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隻終於出「負面」新聞了。
以往,大眾與媒體批判的焦點往往不是他們本身,而是其粉絲群體,盲目撒錢、痴迷應援。如今,以王源抽菸為歷史性節點,那群粉絲自己開始想放棄養成,甚至是脫粉回踩,親手把偶像拉下神壇了。
事實上,從三小隻長大成人並且各自單飛開始,這個結局就已經註定。
2017年,TFBOYS各自成立了個人工作室,這個曾經以「夢想」「十年之約」做訴求,以「成長」「陪伴」為賣點的青少年組合近兩年已經很少在公開場合合體了。
出道六年,這三個小孩已經從十三四歲的絕對少年成長為生理意義上的成人,同歲月挾裹而來的是撲面的「轉型焦慮」。
出道伊始,時代峻峰為三位青少年偶像打造了鮮明人設,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粉絲眼中,王源是軟萌傻白甜,易烊千璽是高冷寡言學霸,王俊凱則更像是陽光校草。而更多的時候,我們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隨著三個少年的長大成人,這種人設愈發成為他們 想要擺脫的枷鎖。
易烊千璽參加《這就是街舞》,拍攝時尚雜誌封面,或者是接品牌代言,這些屏幕露出所呈現的風格無一不是「A」爆了,很「MAN」,粉絲及路人的反饋也都是「我崽長大了」,「千璽讓我心臟狂跳」。
而王俊凱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後,步調似乎慢了下來,在過去的一整年裡,保持在一個略有曝光,但總體半隱的狀態。在大眾固有認知裡,王俊凱的形象並沒有 很大的更新,只是透露出想要轉型演員的想法。
至於王源,可能是轉型意向最強的一位,這種轉型或許是經紀公司刻意為之,或許是其本人想要成為硬核男偶像。
先是柏林電影節因給粉絲籤名落後《地久天長》劇組,隨後奔跑追逐同組演員王景春和詠梅被媒體解讀為「一個被粉絲包圍著的偶像,為了走向大眾眼中的實力派而不斷奔跑」,而後是參加《我是唱作人》演唱原創歌曲,中途卻情緒崩潰……這些都給人一種感受,王源「急了」。
王源的這種「急了」與「轉型焦灼」在昨天被搜狐娛樂爆出吸菸後,空前放大。
一眾央媒或暗示或明示吸菸有害,一眾大V及部分路人轉評:人設崩塌、偶像失格。期間摻雜著粉絲們的聲援與控訴,吸菸這個行為將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偶像推向了輿論至高點。
十幾個熱搜輪番上陣,參與聚餐的一眾人等都「榜上有名」,發酵至今日,連歐陽娜娜這種沒有參與聚餐的也跟著被拉出來示眾,再誇張一點,連英國BBC網站也來摻和一腳。
某種程度上,這根煙成了一個導火索,既點燃了粉絲心中純潔、乖巧的偶像形象,也點燃了大眾對流量紅利既得利益者打破遊戲規則,私德有失的不滿。
對於養成系偶像來說,粉絲是一個與自身有著擬態親密關係的巨大社群,而TFBOYS作為一個「半成品」出道的養成系偶像團體,平均出道年齡不到14歲,其粉絲大多是一群媽媽粉、姐姐粉或是女友粉。
對於這些粉絲來說,她們看著偶像從默默無聞的鄰家男孩一步步成為萬眾矚目的偶像明星,粉絲在這其中既投入時間與精力,也投入諸如金錢、技術等社會資本,在這種投入與養成過程中,一種完整的、真實的情感互動在粉絲與偶像之間建立。
我一個朋友點評說,TFBoys崛起之初本身就是迎合了女性的「戀童癖審美」(至於女性的戀童癖審美和女性主義的關係可以另外聊)。幾年發展下來,三個人能擺脫戀童癖審美基本盤的能力排序是易烊千璽、王俊凱和王源,換句話說,王源哪怕在生理上是一個成年人,但是在絕大部分粉絲眼中他的形象仍然是一個男初中生,並且粉絲認為他有守住這個人設的義務。
而抽菸在大眾認知中是一個「成年人行為」,對於男性來說尤其如此,這是大眾文化產品和道德規訓帶來的後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生會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抽菸,而且往往是集體性的——他們渴望以此獲得成年人的力量。
因此王源抽菸的關鍵點就在於,他通過這個「成年人行為」打破了他的粉絲心中「保持未成年狀態」的心理預期。再考慮到他的人氣的相對弱勢,粉絲的被背叛感絕對是很強烈的。
實際上,在強養成狀態下,粉絲與偶像情感互動更頻繁,信任關係也更純粹。對於粉絲來說,移情意向更強,投射意味更足。所謂投射,來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說,他認為,投射是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情感、想法或願望的心理保護機制。
王源的粉絲在社交平臺上表露自己對偶像情感時,引用的往往是「乖巧」「禮貌」「正能量」等詞彙,這些品質是粉絲的情感認同。在這種情感投射下,縱使王源在生理上已然是一個成年人,但是在粉絲的眼中,他仍然是一個「乖巧」「禮貌」的薄荷音少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遞煙是見面禮,在當前社會一些重要場合,男性之間遞煙是遞名片的跟進措施,而這就使得在大批青少年眼中,吸菸與成熟畫上等號。
而另一維度,構建在流量生態上的大眾文化對偶像行為向來是不太買單的。在流量生態裡,熱點事件在營銷號與網民之間瘋狂發酵,一個並不算新聞的違規行為放在一個生長在流量生態中的偶像身上就是一場絕佳的文本再加工大賽。
與此同時,早年粉圈的瘋狂控評引人反感,近年來流量明星屢次通過數據造假消費注意力也戳中網民怒點。隨著粉圈與流量生態的進一步擴大,大眾對流量的敵對情緒,從粗製濫造的影視劇中蔓延出來,逐漸滲透到流量明星的人設崩塌上。
在王源吸菸一事中,大眾多是抨擊其作為國民頂流,頂著正能量新青年形象拿下一個又一個代言,卻在公共場合公然違反規定,「吃下紅利,卻不承擔責任」。
對比王源的激進式成長,王俊凱的半隱與易洋千璽的逆襲顯得更加沉穩。但誰也說不好,在流量小生作品集體失語的娛樂圈,人氣的急劇消耗會不會讓易烊千璽和王俊凱也成為下一個被聲討的王源。
這考驗的是背後團隊,如何拿捏和權衡大眾流量的變現與粉絲長遠經營之間的矛盾。
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澎湃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