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他的出現影響了唐朝的發展和進程。也許你會好奇究竟是誰會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這個人就是張九齡。張九齡在開元21年的時候當上了宰相。提起張九齡,最值得說的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在許多事情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每個皇上再登基以後都會招納一些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才為朝廷注入新的血脈,在這個前提下張九齡對當時的情況做出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而且也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所以從那時起得到了皇上的重視。在姚崇擔任宰相一職的時候。張九齡還只是一個品階非常小的官員,可是在那個時候,他就敢直言的說出來姚崇有哪些過失,這直言進諫使得張九齡和姚崇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但是張九齡並沒有因此而擔心害怕,依舊時刻的提醒著姚崇應該怎樣做好一個稱職的宰相。
張九齡是一個喜歡風雅之趣的人,在當時的大唐對喜愛風雅之趣的人也十分的推崇。唐玄宗每當看到張九齡的時候都非常的開心,誇他是正人君子玉樹臨風。張九齡還是一個對細節非常在意的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官員上朝的時候都要帶著象牙笏板,這就導致了有些不太注重細節也不太講究的官員,經常會把這塊板子別在腰間,然而張九齡從來都是十分重視風度和教養的在他看來,這些舉動未免有些太過於輕浮有失風度,於是張九齡回到家中認真仔細的思考了一番,終於想出了一個對策,那就是把上朝用的牌子放進一個外表精緻的袋子裡,這個袋子十分好看上面繡著精緻的花紋看起來非常上檔次,這樣一來每當上朝的時候他都會帶著這個精美的袋子這樣既能夠看出他對上朝的重視也不失體統。
張九齡剛剛進士及第的時候,當時的宰相曾經看過出自他筆下的文章。看過之後覺得張九齡寫的文章很對應當時的時間和事情發展,一次偶然這位宰相查看家譜的時候意外發現他與張九齡竟然是同室宗親,從那之後宰相就經常讓張九齡去他家做客一起探討當時的事情,但是這愉快的時光沒過多久宰相就病逝了,他之前向皇上大力推薦的張九齡,很快就擔任了宰相一職,上任後他向唐玄宗提出了要殺掉一個人,可惜的是唐玄宗並沒有聽他的話。
張九齡一次偶然間看到安祿山就覺得此人讓他非常的不安,於是他就對唐玄宗說安祿山這個人的野心非常的大,如果這時候不殺掉他,那麼以後留著恐怕是一個禍患,可惜當時唐玄宗不以為然。張九齡之所以能夠當上宰相,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敢於直言相諫,唐玄宗當時也希望有人對自己提出更多的建議和意見,不過到了後來唐玄宗已經不想聽從別人的直言進諫,也不肯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他對於忠實的大臣只不過是表面上聽從而內心裡十分的抗拒。但是張九齡一直都是非常正直的人雖然看出了唐玄宗對自己有意見但是依舊向他提出建議和辦法。但是這時候的唐玄宗已經非常的反感張九齡了。單單就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李林甫。他是一個非常喜歡拍馬屁的人,最擅長的就是拍唐玄宗的馬屁。當時李林甫為了對付張九齡,利用了唐玄宗對張九齡心中的厭惡。一步一步將張九齡的官職越降越低。
這時的張九齡當宰相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卻成了朝堂之上唯一一個敢直面說出當時的不足和提出建議的人。也是眾多大臣之中少有能夠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人,張九齡死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推薦人才,他都會提前問問這個人有沒有張九齡的風範呢?這個人與張九齡比如何呢?可見在唐玄宗的心裡還是特別看重張九齡的,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為自己當初做出的決定十分懊悔,可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張九齡了。
小編認為,在古代吹捧君王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官員,當時的張九齡敢於直言相勸,是因為他想讓國家更好的發展,有這個想法的一定是有擔當的好官員,如果當時的歷史上沒有出現張九齡這個人物,那麼唐玄宗的身邊還會不會出現其他有能力的大臣呢?如果不是張九齡那唐朝會不會從熱鬧繁華變的冷漠蕭條呢?好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了,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有什麼想法?敬請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