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下載快抱App
上周五,臨安的王女士(化名)一早從家裡出發,趕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皮膚風溼科,想讓醫生幫她看看長在右側脖子上的一顆痣有沒有問題。
這顆痣長了十多年了,直徑有六七毫米大小,之前倒也不痛不癢。前幾天,王女士洗澡時不小心撓到了它,有些發紅髮癢,吃了消炎藥稍微好了點,可過幾天又不小心摩擦到,再次發紅髮癢。
擔心自己的痣有問題,再加上以前也聽說過惡性黑色素瘤,王女士諮詢了醫生,建議切除。邵逸夫醫院皮膚科韓睿副主任醫師為她做了皮膚鏡檢查,雖然目前看來痣是良性的,但還是建議王女士把這顆「危險」的痣切除。
相較於肺癌、肝癌這類大眾耳熟能詳的癌症,惡性黑色素瘤,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看過電影《非誠勿擾2》的也許有印象。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特別是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普遍不高,以往五年生存率在10%以下,近幾年隨著免疫治療、腫瘤個體化疫苗等新療法的興起,生存率才有所明顯上升。甚至有些發展速度迅猛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時間只有短短數月。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往往來自於人身體上小小的一點痣。或許你難以想像,就是這麼一顆看上去不起眼的痣,最後會要人性命。記者 張煜鋅 金晶 通訊員 王家鈴 李文芳
胸有大「痣」,是不祥的徵兆
杭州的劉女士(化名),右邊的胸口有一顆痣。這顆痣具體什麼時候長的,她也記不清了,只知道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畢竟人嘛,長顆痣很正常的。
然而,年過半百,噩運降臨在了劉女士頭上。去年開始,她發現,胸口的痣好像突然大了起來,表面看上去還破了。心裡隱隱不安的她來到了家附近的一家醫院,經過初步檢查,醫生建議她做個活檢,劉女士慌了,普普通通一顆痣,怎麼要做活檢?難道是……
不甘心的劉女士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皮膚科主任程浩主任醫師第一眼看到這顆痣,便覺得不一般,痣是惡性的可能性較大。程浩主任反覆安慰劉女士,才勸服她去做病理活檢,再進一步治療。最終,劉女士被不幸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
惡性黑色素瘤有多嚴重?
有人兩個月不到就去世了
人的皮膚中有一種黑色素細胞,它們會不斷產生黑色素,當黑色素細胞聚集在一起,就會在皮膚上形成色素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黑痣,它們多是良性的。當色素痣的黑色素細胞變「壞」了,就形成了惡性的黑色素瘤。
惡性黑色素瘤到底有多可怕?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方勇主任醫師講了一個真實的病例,從發病到去世,前後不到兩個月,足見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發展速度之快。
一次,醫院骨科接診了一個惡性黑色素瘤骨轉移的患者,是名40歲不到的男性。經穿刺活檢,確診是惡性黑色素瘤轉移至骨。參與多學科會診的方勇主任和同事們在患者身上仔細尋找可能惡變的「痣」。最後在他右足底發現了一顆顏色很淡的痣。一眼看去,這顆淡黑色的痣像斑一樣,不大,也沒突起。經詢問病史,患者說腳底從小有一顆黑痣,但因為不痛不癢,從來沒有去關注過,更沒有想到進行治療。
「當我們看到那顆像斑一樣淡的痣,就明白這就是原發灶,就是這顆痣引起全身轉移並擴散。」方勇主任說,這個患者會診時全身骨轉移,伴中、重度疼痛。經對症阿片類藥物鎮痛治療後,疼痛才初步控制。但那時也沒有今天的免疫治療,患者很快就去世了。
30歲不到的他們
被惡性黑色素瘤改變了人生
