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相師給宰相看相,鐵口直斷宰相會餓死,後來果真如此

2021-01-09 致閱歷史

導語:相面之事真的存在嗎?且看西漢一件著名的「鐵口直斷」公案……

西漢時期,當時著名的女相師許負給周亞夫看相時說:「三年之後,你會封侯,封侯八年,然後做將軍、宰相,達到朝廷上的最高地位。再過九年,必然餓死。」(「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死。」)

周亞夫聽後不以為然地說:「我父親的侯爵位,已經由我兄長繼承了,我哪來的封侯,就算我兄萬一去世,依法應由他兒子繼位,又怎麼會輪到我?即使我已被封侯,又做了宰相,怎麼還會餓死?」許負指著周亞夫的口說:「有橫紋伸入口內,依相法,必然餓死。」

周亞夫的兄長三年後因罪失去侯爵,朝中大臣推薦周亞夫為侯。又過了六年,匈奴入侵,漢文帝派了幾位將軍駐防。劉禮進駐霸上,徐厲進駐棘門,周亞夫為將軍,進駐細柳。漢文帝到軍營慰問,先到霸上和棘門,馳馬而入,所有軍官都下馬迎送。到了周亞夫駐防的細柳,官兵全副武裝,紀律森嚴,皇帝派出的先遣人員,不得進入兵營。軍中值班官兵說:「將軍有令:部隊只聽將軍的命令,雖有皇帝詔書也不行。」一會兒文帝來到,同樣不許進去。文帝只好派人拿著詔書說明是到軍營勞軍。這時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把守營門的將官又說:「將軍有令,軍營中不許馳馬!」文帝只得勒住馬韁緩緩前行。

進去後,周亞夫手持武器向文帝作揖說:「臣身穿甲冑,不能行叩拜禮,請以軍禮見。」文帝聽後深受感動,嘆道:「這才是真正的將軍,霸上、棘門簡直是兒戲,如果敵人來了,豈不是要打敗仗?周亞夫的軍隊,誰敢進犯呢?」匈奴退兵後,文帝命周亞夫統率所有軍隊。

西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等七國發動叛亂。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讓他帶領軍隊前去平叛。周亞夫歷經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王之亂,為西漢王朝的再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沒多久,周亞夫擔任丞相。日漸位高權重的周亞夫開始頻頻與漢景帝發生衝突。漢景帝想廢掉慄太子劉榮,周亞夫卻堅決反對,導致漢景帝對他有了意見。竇太后想封國舅王信為侯,周亞夫卻投反對票,以漢高祖的遺囑「兩個不能」(「不是劉氏宗族不能封王,不是有功者不能封侯」)堵住了漢景帝的嘴。漢景帝不好向竇太后交代,對周亞夫意見更大。

不久,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想封他們為列侯,以資鼓勵匈奴投降者前赴後繼,周亞夫再次反對:「這些叛徒來投降,您卻封他們為侯,這不等於鼓勵大家都去當漢奸嗎?」漢景帝大怒說:「你的話太落伍了。」還是封五人為侯。周亞夫特別失落,藉口身體不好,憤然辭職。周亞夫的態度一再惹惱漢景帝。

後來,漢景帝想「考驗」一下周亞夫,就請他進宮吃飯,盤子裡擺上一大塊牛肉,故意沒給他擺放餐具。周亞夫不爽了,向服務員喊道:「拿餐具來!」服務員沒吭聲。周亞夫還要再喊,漢景帝黑著臉說:「不滿意啦?」周亞夫無奈地跪下磕頭謝罪。漢景帝剛說了一個「起」字,周亞夫就馬上爬起來,不等漢景帝再說話,扭頭就走了。漢景帝氣得直咬牙:「哼!這人還真不是盞省油的燈,這種人怎麼能輔佐皇帝呢!將來我的兒子即位,恐怕壓不住他。」此時景帝已有殺周亞夫的想法了。

西漢景帝後元元年(前143年),周亞夫的兒子託人從國庫裡私買了一批殉葬用的鎧甲,準備將來給周亞夫陪葬用,僱用了一幫工人搬運,事情辦完了卻拖欠他們的工資。民工一直舉報到官府,周亞夫被牽連進此案。

在審理過程中,廷尉訊問周亞夫:「周大人,你是想造反麼?」周亞夫說:「那是我兒子給我買的出殯用的殉葬品,怎麼能說我想造反呢?」廷尉來了句頗耐人尋味的名言:「你就算活著在地上不造反,恐怕死了到地下也要造反吧!」周亞夫當即絕食抗議,五天不吃不喝,吐血飢餓而死。

