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原生家庭: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2021-01-18 人民資訊

家庭是個系統,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

如果每個零部件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常,那麼系統運轉就是良性的。

如果互動關係不正常,比如,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發洩情緒,就會導致家庭系統出現故障。

那麼,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01

愛自我否定的孩子,童年經歷了什麼?

家庭是個系統,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重要的零部件。

如果每個零部件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常,那麼系統運轉就是良性的。要是任何關係出現運轉不正常,那麼系統就會紊亂,甚至會塌掉。

小時候,我父母經常吵架,而且吵得非常兇。

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回想童年,有一個核心記憶總是揮之不去。

這個場景數次入夢,將我哭醒。

那時,我家住在一個二層小樓的第二層。

從一樓到二樓,有兩段臺階,第一段臺階有九級,第二段臺階有八級,中間是一塊見方的踏步平臺。

樓梯的盡頭是我家的大門,門上有四塊透明玻璃。

那樓梯的結構我爛熟於心,一共十七級的臺階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地數兩遍。

中午和下午放學後,走上通往家門口的臺階時我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

我會躡手躡腳地,一級、一級走過前九級臺階,右腳踩在踏步平臺上,兩隻手扒著樓梯拐彎處的牆壁,小心翼翼地探出頭去,看大門上的玻璃還完好嗎?已經碎了嗎?

探頭去看的瞬間,我心裡好害怕,害怕看到一地的碎玻璃渣,害怕看到四塊玻璃殘缺不全、支離破碎的無情樣子。

有時候,我會在心裡跟自己打賭,賭那幾塊玻璃沒碎,有時也會賭玻璃碎了,假如沒碎就像中了大獎一樣開心。

放學後的那頓午餐或晚餐能否順利吃上,取決於我那一探頭的觀望。

完整的玻璃會讓我像只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著走上去開門,不完整的玻璃則意味著我沒飯可吃,可能還要坐2路電車去大姨家搬救兵……

家庭系統呈現出一種三角關係。父親、母親和子女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父母之間的關係,是第一序列關係。

他們是家庭中最有話語權的兩個人。

父母之間的關係決定著家庭關係最初的圖景,也決定著家庭關係的運轉是否正常。

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發洩情緒,就會導致家庭系統出現故障。

吵架的時候,父母雙方各執一詞。

孩子會看到,爸爸不同意媽媽說的,媽媽也不同意爸爸說的,兩個人你來我往地爭執,面目猙獰,好像下一秒就要扭打在一起。

這樣的場面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世界末日,會感到極度恐懼。

有時,我和早早爸爸都沒有吵架,只是說話聲音稍微大一點兒討論事情,早早就會說:

「你們別吵了。」

由此可見,孩子對於父母的關係是很敏感的。

如果父母雙方在吵架過程中還發洩情緒,貶低、攻擊對方,甚至捎帶上孩子,那後果就更嚴重了。

比如:

「你看你兒子這麼懶,都是遺傳的你!」

「你看你兒子考得這麼差勁,都是你平常給慣的!」

「我當初真是瞎了眼,找了你這個沒用的東西!」

這樣的父母關係出現,說明這個家庭系統運轉已經出現了問題。

因為在家庭三角中,父母的連接坍塌了。

對於孩子而言,他天然地知道自己的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

如果媽媽貶低爸爸,他的一半就「暗」了,被否定了;

如果爸爸也貶低媽媽,孩子的另一半也「暗」了。

當孩子長久地生活在整個人被否定的環境中,就會導致極度的自我否定。

02

為什麼孩子不自信?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

我們要去家庭系統裡找原因。

父母之間有沒有互相貶低?有沒有不過腦子,隨口就說一些傷人的話?

如果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連接斷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自信從何而來呢?

但是,話說回來,夫妻相處,沒有衝突和矛盾是不可能的。

如果實在沒忍住,當著孩子的面和父母吵架了,該怎麼補救呢?

我們要跟孩子做解釋說明。

因為吵架時的語言通常是極具破壞力和攻擊性的,孩子會特別恐懼,覺得天都要塌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是一根柱子,媽媽是一根柱子,兩根柱子撐起了他的一片天。

突然間,柱子坍塌了,孩子是會產生幻滅感的,覺得世界就要毀滅了。

所以,等到家庭成員情緒都平穩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復盤,做解釋說明。

03

父母吵架後,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可以分三步:

第一,父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對方道歉。

承認自己的語言或行為有一些過激,這是不對的。

這也是在給孩子做示範,雖然做錯了事,但是勇於承認錯誤,積極改正。

第二,父母雙方跟孩子道歉。

如果父母在吵架的時候,聲音非常大,甚至說出了傷害對方的攻擊性語言,那麼,父母兩個人都要跟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

比如,可以說:

「對不起,寶貝,剛才嚇著你了吧?爸爸(媽媽)剛才情緒不太好,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我做的不對,以後一定注意」。

第三,和孩子解釋事情的經過,說清吵架的原因和結果。

比如:

「爸爸媽媽剛才是在爭執一件事,這件事我們已經說清楚、達成共識了。我們同意了媽媽的方法(或者爸爸的方法),又或者,我們商量出來一個新的處理方案……」

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我們對孩子坦誠地說明,會讓孩子更快地平復內心。

父母在吵架後,條理清晰地給孩子做復盤,除了消除孩子的擔憂、焦慮,還可以萬一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孩子會有心理預期,明白爸爸媽媽只是在用一個特殊的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了,父母要儘量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其實,要完成上面這三步是很難的。

或許我們會因為對方說的話特別難聽,而深受傷害。

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努力先跳出來,把自己的委屈放一放,這也是做父母的偉大。

但是,如果孩子的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很重要,那麼我們就需要從夫妻的對錯之爭中跳出來,站在更高的層面,努力搭建健康的家庭系統,這也是在成就父母的偉大。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會體現在這個人生命的所有方面,最重大的影響在於其對家庭和婚姻的認識,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和感知能力。

有一句話叫做,「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每一個人在童年受到的傷害,就像扎在身體裡的一根針,天長日久,會和我們的血肉成為一體,始終深藏在我們的體內,以至於我們在年老還會隱隱作痛。

當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可以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否給了自己一個完整的童年。

然後,再去想一想,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做一個一生被童年治癒的人,還是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呢?

