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世界總是「直來直去」,他們的想法有時候也會讓人哭笑不得,有時候和自己的小夥伴生氣了,一言不合就「甩」出一張絕交書。
絕交這件事,想必也是每個80、90後的都經歷過的,和小夥伴生起氣來,隨便扯張紙,寫上給對方和自己立的規矩,就是一張正式的「絕交書」了。
小學生們的「絕交書」,能有多爆笑?網友:看了笑到打鳴
成年人之間的「不再聯繫」,都是有默契地從此不再聯繫,就連退出對方的世界也是一聲不吭的,哪有像小學生這樣聲勢浩大。
小朋友的絕交信,有時候只是因為我碰了一下你的東西
張同學碰了這個小朋友的小植物,還有另一個同學的小烏龜,小朋友生氣了,直接給張同學甩了一張絕交信,可能是單方面直接宣布絕交,真是一點情面都不留啊。從最後的3個字「絕交吧!」,能看出這位小朋友的堅定的決心了。
直接在上面寫出絕交原因,可以說還是很可愛了,不知道這位自問自答的小朋友,後來有沒有和張同學和好。
超級「正式」的絕交書,網友:好像正式文件
絕交也要有儀式感,王同學和張同學決定在這一天絕交了!於是他們一起去了高洋家中,打算讓高洋做為公證人,這樣兩個人的絕交也能得到更正式的對待。網友看了:這好像正式文件,行了,看出你是認真的了。
絕交書上寫好了「甲方、乙方、地點和公證人」,讓人看了都不得不正式這次的絕交,上面倒是沒寫什麼原因,竟然還有紅手印!下面還有暴露了他們幼稚行為的一個備註:學狗叫。
超級簡樸的絕交,這備註是還有迴旋的餘地?
這封絕交書只有一句話「咱倆完了」,然後備註:每天最多說3句話。看了讓人忍俊不禁,每天還能說話,你們的友情是不是能在這3句話裡面回溫?
看著小朋友們打打鬧鬧的童年,仿佛也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每個人其實都會有一些「任性」的時光,這並不是有的爸爸媽媽理解的孩子的「小氣」哦。
為什麼小孩子很認真的時候,大人會覺得幼稚,甚至是無理取鬧
就像上面的一些絕交書一樣,小朋友會因為我碰了你一支筆而生氣,這種事情在爸爸媽媽眼中,其實是非常幼稚的。並且當孩子長大之後,回想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會覺得幼稚,但是在當時的情境中,孩子確實是非常認真地在生氣。
小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是最直接的情感表達,他們還沒有學著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所有外露的表現和語言,都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孩子的世界就那麼大,在他的小世界裡,就算碰一隻鉛筆就算是天大的事情了。
中國式家長其實對孩子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些疏忽的,在要求成績這個「大前提」之下,似乎任何事情都是不重要的。爸爸媽媽一心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想著成績好將來就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能生活的更好。
一味追求成績,反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倒是有些「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意味,要想孩子健康陽光的成長,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父母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家庭教育貫穿著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孩子12歲之前的性格養成關鍵期,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就成了重中之重。
注重傾聽和溝通,不把孩子的事情當成「小事」
有時候我能看見,寶寶跑到媽媽身邊,說自己剛才玩玩具發生的事情,媽媽正在忙,就對孩子說:「你等一下,我在忙。」還有的媽媽直接就說:「別煩我,自己玩去。」
孩子的表達欲望被遏制,會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父母溝通也越來越少,從此父母眼中「內向」的孩子誕生了。
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的陳美玲,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就算是手邊的有事也馬上停下來跟孩子探討,孩子的求知慾也越來越重,會更加對在這個世界感到好奇。可見,傾聽和溝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不吝嗇地像孩子表達愛,家人之間也互相包容
有人說過,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平時在和寶寶一起玩、一起吃飯的時候,可以經常和寶寶說:「媽媽愛你,媽媽願意為你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為你是媽媽的小寶寶。」
爸爸和媽媽在家中的互動也很重要,爸爸會幫媽媽收碗、做做家務,媽媽幫爸爸倒杯水等等,這些小事被寶寶看在眼裡,他自然也能學會,如何去「愛」爸爸媽媽,也會主動給家庭成員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