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淮海省政府成立於1944年2月1日。 省長郝鵬舉。 它下屬市縣有:徐州市、海州市(原屬東海縣,後劃為市)、豐縣、沛縣、蕭縣、碭山縣、銅山縣、邳縣、東海縣、贛榆縣、灌雲縣、漣水縣、泗陽縣、沭陽縣、阜寧縣、淮安縣、淮陰縣、泗縣、宿縣、宿遷縣、睢寧縣、靈璧縣、亳縣共23個市縣。 它的前身是由徐州維持會——蘇北行政專員公署——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逐步擴大而建立起來的。
現將各個時期的組織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概況分述於後。
徐州維持會
徐州維持會是在徐州淪陷不久迅即成立的,維持會會長李藹堂,抗戰前的銅山縣商會會長。
蘇北行政專員公署
蘇北行政專員公署約在1939年初成立。 當時撤銷了維持會,在徐州成立了3個傀儡組織,即:蘇北行政專員公署,徐州市公署,銅山縣公署(所謂的三公署)。 專員李海春兼銅山縣知事,徐州市長張雲生。
1.李海春任專員時期的主要概況(時間約在1939年初至1939年冬)。 李海春,字洪疇,江蘇銅山縣韓大樓村人,大地主,擁有土地10餘頃,清末曾任福建省蒲田縣知事,系失意政客,屬遺老遺少人物。
日本顧問有上西園操和古屋正雄等人,以上西園操為主。 此人是中國通,會講中國話。 顧問是偽組織的太上皇,一切均須按他們的意圖辦理。 顧問由日軍特務機關(後改稱聯絡部)的課長擔任,如上西園操就是日軍特務機關的政務課課長。 特務機關長是軍人,大佐銜,其餘的均著便服。
下屬主要機構及其負責人:秘書長王祥林,後任偽碭山縣縣長; 秘書室秘書祁伯平,徐州祁家巷人,後實為代理秘書長職務(未明確任命); 民政科長蘇格念,東北人,後曾任警務處長和徐州市長等偽職; 財務科長張麗光,徐州市人; 建設科長劉箴吾,徐州市人; 教育科長周××,徐州人,當時已年近七十。 警務科長孫××,北方人,後曾調任偽碭山縣縣長; 情報宣傳本部部長張兆義,東北人。 此機構主要負責反動宣傳工作。
2.劉以琳接任李海春專員時期的概況(時間約在1939年冬至1941年秋)。 劉以琳,字升崗,福建人,曾任偽冀東政府密雲縣縣長。 冀東政府系抗戰前老牌大漢奸殷汝耕為主組成的偽政府。 劉除安排親信陸達(福建人)任秘書長,行署原科室及其負責人均未有大的變動。劉以琳任期內先後又成立了兩個機構:
①物資查檢所本部。 本部部長由其親信林某擔任(林系福建人)。 各縣設立分部,在東站、碼頭設立查檢所,為其搜括民脂民膏。
②保安司令部屬專員公署領導下的軍事指揮機構。 司令由劉以琳兼任,副司令馬×元(東北人),少將軍銜。 司令部主要任務是領導所屬各縣的保安大隊。 建立了一個直屬的保安大隊,下屬4個中隊。 上校大隊長由杜憲周充任,杜原系偽冀東政府警衛營營長。 聽說在七七抗戰初期,在他上級召開的抗日動員會上,由於他死心塌地地要追隨殷汝耕賣國求榮被當場打死(差點兒),因此在他甦醒後更加頑固地投入日寇的懷抱。
3.郝鵬任期概況。 郝鵬於1941年秋接替劉以琳任專員。 後根據汪精衛政府的指示撤銷專署,於1942年2月19日成立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郝鵬為行政長官。
日本侵略者除在東三省建立滿州國和在內蒙建立內蒙政府外,在關內也是採取分片的方法加以統治的。 徐海地區以北屬華北政務委員會領導。 華北政務委員會設在北平,委員長先後由王揖堂、王克敏等人擔任。 在蘇北行政專員公署期間均屬華北政務委員會領導。 徐海地區以南則屬設南京的維新政府勢力範圍。 維新政府頭目叫梁鴻志,汪精衛投敵後以維新政府為基礎成立國民政府,地點仍設在南京,由汪精衛任主席。 1940年3月30日,汪偽政府成立後,日寇仍不準汪精衛組成一個統一的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仍獨立存在,以徐海地區為分界線並存兩個傀儡政權。 從1942年2月19日成立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之日起撥歸汪偽政府領導。
