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宰相張九齡,向唐玄宗直言相諫,為何最後被拋棄

2021-01-09 小蕊看書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他的出現影響了唐朝的發展和進程。也許你會好奇究竟是誰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這個人就是張九齡。張九齡在開元21年的時候當上了宰相。提起張九齡,最值得說的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在許多事情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每個皇上再登基以後都會招納一些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才為朝廷注入新的血脈,在這個前提下張九齡對當時的情況做出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而且也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所以從那時起得到了皇上的重視。在姚崇擔任宰相一職的時候。張九齡還只是一個品階非常小的官員,可是在那個時候,他就敢直言的說出來姚崇有哪些過失,這直言進諫使得張九齡和姚崇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但是張九齡並沒有因此而擔心害怕,依舊時刻的提醒著姚崇應該怎樣做好一個稱職的宰相。

張九齡是一個喜歡風雅之趣的人,在當時的大唐對喜愛風雅之趣的人也十分的推崇。唐玄宗每當看到張九齡的時候都非常的開心,誇他是正人君子玉樹臨風。張九齡還是一個對細節非常在意的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官員上朝的時候都要帶著象牙笏板,這就導致了有些不太注重細節也不太講究的官員,經常會把這塊板子別在腰間,然而張九齡從來都是十分重視風度和教養的在他看來,這些舉動未免有些太過於輕浮有失風度,於是張九齡回到家中認真仔細的思考了一番,終於想出了一個對策,那就是把上朝用的牌子放進一個外表精緻的袋子裡,這個袋子十分好看上面繡著精緻的花紋看起來非常上檔次,這樣一來每當上朝的時候他都會帶著這個精美的袋子這樣既能夠看出他對上朝的重視也不失體統。

張九齡剛剛進士及第的時候,當時的宰相曾經看過出自他筆下的文章。看過之後覺得張九齡寫的文章很對應當時的時間和事情發展,一次偶然這位宰相查看家譜的時候意外發現他與張九齡竟然是同室宗親,從那之後宰相就經常讓張九齡去他家做客一起探討當時的事情,但是這愉快的時光沒過多久宰相就病逝了,他之前向皇上大力推薦的張九齡,很快就擔任了宰相一職,上任後他向唐玄宗提出了要殺掉一個人,可惜的是唐玄宗並沒有聽他的話。

張九齡一次偶然間看到安祿山就覺得此人讓他非常的不安,於是他就對唐玄宗說安祿山這個人的野心非常的大,如果這時候不殺掉他,那麼以後留著恐怕是一個禍患,可惜當時唐玄宗不以為然。張九齡之所以能夠當上宰相,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敢於直言相諫,唐玄宗當時也希望有人對自己提出更多的建議和意見,不過到了後來唐玄宗已經不想聽從別人的直言進諫,也不肯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他對於忠實的大臣只不過是表面上聽從而內心裡十分的抗拒。但是張九齡一直都是非常正直的人雖然看出了唐玄宗對自己有意見但是依舊向他提出建議和辦法。但是這時候的唐玄宗已經非常的反感張九齡了。單單就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李林甫。他是一個非常喜歡拍馬屁的人,最擅長的就是拍唐玄宗的馬屁。當時李林甫為了對付張九齡,利用了唐玄宗對張九齡心中的厭惡。一步一步將張九齡的官職越降越低。

這時的張九齡當宰相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卻成了朝堂之上唯一一個敢直面說出當時的不足和提出建議的人。也是眾多大臣之中少有能夠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人,張九齡死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推薦人才,他都會提前問問這個人有沒有張九齡的風範呢?這個人與張九齡比如何呢?可見在唐玄宗的心裡還是特別看重張九齡的,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為自己當初做出的決定十分懊悔,可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張九齡了。

