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八百壯士倖存者郭興發紀實

2021-01-17 上海政務

  十年前的2005年8月,正逢「八·一三」淞滬抗戰68周年,滬上媒體費盡周折,終於在國內找到二位在上海四行倉庫奮勇抗擊日寇的八百壯士倖存者,他們分別是重慶的楊養正和湖北通城縣的周福其。蹊蹺的是,在上海寶山,竟還有一位八百壯士倖存者,名叫郭興發,而意外獲此信息並第一個予以報導的卻是我,時至今日,仍覺感慨良多。

  2005年8月7日是個星期日,上午,家住海江二村的朋友老許來電,說他妻子在小區與人閒聊時,偶知同村有個老頭曾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打過仗。得知此訊,我立即問明住址,帶上照相機,迅速騎車前去尋訪這位老人。心想若事情為真,那麼這位老人肯定是八百壯士在世的第三位倖存者,也是近在「上海屋裡廂」的身經四行倉庫阻擊戰的抗日勇士。

  在海江二村一套二室一廳的屋子裡,我見到了郭興發老人,他與二女兒一家住在一起,老人坐在布藝沙發上,孫輩在一旁倒雪碧給他喝,看上去日子過得蠻和諧。二女兒告訴我,父親生於1917年7月15日,祖籍河南商丘,時年89歲。由於年邁,郭興發舉止有些遲鈍。聽我說明來意後,他立馬激動起來,睜大眼睛,用略為顫抖的聲音說:「好幾十年啦!四行倉庫那一戰打的好慘啊,連鐵門都打碎了。」老人雙唇囁嚅:「那時我才21歲,是524團一營一排一班的機槍手,當兵沒多久就到上海守衛四行倉庫。戰鬥打響後,我在倉庫的樓下,謝晉元團長在樓上指揮,日本人的槍彈就從身邊穿過」。說罷,老人捲起右腳褲管,指著膝蓋內側的一道傷疤:「這就是被敵人子彈打的,不過,我拿機槍也打了很多子彈,扔過不少手榴彈」。

  郭老說,開戰的前幾天食物很少,「有時整整一天沒有飯吃,後來老百姓送來很多東西支援部隊,我們吃也吃不完」。在家人的協助下,郭老取出幾張灰暗發黃的紙頁,其中一張是謝晉元將軍之子、時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和民革上海市委常委的謝繼民,在1986年9月19日給市政協辦公廳的一份《證明》。內容是:「郭興發在謝晉元將軍的率領下,曾參加聞名中外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掩護當時40萬中國軍隊撤退,是『八百壯士』之一。後進入『孤軍營』,與租界帝國主義、日本侵略軍、漢奸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保持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作出了貢獻。對該同志的光榮歷史,特此證明。」

  當天晚上,我起草了一份《寶山又見一位「八百壯士」倖存者》的新聞稿發給區府網站和《寶鋼日報》新聞部,還配了兩幅現場拍攝的郭興發照片。第二天(星期一)上午,區府網站全文刊登了我的文攝稿件,之後的《寶鋼日報》也予以了報導。與此同時,我與《新民晚報》聯繫,8月8日,該報記者徐軼汝和攝影師楊建正,與我一起再次採訪郭興發老人。

  8月9日,晚報以《郭興發:真想見見老戰友》為題,圖文並茂作了報導。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後的幾天,解放日報、青年報、新浪網、搜狐網甚至外省市的媒體,紛紛「湧」到郭老家,攝像機與照相機閃光燈一時讓郭老頗為吃驚,甚至有些惶恐。郭老的大女兒郭秀蘭說:「爸爸文革時在吳淞肉聯廠當宰豬工人,對於過去『參加國軍』打日寇的事一直守口如瓶,幾乎無人知曉。現在有那麼多人詢問他的那些『陳年往事』,使他一時無法適從,以為又要搞什麼『運動』了。經解釋後總算安下心來,並能與記者有問必答。」

  郭秀蘭強調,「爸爸腦子有點迷糊,今天做過的事情第二天會不記得。但只要一說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那段往事,他永遠都記憶清晰,歷歷在目。」郭老告訴我,整整四天四夜,在四行倉庫的一樓、三樓和四樓之間上上下下,哪裡需要增援,他就端著機槍往哪裡跑。「敵人的子彈刷刷地從身邊擦過,打穿了牆壁,沒有人退縮,到了這個地步,怕也沒用,只有拿命去拚。」「身邊戰友不斷搬來一箱箱子彈,迅速地幫我上膛,我的槍管都打得發紅了,燙手。」

