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魚 審核/張子揚 校對/葉知秋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
在PC端市場,聯想、戴爾、惠普是當之無愧的企業巨頭,電腦出貨量年年穩居全球前列。不過,真正的「筆記本之父」卻不是上述任何一家企業,而是來自日本東芝,公司成立於1875年,距今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
早在1985年,東芝就已經開始製造筆記本電腦,並且號稱是全球第一家量產上市翻蓋型膝上電腦Thorn EMI Liberator的企業。待時間來到上世紀90年代,東芝又將產品線擴展至Satellite、Portégé,同時筆記本電腦銷量也逐年攀升。
90年代末是東芝最輝煌的時刻,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廠商,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芝筆記本電腦的銷量都位列TOP5。但隨著蘋果、聯想、惠普、戴爾等品牌入局筆記本電腦市場後,東芝也結束高光時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他品牌也退推出更輕薄、功能更強大的筆記本電腦,東芝越來越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銷量不斷下滑。再加上近十年來,PC行業遇冷東芝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存在感也越來越低。
終於在2018年,東芝將PC業務賣給夏普。而東芝保留的19.9%的股份,在2020年6月3日也被夏普收購,東芝徹底退出筆記本電腦領域。值得注意的是,東芝近兩年一直在「砸鍋賣鐵」,百年巨頭已經逐漸走向沒落。
東芝沒落的轉折點,或許要從2011年說起。為了進入核電產業,2006年東芝以54億美元的3倍溢價收購美國西屋電氣,但2011年的福島核電站洩露,直接導致核電產業在全球遇冷,東芝核電業務受到致命打擊。
2015年,東芝會計做假事件又讓東芝「拿下」一筆預計超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的巨額罰單。在2015年曝出虧損44億美元後,2016年西屋電氣的破產又讓東芝雪上加霜,以致於2016年資公司不抵債高達5529億日元。
一連串的打擊讓東芝元氣大傷,公司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時間東芝仿佛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這樣的情況下,東芝的確只剩下一條路可選——「砸鍋賣鐵」,將公司的部分業務出售,以填補巨額的財政赤字。
最近兩年,這家百年日本巨頭開始改革,清算負資產、強化經營基礎。那麼,你認為東芝還能否涅槃重生呢?
歡迎關注數碼小妖精,一個有趣且有觀點的科技自媒體