小編認為,在古代吹捧君王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官員,當時的張九齡敢於直言相勸,是因為他想讓國家更好的發展,有這個想法的一定是有擔當的好官員,如果當時的歷史上沒有出現張九齡這個人物,那麼唐玄宗的身邊還會不會出現其他有能力的大臣呢?如果不是張九齡那唐朝會不會從熱鬧繁華變的冷漠蕭條呢?好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了,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想法?敬請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李林甫胸無點墨,鬥大的字識不了幾個,為何能在盛唐一手遮天?
    這就是他『杖杜宰相』的來歷;他的小舅子媳婦生兒子後,李林甫附庸風雅,親手寫賀詞『聞有弄璋之慶』,愣把『弄璋』寫成『弄獐』。小舅子往客廳一掛,把客人們笑得噴飯。從此,李林甫又被稱為弄獐宰相。」「他雖然沒文化,但獨攬朝政,欺君罔上,勢壓群臣。他把一個正直的諫官趕出朝廷後,殺雞儆猴召集諫官們訓話:『當今天子聖明,我們貫徹執行旨意尚且來不及,還諫的哪門子言!
  • 福禍盛唐(八章)張九齡建議處死安祿山,李隆基為何要赦免其罪行
    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曾經在長安接見過安祿山,他認為此人是奸詐之徒且野心勃勃,斷定他日後必會造反作亂。於是張九齡上書唐玄宗李隆基,請求處死安祿山,以絕後患。然而李隆基卻沒有接納這個建議,反而下詔赦免了安祿山的罪行,這便為後來的安史之亂留下大患。
  • 「直言敢諫」褚遂良
    這便是向後世學者啟示一種書法藝術流派——「褚體」。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於仕宦之家,從小就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因其父與虞世南、歐陽詢交往甚篤,故他的書法便得益於歐、虞。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傷心至極,深感此後無人能與他論書,魏徵即力薦褚遂良,魏徵曰:「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於是被太宗召入侍書。
  • 被唐玄宗李隆基寵冠後宮的楊玉環,為何始終都只是一個貴妃?
    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將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渲染得纏綿悱惻、悽美絕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無論哪一句,都足以讓兩人之間的愛情名揚天下。
  • 這個能和皇帝稱兄道弟的猛人,最後還是死於非命,到底是為何?
    這個能和皇帝稱兄道弟的猛人,最後還是死於非命,到底是為何?歡迎來到百家號如霜說史,這個能和皇帝稱兄道弟的猛人,最後還是死於非命,到底是為何?我們來講講李隆基的貼身近臣、得寵將軍王毛仲是如何被宦官害死的,可以說宦官也是李唐後期的政治「洪水猛獸」,和當朝權奸一樣構成了唐朝衰敗直至壽終正寢的兩個重要「政治密碼」。
  • 清廉剛正、直言敢諫的劉仁軌遭寵臣李義府陷害,看他是怎麼應對的
    劉仁軌就是唐朝一個為官清廉剛正、直言敢諫之人。朝中的中書侍郎李義府,與其他奸臣相互援引、狼狽為奸、貶殺忠臣。於是正直敢諫的劉仁軌,就成了李義府忌憚、嫉恨的對象。秉公辦事歸罪佞臣唐高宗時期,洛州有一婦人淳于氏長得很漂亮,被逮捕到大理獄,李義府看上她的美色,於是私下要求大理寺承畢正義枉法把她放出來,他將淳于氏納為妾。大理卿段寶玄,對此事產生懷疑而向唐高宗李治上奏。
  • 忠肝義膽,直言敢諫,謹慎明智,長坂坡前勇救少主
    他和袁紹多次交鋒,冀州的很多人都投靠了袁紹,對於趙雲帶人來投奔自己很疑惑,趙雲直言:如今天下大亂,我們經過商議,要追隨的是實行仁政的地方,並不會對個人有任何偏見。在趙雲追隨公孫瓚途中,趙雲和劉備相識。此時的劉備也在公孫瓚處,因為和袁紹打仗,劉備被提升為了別部司馬。趙雲跟隨劉備一起出徵,主要掌管騎兵。後來,趙雲的兄長去世了,他不得不歸家處理。
  • 被譽為明鏡的魏徵,敢於直言進諫,死後不久卻被李世民毀了墓碑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魏徵逝世後不久,李世民便下令毀去其墓碑並磨滅碑文,這又是出於為何? 凌煙閣 犯顏進諫的代表者魏徵 在李世民登基為帝後,魏徵被任命為秘書監參與朝政,因其直言不諱的進諫風格而被李世民器重,後累遷侍中、太子太師,最後官拜宰相
  • 福禍盛唐(五章)姚崇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為何只當了四年宰相?
    治理這個時期的帝王將相都名垂青史,其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姚崇、宋璟便被認為是成就開元盛世的最大功臣。因此姚崇和宋璟也被並列如唐朝四大名相之中,與唐太宗年間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並稱。可是與幾乎貫穿整個開元年間的宋璟相比,姚崇在朝廷為相的時間卻非常短暫。從先天政變結束,李隆基召姚崇入朝為相開始,到姚崇罷相,推薦宋璟接替,這期間只有四年左右的執政時期。
  • 唐玄宗的口味可沒有這麼重
    ,他的藝術造藝術修養非常高,如果楊貴妃僅有美貌的話,是不能讓他寵愛那麼長時間的,楊貴妃獨創的與霓裳羽衣舞就深得唐玄宗的喜愛。 它不僅是唐朝歌舞的巔峰代表,更是可以稱作唐玄宗可以前往月宮見到仙女的情景劇。 想要表演這首歌舞,如果是一個滿身都是肥肉的楊貴妃飾演仙氣飄飄的仙女, 怎麼看都很有違和感,普通人尚且這麼認為,更何況是文藝範兒十足的唐玄宗呢?
  •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宰相連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歷史上只有遼以宰相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卻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職權管轄廣狹程度也各有不同,行使職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秦和西漢時的宰相指相國或丞相,御史大夫是副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