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每個朝代都有特色,比如宋朝的皇帝多仁慈,明朝的皇帝多昏君,清朝的皇帝多勤勞。有專家說清朝的皇帝是古代最勤勞的皇帝,也許在當時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警惕心時刻存在,所以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勞,吟詩寫字也是不在話下。
比如雍正的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在短短的13年皇帝生涯中,他在數萬件奏摺上寫下的批語多達一千多萬字。此外每一年當中,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會休息一天。雍正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
雍正在13年期間勵精圖治,改變了康熙晚年積累下來的弊政,所有才有了乾隆垂拱而治的基礎。因為清朝留下了很多內宮檔案,皇帝的作息時間可以查得到,今天就講講乾隆的一天。
對於清朝的皇帝,早朝是特別重要的,他們不像明朝的皇帝比如萬曆帝可以幾十年不上早朝。齊如山先生《北平懷舊》中,有一章節提到清朝官員上朝的情形。說皇帝每日凌晨三、四點上朝辦公,召見的第一撥兒人是軍機大臣,名曰「叫起兒」,然後才召見其它的大臣。基本在五更天,相當於早晨的5點到7點,皇帝就把早朝的事解決了。
乾隆皇帝早朝結束,起駕前往養心殿,來自天南地北的奏摺已然在此處堆積如山,他便透過這些奏摺了解各地發生的大小事情。奏摺批閱後會有一部分關於重大事項的從中挑出,等待與諸位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乾隆的皇帝的早膳是比較簡單的,有時在「叫起兒」前吃,有時在「叫起兒」後吃。皇帝一天只吃一頓大餐,那就是晚膳。雖然叫晚膳,其實是下午吃的,也就是說清朝的皇帝是不吃午飯、晚飯的。
當乾隆皇帝處理奏摺到了下午兩點鐘左右,就飢腸轆轆,便會進晚膳。一日僅食兩餐的習慣是關外遊牧的習慣,入關之後這一習俗沒有改變。但不是說皇帝是節約,而是「零食」可以隨便吃,美酒名茶隨便喝,只要想吃一個眼神太監就會端在面前,所以其實也沒有必要一日三頓大餐。
晚膳這大餐有多豐富?這就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了,少說也得50道菜起步,上百道也不奇怪。每道菜以銀針試毒,或者讓太監試吃,皇帝隨便吃幾口。皇帝不會把一道菜吃光,而另一道菜完全不動,這樣就被太監搞清他的愛好了。
晚膳安排在下午是合理的,如果真到了晚上吃,那麼就很難消化。皇帝吃剩下的飯倒掉了麼?當然不是,皇帝吃剩的飯宮裡的宮女太監可以吃,這是為了減少浪費。人吃不完的可以讓宮裡的寵物吃。
清朝的皇帝出身遊牧,喜歡養狗,比如雍正就是養狗愛好者,義大利畫家還專門以雍正的愛犬為模特,畫了《十駿犬圖》。
如今我們養狗貓都吃專門的狗糧貓糧,雍正乾隆時期可沒有這麼講究,我們從諭旨:「諭膳房,凡粥飯及餚饌等食,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可以看到,宮裡的狗也是吃人的剩飯的,人的剩飯餵狗 狗的剩飯餵鳥。
末代皇帝溥儀為了讓自己的愛犬高興,還縱容愛犬去撕咬太監。雍正乾隆則以擼狗為主,沒有昏到溥儀的地步。
吃了晚膳,間或處理些政事,但乾隆喜歡帶著妃嬪御花園散步,擼狗,作詩這些消遣。很快晚上七點到來,沐浴就寢,便是「翻牌子」的時間了。被翻到牌子的妃子會沐浴之後,裹在被子當中,被太監抱起送上龍床,妃子由腳部鑽進被窩。完了便會有太監再次將包裹起來的妃子原路送回,留皇帝一人安心入睡。這主要是考慮到皇帝的安全,留宿妃子是不安全的,嬪妃趁機殺皇帝的例子歷史上有的。
清朝的皇帝,包括乾隆在內,都不是後宮佳麗三千,一般不超過10個,而且皇帝選美絕對不是選美,而是選賢,對於嬪妃的長相是不能挑剔的。乾隆皇帝每天4點便早早起床,持續工作12小時,直到晚上7點才能翻牌子入眠。
歷史上「甄嬛」有多悲慘?18年的付出,沒當上皇后,死後不願合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