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1973年4月8日,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逝世,享年92歲。
他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卡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羅浮宮的畫家。
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同時畢卡索一生風流,經歷2次婚姻,擁有至少5位情人。本文簡要回顧他的一生不同時期的主要作品和他的妻子與情人們對他創作的影響。
經本正一 讀懂畢卡索
生平與重要作品年表
1 早年時期(1881年—1900年)
(1889年,畢卡索與妹妹)
1881年,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
1895年,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
1897年,進入馬德裡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裡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2 藍色時期(1900年—1903年 人生低潮)
1902年,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年,完成《人生》,以濃鬱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
3 玫瑰時期(1904年—1906年 遇見愛情)
1904年,開始定居巴黎。邂逅費爾南德·奧利維葉(Fernande Olivier),並同居;
1905年,創作《拿菸斗的男孩》,並被慈善家約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萬美元重金購得;後來隨著畢卡索聲名鵲起,這幅畫在巴黎幾經轉手,2004年5月在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超過1億美元的天價被德國的猶太富商格奧爾格先生收藏,創造了世界名畫拍賣史的最高紀錄。
1906年,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為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畫像,《斯坦因畫像》是畢卡索從「玫瑰時期」躍入「立體主義」的跳板;
4 立體主義時期(1907年—1916年)
1907年,結識喬治·布拉克,開始立體派風格創作,創作《亞威農少女》;《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1909年,解析立體派開始;創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2年,把上膠的紙貼到畫上,進一步發展立體主義;
5 古典時期(1917年—1924年)
1917年,在義大利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娃(Olga Khokhlova),創作《歐嘉的肖像》;
1918年,與歐嘉結婚,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20年,手工彩繪珂羅版《三角帽》;
1921年,長子保羅·畢卡索(Paulo Picasso)出生;
1922年,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6 超現實主義時期(1925年—1932年)
1927年,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蕾莎·沃爾持(Marie-Therese Walter),成為畢卡索的模特,之後於1935年生下長女瑪雅·畢卡索(Maya Widmaier-Picasso)。
1929年,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作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系列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7 蛻變時期(1932年—1945年)
1932年,創作《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讀書》;
(《讀書》,展示了畢卡索的金髮情人沃爾持胸口半露地搭著披肩、膝上擱著一本書,坐在椅子上頭倚著紅色椅背打瞌睡的模樣)
1933年,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石版畫
1934年,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內戰暴發。認識多拉·瑪爾(Dora Maar),並創作《多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創作完成代表作《格爾尼卡》;
1938年,創作《女孩與小船》;
1942年,創作版畫《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邂逅22歲的弗朗索瓦·吉洛(Francoise Gilot);此後為畢卡索生下兒子克洛德·畢卡索(Claude Ruiz Picasso)和女兒帕洛瑪·畢卡索(Paloma Picasso)。
1944年,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5年,開始嘗試石版畫創作;
8 田園時期 (1946-1973年)
這個時期,畢卡索進入中晚年,功成名就。
1948年,為世界和平會議作「和平之鴿」海報和《貢戈拉的二十首詩》;
1950年,獲列寧和平獎章;
(1952年畢卡索為聯合國和平大會畫的簡筆畫 《和平鴿》)
1953年,在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
