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看《生命線》的遊戲畫面就知道它一定是個「奇葩」,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遊戲界面、沒有特效、甚至連一個角色形象都沒有,只有一個個的對話框。
騰訊遊戲頻道獨家專稿,轉載請註明來源!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一些網絡大咖發現並推薦的手遊《生命線》(Lifeline),成為了大家矚目的焦點。數據顯示,就在幾天前這款遊戲在App Store中國區的下載榜還排在100名開外,而眼下的排名已經躍居到付費榜第1,而且似乎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玩過的許多人都表示——從來沒玩過這麼有創意的遊戲!
沒錯,《生命線》的玩法的確有創意,光看它的遊戲畫面就知道它一定是個「奇葩」——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遊戲界面、沒有特效、甚至連一個角色形象都沒有,只有一個個的對話框。玩家要做的,就是盯著這些時不時冒出來的對話框臺詞,做出相應的選擇,一旦選擇錯誤,就面臨Game Over。——這體驗跟「和女神聊天」簡直是一樣一樣的,回復不當惹女神生氣了就「呵呵去洗澡」了。
所以,這個遊戲到底為什麼會受到大肆關注?我們從玩家們口中聽到過許多對於《時間線》的讚美,這些褒獎之詞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項。
《生命線》遊戲畫面
◆ 「它的劇情好贊!三體、星際穿越的故事好像突然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不得不說,雖然《生命線》連個主人公的具體形象都沒有,但這個名叫「泰勒」的遊戲角色,卻已經成了許多玩家最最親密的「伴侶」。
劇情的設定是最近比較火的宇宙探索旅行:倒黴的泰勒在遙遠的外太空遭遇了飛船事故,所有機組成員中只有他自己(根據玩家選擇的選項可能還會有同伴)倖存。他找到一臺通訊儀器,聯繫上了玩家,於是他開始給玩家發送各種求助信息。玩家可以建議(其實就是指揮他)進行各種冒險,選對了就能生存下去,而選錯就可能導致泰勒死亡——遊戲就會以Bad Ending結束。
於是乎,「泰勒的安危」成了一項令玩家們寢食難安的大事,大家都覺得自己深深地被他依靠著:如果不好好回復他的話,他就會死掉!或許,正好去年的《星際穿越》、以及剛剛收穫雨果獎的《三體》都掀起了一陣陣的科幻熱潮,使得這個適時出現的手遊《生命線》更加亮點十足。
◆ 「它感覺特別真實,因為遊戲裡的時間概念和現實幾乎一致。」
在絕大多數遊戲中,遊戲的時間流逝都比實際時間快。但《生命線》卻不是這樣的——當泰勒說:「我要午睡4個小時」的時候,那接下來的4個小時他就真的去「午睡」了,不會給你發任何消息。4個小時之後,他醒了,給你發幾條消息,你花幾分鐘處理完畢之後,他又進入了另外一段沉默期……
這種設定的感覺跟最近比較熱門的「放置類遊戲」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它不需要玩家耗費整段的時間,從而玩家能夠最有效率地安排自己的碎片時間。——這就像電視臺插播廣告一樣,如果不告訴我們會插播幾分鐘,我們便會等得很抓狂;如果告訴我們會播5分鐘,那麼我們便可以安心地去做點其他事了。
遊戲進入移動時代之後,所有人都在強調「碎片化」,但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遊戲了:一打開遊戲界面,滿屏的小紅點,提醒你有無數事情需要做;關掉遊戲,手機推送通知還不斷地發來消息,該領體力了,該收金幣了,該升級裝備了……處理起來就沒完沒了。
但《生命線》卻正好相反,幾個小時處理一次,每次處理只需要2~3分鐘,不僅不催著你辦事,還總是強迫你休息(比如泰勒睡覺時遊戲劇情就無法推進),玩家被「打擾」的頻率跟接收朋友發來的消息類似。這樣一來不僅使得遊戲體驗更真實,也更契合了現代人「碎片化」的需求。
◆ 「能用Apple Watch玩,甚至比手機玩的體驗更好。」
所以在蘋果剛發布Apple Watch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把其APP的開發重點放在了健身、信息領域,敢挑戰遊戲的人是鳳毛麟角。原因顯而易見,它的屏幕實在是太小了!想要開發出一款適合手錶的遊戲,必須突破想像力的壁壘,大開腦洞。——這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但《生命線》做到了。
比起手機,《生命線》甚至更適合Apple Watch
《生命線》的首席程序師柯林·羅伊塔(Colin Liotta)特別注意到Apple Watch的一個細節:它允許玩家不用點開App,在錶盤上就能看到信息,並且能直接進行簡單操作。《生命線》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玩家進行簡單的二選一,對泰勒下達命令就可以推動劇情,這樣的設計Apple Watch的小屏幕也完全能承擔,甚至可以說Apple Watch比手機更適合這個遊戲。因為手錶是一個可穿戴設備,它是與用戶最親密的電子產品,玩《生命線》的玩家往往會與泰勒建立一段「深厚的羈絆」,在手錶上,玩家能夠第一時間回應泰勒的呼喚,不會耽誤了救援工作。
或許,《生命線》成功適配Apple Watch平臺告訴了我們一件事:不要光想著如何將現有的成功手遊移植到手錶上,應該把腦洞開得再大一點。
◆ 寫在最後:不要忘記「限時1元促銷」的功勞
在《生命線》火了之後,按照中國市場一貫的作風,或許會有一批遊戲廠商跟風而上,也在可穿戴設備或者遊戲時間上下功夫,甚至出現一大堆「生命線like」產品。
然而,《生命線》之所以能快速躥升至付費榜第1,不能忽略一點:限時1元購買的冰點促銷優惠。這遊戲並沒有設置內購,在降價之前,《生命線》的排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在100到200之間徘徊,8月30日宣布降價至1元、9月9日中文版發布之後,9月13日它就飆升到了付費榜第1,直到發稿日依舊稱霸。假如《生命線》恢復18元的定價,它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排名?
同時,《生命線》雖然稀奇有趣、還設置了多個結局,但平均3天就能通關一次,與泰勒朝夕相處個幾星期,恐怕大多數人也就厭倦了。這款輕量級的文字冒險類遊戲今後會如何走下去?它是否會推出系列續作?這個類型的遊戲還能不能火第二款?依舊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