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1月23日電 題:濟南軍區某特戰團:挑戰極限突破極限鍛造特戰神兵
記者 陶社蘭
深秋時節的泰山腳下,一場特種兵訓練正在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進行。7名軍官乘坐一輛傘兵突擊車,快速佔領陣地後,10秒內用自動步槍完成對靶標的射擊。槍聲過後,靶子應聲倒地。
這是濟南軍區某特種作戰團團領導班子的例行性課目。每次訓練,團常委都是第一個上。他們稱為「訓練第一班」。強將手下,自然無弱兵。
自成立以來,這個團隊先後出色完成中俄聯演、中印尼特種兵聯訓、汶川抗震救災等40多項重大任務,兩次代表中國軍隊參加國際偵察兵和特種兵比武奪得16枚金牌,均獲金牌數、獎牌數第一,開創中國軍隊特種兵訓練7項先河。2011年,中央軍委給該團記一等功。
出徵國際賽場屢建奇功
「明天走上戰場,你準備好了嗎」,走進特戰團,這條標語迎面而來,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戰場氣氛。見到的每個官兵,黑,瘦,是他們共同的標誌。這是長期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結果。
1998年,濟南軍區某特種團代表中國軍隊首次出徵國際賽場,參加「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一舉奪得8枚金牌和外國參賽隊總分第一,拉開了他們揚威國際的大幕。
「走出國門,我就代表中國!」這一信念,鼓舞著特戰團官兵在高手如林的國際賽場上一往無前。2009年7月,在斯洛伐克舉行的第14屆「安德魯·波依德」國際特種兵競賽場上,面對美、英、法等特種兵強手,他們代表中國軍隊出戰,8名參賽隊員勇奪13個比武項目中的8個第一名,捧回參賽隊總分第一名獎盃。
2001年,時任該團副連長的劉曉東在委內瑞拉獵人學校留學。一入校,就籤下「生死狀」,訓練的艱苦可想而知。幾天下來,因為水土不服,劉曉東患上了「登革熱」。緊接著連續8天沒有任何補給的高強度野外生存訓練,更讓他的身體狀況逼近了極限。
「從踏入獵人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中國!」靠著這種信念,兩年的煉獄般軍事留學生活,劉曉東拼下了「國際特種兵班」總分第一名,被校方授予「特種兵突擊隊員」戰鬥勳章,成為頭像被永遠鐫刻在學校榮譽牆上第一個亞洲人。
與劉曉東幾乎同時留學國外的吳海燕,也在書寫著中國特種兵的傳奇。
在以高達90%的淘汰率和近4%的訓練死亡率而著稱的土耳其海軍水下特種突擊隊訓練營,以「水中蛟龍」著稱的吳海燕迎來了平生最強的對手——土軍水上課目教官沙利,他多次在歐洲軍隊遊泳比賽中折桂。
一次,看到吳海燕遊出了訓練營少有的好成績,沙利當即提出進行10000米徒手遊泳比賽。沒想到,吳海燕一路領先,首先到達終點。上岸後,沙利教官並不服氣,他告訴吳海燕,只有打腳蹼穿越馬爾馬拉海峽,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國特種兵的字典裡沒有退縮!」面對挑釁,吳海燕果斷應戰。
那一天,風浪格外大。吳海燕與美、英等國特種兵一起參加挑戰。但出發不到2個小時,2名外國特種兵因體力不支造成溺水,其中1人丟失了生命。
學校打算暫時中斷挑戰,但吳海燕卻不肯放棄。他藉助腳蹼,穿越層層浪濤,越遊越快。7個多小時後,終於達到了海峽彼岸,這一成績打破了學校40多年的訓練紀錄。沙利教官服了:「這麼多年我從沒遇到過對手,你才是真正的『海峽蛙人』!」
「教官的三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忘了你的身份,忘了你是人,服從服從再服從。戰場上,敵人對你會更殘忍。作為特種兵,就是要通過這樣殘酷的訓練適應將來的戰場。」吳海燕說。
這些年,該團先後150多名官兵出國留學、支教、比武、集訓,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面對多麼艱苦的環境、多麼強大的對手,他們都毫不畏懼。
訓練標準嚴格按照實戰
特種兵「特」在哪裡?政委解少聖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8個字:挑戰極限,突破極限。作為未來戰場的鐵拳和尖刀,只有練就『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超凡本領,才能完成最艱巨的任務。」
在特戰團,訓練標準都嚴格按照實戰:5公裡越野,全副武裝,負重超過30公斤;實彈射擊由發數單一評定,改為精度、射速綜合評定;山地攀登由徒手晝間組織向夜間負重拓展……
更苦的是每月一次的「魔鬼訓練周」。每天訓練時間都在16小時以上,官兵要接受耐寒抗飢、強光刺激、毒氣薰染、戰俘拷問等折磨考驗,高壓水槍、圓木輪胎、半米泥潭、高音喇叭等不停地殘酷折磨。
經過了「魔鬼訓練周」的層層淘汰,才能進入每年組織的「獵人集訓」,隊員負重30公斤,連續完成60米垂直懸崖跑步下、100公裡強行軍等25個課目訓練。團裡每年還組織野外訓練6個月以上,每次都組織特戰班要素融合演練,單兵僅帶兩天乾糧,在縱深150公裡、方圓1000多平方公裡的複雜地形上,三晝夜連續完成20公裡山地叢林奔襲等極限課目。
團史館裡,有一個特殊的展區,名為「刻進血肉的誓言」,全部是官兵訓練時留下的傷疤照片。記者在採訪特戰團官兵時,親眼見到他們手上、腿上的傷疤。然而,他們對此卻習以為常:「對特種兵來說,這是家常便飯,不值一提。」
正是這種高難度、高強度的訓練,讓每名特戰隊員速度更快、招數更多、精度更高,熟練掌握了機降、潛水、駕駛、捕俘等10多種必殺絕技,能夠刷新國內、國際訓練比武紀錄。
因為一部電影,山東大學國防生魏法祥畢業後到特戰團當了特種兵。這部名為《衝出亞馬遜》的電影,就是該團特種兵在南美留學經歷的真實寫照。
以為自己是大學生,在學校成績門門優秀,可真正到了基層連隊,才發現樣樣都比別人差。體能跟不上,10米全副武裝抓繩上,他竟然爬不上去,掛在繩上「蕩鞦韆」;5公裡武裝越野,被戰士連拖帶拉才勉強到達終點;單槓二練習,一個也上不去……「還是排長呢,說話戰士也不服,連睡覺都只能睡上鋪」,家中獨生子、蜜罐子裡長大的魏法祥很委屈。
營長吳海燕在全軍偵察戰線是名人,在土耳其軍事留學時,被北約特種部隊授予「海峽雄鷹低空跳傘」和「水下蛙人突擊」榮譽勳章,立過一等功。第一次見到1.82米的魏法祥時,吳海燕衝他肩膀給了一拳:「身體素質不錯,能練出來!」
細細想來,魏法祥明白,沒有跟戰士們一起訓練,哪知道他們的苦?只有自己吃夠了苦,才能融入這個集體。從此,他的特種兵生活只有4個字:訓練!訓練!
