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雷齋月,道系青年們紛紛轉誦「十字天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而這麼一個問題就來了: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和雷祖是什麼關係?
乍看之下,小編一臉地懵圈:這邏輯莫不是與「證明我是我自己」「周樹人關我魯迅啥事」的梗如出一轍?考此問題的緣起,原來在道教的雷部眾神中還有一位尊號為「雷祖大帝」的神祇,於是這個「明知故問」的問題似乎有了進一步分解的必要:雷聲普化天尊和雷祖大帝是什麼關係?如果祂們不是同一神明的不同尊號,那麼誰才是「雷祖」?還有的小夥伴發現:先天鬥姆元君也有「九天雷祖」之號,這又是咋回事?鬥姆是不是九天雷祖大帝?
一、雷祖大帝是何方尊神?
首先,在道教信仰中,神明高真乃大道之顯化,與天地同久長,歷億劫而度人,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神仙為了度化眾生,以不同的身份、名號向世人顯化,大開方便之門。所謂「隨方設教」,「假名易號,歷劫度人」。但即便如此,不同的顯化身份也常被奉為不同的神明。
例如《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玄元聖祖,八十一次顯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武曲顯靈之驗。」在道教信仰中,人們將太上老君與真武大帝當做不同的神祇加以崇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被認為是道教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兩者通常也作為不同的神祇加以崇奉。
而我們上文提到的「雷祖大帝」,也稱九天雷祖大帝,為「神霄九宸大帝」之一。《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後文簡稱《雷霆玉經》)說:
「吾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其次則有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司丈人真君,九天採訪真君,是為神霄九宸。」
「神霄九宸大帝」中緊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其後的就是九天雷祖大帝。《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也記載了「雷霆齋」中九宸牌位的擺放位置:
長生,坎。青華,坤。
普化,震。雷祖,巽。
碧玉,中。洞淵,乾。
六波,兌。可韓,良。
採訪,離。香花燈燭,供養如法也。
《道法會元》卷三的「清微帝師宮分品」則記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雷霆上宮,又名九天應元府。九天雷祖大帝,居九天雷霆中宮,又名雷霆洞淵宮。《道藏》的《諸師真誥》分別錄有「普化號」和「雷祖號」,其中「普化號」即我們較常用的「普化寶誥」:
志心歸命禮,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淨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雷祖號」則是九天雷祖大帝之寶誥:
志心歸命禮,高上玉霄府,雷霆洞淵宮。三境分真,九天演化,光會大羅之表,神通浩渺之天。拯水旱於下方,祛蟲蝗於歷劫。發弘誓願,利濟眾生。大聖大慈,大悲大願,九天雷祖大帝,除災濟物天尊。
由上述記載不難得出雷聲普化天尊與雷祖大帝是兩位不同的雷部尊神的結論,小編就不多贅述了。
二、「雷祖」是誰?
這個問題或者可以表述為:為什麼雷祖不是指雷祖大帝,而是雷聲普化天尊?關於前半句:畢竟雷祖大帝是經書上白紙黑字記錄的尊號,可祂卻不是「雷祖」,莫不是因為這個尊號加了「後綴」?
當然不是。小編以為,這首先涉及到道教神仙譜系及職能的演化問題。神職的演化在宗教學上有專門的探討,以一神教的形成為例,存在一個從萬物有靈的眾神→地位崇高、職能多樣的大神→全知全能的唯一神。中國的道教是多神教,不能拿這個模子「生搬硬套」,但可以再次提醒我們,神仙的譜系及職能是變化的。這從漢代人尊崇的木公金母、赤松王喬到陶弘景祖師整理的《真靈位業圖》就可見一斑了。道教以「神霄九宸大帝」為首的雷神崇拜則與北宋後期「雷法」的興起密不可分。然而這些都不「妨害」大道的無始無終,以及諸神是大道隨緣應化所顯的教義。
關於雷聲普化天尊和雷祖大帝的神職,我們比對「普化號」和「雷祖號」兩則寶誥則能比較直觀地看出:「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的神職表述更加貼近「雷霆之祖」,而「拯水旱於下方,祛蟲蝗於歷劫」的雷祖大帝更像一位百姓農耕火種的保護神。
在資料考證上,《諸師真誥》的成書大約是在元末明初,也就是說,「神霄九宸大帝」的信仰在流行數百年後,雷聲普化天尊與雷祖大帝兩者的神職進行了較明顯地「分工」:前者更偏向號令雷霆,後者更注重除災護農。
《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的「禮四」條目中「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示現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的記述,也可以作為佐證。從該條目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雷聲普化天尊似乎在明代時已然擔起了「雷祖」之名之實。
我們再回歸到「雷祖」這個詞本身。「雷祖」顧名思義是雷霆之祖,相較於更寬泛地指代雷部的列位高真祖師,我們的習慣思維更聚焦於眾雷神中最權威、最根本的那一位。所以,我們常說的「雷祖」更接近於一種尊稱或者神職,而非是一個具體的神仙名諱。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思維從「摳字眼」的死角裡跳出來了。
三、鬥姆元君是不是「九天雷祖大帝」?
