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返京!」這是鼠年大年初一晚上,正在河北保定老家的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管理部副經理趙玉秀接到研究所副總經理的王輝電話後聽到的第一句話。
「返京?」「對!」簡短的對話,讓趙玉秀有點緊張,「回來做新冠疫苗。」王輝斬釘截鐵的語氣讓趙玉秀瞬間認識到了事情的重要性。而當時已經是夜裡九點鐘,「今天可能有點晚了,明天一早趕回來吧,今晚你先在家裡查文獻資料……」
就這樣,好不容易想著春節假期能休息一下的趙玉秀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掛完電話,我就開始查文獻,想儘可能地熟悉和了解新冠肺炎病毒。那一晚雖然沒有回京,但我也基本一晚未眠。」趙玉秀說。
大年初二一大早就出發的趙玉秀,到北京時也才七八點鐘。其實,那時的她還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到底要面對什麼。
「有些事真的不能用常規去定義和思考」
到北京後,趙玉秀就被安排去了科技部生物中心,讓她負責申請立項,寫課題任務書、研究技術路線等。
「當王輝總最初告訴我要做新冠疫苗研發時,說實話,和平常接到一個新任務沒什麼兩樣,心想不就新加了一個課題嗎?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自己還沒融入角色。」回憶當初的感受,趙玉秀如是說。
趙玉秀告訴記者,最開始在科技部生物中心做課題計劃時,他們的計劃是用2020年一年的時間完成臨床前研究,把工藝開發出來、確定質量標準等。「即便是這樣的時間安排也是非常緊張的,因為一般情況下一個疫苗的臨床前研發都要好多年。」
「到現在回想一下,我們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開始報生產註冊,而且連臨床也都快做完了。」趙玉秀感慨道,之前她從不敢想像一個疫苗的研發可以有這麼快的速度。從立項開始,領導就各種下命令,三個月做完什麼、一個月做完什麼……當初每次聽到領導下發的命令,她的理解就是,那怎麼可能呢?但她們真的做下來了,而且確確實實做成了,有的事情真的不能用常規去定義和思考。
這個速度,除了研發團隊超常的工作強度,相關方面如國家藥審部門、檢定部門等的鼎力相助也功不可沒。「以前做毒種實驗,一定是要等檢定完,沒有問題後才能上報和送樣,而在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在尊重研發規律的同時,各個部門連續運轉,全力攻堅,爭分奪秒、齊跑加速,啟動由『串聯』審批改『並聯』的應急審批機制。把樣品送過去的同時,其他實驗可以同步往下走。在同步的過程中再同步控制所有風險,然後用效果和質量評價來證明它沒有問題。」
此外,在趙玉秀看來,新冠疫苗的研發之所以能大大刀闊斧地往前走,除了離不開領導們不計代價和資源投入的魄力外,也離不開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來自不同部門的他們各有所長,所有研發鋪開後才做到了幾條路線同時進行。
「溝通都是靠畫出來」
每每問起整個研發過程中令她難忘的具體事情,趙玉秀都會說,具體的真想不起來了,因為事情真的太多了,但很多難忘的事情都是在生物安全防護等級三級(P3)實驗室裡發生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對P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有自己的體系。P3實驗室裡原本能做的量,主要用來做一些特性研究、純度研究,但要想做成疫苗,就需要大量地操作病毒,否則後面的工藝開發就無法進行。因為生產所用到的設備儀器、工藝路線跟實驗室是完全不一樣,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趙玉秀說,對此大家都很有壓力。「後來經過多方領導以及衛健委的協調,同意讓我們帶了一些研究設備進去,這是很大的一個突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也很支持,給我們找了一個特別大的P3實驗室,這也是挺了不起的。」
由於是借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P3實驗室,所以趙玉秀和團隊用的所有物料,哪怕是一瓶水、一個滴管都要來回拉運。
「因為在沒有徹底證明病毒被徹底滅活之前,我們是不敢拿出來做的。正常配製溶液之前所有配溶液的器皿要滅菌,然後配置、除菌、過濾、分裝、包裝……這些我們後方的同事給做好拉過來之後,我再一層一層地拆包裝,再拉進去使用,用完的所有東西再全部運出來。另外,因為後方同事沒有進過P3實驗室,他們不知道場地有多大,操作過程中有些需要根據空間進行設備擺放、管道連接等,這些溝通除了靠口頭外,我和後方同事都是靠畫出來。」趙玉秀回憶道。
「能參與這個項目,我倍感榮幸」
2003年考入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趙玉秀,選擇的方向是免疫學。因為在她看來免疫學雖然是偏理論的學科,但非常有意思。師從王輝的她在碩士期間做了兩個課題,主要是檢測疫苗雜蛋白的含量。自此,趙玉秀的研究方向和當初她想像的越來越不一樣。
畢業之後就留在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趙玉秀一直從事疫苗研發、工藝開發等工作,做過脊灰、乙腦等。「以前我也參與過很多項目,也有很緊張的時候,但基本都是短期的。這一次差不多持續了整整一年,身心俱憊。這一年連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我都沒感受到,偶爾看朋友圈,看到朋友們發花開了、銀杏葉黃了……才意識到,哦已經是春天了,已經是秋天了,就這樣又到了冬天。」趙玉秀說到這裡,長籲一口氣,在無數次特別特別忙、壓力特別大的時候,真的想過放棄。
當問及最長是多久沒有回家時,趙玉秀回想了很久說,大概一個多月吧。她們的作息規律就是為樣品和工藝服務,不管到了什麼環節,隨時都要有人。
她除了是負責新冠疫苗的研發人員,也是一位孩子的母親。談起孩子,趙玉秀的語氣中帶些愧疚的同時也透露出絲絲無奈:「我平時管的就很少,今年就更少了。不但見面少,連電話都很少打,因為在P3裡面也打不通,等晚上能出實驗室時,所有電話也都是工作的事。」
「回首這一年,現在感受最多的是成就感和自豪感。」趙玉秀總是說之前並沒有覺得做這件事情有多麼偉大,但越往後做越覺得偉大。因為很多無形的東西加在了她們身上,大家都寄予了厚望,所以能參與這個項目,她感到非常榮幸,也很幸運。
談起疫苗上市後最想做的事,趙玉秀笑著說:放假,睡覺,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