1954年,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6年,與克羅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神秘的畢卡索》公映;
195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卡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
1958年,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
1959年,創作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年,與35歲的傑奎琳·洛克結婚,並慶祝畢卡索80大壽;
1963年,繪製《畫家與模特》;
1966年,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卡索回顧展》。創作《流沙系列》;
1968年,創作《塞萊斯蒂納》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畫;
1970年,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贈結巴塞羅納畢卡索美術館:
1971年,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了《畢卡索誕生90同年回顧展》;
1973年4月8日,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花園裡。
他的女人們
畢卡索一生風流,經歷2次婚姻,擁有至少5位情人。他和戀人們的愛恨情仇一直是其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甚至影響到其畫風的發展與變化。
01 費爾南德·奧利維耶 Fernande Olivier
費爾南德·奧利維耶
《費爾南德·奧利維耶肖像》
《女人與梨》
費爾南德和畢卡索相識於1904年,可以說是畢卡索的初戀情人。因為她的出現,畢卡索從人生低谷「藍色時期」邁入熱烈的「粉紅時期」,不久又一躍進入「立體主義時期」。
02 艾娃·維谷 Eva Gouel
(原名:瑪賽兒·漢伯特Marcelle Humbert)
艾娃·維谷
《我的美人》
《我愛艾娃》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1912年,艾娃的介入終結了畢卡索和費爾南德的感情。這一年,畢卡索還開始了「綜合立體主義」的探索,以拼貼畫的方式表達對艾娃的愛意。艾娃帶給畢卡索安定和愉悅,可惜紅顏薄命,1915年因病去世。畢卡索這一時期的《我愛艾娃》等畫作都表達了對艾娃的摯愛之情。
03 歐嘉·科克洛娃 Olga Khokhlova
歐嘉·科克洛娃
歐嘉·科克洛娃肖像
歐嘉·科克洛娃
1917年,畢卡索邂逅芭蕾名伶歐嘉並於次年完婚。歐嘉出生名門,畢卡索受其影響,開始了「新古典主義」創作。1918年,與歐嘉結婚;1921年,長子保羅·畢卡索出生。
後來婚後夫妻關係出現危機,1935年歐嘉要求離婚,但和畢卡索保持了法律上的夫妻關係,直到1955年去世。畢卡索為第1任妻子歐嘉也創作了不少作品,比如素描《歐嘉肖像》。
04 瑪麗-黛萊絲·瓦爾代爾 Marie-Therese Walter
瑪麗-黛萊絲·瓦爾代爾
《熟睡的年輕女子》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畢卡索第一次婚姻背後潛藏著瑪麗這個地下情人。他們於1927年邂逅,偷情生活讓畢卡索的佳作迭出,進入「超現實主義時期」。1935年,瑪麗為畢卡索生下了一個女兒瑪雅·畢卡索,加之歐嘉要求離婚的困擾,畢卡索創作靈感幾乎枯竭。他需要新的創作源泉,1936年認識新歡後便離開了瑪麗。畢卡索為瑪麗創作過《熟睡的年輕女子》等作品。
05 多拉·瑪爾 Dora Maar
多拉·瑪爾
《靜坐的藍袍女子》
《多拉·瑪爾肖像》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畢卡索在和超現實團體的來往中認識了多拉。多才多藝的多拉陪伴畢卡索完成了他的曠世巨作《格爾尼卡》。她和畢卡索雖然一路走過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但依舊沒能改變分手的厄運,1943年兩人最終分道揚鑣。畢卡索為多拉畫的作品包括《靜坐的藍袍女子》等。
06 弗朗索瓦絲·吉洛 Francoise Gilot
弗朗索瓦絲·吉洛
《弗朗索瓦絲半身像》
《弗朗索瓦絲·吉洛肖像》
多拉和畢卡索分手的導火線是弗朗索瓦絲的出現。畢卡索在1943年遇到弗朗索瓦絲,並於1946年和她定居法國南部。弗朗索瓦絲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兒子克洛德·畢卡索和女兒帕洛瑪·畢卡索。7年後,弗朗索瓦絲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畢卡索,並於1964年出版回憶錄造成兩人決裂。畢卡索為她畫了《弗朗索瓦絲半身像》等作品。
07 雅克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
雅克琳·洛克
《雅克琳·洛克和花》
《雅克琳·洛克》
1953年,70多歲的畢卡索認識了雅克琳並於1961年完婚。雅克琳陪伴畢卡索走完了人生最後的一段日子,為他營造了一個溫暖安寧的世界。1973年,畢卡索逝世,13年後,雅克琳感到失去此生所愛也自殺身亡。
【畢卡索的四個孩子】
1921年,長子保羅·畢卡索(Paulo Picasso)出生
1935年,長女瑪雅·畢卡索(Maya Widmaier-Picasso)出生
1947年,次子克洛德·畢卡索(Claude Ruiz Picasso)出生
1949年,次女弗朗索瓦·吉洛(Francoise Gilot)出生
「藝術是個謊言,但卻是一個說真話的謊言」
——畢卡索
參考:
http://www.sj33.cn/ys/hhys/202001/52144.html
http://style.sina.com.cn/col/collections/2011-10-28/0807861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