2008年10月,魏法祥作為該團主力隊員參加軍區偵察兵比武,與戰友齊心協力,一舉奪得武裝奔襲、操舟越障等7個單項第一和總分第一的佳績。第二年,在斯洛伐克舉辦的「安德魯·波依德」第14屆國際特種兵競賽中,他和戰友摘得金牌數、獎牌數等2項桂冠,打破武裝泅渡、攀登等6項歷史紀錄。當年底,他榮立一等功。
入伍11年的特戰二營班長陳輝輝一直在戰鬥班排,無數次極限訓練在他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痕,腿部做過多次手術,右腿半月板已經切除。
2005年初,陳輝輝參加濟南軍區組織偵察兵獵人集訓。訓練非常殘酷,在為期7周時間裡,每天只能吃一個小餅子,睡兩、三個小時。剛剛轉為士官的陳輝輝幹勁十足,訓練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就在最後一周,一次夜間戰鬥撤離演練中,他不慎從5米高的斷崖上摔下來,右腿膝蓋嚴重受傷。當天夜裡,還進行了俘虜審訊課目訓練,在冰冷刺骨的泥水裡泡了一夜,膝蓋疼得不能打彎。第二天,是100公裡負重強行軍。
為了不影響小隊成績,陳輝輝始終咬牙堅持,暗暗要求自己「只要沒倒下,就要往前衝,絕不當孬種!」走出20公裡後,才發現情況比預想的要糟糕得多,特別是右膝蓋開始發腫發脹,再後來幾乎麻木。走到40多公裡時,他怎麼也站不起來了。軍醫鑑定他右膝蓋嚴重積水,令其立即退出行軍。陳輝輝急了:「就是爬,我也要爬到終點。」一步一步向前挪,教官的車也一次次在他身邊停下,說現在放棄也可以算他的成績。
這個倔強的士兵哭了:「別管我,你們走吧,我能堅持。」100公裡山路,30公斤負重,陳輝輝走了17個小時。走得很艱難,但他走下來了。「因為我沒有放棄,保住了特種兵的榮譽。」
儘管傷病纏身,當今年舉行全軍特種部隊比武時,陳輝輝還是主動報名參加了狙擊戰鬥行動課目,並奪得4塊銀牌,總分第二。談及此,這個28歲的士官憨憨地笑了:「說起來都不好意思,我帶的兵崔二偉得了第一,他打敗了我。」
在特戰團,像陳輝輝一樣,為了完成任務在所不惜的事例不勝枚舉。靠著這種不怕死的精神,特戰團先後完成40餘項重大任務。
11名常委人人身懷絕技
「只有特種兵,沒有特殊官。」在特戰團,黨委「一班人」與官兵同訓練、同考核,訓練場上站排頭、危險課目爭著上、重大任務靠在前;傘降機降第一個跳,攀崖過澗第一個上,潛水泅渡第一個下;實彈射擊考核,班子成員開第一槍、打第一炮;各種新知識新技能新裝備,班子成員第一個學。
團長李建軍從當排長開始,就在特戰團服役,曾赴土耳其留學,是集團軍數一數二的槍王,全團裝備的手槍、步槍、衝鋒鎗、水下步槍等10多種槍械樣樣精通。2011年,他帶領50名官兵赴印尼參加兩軍特種部隊聯訓。儘管在參訓隊中年齡最大、職務軍銜最高,但李建軍還是以普通隊員的身份參加強化訓練。兩個月下來,磨壞了兩雙作戰靴,體重銳減10多斤,在聯訓隊自動步槍多種姿勢快速射擊比賽中,取得97環的最好成績。
政委解少聖在訓練場上主動同戰士比拼,經常與尖子「叫板」。一年要磨壞2雙作戰靴、穿破3套作訓服,400米障礙成績始終保持在1分40秒以內,自動步槍、手槍成績始終保持在45環以上。
2011年,特戰團接受總部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考核,常委參考的8個課目全部優秀。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團11名常委人人身懷絕技,個個熟練操作全團主要特種偵察裝備,有2人榮立一等功,4人榮立二等功,1人被表彰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1人被軍區表彰為愛軍精武標兵,1人被軍區表彰為優秀基層帶兵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