  在市、區有關部門的安排下,郭興發與他四行倉庫阻擊戰老戰友——九十歲的湖北通城縣老兵周福其在滬會面,重慶的楊養正老人因身體欠佳未能來滬。兩位老兵相見,周福其一眼就認出了郭興發,兩雙蒼老的手緊緊相握,彼此熱淚盈眶。在位於淮海路宋慶齡陵園內的謝晉元墓前,兩位老者雙雙下跪,久久不起。郭老子女告知,他們的母親於1994年去世後,父親更加沉默寡言。那天,當我再次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崇敬時,老淚縱橫的郭興發,哽咽著只說了一句話:「太想念當年的戰友了!」並忍不住地唱起來:「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郭老抬起瘦骨嶙峋的手臂,毫不含糊地說:「這歌人人都會唱,我們也常常唱的。」此時此刻,悲壯與酸楚之情油然湧上心頭,在座者無不動容。

  郭興發軼事見諸媒體後,區府有關部門非常重視,多次上門慰問,還對郭老「特事特辦」,每月予以醫療、家政等方面1800元的資助,希望他健康長壽,因為他曾用生命為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幸福生活浴血戰鬥過。

  2009年11月6日六時三十分許,九十三歲的郭興發合上了雙眼,平靜地走完他波瀾壯闊的人生。在楊行殯儀館舉行追悼會的那天,郭老的親人和區統戰部、晉元中學的師生、淞滬抗戰紀念館等一百餘人與老人作最後的道別,深情地緬懷他並祈願他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捍衛者》定檔9月22日 再現淞滬會戰六百壯士悲歌
    《捍衛者》定檔9月22日 再現淞滬會戰六百壯士悲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隨著《血戰鋼鋸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敦刻爾克》等電影的出現,戰爭題材電影重回大眾視野。
  • 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這段悲壯歷史8月21日上映!
    原標題:408 Request Time-out 8月21日《八佰》正式上映了   「八百壯士「,在死局中堅守了四天四夜。   與四行倉庫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暫時置身戰爭之外的租界。
  • ...將軍·校尉·士兵——親歷者筆下的「八百壯士」及四行倉庫之戰
    作為真實存在的著名抗日英烈群體,「八百壯士」真相如何?民革浙江省委會理論學習與研究委員會委員馮傑特撰此文,透過蔣介石日記、孫元良回憶錄、謝晉元書信、萬連卿口述,通過將軍、校尉、士兵三個不同面相,儘可能直達歷史現場,來「還原」四行倉庫之戰。
  • 《八佰》將於8月21日上映!講述抗日英雄謝晉元與「八百壯士」的...
    8月14日,一部講述謝晉元和名震天下的「八百壯士」的電影《八佰》在各大院線點映,據悉,該片將於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其中,謝晉元由杜淳出演,王千源、姜武、李晨、魏晨、歐豪、張宥浩等人出演88師524團軍人,張譯出演浙江保安團老算盤。
  • 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倖存者,為祖國奉獻多年,卻生了個「敗家」兒子
    在課本裡,大家應該都學過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這五位壯士當年寧死也不願意向敵人屈服,奮不顧身跳下懸崖。不過,他們並沒有全部犧牲,有兩位倖存下來了。他們就是葛振林和宋學義,他們兩個跳崖之後,非常的幸運被樹枝掛住,奇蹟一般的保住了性命。
  • 狼牙山五壯士:英風長存天地間
    「後來,五壯士毅然撤向懸崖絕路,決心要把敵人死死釘在狼牙山上,為大部隊和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更充裕的時間。」李芳邊走邊介紹,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使敵人摸不清我大部隊撤走的方向,五壯士放棄了追趕大部隊的計劃,邊打邊退,最後撤向三面絕壁的蓮花峰。 據倖存者葛振林、宋學義事後回憶,當時每個人都明白他們的選擇意味著什麼,五個人互相鼓勵著堅持戰鬥。
  • 一九三七年十月,最後死守上海的「八佰」壯士
    史稱「八百壯士」,實則四百五十二人。——從軍事角度上看,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日軍攻佔的地域裡留下少量部隊。可能的解釋只能出於政治意義:蔣介石仍沒有放棄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援,在國際聯盟即將開會之際,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軍隊仍在堅守上海市區,哪怕只有幾百名中國官兵。
  • 《八佰》定檔8月末,這個戰爭故事,在45年前曾讓林青霞斬獲影后
    為了穩定士氣,丁善璽導演受命,重新翻拍了《八百壯士》。這部75版的《八百壯士》,憑藉對歷史故事的精準還原、電影節奏的出色把控,在亞洲影壇獲得了許多國際電影人的好評。早年的林青霞,因為該片斬獲影后獎盃。而早年的秦漢,也因為該片在亞太電影市場廣受好評。管虎導演的這部《八佰》,與75版《八百壯士》講述的都是同一個歷史故事。
  • 上海寶山:「民星」大比拼 載歌載舞慶新年
