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偉大的創造都來源於學習和模仿。創業邦推出「邦TOP」欄目,摸索成功商業案例中的規律,尋找優秀企業家的共通點,自製或整理成為大小榜單,呈現給大家。欄目注重案例性、指導性、趣味性。希望為正在創業,心存疑慮的你提供答案。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假期,但是對於創業者和企業家來說,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時刻保持工作狀態,一年365天全年無休,用玩命的方式工作是他們的常態,硬生生把自己修煉成了勞模。在業內,馬雲、馬化騰、雷軍等商界大佬的勞模故事,也一直被外界廣為流傳。
2013年,胡潤研究院曾發布一份商界大佬的作息時間報告,他們走訪了包括馬化騰、任正非、俞敏洪等500名身家過億的商界富豪,發現這些大佬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6個小時,其中三成大佬日平均睡眠不足6個小時。
大佬們成功的背後,往往都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勤奮,今天邦哥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商界大佬中的勞模典範,並根據他們的作息時間進行了排名。
商界大佬勞模 TOP 5:董明珠
28年未休假
格力掌門人董明珠在外界一直是勤奮努力的企業家形象,而她也是本文中提到唯一一個獲得過官方認證的勞模大佬。2015年,董明珠出現在全國勞模的名單,還獲得了「全國勞模」榮譽稱號。
董明珠有多忙?當別人問起她工作時間時,她反問道:「你一進公司的門,一出公司的門,可以準確算出工作多長時間。但對我來講,不存在進公司和出公司的概念,只要你心裡繫著這個企業,你什麼時候都在工作」。
在去年一次活動中,董明珠也曾直言,「我在格力28年沒有休假一天」。從一名業務員到董事長,董明珠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給了格力,而這一切或許可以歸結為董明珠作為企業家的使命感。
2015年,董明珠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沒有休過一天年薪假,有人說可以放鬆放鬆,但是你自己心裡總放不下」。她說自己生病住院才後悔為何那麼辛苦,心想出院了堅決不幹了,但一出院又忘了。
即使是面對高強度的壓力和工作,董明珠似乎也從未萌生隱退的想法。她曾斬釘截鐵地回應過退休的問題,表示如果自己能交班的時候,相信企業一定會能更好地運營下去。如果不能更好地運營下去,她絕對不交班。
商界大佬勞模 TOP 4:馬化騰
凌晨4點不下班,凌晨3點回郵件
一手創建了企鵝帝國的馬化騰,在改變了幾億人生活方式的同時,是以犧牲個人時間為代價的。但是和其他大佬不同,馬化騰卻是以「凌晨出沒」聞名於勞模圈。
早在十多年前,馬化騰凌晨不下班、凌晨3點回郵件等事跡,就已經在各個報導中流傳開。
曾有報導寫到,在結婚前,馬化騰總是在辦公室工作超過半夜12點,各個部門主管也只好每天陪著,直到馬化騰結婚後,才將這一時間提前至9、10點,使不少員工鬆一口氣。
吳曉波曾在騰訊傳中寫道,有一個程式設計師在半夜2點發郵件給馬化騰,本想發完就睡了,沒想到20多分鐘後,就收到了馬化騰的修改回覆郵件。
來源:老闆聯播
另一個流傳甚廣的例子是,馬化騰在凌晨4點半發的郵件,經過總裁、副總裁和幾個總經理的討論回復,在當晚10點,就發出了該項目的詳細排期,全程用時18小時。
在無數個深夜裡,小馬哥不僅要解決公司的各種具體事務,還要思考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問題也在凌晨被他發表在知乎上。
2012年5月7日的凌晨2點15分,馬化騰在知乎上寫下第一個問題:整個人類處於網際網路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網際網路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
在去年10月的某個深夜,在午夜到來前六分鐘,馬化騰使用Pony ma的帳號再次現身知乎,並發出靈魂拷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學科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商界大佬勞模 TOP 3:任正非
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
對任正非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革自己的命,華為最強悍的基因就是他一手植入的。華為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就是華為。艱苦奮鬥一直是任正非提倡的核心文化之一,也是貫穿華為成長過程中的核心精神動力。
在科技圈,華為歷來是「加班重災區」,內部有著名的「床墊文化」,即員工在辦公桌下備好床墊,加班工作太累時,可以抽出來直接睡,睡醒繼續工作。