郝鵬,字浴蒼,河北人,系老牌特務,早在北洋政府時期就投靠日寇,在北平和天津日租界一帶活動。 據說郝鵬曾被當時的五省聯軍司令孫傳芳所逮捕,孫準備槍決郝鵬,後經其小妻丁四娥活動才被釋放。 丁四娥在青年時是北平的有名交際花,她又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潘復的下堂妾,結識達官貴人較廣,活動能力很強。
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概況
蘇北行政專員公署升格為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之後,原專署各科均改為處,處下設科,民政處和教育處下還增設了視察室,新建了禁菸總局和蘇淮銀行兩個機構。 各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是:
秘書長孫××,他只幹了幾個月。 此人原系郝鵬的親信,隨郝鵬來的。 後由淮陰縣長鄭耕辛擔任; 民政處長朱頤; 財政處長胡莊達,此人系郝鵬親信,為郝大肆搜括之人物; 建設處長楊諸(北方人); 教育處長胥國瑞(原系日語翻譯); 警務處長黃希武,後換蘇格念、袁規; 情報宣傳本部部長張兆義。保安司令部司令由郝鵬兼任,中將副司令王志清,少將參謀長王效曾,兩人均系河北人,保定講武堂出身。 禁菸總局局長黃希武。 各縣設分局,名為戒菸實為賣煙販毒。 蘇淮銀行經理潘××,此人是原北洋政府總理潘復的四兒子,當時人們稱呼他為「潘四爺」。
郝鵬舉任期概況:約在1943年9月前後,汪偽國民政府免去郝鵬的長官職務,任命郝鵬舉為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長官。 在郝鵬與郝鵬舉交替之時,人們諷刺道:「來郝鵬,去郝鵬,多此一舉。 「1944年1月13日,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又升格為淮海省政府,任命郝鵬舉為省長。
淮海省的組織機構概況
郝鵬舉,字騰宵,原籍河南省閿鄉縣城郝家巷(今屬靈寶縣)人,在西北軍時曾擔任過第2集團軍獨立炮兵團團長,蘇聯基輔紅軍各兵種混成幹部學校炮兵科畢業。 此人好色如命,聽說在任國民黨中央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4團總隊長期間(分校地址在西安)曾因和劉瓊勾搭成奸,被胡宗南發覺扣押(劉瓊後成為郝之二妻),後經其舊部畢書文活動劉伯揚而得到潛逃。 劉伯揚當時任胡宗南的少校警衛營營長,負責管押郝鵬舉。 畢書文、劉伯揚隨同郝鵬舉一起於1941年叛國投敵。 郝於1942年被汪任命為偽國民政府參贊武官公署中將武官長,中央陸軍將校訓練團中將教育長(汪精衛兼團長)。
成立淮海省政府後,原長官公署的各處升格為廳。 主要機構及其負責人是:參謀室和參事室。 參議和參事一般無實職實權,多數屬於名譽職務。 有幾種情況:①卸職後無法安排實職,如前專員李海春、秘書長陸達、鄭耕辛等被安排為參事; ②暫時候缺的; ③老關係、老部下又不能安置和不能工作的,安排為名譽職務,拿錢不幹活。 真正能起到出謀劃策作用的只有總參議戈定遠一人(戈原系西北軍高級幕僚,據說曾任過張自忠部總參議)。
政務廳廳長方煥如(湖北人),後換戈定遠為廳長。 偽省府未設秘書長,政務廳長實際也代秘書長職務; 民政廳廳長×××,副廳長李笠漁(此人可能是國民黨的特工人員,因為在剛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還未到徐州接收時,他就在二眼井附近一所住房內架設了電臺,與國民黨聯繫); 財政廳廳長關承斌(此人系鄭耕辛之女婿,原在西安,後潛來徐州,他雖系前任人員,因與郝鵬舉有舊關係,所以也得到重用),副廳長任達夫(從南京隨郝鵬舉來徐); 建設廳廳長李鐵民(郝之舊部),後曾任偽徐州市市長等職; 教育廳廳長張江裁,南方人,此人屬文化漢奸,據說著書為汪精衛樹碑立傳; 警務處處長劉興華,此人原系徐州市警察局特高科長、局長,非郝鵬舉親信,調他升充為警務處長,實為安排郝鵬舉親信程鵬為徐州市警察局長; 東亞聯盟淮海省分會主任郝鵬舉薦,秘書長高漢(此人是地下黨),此機構系宣傳機構; 保安司令部是指揮各縣保安團的機構(此時各縣的保安大隊已升格為保安團); 司令由郝鵬舉薦; 少將參謀長先後由劉伯揚、張奇、範學增、金紹衡等人擔任(其中張奇是中共黨員)。