既然把「雷祖」當作一種尊稱或者神職,是否有別的神仙也有這樣類似的職能。答案是肯定的。例如《雷霆玉經》就說:「三清上聖,所以雷霆之祖也。十極至尊,所以雷霆之本也。昊天玉皇上帝,所以號令雷霆也。后土皇地祇,所以節制雷霆也。」《道法會元》卷八十二引《太玄黃庭經內傳》說:「太乙白虎則指天皇,為南極長生大帝,華胥為元天大聖母,軒轅為紫微煙都帝君,此又主判雷霆之祖帝也。」
這樣,三清上聖、十極至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祇、軒轅黃帝等皆可稱為「雷霆之祖」,當然道經中還有其他的「雷祖」。而我們再回歸到鬥姆元君是為何有「九天雷祖」之號的問題。收入《續道藏》的《先天鬥母奏告玄科》云:
「伏念臣凡愚濁質,體未洞真……恭惟九天雷祖大梵先天乾元巨光鬥母紫光金尊聖德天后圓明道母天尊,浩劫法身,金蓮瑞相,化形三界,總持二帝之垣,子育群生,宰制七元之位,光耀前遊於日月,威芒下制於雷霆,凡稟陰陽……」
我們依據上文分析,「雷祖」既是一種尊稱或者神職,「宰制七元之位,光耀前遊於日月,威芒下制於雷霆」的先天鬥姆元君自然當得起「九天雷祖」之號。《雷霆玉經》云:「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北鬥九皇真君,雷霆賴以樞轄」以及「北極紫微大帝,統臨三界,掌握五雷。」日帝君、月皇君、北鬥真君、北極紫微大帝,皆是統轄雷霆的重要神祇。而於道教信仰之中,先天鬥姆元君手捧日月,化生北鬥九皇,北極紫微大帝也是鬥姆元君應現九個道體化生的九子之一,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鬥姆元君被尊為「九天雷祖」並無不可。
同時,顯而易見的是,鬥姆元君非是「神霄九宸大帝」之一的九天雷祖大帝。清代的婁近垣真人在《梵音鬥科》序言中也強調鬥姆元君「非九霄中之九天雷祖(指九天雷祖大帝)也」,並指出「九天雷祖其職則執主雷霆、權衡化育者也,故曰敕賜雷霆大法主也」,真人之言已明,在此也不再贅述了。
四、雷聲普化天尊乃雷祖本尊?
說到這裡,也許很多小夥伴已經迷惑地問:那我們信仰的雷祖,是不是雷聲普化天尊呢?答案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那麼,為什麼是普化天尊成為了眾人心中公認之「雷祖」?
其實對比之下直觀上不難看出,普化天尊的神職更加「專業」一些。《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記載,天尊統攝「三十六天,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總司五雷天臨三界者也」。同時,天尊感應三界十方以育化群生的恩澤、令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的雷霆之威,非「雷祖」而何人可擔當之?
《雷霆玉經》經文則記述說:
「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後,長子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為大帝統領,元象主握陰陽,以故雷霆之政鹹隸焉。」
白玉蟾祖師註解天尊聖號說:
「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總司也……蓋以九天之名者,取其陽剛而不泯者之謂也。應元者,仰惟元始祖劫一炁分真,玉清真王應元之體。雷者,陰陽二炁結而成雷,既有雷霆,遂分部隸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為五屬,神霄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聲者,天地之仁聲也。……普化天尊者,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天尊以歷劫應化,隨時示號。本元始祖劫一炁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
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雷聲普化天尊和道人雷法的修持有直接的關係,這裡牽涉道法的傳承與修行實踐,缺乏修行的小編不再展開。(若有高論者,歡迎投稿來探討,郵箱地址在下面哦!)
最後,舉個跨教別的例子或許更有助我們理解:釋迦牟尼原是一種尊稱,其譯為「釋迦族的聖人」。想必釋迦族的聖人也不僅僅一人而已,但人們提及釋迦牟尼一般我們都會默認是說覺悟成佛的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當我們談及雷祖時,亦是如此。
道教的雷祖是指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相較於文字上的考究,它更是道教自身神學體系發展的結果,是信仰上的「約定俗成」。九天雷祖大帝與雷聲普化天尊非是同一位神明,只是在後世神仙譜系職能的演化後,九天雷祖大帝之名不常見於日常的齋醮法會而不為人所熟識。先天鬥姆元君與九天雷祖大帝也不是同一位神明,但鬥姆元君也有「九天雷祖」之尊號。而這些仙真神祇無一不是大道之顯化,同出而異名,應緣而度人,恰如雷霆風雨,大恩無私地化育萬物,將大道的慈悲灑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