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撤縣改區後改名郫都區,名稱上缺乏歷史內涵?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有網友對郫縣改名郫都區提出了疑問。
△郫都區三道堰鎮風光
針對網友的疑問,成都市民政局1月11日就郫都更名過程和緣由進行了詳細介紹。答覆稱,2015年由原郫縣政府組織開展撤縣設區區名徵求及論證工作,先後多次召集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民主人士、企業代表及村(社區)居民代表等,廣泛徵求和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並經過歷史文化界相關知名專家學者審慎研究和充分論證後,從待選區名中擬定「郫都區」為區名,同年12月報送了《郫縣人民政府關於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的請示》。
成都市民政局表示,郫縣古稱「郫」,史載最初以古蜀國的都邑聞名於世。距今2700多年前的蜀王杜宇和鱉靈,都以郫縣縣城為都城,至開明九世才從郫縣遷至成都。正式建縣始於秦滅蜀國初期(約公元前314—前311年),至今有2300多年歷史,「郫」字一直作為專屬地名沿用至今,是歷史文化的標誌和象徵。
同時,郫縣從望帝時期就一直是歷史朝代的都城或者都城附屬城市,取名「郫都區」既在縣級行政區劃上保留了千年不變的專有地名,又傳承了郫縣深厚的歷史文脈。「郫縣豆瓣」作為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已經名揚中外,保留「郫」字也有利於發展壯大「川菜產業」。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作為成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郫縣城市化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取名「郫都區」符合郫縣從農業縣向都市區轉變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也符合成都市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規劃。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2月,四川省政府官網發布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的批覆》,內容顯示,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
蜀方言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啟明認為,郫縣建置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郫」字沒有別的意義,只作為縣名使用,用法是獨一無二的。在郫縣撤縣改區後,名稱上保留有「郫」字,並不缺乏歷史內涵,相反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如果「郫」不用於較大的行政區劃,如只用於一個鎮,在行政區劃合併、拆分等變動中,可能因為使用頻率不高而變成死字,甚至會從一般工具書中消失,這反而是郫都區的一大損失。正因為如此,保留獨一無二的「郫」字,更有利於提高郫都區的知名度。
對於網友提出的使用蜀都區的建議,汪啟明表示,歷史上郫縣作為古蜀國都城僅存在過一段時期,像蠶叢、魚鳧都不居於郫,如使用蜀都區名稱,並不太準確。
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