作者:王小騫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許琦敏

來源:王小騫親自成長學社 |圖:pexels

相關焦點

  • 張若昀自曝童年陰影: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到底該如何療愈?
    即使受到這麼多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張若昀還是長成了一個開朗通透的男人,他和妻子唐藝昕的愛情是娛樂圈難得一見的清流,並沒有因為父母的緣故而變得偏激,對婚姻的產生極端的認知。 當他談及父母曾經的婚姻時,顯得雲淡風輕:「我的父母在一起時,也沒覺得將來要分開」。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我當時被這個答案震驚到了,想到自己曾經也被這句話深深地傷害過,當時自己的委屈、無助、憤怒、被拋棄感又重新浮現在眼前。 幸運的是,我的父母非常的愛我,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無意間提到傷害我的話語,我努力的告訴自己他們不值一提;但不幸的是,時隔多年,想起來,依然會隱隱作痛,而我的父母,卻並不覺得那些話是對我的傷害。
  • 父母離婚,童年生活悲慘:原生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母的離異,與母親的長期分離,造成了她童年缺愛的悲慘經歷,讓傅首爾長大後性格敏感,不敢去愛,嚴重缺乏安全感。因愛而結合,因傷害而分開,在這場受傷的婚姻裡,孩子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父母對彼此最大的傷害,並不是因不愛而分開或者繼續相互折磨過一生,而是在破裂的家庭裡繼續生活的孩子。
  • 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是好還是壞都可能影響孩子,有時候這種影響真的可能會延續孩子的一生。記得看到知乎上一網友說過從小看父母吵架的一段話:從記事起,爸媽就時常吵架,嚴重時,感覺家裡的盤子都在飛,直到現在長大,我都不戀家,想到回家,心裡就莫名緊張跟恐懼,以至於工作後,在單位的人際交往也比較孤僻自閉,不敢過多與人交往。
  • 父母感情的好壞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有多大
    當今社會中的大多數父母都比較關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多家長會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著文章。相信家長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家庭氛圍的重要性呢?換句話說,就是夫妻關係和不和諧,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融不融洽,這個家使人感到舒不舒服。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受到此類傷害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演變成施暴者,也可能長期停留在受害者角色中。精神暴力最常見的是語言暴力和精神操控,施暴者通常是無意識的,這種行為也往往因無形而被忽視。不知你的父母是否也會在拋出傷害性語言後還責怪:「你就沒有點幽默感?」。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聽到女兒這樣說後,小雨的父母也終於閉上了嘴。小雨的父母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關係居然會對女兒產生了如此明顯的影響。原來那些爭吵和壞脾氣都被孩子默默地記在了心上,消耗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變得沒那麼快樂。原生家庭的質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
  • 伊能靜節目中透露兒子下巴後縮的原因,感慨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伊能靜節目中透露兒子下巴後縮的原因,感慨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文/天地八卦說起伊能靜,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她的身上也有很多標籤,比如說才女、演員、女導演、獨立女性。但是人們最關注的還是他的感情生活,不管是和哈林的過去還是現在和秦昊的幸福生活。
  • 「長大後,我不想成為你」 ——原生家庭的衝突與和解
    「幸運的孩子一輩子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孩子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在各個心理學的文章、課程、書籍中,「原生家庭」也被大量地描述為「罪魁禍首」般的存在,是潘多拉魔盒,是一切問題的起源。 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一個不容辯駁的事實。在孩子性格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一對糟糕的父母和複雜的家庭關係,會令孩子的心理出現「先天性」的殘缺。
  • 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那麼,對於蘇明玉這樣的人,就算是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嗎?並不是的。蘇明玉本可以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但是因為從小被母親的疏離和父親的軟弱影響,蘇明玉做為一個女性,整個人變得非常「堅硬」,像一個男人,不,像一個戰士。03這幾年來談得很多的話題就是家暴,大多數家暴的背後無可厚非的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 聊聊原生家庭對你現狀的影響
    這是我的疑惑點後來我才知道他年少時父母離異雖成年後有過兩次戀愛但都無疾而終家庭的破裂讓他對「婚姻」這件事沒有形成正面的認知成年後的情感失利也並沒有使他建立對「愛」的正確理解因而對婚姻失去信心即便天命中的桃花再多
  • 原生家庭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從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中引入的,通常意義上,長大後所組建的家庭被稱為新生家庭,而自己從小成長的那個家庭就被稱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離婚對孩子不好」,傷害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追究其根源,其實還是回歸到她的童年時期。因為父母離異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她不再期待婚姻。由此,也引發眾多人的思考:「離異家庭會影響子女婚姻嗎?」有人覺得肯定會影響,並且不是挺大,而是非常大的影響。而有人則認為,影響子女婚姻的並不是父母的離異,而是來自於父母本身。甚至,有部分人還「盼著」父母離婚。
  • 父母脾氣暴躁,對孩子的傷害竟這麼大!快點改掉壞脾氣吧
    父母脾氣暴躁,遭殃的往往是孩子。孩子幼小時什麼都不懂,扔東西、破壞、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父母暴躁,經常衝孩子發脾氣,就會對孩子的性格、親子關係等造成傷害,有下面幾種影響,父母趕快改正吧。1.導致孩子不敢表達想法和發洩情緒幼兒由於語言能力有限,經常是想要說的說不出來,爸爸媽媽做的不滿意時也無法表達,只能選擇扔東西、撕媽媽頭髮等方式來發洩情緒。
  • 把長大後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
    作為她的朋友,我問過她先生,他們倆都事業有成,是外人很羨慕的家庭,為什麼會鬧分裂呢?Z的先生說:「她什麼都要別人聽她的!」那一刻,Z母親的身影,呼之欲出。家庭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尤其是物質和愛雙重缺失的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更是不可磨滅。
  • 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嗎?
    看到這裡,你應該猜到了,親戚家所有的兄弟都很挑剔,也都會打老婆。我原以為,他們會這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學到太多的文化。後來聽別人說,我才知道,原來親戚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從來不尊重自己的老婆,輕則辱罵,重則動手。說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那是絕對的!
  • 父母吵架對孩子心理健康影響有多大?聽聽過來人的經歷,你就懂了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這個話題迅速引起了網友關注,很多人說出了自己的故事。匿名用戶一:我21歲了,我過得很好,但是我沒有心了。年輕時,父母因為愛走到了一起。匿名用戶二:父親酗酒,從我記事起就和母親吵架,而且是動手見血的那種,每一次都會以一方被打得滿臉血而告終。經常他們在夜裡吵架時,我和姐姐跑出院子找鄰居幫忙,不過鄰居有時候也懶得管,我就和我姐躲在門口抱著哭。等他們吵完後,我媽離家出走,我爸也不知去了哪裡。漆黑的家裡只剩下兩個孩子,那時候真的內心充滿了黑夜的恐懼。
  • 那些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直以來我以為在原生家庭受的傷已經完全治癒。但自從有了寶貝,面對寶寶的不聽話,忍不住對寶貝發脾氣的樣子和當年母親對我的情景如出一轍。母親是個浮躁的人,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她好像從來都沒有開心過。一個家庭中母親的情緒決定整個家庭中的氛圍和幸福。
  • 忍受不幸婚姻,勉強維持的家庭,其實是對孩子莫大的傷害
    由於職業的原因,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離婚當事人的諮詢。相當一部分當事人經常會說「我真的很想離婚,但是就怕單親家庭對孩子影響不好」、「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離婚了」。恰巧,我也接觸過心理學,因此,對於一些單親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以及苦苦維持不幸婚姻對這個家庭成員影響的研究有一些接觸。
  • 十個原生家庭,九個都傷痕累累。原生家庭究竟可以有多傷人?
    本篇作者 | 不思本篇編輯 | 董小姐當值編輯 | 付小米▼今日導讀我們總是在說:別傷在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究竟可以有多大?今天的推文,就講述了一個被原生家庭不斷傷害、又不斷尋找出路、企圖自我拯救又不斷迷失在路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