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校長邦
作者 | 哲頡
導語:
對於家長花重金給孩子報名教育培訓班,最終卻得不到提升效果的新聞時有發生。前段時間,一則「家長花23萬報輔導班,孩子物理卻僅考2分」的新聞曝出,讓眾人瞠目結舌。彼時對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及教培機構的教學質量問題的討論熱度持續攀升。
近日,又一條新聞被曝光——「一口氣花七萬多補習,數學成績依然不及格」,再度引發行業討論。不僅讓這家知名度極高的事發機構被推進公眾輿論的視線,也讓現在教培機構的教學質量又開始成為了眾人探討的熱門話題。
學費7萬元 成績0提升
葛女士的女兒現在上初三, 孩子上初中以來成績一直不太好,數學經常不及格。滿心焦慮的葛女士在今年上半年,接觸到精銳教育的可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便想讓女兒去補習試試。
「我不是說要來當學霸的,我只是期望能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一點點,就行了。」葛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於是,今年五月份的時候葛女士在精銳教育一口氣交了七萬多塊錢學費,並籤了兩份合同,給孩子買了270個課時來進行1對1補習,彼時精銳教育方還額外贈送了99個課時。
「沒想到現在我孩子的考試還是和原來一摸一樣,甚至比前面更差!120分的考試考了57分,學校裡考過三四次了,數學都沒有及過格,都是五六十分!」葛女士憤怒的表示道,「我認為是精銳的教育有問題!」
葛女士表示,目前第一份合同的課時已經上完了,第二份合同還剩144節課,包括69節贈送課。因為到現在為止,1對1的補習並沒有改善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現在葛女士希望退課。
「報名的時候,592元一節課,分三課時,我要按照這個退。上過的課就算了,但是沒上的課要退掉,贈送的課也要給我按價格退掉。因為我的孩子成績一點都沒提升,反而耽誤了我們這麼長的時間!」
記者尋訪到精銳教育方的負責人時,精銳教育杭州下沙校區邱校長介紹說,葛女士的女兒初三開學後,每周來上一次課,每次兩個小時。
「她在學校裡的課時都聽不懂的,那在這邊兩個小時,不可能把她學校裡的全部都補完。她因為現在在上的是二次函數,包括圓和相似三角形,本身在這個時期也是最難的,而且學校也在趕進度。」
邱校長認為,葛女士的女兒基礎比較薄弱,如果想要在學習新知識的階段就把成績提上去,僅靠每周兩個小時的補習是遠遠不夠的。但葛女士這邊堅持要按自己提出的方案退費,然後會帶著孩子去找其他機構、其他方式進行補習。
此事件目前雙方還在繼續溝通協商中。
23萬元學費只考出2分
這個鍋到底應該誰來背?
回顧前不久的那則新聞,也著實讓人感到大跌眼鏡。
一位來自河南鶴壁的周女士,本著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願望,花費近23萬元將兒子送進一家叫做遠大培訓的機構。報名時機構校長鄭重承諾肯定可以讓孩子考上重點中學,然而在周女士看到孩子成績單那一刻差點暈了過去。
總分為650分的試卷,孩子只考了220分,物理學科竟然只有2分!
這份成績自然讓周女士難以接受,當初機構明明承諾了只要「糧草充足」,孩子便能考取市重點中學的。而面對此結果,校方卻表示,是因為孩子自己的原因。
「我們學校不但沒賺錢,其實還賠錢呢!」機構方表示道。當記者想看看該機構老師的教學資質時,該位校長直接拒絕:「現在不可以!」
這件事情在當時事態發酵迅速,很快便引起了當地教育局的關注。經教育局查證後,發現該教培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教師根本無教師資格證,且有中小學在職教師在此進行兼職,培訓內容與培訓教師信息都未公開等等。
最後,鶴壁市淇濱區教體局發出通報,對遠大培訓機構下達《整改通知書》並吊銷了《辦學許可證》,同時披露了該機構的違規辦學問題清單。
彼時,這件事情爆出後,網友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有的網友認為,就算是胡亂答題、全部瞎矇,這位孩子也不至於物理只考出個2分的成績。能只考出兩分,這說明是這位孩子根本就沒有心思學習,甚至還有可能是故意考成這個樣子的。
同時,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就算是孩子自主能動性差,教培機構也逃脫不掉干係。教培機構既然已經承諾了會保證成績,就應該在教授孩子知識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鼓舞與激勵,消除其厭學情緒,讓孩子的成績得到提高。
眾說紛紜,爭執不休。這兩個事件被曝出後,大量教培行業從業者都表示,現在的教培機構實在是太難做了......
