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由於其誕生年代較早,所以在後世有許多文人墨客曾經拜讀過。宋代歐陽修在《讀山海經圖》一詩中寫道:「未能識造化,但大披圖繪。不有萬物殊,豈知方輿大。」在此書中提到的各種神奇的地方以及奇異的飛禽走獸,讓人忍不住心生嚮往。
01
《山海經》中提到的有一些異獸和植物可說得上聞所未聞,但也有一些,與現實存在的生物有著很高的相似度,例如在《山海經》中提到的一種叫做狸力的異獸:「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狸力塑像
「豚」就是豬在古時候的稱呼之一,根據書中記載,狸力生活在一個叫做櫃山的地方,它長得像豬,但是腿上卻長著像雞爪一樣的腳趾。狸力叫起來的聲音與狗相似,它挖土的能力極強。根據這種描述,很難想像狸力長成什麼樣子,但是如果大家看一下土豚的圖片就會發現,狸力與土豚長得非常相似。
▲土豚照片
2010年,一個叫做琳達的非洲女孩在外出遊玩時,在野外發現了一隻幼年「無毛豬」,她見這隻豬非常小,如果扔在野外不管很有可能很快就喪生,琳達覺得於心不忍,於是便將這隻無毛豬帶回家中,當成寵物飼養。
02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家中都飼養了寵物。這些寵物不但是人們身邊的好夥伴,但是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樂趣,不過大多數人養寵物都是以貓狗為主。當然也有一些人會養變色龍、烏龜、金魚或者一些嚙齒類類動物,例如豚鼠、倉鼠等等。也會有一些人選擇養豬當寵物,不過一般來說,作為寵物的那種豬跟平時大家食用的那種豬品種不同,寵物豬不會像肉豬一樣長得那麼大,而且性格也很溫順,也是不少人都很喜歡的一種寵物。
▲「無毛豬」照片
琳達就以為自己撿到的是一隻無毛豬,所以開開心心地將它帶回家中。琳達剛剛撿到這隻小豬的時候,它看起來很小,但是還沒過幾個月,琳達就發現這隻豬的外貌變化越來越奇怪,而且它長得越來越不像豬。小豬的鼻子已經長得遠遠超過了普通豬的鼻子那麼長,而且它看起來似乎整張臉都在長長,耳朵也是長長尖尖的。它的叫聲也不像小豬一樣哼哼唧唧,反而聽起來有點像狗叫。
在發現自己養的這隻「豬」有些異樣之後,琳達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隨著小豬越長越大,她發現小豬居然會在院子裡到處挖土。而且它並不是普通的挖個小坑就能滿足,幾乎是要掘地三尺一樣的,將整個院子挖得坑坑窪窪。琳達覺得有些害怕,連忙打電話報警,並跟朋友哭訴說這絕對不是一隻豬。
▲「無毛豬」照片
03
在朋友的建議下,琳達請來了一位生物學者,要知道自己這隻小豬到底是什麼生物。生物專家一來到琳達家中,立即認出了這隻動物,它的確不是一隻豬,而是一隻土豚。土豚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也不熟悉,其實它還有一個大家更熟悉一些的名字——非洲食蟻獸,又被非洲當地人稱之為土豬。
雖然非洲食蟻獸又叫做土豬,但是不管是在外形和生活習性上與豬都有著很大差別。非洲食蟻獸的主要生活地點是在非洲中南部,成年的非洲食蟻獸能夠長到1.5米左右,而且它的腳不像豬一樣是蹄,而是比較鋒利的爪子。它之所以到處挖土就是為了刨食螞蟻,非洲食蟻獸通常獨自活動,它幾乎全靠聽覺來行動。
▲非洲食蟻獸掘土照片
不過雖然非洲食蟻獸的外形看起來挺嚇人的,但實際上它非常膽小,也沒有什麼攻擊性。不過這種動物卻不適合養在家中,因為它的生活習性會到處挖土。琳達在聽完生物專家的解釋後,總算鬆了一口氣,自己養的原來並不是什麼怪物,雖然琳達十分喜歡這隻食蟻獸,但是她依然聽從了專家的建議,將之送到了動物園去,讓它可以在更適合的環境中生存。
結語
因為非洲食蟻獸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幾乎與《山海經》中提到的狸力至少有八成相似,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其實狸力就是非洲食蟻獸。由此可見,雖然《山海經》中的動物大多為虛構,但也並非毫無蹤跡可循,古人的智慧和想像力實在令人萬分欽佩。
參考資料:
《讀山海經圖》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