,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發洩情緒,就會導致家庭系統出現故障。那麼,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01愛自我否定的孩子,童年經歷了什麼?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一、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還可怕 確實,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個忘恩負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齒更讓人痛徹心扉。 深以為然! 養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比狼還要可怕。
  •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這種孩子就好,否則「連累」三代人
    大家在討論養育孩子時,總糾結於到底是應該「窮養」孩子,還是應該「富養」,在我看來,窮養也好,富養也罷,別養出「白眼狼」就好,否則受連累的是三代人,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看完我說的案例應該就懂了。案例我老家的一位鄰居,今年60來歲了,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兩個孩子都結婚了,兒子年紀比姐姐小几歲。
  • 莫言:優秀的孩子是用父母汗水「浸」出來的,三類家庭毀娃沒商量
    導語:家庭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將父母和孩子聯結成一個整體。我們常常說家庭是我們的港灣,為我們躲避更多的傷害,父母也是孩子的有力臂膀,做孩子強大的靠山。然而一個家庭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勢必需要父母們辛辛苦苦用心去經營一個家庭,用心用愛去守護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讓家發揮它的港灣作用。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這種孩子
    父母走後,母親悲傷,為了不耽誤我學習,好多事情不跟我說,不讓我操心。考上北大後,總懷疑自己生了病,經常去醫院檢查,生怕自己和父親一樣不久於人世,拋下母親一個人。媽媽本來就過得挺苦的,她該怎麼辦?我愛我的媽媽,我們沒有矛盾,我這麼做都是為她好,我覺得殺了她是一種偉大的成全。
  • 孩子不孝順?只知道啃老?養出白眼狼的父母,基本都有這3個特徵
    都說電視劇來源於生活,這種情節在我們的身邊也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人不懂,為何自己為孩子辛苦付出了已被子,反而養出了一個白眼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孩子沒有孝心的不是一天兩天的影響,很多時候,問題的源頭時來自父母,是父母在生活中一點點的影響累積而成的。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01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則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刷屏了。
  • 有這3個特徵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不孝順,孤老終生也是必然
    但是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很多人不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這個現象背後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王大爺今年八十多歲了,是一位獨居的老人,前幾天得了重感冒,大女兒從外地連夜趕回來,鄰居們都很羨慕王大爺養了一個孝順的女兒。大女兒趕回來之後問候了王大爺幾句,了解了王大爺病情不算嚴重之後,打電話幫王大爺請了一位護工,又留下了一些現金就走了。
  • 趁午休生下孩子遺棄在鄰居門口,父母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討生活是不容易,但不是遺棄孩子的理由。養不起真的就不要隨便懷孩子,也不要隨便墮胎,生下來就好好撫養,好好教育。生而不養,生而不教,為什麼要生?朱麗除了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也觸犯了遺棄罪,哺乳期之後將面臨法律的制裁。可憐嗎?可憐!可悲嗎?可悲!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老話常說:「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相比之下,我覺得教育孩子才是最考驗家長的問題,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不能打、不能罵,而且孩子還會在不經意間養成很多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 斤斤計較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
    家庭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嗎?」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非常大,父母是積極向上還是消極,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一個在斤斤計較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很難胸懷博大,也很難在一個世俗的家庭裡發現一個清純的孩子。」孩子是用廣闊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還是用狹隘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關鍵在於父母。
  • 「你家誰接孩子上下學?」看似平淡的問題,卻藏著家庭幸福隱患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並不容易回答,其中甚至還藏著家庭幸福的隱患,稍不注意就會為影響全家的幸福值。放學後誰接孩子成大難題?全家爭執背後暴露接娃隱患同事最近就因為這個問題差點造成夫妻吵架,更嚴重的是孩子差點丟了。
  • 生活在一個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母親有著很深的依賴,所以媽媽的言行舉止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性格。 有些孩子性格孤僻、做事拖沓,很多時候問題就是出在媽媽身上。特別是以下3種處事風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 父母身上有這3個特質,多半教不出「孝順孩子」,孤獨終老是常事
    但也有極少數家庭養兒並未防老,原因就是父母身上有這3個特質,多半教不出「孝順孩子」,孤獨終老是常事。 父母身上有這3個特質,多半教不出「孝順孩子」 寵愛孩子沒有一個尺度 自己平時的工作忙,忽視了孩子,感覺到虧欠孩子,就會滿足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從最開始的小要求到後來各種無理的要求,父母都咬緊牙的滿足了孩子。
  • 盡最大力度去「窮養」孩子,只會把他養廢,有遠見的父母從不信窮
    經常聽人說孩子需要窮養,只有窮養的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因此很多條件不錯的家庭,家長也會刻意去窮養孩子,想要用這種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毅力。  可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窮養的孩子很容易會把孩子養廢,有遠見的父母從不信窮養。
  • 三十年後人到晚年,這種家庭組合的老人最幸福,兒女雙全只排第二
    不知道從何時起,洋子的婆婆每次和洋子打電話都會或多或少地提一下,什麼時候要"二胎"的這個問題,洋子總是不以為然的應付了事。因為說實話,她打心裡根本不想生,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自己可以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了,在說現在養孩子真的是太"燒錢"了。但是,一件事被很多人問過很多次之後,就會被重視。突然,陽子發現身邊的"二孩家庭"隊伍壯大了許多,有時她覺得一家四口真幸福。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因為我的事情吵架,造成了我現在靦腆、自卑、不愛表現的性格。所以當我想到現在大部分父母不學習、不接觸心理學,而讓孩子還在重複著我當年的痛苦無法擺脫的時候,我迫切地想要跟父母們分享我的知識: 在孩子面前,因為孩子的事情吵架,對孩子造成的「殺傷力」有可能是無法挽回的,讓父母了解吵架對孩子更深層次的影響,儘量避免因為父母吵架對孩子造成創傷。
  • 重慶,一對父母吵架,孩子報警,學習退步,能怪孩子嗎?
    現在的父母工作辛苦,每天忙來忙去,孩子學習只能靠自己,一旦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怎麼辦。近日,在重慶,一名9歲的孩子,上四年級。平時學習成績處於中遊水平,可是父母太忙,每天回家很晚,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沒有家長陪伴和管教,變得很貪玩,結果,最近一次考試成了班裡倒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