用戶群體不要太「迷信」
教培機構不能太「自信」
正如上述此類事件所述,教培機構的教育質量問題開始遭到用戶群體的質疑。
這種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是機構的師資力量不行、教學質量不過關嗎?還是孩子自己的主動性差,學習能力不夠?
面對那位只考出2分的新聞,網友們大多歸因於孩子自身不想努力。然而面對這份57分的成績,說上不上,說下不下,實在是難以再直接歸結為孩子自身不努力了。
而眾所紛紜的「教培機構太難做了」也不無道理,在這裡筆者就要和讀者們探討一下教育產品的屬性問題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網紅店和老字號店,他們憑藉著極具影響力的口碑,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坐擁大量用戶。打造網紅店、老字號店的品牌口碑效應是可以通過營銷手段來實現的,而對於教育行業來說,口碑則是需要真實力打底,並且要通過常年的日積月累才能形成的。
一家甜品店的甜品是否好吃,去吃一次便知;一家服裝店的衣服質量是否優質,去買一件便知。這些行業的產品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反饋,從而產生用戶粉絲效應。但教育行業的產品,則是「黑箱產品」,也就是說,企業很難完全的掌握自家教育產品所產生的最終成效。
隨著科技日益的發展,有越來越多優秀的教育產品在市面上出現,也有越來越先進的教學輸出運行機制在教師群體中升級。然而,我們依舊不能完全控制教培產品落實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最終成效。
要想看出教培機構產品的效果,需要經過至少一個學期的成果反映。最終能否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才是檢驗一家教育機構產品是否優質的真正標準。
家長們會要求教培機構具備優質的硬體設施,也會要求上課的班型與老師的經驗值,但是透過這些要求的背後,最終每個家長和孩子真正的需求,就是提高成績。而這一點,教培機構是無法做到明確把控的。
筆者認為,在此類新聞事件中,雙方都應該進行反思。
對於家長來說,一定要認清楚校外培訓機構的作用與意義,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有力補充,公辦校內的課,還是要擺在主要的位置。
曾有人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對於孩子們來說,公辦校內的課業知識,是主食,教育培訓機構的鞏固與提升是飯後的零食與甜點。如果一個孩子主食不好好吃,只靠著飯後的零食來補充營養,那麼肯定是無法得到最佳效果的。
所以,對於家長群體來說,不能太過於「迷信」一些教培機構所說的「保證讓孩子考重點」的這些話,不然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上述兩則新聞一樣的事情,既花了大價錢,又耽誤了大量時間,而最終卻沒能如願以償。
而對於廣大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我們更應該從這類新聞事件中進行深刻反思。
教培機構一定要保持教育的初心,教育要做到「教」和「育」。機構僅僅教授課業知識自然是遠遠不夠的,當孩子沒能得到提升時,教培機構絕不能將緣由完全歸咎於孩子自身的能力欠缺。
在面對基礎薄弱的孩子時,機構是否有進行教授方式的對應調整?是否有做到真正個性化的定製?在教授知識以外,對於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心態變化,教師是否有做到觀察、激勵與鼓舞?
除此之外,教培機構更不應該在明知道教育產品有「黑箱」的屬性狀況下,還要信誓旦旦向家長群體保證,在一定時間內一定能達到某種程度這類的話,從而讓家長滿心期待的一次性交上巨額學費。
在如今以飛速前進的社會中,一切行業都在加速發展著。對於教育行業來說,科技的加持,教學形式的創新,觀念的更迭等等,都在與日俱進的推動行業向前奔跑。
然而,不論行業發展的過程有多麼的絢麗,家長們和孩子們真正最為看重的,其實依舊是本質的提升、分數的提升、學習能力的提升。如果這些本質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
對於此類事件,您的觀點是怎樣的呢?行業百態,我們共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