    1月1日,上海寶山寶樂匯熱鬧非凡。10支來自寶山基層的文藝團隊在此參與迎新節目展評展演活動。他們用歌聲舞姿慶祝新年的到來,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的駐足圍觀。「2021迎新寶山範兒」迎新文旅系列活動就此拉開帷幕。有別於以往的所有展評展演,這是一場真正的來自「民星」之間的大比拼。
  • 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在寶山開工!
    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在寶山開工!,作者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清晨醒來,踏上前往寶山的地鐵,踱步在綠樹成蔭的寶山街頭,乘郵輪從寶山濱江出發到達世界各地...在這裡,你可以領略寶山的「春之櫻」、「夏之郵」、「秋之藝」、「冬之閱」,讓日新月異的寶山陪伴你,充實你的每一天
  • 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在寶山開工!
    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在寶山開工!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寶山
  • 管虎《八佰》曝終極預告 8月10日正式開啟預售
    管虎《八佰》曝終極預告 8月10日正式開啟預售 作為2020年首部上映的國產商業巨製,自《八佰》宣布定檔8月21日以來,便受到了許多觀眾的關注和期待,更為行業復工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如今預售已開,電影也將於8月14日開啟全國點映,這對觀眾和影院而言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 《八佰》再度定檔,8月21日上映,你對它有什麼期待?會去看嗎?
    《八佰》是一部以中國歷史中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1937年8月13日,中日軍隊在上海附近展開大規模會戰,史稱:淞滬會戰。戰鬥持續三個月,中國軍隊用折損60%精銳部隊為代價,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 寶山這3處住宅即將「變身」電梯房!
    寶山這3處住宅即將「變身」電梯房!1公示名稱海濱八村54號單元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設計方案建築面積:67.08平方米建築高度:19.65米公示網站:寶山區政府門戶網站公示現場地點:海濱五、八村小區公示欄/電梯加裝樓公示欄
  • 電影《八佰》帶火四行倉庫 每日2520個名額提前三四天預約一空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上映,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成熱門打卡地點。8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四行倉庫紀念館了解到,目前該館仍實行提前預約制,每天共2520個參觀名額。工作人員透露,隨著電影《八佰》熱映,紀念館迎來參觀潮,「最近這段時間的話,至少需要提前三四天預約才能約到。」
  • 王世純:看完《八佰》,感覺就兩個字——擰巴
    對於管虎來講,他似乎想把《八佰》拍攝成一個有關看客的故事。在訪談中,管虎對於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八百壯士」這種孤軍奮戰的行為是有自己看法的。歷史上,由於國民黨腐敗無能,將抗戰的前途寄希望於國際調停,因而在本就不適合作為決戰戰場的淞滬戰場中白白葬送掉中央軍和雜牌軍幾乎全部主力。
  • 看完《八佰》,我理解了商女不知亡國恨的真正含義
    後人結合史記裡五百壯士的故事,送外號「八百壯士」。近期,電影院異常火爆的電影《八佰》,就是以這段歷史為素材拍攝的,而歷史中真實的八佰,更讓人唏噓澎湃。80多年前,淞滬會戰,國軍慘敗,整個上海蘇州河北岸還未淪陷的陣地,只剩四行倉庫。而這個倉庫,就成了八佰壯士最後駐守的要塞。
  • 那些《八佰》沒有告訴你的事!這才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
    日軍就把四行孤軍官兵們押送到寶山月浦機場,以後轉到「龍華遊民習藝所」挖溝、護鐵路。 然後又轉到南京老虎橋第一監獄。 1946年,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才從各地回到上海,還倖存100餘人。
  • 《八佰》定檔8月21日
    電影《八佰》發布定檔海報,宣布於8月21日全國上映。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導演管虎率領業內最頂級製作班底,籌備十年,實景重現1937年蘇州河兩岸風貌。
  • 公元2005,與「八佰」有關的一段往事
    *老兵楊養正 據當時可查的資料,楊養正極可能是大陸唯一健在的「八百壯士」之一(最終證明並未唯一)。1942年,「八百壯士」被分散拘押。同一年,楊養正被押至安徽蕪湖裕溪口淮南煤礦運煤。 這些,都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結束之後真實發生的故事。 「1943年4月的一天,在(煤礦)下午收工時,我們盯準了一個日本哨兵。大家做好了準備,一起衝上去,搶了一挺輕機槍、兩支步槍,並用機槍掃射守兵,衝出重圍,向附近的新四軍遊擊區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