目前能記憶起來的偽保安司令部下設的幾個處是:參謀處,少將處長李梅溪,後調偽徐州綏靖公署為參謀處長,處下設有作戰、情報等科室; 軍需處,上校處長馬萬超,東北人,屬前任留用人員; 軍械處,上校處長徐士忠,是郝由南京帶來的; 副官處,上校處長劉××,後調偽徐州綏靖公署任副官處長; 禁菸總局,局長潘子鈞是郝鵬舉的八兄弟,據說曾任西北軍的師長; 淮海省銀行經理×××。
軍事機構和所屬部隊概況
在1943年11月25日,汪偽國民政府任命郝鵬舉為中將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在徐州設立綏靖公署,統轄、指揮駐在這個地區的屬於偽中央直接領導的部隊(即所謂正規部隊,不同地方的保安團隊,它與偽淮海省政府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它是偽中央在這一地區設置的軍事機構。 因為郝鵬舉身兼這個地區的兩個軍政要職,因此人們往往把它混為一體)。
綏靖公署所屬部隊有:由偽中央撥交、屬徐州綏靖公署指揮的有兩個師和兩個獨立旅; 第15師,中將師長竇光電,駐在宿縣一帶; 第28師,中將師長潘幹丞,駐在淮陰一帶; 獨立第71旅,少將旅長李實甫,駐在東海縣一帶; 獨立第72旅,少將旅長徐繼泰,駐地也在東海縣一帶。
屬於郝鵬舉嫡系的有:第1師,少將師長乜廷賓(中共黨員); 第2師,少將師長張奇(中共黨員); 第3師,少將師長李鐵民; 第4師,上校師長曾紀瑞; 警衛團,團長張學孔(上校); 特務團,團長先後有李澤洲、李仰周(均為上校); 騎兵團,團上校朱××; 炮兵營,營長×××; 通訊營,營長×××。 以上幾支部隊均駐在徐州近郊或附近幾縣,是從郝鵬舉到徐州以後在原來的基礎上逐漸擴建而成的。
綏靖公署的機構:中將副主任蘇蔭森,少將參謀長金紹衡,參謀處少將處長李××,軍需處少將處長劉清揚,軍械處上校處長魏春訂,交通處上校處長劉××(解放後在徐州被鎮壓),副官處上校處長劉××,軍法處上校處長黃××,軍醫處上校處長楊雄飛。 另設有諜報隊,專搞軍事情報,上校隊長先由陳某擔任,後換程鵬(以後調為徐州市警察局局長)。
軍事學校設有幹部教導團,團長由郝鵬舉兼。 少將教育長先後由劉捷、彭定一等人充任。 下設軍官和學生兩個大隊。 軍官隊主要調訓在職偽軍官,學生隊主要由部隊派出或招募而來,畢業後調充到各部隊充當排長或預備排長等下級軍官。
關於新編第六路軍總司令部的概況
1945年8月15日抗戰取得勝利,蔣介石政府還未派部隊到徐州接收時,就急急忙忙地改編郝鵬舉漢奸部隊,使其搖身一變成為「新編第六路軍」,任命郝鵬舉為中將總司令,畢書文為中將副總司令,劉伯揚為少將參謀長,範學壇為少將副參謀長。 總部所屬機構仍和偽綏署一樣有參謀、軍需、軍械、交通、副官、軍法、軍醫等處,處長中除副官處長換李鐵民外(少將銜),其餘基本未動。
所屬部隊原擬改變成5個軍,當時1至5軍佩戴的符號是舉仁、舉義、舉禮、舉智、舉信,後因駐在淮陰地區的原28師潘幹丞部已被我新四軍全部消滅,蔣介石為了削弱郝鵬舉的力量,又把駐在宿縣地區的原15師的竇光電部撥交安徽省指揮,把駐在東海縣地區的原第71旅李實甫部和第72旅徐繼泰部撥交給江蘇省指揮,原屬各縣的保安團也因樹倒猢孫散,集中不起來,所以原來號稱十數萬人馬的郝部,實際上只剩下嫡系的幾個師和幾個直屬團、營,大約有4萬人左右。 因此原擬成立5個軍的打算也以此告終。 該部所屬4個師和幾個直屬團、營的人事除第4師師長換潘子鈞擔任外均未變動。 1945年12月從徐州北上後隨郝鵬舉起義的實際上不足4萬人眾(郝鵬舉後又叛變革命)。
以上所述情況時隔40多年(本文寫於1986年——編者注),當時又沒有記載,僅憑個人回憶,個別地方難免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