正所謂:女相師一語成讖,周亞夫餓死獄中。

相關焦點

  • 宰相是朝天鼻,凸額頭,塌鼻梁,羅圈腿,果真是難得的異相
    如果要對秦國宰相做一個顏值排名,蔡澤毫無疑問忝居末座。蔡澤是燕國人,曾周遊列國謀求官職,四處碰壁,後來入秦,取代了範雎,位至宰相。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記述了蔡澤在入秦之前的一次相面。蔡澤找到了中國相術史上祖師爺級的人物——唐舉。
  •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讓公孫賀升官當宰相,公孫賀卻痛哭流涕拒絕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劉徹任命時任「太僕」的公孫賀當宰相。由分管交通的「太僕」,一躍擢升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公孫賀理應欣然接受,拜謝皇恩浩蕩。然而,公孫賀的反應卻大大出人意料。據《資治通鑑》記載,公孫賀聽聞漢武帝讓他當宰相後的反應是: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屯首涕泣不肯起。上乃起去,賀不得已拜,出曰:「我從是殆矣!」
  • 皇帝找相士給男寵算命,相士直言男寵將會餓死街頭,後來果然應驗
    鄧通是西漢文帝時期的寵臣,漢文帝是漢朝歷史上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後來與兒子漢景帝一起開闢了文景之治,漢文帝時期是西漢王朝走向鼎盛的開端,這離不開漢文帝的虛心納諫和苦心經營,雖然漢文帝總體來說是一位明君,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皇帝一樣有愛好,有自己的樂趣,而漢文帝的愛好和樂趣就是自己的男寵鄧通
  •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讓公孫賀當宰相,公孫賀痛哭哀嘆:我完了
    即使後來真相大白,漢武帝深知冤枉了衛子夫和劉據,但還是無法挽回他們二人已經身死的事實。他對於髮妻和兒子的寡情寡義,更是讓當時的官員和后妃們人人自危起來,自己在漢武帝面前犯了什麼錯,而連累家族喪命。當時任"太僕"的公孫賀被漢武帝劉徹點名任當朝宰相一職。"
  • 男子生活缺衣少食,中狀元後做事常常令皇帝難看,卻三次當上宰相
    許多朝臣看到他如此年輕,就成為宋朝的副宰相,而且還得到了皇帝的獎賞,一個個都是非常地羨慕嫉妒。有一天上朝時,朝廷中有一名官員很瞧不起這一位年輕的參知政事,指指點點地對其他官員說:「這個小子也能做參知政事?」當時呂蒙正離這個官員很近,這一切都聽到了。但他假裝沒有聽到任何聲音,繼續往前走。有官員出來打抱不平,要詢問那個官員的姓名,呂蒙正趕緊上去阻止他,說道:「請不要問了。
  • 人的行為能改變命數的歷史傳說:什麼是「騰蛇鎖口」之相?
    他一切都順著來,在這種順的狀態的過程中間,他會引起很多能量的變動,當變數大於定數的時候,就很難算準了。關於人的行為改變命數的事情,古書上記載了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唐朝的宰相裴度。相傳裴度年輕的時候窮困潦倒,有一次他外出遊玩,遇到一個據說看相很準的相士,就請他給自己看相,相士對他說:「先生的面向名為『騰蛇鎖口』,有蛇藤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將餓死在溝渠啊。」
  •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宰相連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歷史上只有遼以宰相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卻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職權管轄廣狹程度也各有不同,行使職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秦和西漢時的宰相指相國或丞相,御史大夫是副職。
  • 他幫宰相看面相,此人因為不想回答他,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走了
    我國古代有一種職業叫做相術,顧名思義,相術就是給別人看相的。即使在今天,我們這樣的社會裡,依然有人找別人看相。這個看相,其實有時候是真的很準呢。這在古代,算是一種職業。這個職業也真的是很厲害的。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位相術很厲害的,那就是袁天罡。
  • 大唐最務實的宰相,文武兼備,曾舉薦狄仁傑,為人既圓滑又剛直
    唐朝名臣婁師德曾兩度擔任宰相。在他任宰相期間,他的弟弟曾被任命為代州刺史。弟弟臨出發前,婁師德對他進行了一番訓導:「我已經做了宰相,而你如今也成為州牧,我們家太過顯耀,難免遭人嫉妒,背後算計中傷。你覺得應該如何避免災禍呢?」弟弟認真地答道:「如果將來有人朝我臉上吐口水,我一把將口水擦掉,絕不會對人還口,不讓你擔心。」
  • 他是北宋兩朝元老,還曾三次任宰相,後人卻對他褒貶不一
    此外,呂夷簡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伯父——呂蒙正,宋太宗和宋真宗的兩朝宰相。呂夷簡自幼聰慧伶俐,異於常人。景德二年(1005年),真宗皇帝的宰相呂蒙正致仕還鄉,念及呂蒙正的昔日功勳,真宗先後兩次前去看望他,並且有意提拔呂夷簡的一位兒子,便向他問道:「卿諸子孰可用」。「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簡,任潁州推官,宰相才也」,呂蒙正答道。
