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大事記
1906年9月18日 丙午風災發生於香港
112年前,1906年9月18日,當天一股強颱風襲擊香港,釀成約15,000人罹難、1,349人失蹤、220人受傷,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天災、造成最多人死亡的單一事件及香港有記錄至今最多人喪生的風災,亦是戰前侵襲香港最強的颱風之一。
1910年9月18日 湖北新軍革命團體群治學社更名為振武學社
108年前,1910年9月18日,群治學社改組振武學社,推楊王鵬為社長,李玉如為文書兼庶務。以「講求武學」為名,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學社規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標、營、隊分別設立代表,各營分別按代表指示行動,不得彼此聯絡。並要求社員每月發展新同志一人,但不得濫收。後被協統黎元洪偵知,楊王鵬被撤差,李玉如被開除軍職。社務遂由蔣翊武接替。不久改為文學社。
1917年9月18日 護法戰爭爆發
101年前,1917年9月18日,孫中山為反對北洋軍閥、維護《臨時約法》而發起的護法戰爭,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史上一個重要事件。
1924年9月18日 中國國民黨發表《北伐宣言》
94年前,1924年9月18日,中國國民黨發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在於「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
1930年9月18日 奉系軍閥張學良通電擁蔣 致使中原大戰結束
88年前,1930年9月18日,奉系軍閥張學良通電擁蔣,並率東北軍入關,在閻馮聯軍背後發起進攻,閻馮聯軍迅速瓦解,閻馮被迫通電下野。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87年前,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炸毀瀋陽柳條屯一段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藉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企圖以此來侵略中國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史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1936年9月18日 閻錫山發起「犧牲救國同盟會」
82年前,1936年9月18日,山西省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救亡組織「犧牲救國同盟會」在 太原成立。閻錫山任會長,戎伍勝、宋劭文等擔任委員,在山西各縣都設有分會。犧盟會提出了「不分黨派,不分男女,不分職業,只要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一齊動員起來,積極參加一切救亡運動」的總綱領。
1941年9月18日 中日第二次長沙會戰
77年前,1941年9月18日,日軍集中兵力向新牆河一線展開猛攻,第二次長沙會戰正式開始,由於第九戰區對敵情判斷有誤,中國軍隊正面防備不足,日軍在2天內便完全突破新牆河防線,並推進到汨羅江北岸。
1952年9月18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舉行戰術反擊戰
66年前,1952年9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舉行全線性的戰術反擊作戰。採取的主要手段是:以軍為單位,選定若干敵人連排支撐點和個別的營防禦地域。經過充分準備之後,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實施突然攻擊,殲敵全部或大部,並在同敵進行反覆爭奪中再給敵以大量殺傷。然後依情況,對於被我攻克的據點,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棄之,保持自己的主動,準備以後的反擊。
1964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發出第二個《後10條》
54年前,1964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印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規定的修正草案的通知》(簡稱第二個《後10條》)。第二個《後10條》修正草案對形勢估計更加嚴重,提出敵人拉攏腐蝕幹部,「建立反革命的兩面政權」,是「敵人反對我們的主要形式」;認為「這次運動,是一次比土地改革運動更為廣泛、更為複雜、更為深刻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1993年9月18日 《中國大百科全書》集齊出版
25年前,1993年9月18日,歷經我國學術界、出版界15年堅韌不拔的努力,74卷本的巨型知識總匯——《中國大百科全書》終於全部出齊,從而為中華文化發展史樹起了一座新的豐碑。為此,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在市政協檀山廳為慶祝這項中國近代最大的文化工程的勝利完成召開座談會。
1996年9月18日 中國人權草案被議聯大會選為基礎文件
22年前,1996年9月18日,各國議聯第九十六屆大會召開會議,起草一項題為《進一步促進尊重和保護普遍人權,特別是婦女和兒童權利》的決議。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提交的決議草案以絕對多數票被選為決議的基礎文件。
1996年9月18日 移動通信首次跨國聯網 與新加坡自動漫遊開通
22年前,1996年9月18日,中國電信與新加坡電信GSM行動電話國際自動漫遊協議在京籤署,開通儀式也同時舉行。這是我國行動電話首次跨出國門漫遊,它標誌著我國移動通信已由地區性自動漫遊向國際性漫遊邁進。
1999年9月18日 為「兩彈一星」專家授予功勳獎章
19年前,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在新中國50年的光輝歷程中,「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成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重要標誌,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國外大事記
1862年9月18日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安提耶坦戰役爆發
156年前,1862年9月18日,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安提耶坦戰役爆發。麥克萊倫指揮的87000人的波託馬克軍團,迎戰羅伯特.李指揮的渡過波託馬克河的北維吉尼亞軍團(40000人)。當日,北軍傷亡12401人(其中陣亡2108人),南軍傷亡10316人(其中陣亡1546 人),當日成為南北戰爭中傷亡最高的一天。
1947年9月18日 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
71年前,1947年9月18日,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國家安全法》而成立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
1948年9月18日 印度尼西亞的「茉莉芬事件」
70年前,1948年9月18日,印度尼西亞茉莉芬駐軍左右兩派發生衝突,左派軍隊控制全市,當時州長出差在外,左派組織人民陣線推選副州長(共產黨員)代理州長職務並電告中央政府。哈達政府聞訊立即聲稱印尼共在茉莉芬發動政變。
1987年9月18日 美蘇就銷毀兩國中程核飛彈達成協議
31年前,1987年9月18日上午,美國總統裡根在白宮宣布,美國和蘇聯就銷毀兩國的中程核飛彈達成協議。12月8日下午2點02分(美國東部時間),美國總統裡根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白宮東廳籤署了全部銷毀兩國中程和中短程核飛彈條約。
1998年9月18日 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在美國成立
20年前,1998年9月18日,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在美國成立,主要管理網際網路的域名和IP位址分配。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簡稱ICANN,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非營利社團,主要由網際網路協會的成員組成。
2000年9月18日 首屆亞洲國家政黨會議開幕
18年前,2000年9月18日,首屆亞洲國家政黨國際會議在馬尼拉開幕。來自亞洲地區40多個政黨的約170名代表將在會上討論加強亞洲地區政治和經濟合作等議題。這次會議對維護亞洲和平與穩定、推動亞洲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9月18日 蘇格蘭獨立公投在英國正式開始 55%選民反對獨立
4年前,2014年9月18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的18日14時),蘇格蘭獨立公投在英國正式開始,蘇格蘭獨立公投一旦支持獨立者佔據多數,蘇格拉將切斷同英國300年的政治聯姻,成為獨立的國家,這將給英國、歐洲甚至是世界帶來極大影響。
.............
三、名人生卒
[卒] 31年前,1987年9月18日:
全國勞模、北京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去世。
[卒] 107年前,1911年9月18日:
俄國政治家斯託雷平在遭到槍擊的四天後去世。
[卒] 57年前,1961年9月18日:
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遇難。
[生] 412年前,1606年9月18日: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
[卒] 235年前,1783年9月18日:
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
[卒] 22年前,1996年9月18日:
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去世。
[生] 116年前,1902年9月18日:
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蔡鎦生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
[卒] 420年前,1598年9月18日:
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豐臣秀吉因病逝世。
[卒] 115年前,1903年9月18日:
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病逝。
[卒] 2年前,2016年9月18日:
中國材料科學家嚴東生因病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