和所有癌症一樣,易發生跳躍性轉移是惡性黑色素瘤的一大致命點。電影《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得了惡性黑色素瘤後說,「這個病全世界都拿它沒轍」,所以選擇了不治療,進而導致了黑色素瘤迅速轉移到全身。
腦部、肺部,是惡性黑色素瘤轉移可能性最大的部位。程浩主任談到,多年前,她遇到過一個28歲的小夥子,手臂上長了顆1釐米不到的痣,那時大家對黑色素瘤的認知更陌生。偶然的機會,小夥很幸運地檢查出了惡性黑色素瘤,為了防止淋巴結轉移,主刀醫生特意對痣做了擴大範圍切除。世事難料,過了半年多時間,腫瘤便轉移到了肺和腦。
同樣不到30歲的曉亮(化名),是方勇主任的一位病人,得了惡性黑色素瘤後,也發生了轉移。
大約四五年前,曉亮發現自己腰上系皮帶的地方有顆痣,一兩釐米的樣子。一開始,他不太在意,還時不時地去摳它,沒多久,痣越「摳」越大,長到了4釐米。過去3年裡,他先後做了兩次手術,不幸的是腫瘤轉移到雙肺。
不過,隨著免疫治療的發展,越來越多新藥臨床試驗展開,對曉亮這樣的病人來說,生命的希望也在慢慢變大。方勇主任說,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2015年確診惡性黑色素瘤晚期後,經過包括PD-1抗體免疫製劑和免疫個體化疫苗等治療手段在內的免疫治療後一年左右時間初步達到痊癒,這與免疫製劑和免疫個體化疫苗等治療手段進步有關。
腫瘤醫生的兒子腳底板有顆痣
為了預防很早便給他做了切除
為什麼人會長惡性黑色素瘤?
由於人種差異,歐美白種人易發生惡性黑色素瘤,多是因為接受過度的日光照射如陽光浴,刺激了皮膚表皮細胞的癌變,所以歐美國家惡性黑色素瘤明顯高於亞洲地區。
方勇主任說,在中國的惡性黑色素瘤多為肢端型和黏膜型。肢端型多發於四肢的肢端,如手掌、腳掌等處,還有與身體摩擦頻繁的部位,如系褲腰的腰上,男性系領帶、女性穿內衣的位置,另外,諸如戴項鍊、手鍊或手錶的地方等,經反覆摩擦,這些地方的痣也容易誘發癌症。肢端型惡黑易發生遠處淋巴結跳躍性轉移。
除了皮膚,黑色素瘤還可能長在鼻內、咽喉、直腸、肛門、外陰等較為隱秘的地方,一般人不會覺察到。「這種黏膜型的惡性黑色素瘤,預後非常差,即使手術切掉腫瘤後還是有較高的復發率,從而導致患者死亡。」
在中國,惡性黑色素瘤發病概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二,所以身上的痣發生惡變是小概率事件。程浩主任說,2011年《非誠勿擾》熱映的時候,門診一下子多了不少擔驚受怕的就診者,哪怕醫生通過皮膚鏡觀察認為沒事,還有患者不放心,那段時間簡直「切痣切到手軟」。
其實,有這樣的警覺意識是好事。很多人對痣不重視,等到真出問題了就晚了。方勇主任說,肢端型的惡性黑色素瘤可以很好地預防,早期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癒率還是挺高的。方主任自己的小孩小時候足底就有顆痣,作為腫瘤專科醫生的他對此敏感,很早就給孩子切除了。畢竟雖然發病率不高,但一旦碰到了就難說了。
對付黑色素瘤,預防是第一。兩位醫生都建議,如果覺得痣有異常,如痣邊界不規則,顏色發生變化,直徑增大等情況,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尤其是手掌、腳底和其他摩擦大的地方。
除了觀察痣的變化,還需要做好日常防曬。程浩主任提醒,一般只有年輕女孩子為了愛美才會注重防曬,實際上,不論性別和年齡,防曬都很重要,無論是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膚腫瘤,紫外線照射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並且光照對人的影響在體內有一個累積作用,一個人小時候曬了很多太陽,說不定隨著年齡增長就有皮膚疾病顯現。
下載「快抱」App上傳你的痣 皮膚科專家為大家做初步鑑別
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幾顆痣。哪些痣是安全的?哪些痣要提高警惕?你身上有讓你擔憂的痣嗎?
下載「快抱」App,大家可根據醫生推薦的「ABCDE」自查法對照一下看。如果還是擔憂,可上傳你身上痣的照片,備註年齡、性別、痣的位置和大小等,我們將挑選十張痣的照片,邀請邵逸夫醫院皮膚科程浩主任團隊,為大家做個初步的鑑別。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