  • 北宋宰相、科學家蘇頌立身為官之道
    後來他身居高位,為吏部尚書和宰相,組織工作井井有條。有意見的,他讓人家把話說透,然後他申說道理,直到不得所欲者也心服口服,因為他做到「必本大體,議論持平,務循故事,避遠權寵,不立黨援,進退人材,弗專主己,理有未當,亦不苟從」。 在任潁州知州期間,仁宗皇帝逝世,皇家建皇陵,向各地徵收珍稀難得物資。
  • 歇後語宰相鄭綮辭官:這究竟是真無能還是假無能?
    據說,後來瀘州被盜賊入侵,他們劫走了所有的財物,但是對鄭綮寄存的錢財卻絲毫沒有動。回到朝中做官之後,鄭綮也沒有改自己耿直的性子,有些什麼看不慣的地方,他都直接指出來,沒有任何顧忌。這樣的性子難免就惹怒了當時的宰相。宰相就把他調到去做國子監的負責人。表面上看是升職,其實上就是脫離了朝政。
  • 儒雅宰相張九齡,向唐玄宗直言相諫,為何最後被拋棄
    也許你會好奇究竟是誰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這個人就是張九齡。張九齡在開元21年的時候當上了宰相。提起張九齡,最值得說的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在許多事情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每個皇上再登基以後都會招納一些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才為朝廷注入新的血脈,在這個前提下張九齡對當時的情況做出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而且也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所以從那時起得到了皇上的重視。
  • 唐朝兩位宰相,名字和性格相似,兩個成語形容他們,很容易弄混
    除去幾任皇帝的個人能力外,百官的勤勉也是功不可沒的,其中百官之長的宰相更是居功至偉。但是,唐朝也曾出現過很多奸相,其中有兩個奸相,名字很相似,經歷類似,性格差不多,甚至形容他們的兩句成語都很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這兩個宰相一個叫做李義府,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他們相隔的年代並不久遠,而他們的作為,都有驚人的相似。李義府是四川人,貞觀年間著名的神童。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導語:「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首先要知道的一點是,宰相其實並不是一個常設的官職,而是很多最高官職的統稱,意為「主宰」之意,而丞相則是從秦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一個官職,是為百官之首,此後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有設置丞相,只是具體的官職名稱不盡相同,但是這些官職大體上都被民間稱為「宰相」。
  • 中國最牛村莊:走出59位宰相、59位將軍,沒有一個貪官,就在山西
    這首詩被人讀到之後感嘆說,「這個人氣度非凡,將來會成為宰相」,沒想到這人一語成讖,他後來還真成了宰相。從韋莊的詩裡可以看出,一個人想要成為宰相,必然要有非凡的氣度和遠大的志向。在我國有這麼一個村,這個村子被認為是我國最有文化的村莊,從這個村子裡走出了59個宰相和59個大將軍,據說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的十二字教育方針。到底是什麼教育才造就這麼這麼一個村子呢?
  • 西遊記中,天庭有沒有宰相?如果有,哪位大神最有可能?
    那麼,在天庭的百官中,有沒有設置宰相這個職位呢?我們知道,玉帝要管天、地、人三界的事務,鳳仙郡一個小小的郡侯對上天不敬他要管,涇河龍王降雨時私改雨量這樣的事他也管。可以想像,玉帝的工作會有多忙,用"日理萬機"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而宰相在古代朝廷中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官員,也是皇帝最重要的助手。因此,玉帝如果要想將三界治理好,肯定也需要一個得力的宰相。
  • 北宋著名宰相:呂端大事不糊塗
    商量完寇準退出,走到宰相府門口,宰相呂端看到寇準問道:「皇上告訴過你,不要把這事給我透點風嗎?」寇準說:「沒有,只談了點情況」。呂端又問:「準備怎樣處理呢?」寇準說:「打算在寶安北門把李母斬首示眾,用來警告那些忘恩負義的反叛之徒」。呂端說:「如果一定要這樣做,那不是一個好辦法」。
  • 宋朝時最大的奸臣,憑藉巧言獻媚,連升八級官至宰相
    王黼是開封人,原來叫做王甫,北宋末年人,做官做到了宰相。 王黼因為幫助蔡京重新做宰相有功,從左思諫的位置一下就連升數級做了御史中丞,在宣和元年的時候,又從通議大夫的職位上連升了八級,直接被任命為宰相。 據說王黼長的像外國人,頭髮是金黃色的,眼睛是藍顏色的,宋徽宗給他賜名由王甫改為王黼。
  • 相士給寵臣看相,說你將餓死街頭,皇帝說:我偏要他富可敵國
    古代不僅普通人非常相信這些,就連有的統治者也非常的相信,古代有不少皇帝都請過那些有名的相士看相,有的深信不疑,有的就不是很相信了。我國古代有不少非常有名的高人,比如唐朝的李淳風和袁天罡,還有歷經多朝的陳摶等等。今天書生要和大家說的是一位女相士,她就是許負,這名女相士在歷史上的威望,完全不輸李淳風和袁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