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局外人的局外觀。
今天,聊聊《脫口秀大會》,楊笠,和脫口秀的本質。
脫口秀開始流行的季節,以性別議題為主講內核的楊笠爆紅網絡,於是有人開始思索:脫口秀的本質,是冒犯嗎?
作為一個非數學、物理、化學的文科題目,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學院流派的自有行業,它不會有標準答案。
所以,以下,我的思考不問對錯。
01
《脫口秀大會》只是一檔綜藝節目。
首先,作為一檔語言類綜藝節目,脫口秀的價值應該是娛樂大眾,而它要以怎樣的形式和內容呈現,那就要看每一檔具體節目所定義的具體受眾喜歡怎樣的口味了。
就李誕發起的《脫口秀大會》而言,它的主要受眾應該是年輕的、喜歡獨立思考的、有一定追求和品味的這樣一群人。
對於他們而言,看《脫口秀大會》主要基於三個動機:不低級的娛樂,情感觀點的共鳴,思維角度的博弈。
當然,他們中亦不乏敢想敢為、無所畏懼的類型。
而楊笠的表演,正是在對位整個節目設定的基礎上深深契合了這一小撮人的需求。
所以,當爭議聲起,有人附和,亦有人支持。
如果仔細認真去看《脫口秀大會》所有人的表演,我們就會發現,每個演員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或幾個內核標籤,或關於內容,或關於風格,也許我們不能一矢中的地說出,但只要那個人登場,表演完畢,我們就會在心裡說:嗯,是他。
這應該是節目組的安排。
因為只有性格鮮明的人物才能被大眾識記、喜愛,進而保證節目的收視率。
就像讀書時班上最出名的往往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和最差的。
當然,這種設定也是根據每個演員自身內在的性格特點量身打造的,否則太違和。
所以,《脫口秀大會》是《脫口秀大會》,楊笠是楊笠,他們都不代表脫口秀本身。
脫口秀只是他們身上的一件外衣。
02
我們不是受虐狂。
那脫口秀本身,它的本質究竟是不是冒犯呢?
我們先來舉幾個例子吧。
如果職場中,你的老闆或者領導總喜歡冒犯你,你會怎麼做?
為了生存,你可能會選擇隱忍。
直到有一天你再也忍不下去憤而辭職。
如果日常生活中,你的朋友或者戀人總喜歡冒犯你,你又會怎麼做?
因為不忍心曾經的付出,你依然選擇了隱忍。
直到有一天你再也忍不下去一拍兩散。
那如果一檔節目、一個演員,總是讓你感覺不舒服,你又會怎麼做呢?
。。。。。。
工作,關係著你的生計。
朋友或者戀人,蘊含著你的情感。
因為有羈絆,你不得不隱忍了那些冒犯。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我們為什麼還要接受和我們沒有任何利害關係的一檔節目、一個演員的冒犯呢?!
我們又不是受虐狂!
所以脫口秀的本質,不該是冒犯!
03
一個人的喜劇。
那脫口秀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脫口秀起源於西方國家,他們普遍認為我國的「相聲藝術」就是東方的脫口秀。
但,在我國,相聲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脫口秀目前還只是一個行業,二者無法相提並論。
不過,脫口秀和相聲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逗人發笑。
於是,很多脫口秀演員便定義脫口秀為「一個人的喜劇」。
那作為一個人表演的非相聲語言類喜劇節目,它該具有怎樣的本質和內核呢?
娛樂。
既然需要逗人發笑,當然首先應該具備娛樂性。
場景。
作為一個單人語言類節目,平鋪直敘肯定不行,娓娓道來時間不夠用,只能是設定一個場景,然後埋伏好一個又一個笑點,或者慘點,用各種搭橋技法,逐點落筆,直至成線,完成當場演出的觀點輸出或故事構建。
調侃。
因為是語言類節目,幾乎沒有道具,肢體表演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在言辭上下功夫,但又不能過於毒舌,以免讓大部分觀眾感覺不適,所以調侃的程度最合適不過,至於調侃的對象,最好是自己,或身邊熟悉的朋友,至於觀眾,可以互動,但應以取悅為主,畢竟沒有誰喜歡花錢花時間給自己找不痛快。
此處特別聲明一下,這是本人第一次系統地了解脫口秀,所以不當之處請勿見笑。
在我絞盡腦汁嘗試去搞明白脫口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時,忽然發現:所有的喜劇類節目都是相通的,從相聲、小品,到脫口秀。
所以,好好研究一下相聲、小品,應該會對成為一個好的脫口秀演員大有助益。
最後,希望我們的脫口秀行業可以越做越好。
本文系原作者原創,非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私信洽談,感謝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