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末的時候,好幾對明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離婚,致使吃瓜網友看熱鬧不嫌事大地說:這是生怕離婚冷靜期之後離不了婚啊!
被當作笑料之餘,卻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思考,婚姻的意義。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其中,在第1077條規定上,明確了離婚冷靜期的施行。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網友戲稱,關於婚姻的後悔藥終於是有了。
可是,為什麼就沒有結婚冷靜期呢?
其實就離婚本身而言,它牽扯的東西就已經非常多了。
孩子撫養權,財產分割,如何和雙方父母,自己的孩子交代,以及日後怎麼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非議這些心理建設。
這些龐雜的事務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個非常漫長的冷靜期了。
成年人往往會在這般疲於奔命的心理活動中掐斷自己離婚的念頭。
因為離婚這件事基本可以被劃分在小型「社死」的範圍內了。
可結婚不同,落在愛情裡的男女雙方,基本上處於「人都已經在婚床上了人還是懵的」的狀態。
拋去雙方彩禮嫁妝的糾葛,早就屬意婚姻的兩個人,大多時間都不夠冷靜。
娛樂圈裡的各種「閃婚記錄」都是因為這樣才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破。
相比離婚而言,結婚更顯得難以理智。
02
看到新聞報導上說,石家莊有一對夫妻確診了,妻子26歲,丈夫25歲。
確診就意味著他們的流調要被公布出來,公布出來之後令網友們嘆為觀止的並不是兩個人去了哪裡、接觸了多少人,而是作為夫妻的兩人,天差地別的日常。
據報導,妻子從2020年12月19日起,到2021年1月10日確診,期間的大致行蹤是:
兩次帶兒子外出看病,去育嬰店購物,買水果,買菜,買饅頭,買綠豆餅,修手機,超市購物,社區封閉後,隔著護欄買生活用品。
這二十來天時間中,只有一天因為社區封閉未曾外出,其餘時間,她都是為日常生活忙碌著。
而她的丈夫呢?
從12月27日到31日,這位丈夫每天早晨8點騎著電動車去附近的網咖,中午在網咖附近吃一碗麻辣燙,再去網咖直到下午5點返回家中。
接著就是宅在家裡,或者是去網咖上網,規律到堪稱「兩點一線」。
在石家莊零下十幾度的寒冬裡,一個26歲的母親,獨自帶著孩子去看病,還要操持家裡的大小事宜。
而本該是家中頂梁柱的男人,卻享受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待遇,過著太上皇一般的生活。
這只是一份流調,他們夫妻真正的相處日常究竟是不是這樣我們不得而知。
可是這麼詳細的流調和情況說明,也確實能反映一些問題。
正因為如此,才讓網友們更覺得心酸,
有網友不禁評論道:難道這就是婚姻的意義嗎?
過後是長久的沉默。
結婚前有產檢,那麼結婚冷靜期也是同樣的道理,防患於未然,避免自身只是因為陷入一時浪漫而邁入婚姻。
不可忍否,離婚冷靜期設立的初衷是好的。
小了說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整個家庭總體的穩定,往大了說是希望在結婚率不斷走低的情況下,降低不斷升高的離婚率,
根源上是保證勞動力和社會穩定。
可事實證明會因為一時衝動而選擇離婚的家庭,大多是沒有孩子,需要劃分的夫妻財產也不多的家庭,但這些家庭始終是一個少數。
而大多數人們對結婚冷靜期的需要,要大過離婚冷靜期。
就好比說,衝動激情人人都會有,但鮮少有人會為衝動買單。
把不理智的結婚劃歸浪漫激情,而把不理智的離婚總結成一時衝動。
這就是我們成年人的常態。
不得不中肯地說一句,有很多人把結婚看做成一場「夙願」,好似第一天戀愛,第二天就要領證結婚。
當然也不能排除大齡剩男剩女的剛需,或者是父母親操持的相親。
可就愛情或者婚姻最淺顯的理解而言,這都不是兩個有主觀能動性的成年人應該做出的選擇。
03
關於離婚,聽過最通透的一句話是:離婚不是為了變得幸福,而是為了避減少不幸。
乍聽起來可謂是人間清醒,可是這是不是在否定結婚帶給我們的幸福呢?
