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什麼地方長毛或是疾病信號,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人耳朵上有長長的絨毛,那麼,這一撮絨毛暗示著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最新的研究發現,耳朵上有毛可能和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這聽起來有點恐怖,不過其實醫界多年來一直有相關的探討。1973年,法蘭克博士 (Dr. Sanders T. Frank)和他的研究團隊便證實了耳垂上出現斜向皺褶就是罹患冠狀動脈疾病 (俗稱冠心病) 的標記。
2006年,法蘭克博士在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直指耳垂皺褶和心血管疾病有強烈關聯,因為血管疾病會造成組織增生,進而在末端的皮膚上產生皺摺。
另外,像是發量稀少、眼皮上長脂肪粒、年齡、BMI、家族遺傳也都和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
根據醫學研究,罹患冠心病的男性約有3/4的人外耳道帶毛,所以換句話說,耳朵長毛也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因素,並不是有絕對關係。像是有人上了年紀耳朵開始長毛,也代表荷爾蒙失調和老化,而荷爾蒙失調也被證實可能引起心律不整。所以如果發現耳朵上異常出現毛的話,不妨找個時間去看一下醫生做個檢查。
耳朵上有長毛可能是你患了心血管疾病,其實一些隱匿性心血管疾病更需警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病人群較廣泛,其發病率一般在 7.7%~24%之間。很多高血壓患者已經逐漸耐受持續高壓狀態,並未發覺身體有任何不適症狀,或偶有輕度頭痛頭暈而已。很多患者直到心腦腎等靶器官嚴重受損時才會出現症狀。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二高血壓患者伴有腎臟損害;在所有腎臟病變中,三分之一歸因於高血壓。
悄無聲息的高血壓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患者不能及時治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可能發生腦出血、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意外。
提防3種「隱匿」性高血壓
體位性高血壓:患者站著或坐著時血壓增高,而躺著時血壓卻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沒有高血壓的症狀,所以多數是在體檢時被發現。這類型患者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而且波動幅度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勞、入睡快等表現;患者的血漿腎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過一般高血壓病患者。
【醫生提醒】由於發病機理不同於一般高血壓,體位性高血壓患者不能服用降壓藥物治療。否則,不僅不能降壓,反而會激發血壓進一步升高。症狀明顯的患者,可服用腦復康、肌苷、維生素B、谷維素等調節神經功能。對於體位性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改變生活方式,保證必要的靜臥休息、抬高雙腳靜坐、加強體育鍛鍊以提高肌肉豐滿度等。
臨界高血壓:也稱邊緣型高血壓,其收縮壓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90~95毫米汞柱。臨界高血壓患者只是血壓稍偏高,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無器質性損害,因此臨界高血壓極易被患者忽視。但是約有71.5%的臨界高血壓會發展為高血壓,並易發生腦出血、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顯高於正常人。
【醫生提醒】 體檢時發現為臨界高血壓者,需連續一周每日測兩次血壓,觀察血壓變化。若一年之後,血壓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藥物治療,而且治療時間不能少於兩年,要達到血壓不再升高為止。血壓恢復正常後仍要繼續觀察和堅持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控制體重;二是戒菸限酒;三是限制鹽、糖攝入;四是增加鈣、鉀的攝入;五是堅持運動;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緒失控。
無症狀高血壓:又稱適應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通常呈階梯狀緩慢上升。由於其已經適應了這種緩慢升高的血壓,因此即使血壓已很高也無任何症狀。患者也因此不認為自己有病,也不願接受降壓治療。而最常見的嚴重後果就是突發腦出血、腹主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並可發生急慢性。所以說,這是一種很兇險的疾病。
【醫生提醒】 對於無症狀高血壓的防治有七項措施
一是即使是無任何症狀的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至少要每年測一次血壓
二是如果確診為高血壓病,不論有無症狀,都要進行降壓治療,使血壓控制在基本正常範圍
三是嗜酒者要戒酒,尤其不喝烈性白酒
四是便秘者排便時忌腹部用力屏氣
五是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並保證良好睡眠
六是適當鍛鍊,防止身體超重
七是對血壓過高者,短時間降壓幅度不要太大,開始治療時用藥劑量宜小,以後逐漸加量,避免患者感覺不適而拒絕治療。
臨床無自覺症狀或腦卒中病史,CT或MRI檢查發現腦卒中病灶如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少數為腦微出血均十分常見。據調查,隱匿性腦卒中在健康老人中為20%,75歲以上為28%,80~85歲為40%。在有腦卒中高危人群中,隱匿性腦卒中患病率更高:高血壓患者為43%;糖尿病患者為38%;頸動脈狹窄(粥樣斑塊脫落)為23%;冠心病和房顫均為32%。
【醫生提醒】 多個風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和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等)的聚集患者隱匿性腦卒中發生率高達50%~80%。
冠心病的早期和中期大多是沒有徵兆的。常規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2/3慢性冠心病在心肌缺血發作時並沒有胸痛、胸悶、氣急等症狀,只在平板運動試驗、放射性核素、CT、MRI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才會發現心肌缺血或冠狀動脈狹窄。
【醫生提醒】 絕大多數患者不會無緣無故想到去做這些麻煩甚至有創的檢查,猝死的概率便增加了許多。還有一種情況,部分腦卒中、外周血管血栓症、糖尿病患者,因受年齡、痛閾降低、耐受性改變等影響,對心肌缺血反應遲鈍,不易感覺到因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等因素增加心肌耗氧而誘發心絞痛。
隱匿性惡性心律失常是發生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其在不知不覺中突然發生,且搶救成活率很低。這種嚴重的心律失常往往經曆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心臟停搏的過程。此外, Burugada症候群、長QT綜合症、早期復極症候群等也可能發生無聲的惡性心律失常。
【醫生提醒】 「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心腦血管病比有症狀性心腦血管病要可怕的多,這不是誇大其辭,更不是虛張聲勢,它像個不定時炸彈隨時爆炸,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平時一定要高度提高警惕,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