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年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把握大勢、抓住要事、破解難事、辦好實事、講好故事,全戰線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撐。
強基固本畫出共同理想「同心圓」
「就我個人而言,貫徹落實好六中全會精神,就要創新方法手段,上好思想政治課。 」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座談交流後,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明深有感觸地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鑄魂課」,不僅要搞好「三觀」教育,更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闡明中國共產黨的不忘初心、為民真心、為公赤心、發展信心和大國雄心,真正讓學生熱愛黨、信任黨,打心裡樹牢「四個自信」。
去年11月29日到12月2日,省委宣講團成員奔赴16個省轄市和2個省直管縣,深入淺出地回答了幹部群眾關心的怎麼看、怎麼學、怎麼做等問題;各地精心組織面向基層的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將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播撒在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心田裡。
有什麼樣的信仰,就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理想,就有什麼樣的方向。一年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精心組織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重大主題宣傳,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識。推出「學習安徽」App,實現社科理論與廣大網民「零距離」「面對面」;組建「百人宣講團」「百姓宣講團」,「接地氣」的宣講帶動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織刊發一系列重頭新聞報導和理論文章,研究闡釋「文化自信」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啟動新型智庫建設,打造10家省級重點智庫和5家重點培育智庫,確定並啟動3所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評審設立18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一年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廣大幹部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厚堅定。
崇德向善築牢社會文明「壓艙石」
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越深入人心,其生命力和感召力就越強。
一年來,安徽省以「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品牌活動為統攬,強化價值引領,創新實踐載體,突出典型示範,傾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高地。
每一個好人都是一盞道德明燈,每一盞明燈都照亮了一片天地。 3月3日,2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我省宣城市舉行,第一萬名「中國好人」在本次活動中產生,獲得者為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大國工匠」周東紅。選擇在我省舉辦此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活動,是因為「中國好人安徽多」。去年5月,我省成為全國唯一「中國好人」突破千人的省份;到去年年底,我省入選「中國好人榜」總人數達1062人,連續9年位居榜首。好人源於群眾、來自基層,他們的善行義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觸。
在發現、評選、表彰、頌揚好人的過程中,人們感知社會道德的風向,觸摸社會文明的溫度。
如果說「安徽好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格化身,文明家庭則是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細胞」。宣城官東家庭、蕪湖李濟仁家庭、滁州馬彩娣家庭……首屆「全國文明家庭」,我省有12戶當選,當選戶數居全國第七位。他們在平凡的日子裡錘鍊個人品德、書寫家庭美德、遵守職業道德、弘揚社會公德,影響和帶動周邊群眾崇德向善。
志願服務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2月28日,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100個最美志願者、100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100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100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先進典型名單揭曉,我省有15個典型入選,入選數位列全國第四位。
「傳承長徵精神」專題講座、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圖片展、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詩詞朗誦會、「綠色長徵」公益健走活動……在去年開展的全省「愛國季」主題活動中,各地結合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全省人民不忘歷史,傳承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將核心價值觀送到群眾身邊,全省文明創建碩果纍纍、領跑全國。在4月13日發布的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中,我省6個提名城市測評成績綜合排名蟬聯全國第一,整體文明創建工作保持全國領先。
提神鼓勁唱響美好安徽「主旋律」
安徽故事,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篇章;安徽故事,是觀察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一年來,全省新聞輿論戰線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講述安徽故事,展現安徽形象,彰顯安徽自信,大力唱響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主旋律」。
「習總書記來了!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這在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省市新聞單位迅速行動,大手筆推出《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習近平總書記來安徽考察紀實》等綜合報導,全景式呈現總書記調研考察全程,將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傳遞到江淮大地每個角落;在總書記視察安徽一周年之際,又推出《不負重託的「安徽答卷」》《勇闖領跑之路》等重頭報導……一篇篇新聞報導和評論文章,反映了全省上下堅定講看齊、認真學講話、奮勇闖新路的生動實踐,奏響了7000萬江淮兒女牢記囑託、實幹興皖的時代強音!
省第十次黨代會擘畫未來五年發展藍圖,開啟美好安徽建設新徵程。省直新聞單位打好主動仗、形成大合唱,吹響了堅定不移闖出新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嘹亮號角。
洪水來襲,新聞輿論戰線快速反應,衝鋒在前,為打贏抗洪搶險這場硬仗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今年4月11日,一場「安徽旋風」席捲外交部「藍廳」。以「開放的中國:錦繡安徽迎客天下」為主題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動在此隆重舉行。 148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11個國際組織的駐華代表,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和外國駐華商協會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等500餘人齊聚一堂,聆聽安徽故事,觸摸安徽脈動,感受安徽魅力。
「皖」如仙境,「徽」常精彩。大美安徽引來無數點讚。截至4月18日中午12時,中央新聞網站安徽頻道、商業網站、安徽省直網站等20餘家網媒共發稿3萬餘篇(條),總閱讀量突破3.5億次。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創改」全面落實、深度融入國家「三大戰略」……一個個創新出彩的主題宣傳,及時傳播、精準傳播、多維傳播著安徽好聲音,凝聚了建設美好安徽正能量。
精品力作彰顯中華民族「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一年來,全省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努力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攀登。
4月21日,由安徽衛視推出的大型中國風音樂競唱節目《耳畔中國》圓滿落幕。這是今年一季度國內唯一一檔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音樂競唱節目,網友們將其比作音樂類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製片人吉青說,我們希望通過重新演繹那些耳熟能詳的民歌,講解其背後的文化知識,讓觀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那些應該被歲月銘記的黨史、國史、民族史。
根據莎士比亞名著《麥克白》改編的徽劇大戲《驚魂記》被2016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組委會選中,於2016年8月25日至29日在愛丁堡「瑟珍禮堂」大劇院演出三場。在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日子裡,徽劇絢爛登場世界頂級藝術節,與莎翁意味深長地「對話」。
當今中國,正闊步走向世界,官方和民間的國際性交流日益頻繁,而戲曲則是普通民眾較為喜歡、樂於接受的一種文化交流方式。精心打造的徽劇《驚魂記》,讓外國觀眾在熟悉劇情的情況下欣賞中國戲曲表演藝術、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神韻。
「這部戲好就好在挖掘和闡發了徽文化中蘊含的『誠信為本、開拓進取、崇文重教』的時代價值。 」在去年10月召開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滾動資助項目中期驗收會上,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誌社原主編溫大勇對話劇《徽商傳奇》不吝讚美之詞。 「這是一出以古為鑑、觀照現實的好戲!」曾擔任廣州亞運會閉幕式執行導演的央視導演李春來看完黃梅戲《大清名相》後高興地說。 2016年以來,我省繼續實施「四個十」「四個一」文化品牌工程,黃梅戲《大清名相》《不越雷池》、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舞劇《大禹》等徽派精品「好戲連臺」,掌聲喝彩聲不斷。 目前,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策劃,國家一級演員劉國平、吳美蓮主演的黃梅戲《許諾》正在緊張排演中,該劇深情演繹了「兩彈元勳」鄧稼先與其夫人許鹿希的家國情懷及曠世愛情。「一位是為祖國默默奉獻、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元勳』,一位是忍受孤獨、堅守愛情、擔負家庭責任的『妻子』。我們希望通過鮮活的細節和感人故事,展現鄧稼先夫婦信仰之聖潔、品格之純淨、生命之絢爛。 」韓再芬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