就筆者解讀而言,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渣男語錄」,能夠坦然在鏡頭面前做出這樣一副婚姻導師的模樣。
那這男人是真的不咋地。
不是所有在婚姻裡叛逃的人都有資格指點婚姻的。
珊姐是我家這輩兒結婚最早的一批人,大我7歲,因為家裡人不重視,小學畢業就只身前往北京打拼。
過了沒幾年,就在大年初一帶回一個染著黃毛的男生,指著他給我二爸介紹:這是我男朋友,你未來的女婿。
猶記得,那一個春節過的可稱得上是雞飛狗跳,最後以珊姐帶著她的男朋友回北京而告終。
珊姐結婚的那天,爸媽帶著剛小學畢業的我去北京參加婚禮。
在豐臺區的一個小村子裡,我瞅著那個眼線畫到了太陽穴的新娘,一點看不出那個給我買辣條的珊姐的影子。
新郎還是那個黃毛,但他的頭髮染回了黑色,消瘦的身形,蓋過眉毛的頭髮也遮不住他閃光的雙眼。
爸媽說,我姐夫待我珊姐很好,珊姐嫁得不錯,可只有二爸一言不發。
彼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只貪戀口袋中的幾顆糖果,對於婚姻並沒有什麼概念。
幾年後,珊姐帶著小外甥回家住,這一住就是個把月,後來才知道,珊姐已經離婚。
那時候,家暴在所有人眼裡都是極其不光彩的,也沒人敢說出來。
因此縱使二爸他們快氣炸了,可最終還是沒有去找黃毛的麻煩。
可是那個黃毛卻不依不饒地追來了,在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問題上糾纏不休。
法院判決孩子歸黃毛,理由是珊姐並不具備撫養孩子的經濟條件,珊姐整個人哭暈在審判席上。
想來當初珊姐結婚是帶著賭氣性質的:你不讓我和他談戀愛,那我就和他結婚。
可最後狼狽收場的還是珊姐。
沒過幾個月,渣男黃毛又找了一個女孩子結婚。這期間,他們共同工作的地方傳遍了珊姐的謠言。
離婚是珊姐的錯,珊姐是一個喪心病狂的女人,黃毛是迫不得已才離婚的。
在網際網路並不發達的當時,一個謠言能夠造成的破壞或許不及現在的網暴,可本就身心俱疲的珊姐卻被一擊即中。
珊姐從北京逃回了老家的小縣城,在二爸託人介紹下去商場做了售貨員。
可能是被傷得太深,此後好多年,珊姐都沒有再談戀愛。
直到一年前,我現任姐夫的出現。
去年春節時,我和珊姐坐在一塊追劇,恍惚間聽到她說了一句:「你可記得,以後別輕易對女孩子說結婚,畢竟……」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珊姐現在很好,姐夫很疼她,他們最近也有在考慮備孕,只是珊姐偶爾還是會喃喃自語,提到自己因為疫情好久沒見的兒子。
再呸一口那個黃毛渣男,然後笑著蹂躪我從來沒有染過的小平頭。
在愛情和婚姻面前,多數人都只能瞧得見最浮於表面的含義,趨於追逐和貪戀婚姻給帶來的溫暖和安全感。
日子過不下去了,就說:讓我們放過彼此,不要再讓不幸蔓延了。
可為什麼結婚之前不能好好認真地考慮,你是需要婚姻這個避風港,還是眼前這個讓你眷戀的人?
能被離婚冷靜期挽救的婚姻,還是因為沒有支離破碎到極致。
而能在有了結婚衝動之後,還能將這個想法深思熟慮一個月再付諸實踐的婚姻,將會有一個夯實無比的基礎。
因為,你是我無數次心理鬥爭過後,依舊想要擁有的人。
寫在最後:
筆者撰稿到現在,剛看到標題為「女子遭家暴起訴離婚被丈夫砍殺」的新聞。
逝者已矣,我們不忍心再去評價催婚的逝者父母和被迫結婚的逝者,
可這確實是因為難以離婚而造成的一件血淋淋的慘案。
雖然離婚冷靜期明確了:家暴,出軌等不適用這個冷靜期。
可在執法過程中證據收集的困難和難以界定是否屬於家暴、出軌。
無數受害者不得不繼續面對施暴者的酷刑。
必須承認,離婚冷靜期,對於弱勢的一方而言,是一場深重的災難。
如果能夠在結婚前,早些察覺結婚對象的真面目,將一切惡果扼殺在萌芽之中,悲劇就不會發生。
確診新冠的石家莊喪偶式婚姻,讓我們看到,婚姻裡存在巨嬰,且不在少數;
珊姐令人憐惜的第一段婚姻,使我們明白,衝動結合的婚姻,苦果只得自己咽下去;
而因起訴離婚而被家暴砍死的女子更讓我們醒悟,無法離婚,在婚姻裡是有多麼無助。
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更該是幸福的,而當我們想維護這份美妙的初心時,總會有無數有心人讓不幸發生。
年末的離婚潮很是說明一個問題,讓人們厭惡婚姻的從來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婚姻裡陪伴在你枕邊的那個人。
那我們何不在一切開始前,認真、冷靜、理智地捫心自問:
你真的做好準備,和眼前的這個人迎接或幸福或不幸的人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