這種「習以為常」的加班氣氛,最初源於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他的辦公室中,也擺放著一個簡單小床,用於加班時睡覺,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
這種勤奮源於任正非的焦慮感。創立華為時他已43歲,在創業之前,他剛剛經歷了被公司除名和夫妻離婚,背負著200萬債務。因此,在創業30餘年中,任正非始終對華為保持高度的危機感。
「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在外界看來,任正非對工作高度投入。原華為副總裁李玉琢曾評價他說,是一個事業重於家庭的人。
而2018年孟晚舟事件發生後,這位商業硬漢再次向外界展示了老一輩創業者的堅強如鐵。
商界大佬勞模 TOP 2:王健林
4點起床,一天飛2個國家3座城市
就在前幾年,一張王健林的一日作息時間表曾經刷爆了朋友圈。
2016年12月,萬達集團在微信公眾號曬出了一張王健林11月30日的行程單。從行程單上來看,王健林凌晨4點鐘就起床,首富的一天有一半時間在路上24小時,兩個國家,三個城市飛行6000公裡,籤約500億的合同,看起來行程滿滿的一天,卻是王健林的日常。
如果不出差,早上7點半,王健林準時到達萬達北京總部25樓的辦公室,開始工作。這樣的工作習慣,從創業到現在他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年。
從創業初期貸款的艱辛,到做商業地產時候的坎坷,再到現在轉型的焦慮,似乎首富每一天都過得不容易。在做商業地產初期,三年時間裡王健林被告222次,這身上的壓力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從2017年起,為了斷臂求生,王健林頻繁變賣萬達旗下資產,轉型危機下王健林的日子並不比創業初期要容易。
而對於今天的王健林來說,昔日的首富榮光不再,面臨的競爭格局也變得更加複雜。除了永遠的對手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人也時常趕超,要重回首富位置,王健林身上的壓力只會多不會少。
商界大佬勞模 TOP 1:雷軍
每周上班時間為7*16小時,全年無休
在網際網路行業,說到勞模,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雷軍,這個40歲才開始創業的小米掌門人,身上一直有著「中關村勞模」、「IT勞模」等多個標籤,單是以「勞模雷軍」為題的文章,在百度資訊中就有超過900條搜索結果。
為什麼說他是勞模呢?從金山到小米,雷軍每次的創業態度都是「All in」。1990年,雷軍為了帶領金山團隊與微軟競爭,主動放棄了所有節假日,幾乎全天工作,採用7×16小時的工作時間。
創辦小米後,雷軍的工作強度才有稍許改變,「現在我和我的員工都是一天工作12小時左右,我自己爭取11點前能休息。」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勞模,每天這麼高強度的工作,一定需要巨大的信念支撐。
雷軍曾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成長的人,他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逆境改變成順境。
小米高級副總裁祁燕也曾透露,雷軍每天直到晚上一兩點才下班,中午飯是三四點,晚飯是十一二點。當年雷軍做客某節目時也曾表示自己三分鐘吃一頓飯,一天開十一個會。
縱觀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幾乎找不到比雷軍還勤奮的大佬,他異於常人的勤奮也受到同行的關注與討論。
58掌門人姚勁波曾開玩笑說,「我覺得雷軍是我們這個圈裡面特別努力的勞模,每次我比較累的時候,我就想想雷軍可能還在辦公,就心裡好受很多。」
儘管這句話有一定的玩笑成分在,但卻也透露了這些活躍在一線大佬們的工作現狀,企業家們只能往前跑,不拼不足以帶領自家公司在競爭紅海中一路發展壯大。
小米於去年成功上市,雷軍和小米迎來了他們的高光時刻。就在2018年彭博社公布的富豪榜上,雷軍個人財富增加86億元,增長規模僅次於貝佐斯,排名億萬富翁財富年度增長規模榜單第二。
寫在最後
對於為普通員工來說,996的討論經久不息。而對於創業者,企業家來說,工作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鬥。為了責任,為了使命,又或者是為了榮耀,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在這條路上始終在負重前行,大佬功成名就背後都深深烙印著「努力」二字。
邦哥呼籲創業者們趁著假期難得按下暫停鍵,不妨通過醫院體檢、戶外鍛鍊、交流互動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自身身心狀況,查漏補缺,使身體保持最佳狀態,短暫休息後再出發。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